书城文学趣谈修辞
11668500000024

第24章 “地上也有天上的运动”

下面这个故事取自刘宁写的人物评传《对创造的渴望:威廉·哈维》。

银色的解剖刀轻快地划了一下。解剖动物的实验,哈维做了不下千百次,但是这一次格外不同。一条活蛇被固定在木板上,半透明的肉在解剖刀下分开了。鲜红的管型心脏在有节奏地缓慢地跳动着。

根据血液循环的设想,只要扎住与心脏相连的静脉,血液不能流回心脏,心脏就应该变空变小;相反,如果扎住动脉,心脏就会因排不出血而胀大。

哈维用小镊子紧紧夹住静脉,蛇心迅即变小变白。一松开镊子,心脏又倏然充血。再用镊子夹住动脉,心脏就胀大变紫,似乎顷刻就要爆裂,蛇身不停抽搐着。哈维松开镊子,兴奋地抹去额头的汗珠。再也没有比这简单的实验更有力地证明血液循环运动的假设了。

心脏的血液是由静脉输送来的,心脏的血液又是由动脉输送出去的。这是两个假设。它们是根据血液循环的思想演绎出来的。验证这两个假设,则两次运用差异法推理于实验。夹住静脉,心脏变小变白;松开镊子,心脏又立即充血。夹住动脉,心脏就胀大变紫;松开动脉,又会回复原状。

动物体内的血液是循环的。这是人人皆知的常识。可是,血液循环思想的建立却来之不易。它表现了哈维批判旧思想的胆略,认识世界的卓识,精密的计算,准确的解剖和严密的推理。

在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之前,统治医学一千多年的是盖伦的心血潮流运动说。盖伦本来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位名医。据说,他父亲曾梦见神告诉他说,他的儿子长大后应贡献给医学。果然盖伦成为医学界的王子。在古代,盖伦所达到的成就是惊人的,他的解剖观察细致而又精密,他高超的医术被传为佳话。盖伦学说长期统治欧洲医学界,甚至被视为医学界的“圣经”。他认为,肝脏产生“自然之气”,肺产生“生命之气”,脑产生“智慧之气”。这三种灵气混入血液里,在血管内像潮汐涨落那样来回做直线运动,供养着各个器官。

盖伦的心血潮流运动说,使后人叹为观止,虔诚信奉。不幸的是,基督教使盖伦学说僵化了。基督教认为世界是“一分为三”的:上帝即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人可以分为僧侣、贵族、平民。自然界亦可分为鱼、兽、鸟。盖伦用三种灵气来解释生命现象,正好符合宗教的需要。他的学说同托勒密的地心说一样,成为基督教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的理论基础。到哈维的时代,哥白尼的日心说已经引起了一场思想革命,而统治医学一千余年的盖伦学说,却并没有因为文艺复兴以来进步学者对它的批判而动摇。

最早对盖伦学说提出异议的是艺术大师达·芬奇。他一生解剖达70余具尸体,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而不像盖伦说的只有两个。比利时医生维萨里还在大学求学时,常常深夜溜出学校,偷取挂在绞架上的犯人尸体。他的解剖观察也与盖伦相左。可维萨里的老师却大骂他是疯子,认为凡是解剖观察与盖伦著作不相符之处,只能用人体在上一世纪里发生了变化来解释!后来他遭到整个社会的非难,横死荒岛。维萨里的同学塞尔维特提出血液由右心室流到左心室不是经过心膈上的孔,而是经过肺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结果塞尔维特被教会判处火刑。

为什么无数解剖事实证明了盖伦的错误,盖伦学说依然处于正统地位呢?哈维想:盖伦学说的大厦为什么推不倒?如果我们不能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真理,只是一味地指出盖伦的错误,那么我们能有立足之地吗?

在盖伦生活的公元2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完美的圆周运动只属于天界,地上只存在有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运动。所以,盖伦关于血液产生于肝、消失于全身的理论,显得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哈维认为,地上也有天上的运动,哥伦布、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不也是循环运动吗?

哈维说:“潮湿的土地被太阳晒热时水分就蒸发,水蒸气上升,下降为雨,再来润湿土地。一代代的生物就是这样产生的,暴风雨和流星也是这样由太阳的循环运动引起的。”

“地上也有天上的运动”这个看法是通过归纳得出来的。既然,地上也有天上的运动”,那么人的身上也存在着和日月星辰一样伟大的运动就不是什么绝对不可能的事。

在循环思想的指导下,哈维测量到左心室的容血量为2英两。因心室有瓣,左心室收缩后排出的血不能倒流。而心脏每分钟大约要跳72次。这样,一小时内心脏的排血量为2×72×60,即8640英两,差不多有540磅,几乎是一个肥胖成人体重的3倍。如果盖伦的心血潮汐运动说是对的,血液排出后就被各器官吸收,那么,肝脏在一小时内就必须造出3倍于体重的血,一天要造70倍于体重的血!哈维由此得出结论说:“其数量之大决不是消化的营养所能供给的”。

根据测量和计算的结果进行推论,势必得出与盖伦的心血潮汐运动说相对立的结论:血液排出后就被各器官吸收是不可能的。

这个推论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后件式的运用。假定你盖伦的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必须造70倍于体重的血!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你那潮汐运动说是错误的。这个推论如下式:

如果盖伦的学说是正确的,那么一个人一天必须造70倍于体重的血,

一个人一天造不出70倍于体重的血,

所以,盖伦的学说不是正确的。

上述关键性的计算和推论使哈维确信,血液犹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一样,既不可能在一瞬间被创造出来,也不会在一瞬间消失——血液是循环的。尽管布鲁诺也提出过血液循环的设想,但没有加以验证的设想还不就是科学。而今,哈维把这一伟大的设想安放在实验基础之上。这就是本文开头所述解剖蛇的实验。

后来又经过多年的实验,哈维证实了由于心脏跳动、动脉搏动和静脉瓣结构,保证了血液在体内循环运动。但由于显微镜尚未发明,哈维当时也无法解决动脉血是如何流到静脉中的问题。他误以为血是通过肌肉中的细孔流过去的。可是,就连弗兰西斯·培根也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哈维去世后,不过3年左右,1660年,与哈维同校的意大利人马尔比基用显微镜看到了青蛙肺里的毛细血管。1688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用精制的显微镜观察蝌蚪的尾巴。他惊喜地写道:“最初看着,真使人欢喜之至,血液像小河流般循环流往各处”,“所谓动脉和静脉,实际上是连在一起的”。这就是毛细血管,科学仪器的进步,终于使人们亲眼看到了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