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今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即为古代象雄王国的中心所在地。所以,阿里曾经又被称为象雄。
据记载,象雄崛起于公元前十世纪,且在吐蕃王朝之前就与唐朝建立了关系。公元六至七世纪,象雄除了放牧,已兼有了农业,被认为已经产生了极高的文明,不仅有过自己独特的象雄文字,还创建了自己的宗教,即苯教(又称苯波教),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象雄王国鼎盛之时,其疆域包括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尔和拉达克。而王国的中心地区便是现今阿里地区的扎达和普兰两县。但就是这个有着极强的军事力量的王国,从公元七世纪起,却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献、宫殿遗址等至今无从考证。传说中位于冈底斯山西面的象雄四大城堡:穹隆银城堡、普兰猛虎城堡、门香老鼠城堡和麻邦波磨城堡,也仅止于传说,而不见其踪影。
一般认为,象雄王国的衰败乃至灭亡,与吐蕃王朝在西藏高原的崛起有着极大的关系。
象雄和吐蕃皆为古玛桑赤面种族分支,同属一族,只是语言上存在着差异。象雄王室姓“亭葛”,西藏古代一氏族名,传说源出于某个天神。《唐会要》大羊同国条云:“其王姓‘姜葛’,其中‘姜’字译音有误外,与藏文史料载王室姓‘亭葛’音同。说明象雄族与吐蕃同出一派,并非像一些人所说,象雄为羌族,原是羌族的发祥地等等。”
吐蕃在西藏高原的势力日渐强大,继征服了雅隆、苏毗等地之后,便有了兼并象雄的野心。这时候的吐蕃王朝的国王便是松赞干布。而象雄的一位王妃则是松赞干布的妹妹,名叫赛玛噶。赛玛噶因在象雄受到冷落,向其兄松赞干布求助,这便为吐蕃进犯象雄提供了一个口实。终于,在王妹的激励下,松赞干布发兵攻打象雄。象雄兵败,部众人马均被吐蕃所吞并。这一年是公元644年,松赞干布至此统一了全藏。
但象雄王国到此时还没有真正灭亡。它还存在着,只是要受到吐蕃的管辖与节制。吐蕃派出的“岸布”(首领)向象雄各部征收各种税费。这显然加重了象雄人民的负担,导致象雄与吐蕃之间时起争端。双方的战争因此又持续了数十年,到公元八世纪中叶,吐蕃王赤松德赞才以一万精兵战胜了象雄十万之众。象雄王国便彻底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但作为藏民族的文化根基,“象雄文化”却以其特别的形态存活至今,在西藏的各种民风民俗中,均能发现其不灭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