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纸金
11810200000017

第17章 美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 (3)

1955年,沃纳–哈德纳特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兰伯特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李施德林漱口水的制药公司,西德尼·温伯格是它的一名董事。温伯格对梅耶和艾伯斯塔特他们很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投机取巧,坚决予以抵制,最终在交易达成时,兰伯特公司的股东得到了非常满意的价格。温伯格心里清楚由于他付出的努力,客户获益良多,因此据传向兰伯特公司收取了100万美元的顾问费,此前高盛从未收过如此高的费用,同时这也是少数几起因提供顾问服务而收取费用的并购交易之一。20世纪50年代后期,很多其他大型公司都寻觅并购机会,美国司法部也因此忙于决定哪起并购该允许,哪起又该予以阻止。温伯格另有一些客户,乘机利用有利的定价机会,在市场上出售不再符合自身需要的企业。

像古斯·列维客户那样的公司,则倾向于将市场作为获得增长的手段来使用。列维与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的詹姆斯·凌联系密切,与好几个其他集团企业创业家也很亲近,他还认识更多规模较小而专注主业的公司,它们正力图通过收购来扩展市场份额。“熟练枪手”当然喜爱并购活动,因为买家会向目标公司的股东提供高于市价的溢价,吸引他们让出手中的股票。风险套利者也喜爱并购活动。他们一听到有要约发出,便以低于要约价的买价,在市场上购入股票,交易一旦获得通过,要约价格——或更高的价格——便会变成现实。

套利交易者

古斯·列维曾长期进行套利交易,看到有并购交易要发生了,便格外关注,譬如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司法部要求一些公用事业控股公司分拆成几部分时,他会提前用心研究其中的并购机会。时至20世纪60年代初期,他将此业务交给合伙人杰伊·特伦鲍姆去做。杰伊在高盛公司也是一个传奇,是善玩套利交易游戏的大师,培训指导过罗伯特·鲁宾,罗伯特后来成了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像我一样是1966年进的高盛。当年那些主要的投资银行并不做套利交易——这项业务要求对交易风险具有很高的容忍度,并且愿意涉足一些棘手的不得人心的交易,严肃的投资银行可不想让人看到其中有自己的身影。当时,另外几位套利交易大玩家,是贝尔斯登的萨利姆·刘易斯,罗斯柴尔德的哈里·科恩,拉斯科–斯通–斯特恩公司的伯纳德·拉斯科。

套利交易有时会很刺激。咄咄逼人的买家可能会在星期六晚上突然发布收购消息,让目标公司管理层猝不及防,比如,消息说准备在下星期一,用现金直接向股东要约收购51%的股票,收购价比方说是每股24美元,比星期五收盘价20美元高出20%,本着“先到先服务”的原则,购满既定股数,收购即告终止,要约数天之后便过期作废。这样的要约,根据街头抢劫案中所用廉价手枪的叫法,被冠以“周六晚特号”的诨名,让目标公司几乎没有时间作出应对,也来不及与股东沟通。“先到先服务”这一点意味着,“熟练枪手”及其同好会竭尽所能地将股票快速脱手,他们心里明白,股票若在现金要约中没有兑现,对于剩下的49%来说,将被迫承担很高的风险。套利交易者会尽可能多地以市价买下股票,通常比要约价稍低些,比如每股22.5美元,希望能让买家都拿走,所以会立即向买家出售。

如果都脱手了,在每股22.5美元的投资上,会赚到1.5美元,或者说6.7%的收益率,但这只是在5天里赚到手的,折成年收益率,便高达489%。如果买股票的钱是借来的,则投资收益率还要高得多,然而,如果有些股票被返还(因买家已收集51%的股票),收益率便会减少。套利交易者必须找到股票,将其买入,然后迅速交付给买家,如此才能成功实现套利交易,同时也还有希望,没有任何事情会干扰买家购买股票的意愿或能力。如果买家的并购交易最终泡汤,这只股票无疑会跌至每股20美元以下,套利交易者的潜在损失便会非常大。到1968年,美国国会意识到这种“先到先服务”的特色会让普通投资者受到忽悠,便通过《威廉姆斯法案》,禁止这种做法,并延长了投资者交付股票的时间。《威廉姆斯法案》的确使买家的进度放慢了一点,而且也保护了戒心不高的投资者,使其避免冷不防受到欺骗,但并购交易依然源源不绝,因为集团企业和财务创业家(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袭击者”),照样继续待在市场上,收购其认为表现欠佳的公司。

投资银行浪潮

严格说来,在20世纪60年代的并购浪潮中,恶意收购自始至终是财富创业家以及为其服务的银行家所独占的领域。真正的优质公司并不屑于这样做,因为这类交易一般会被视为卑鄙肮脏,会促使美国企业界出现无良行为,也有损优质公司的形象。多数坚守传统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也包括在内,虽然古斯·列维与很多那类“罪犯”也有联系),并不去代表袭击者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因此,涉及恶意收购的有关方面,基本上仅限于袭击者、目标公司和“白衣骑士”。所谓白衣骑士,通常就是大型优质公司,它们乐意冲进来,救目标公司于炮火之中,但自己并不是第一个开枪的。

然而,也有两家资深华尔街公司,创业家本能很强,在感情上很支持袭击者(不过,并不称呼它们为袭击者)。一家是雷曼兄弟,自1925年以来由罗伯特·雷曼(昵称“波比”)执掌公司大权,他是雷曼兄弟家族财富的继承人,举止优雅,嗓音柔和悦耳,爱好马球运动。波比·雷曼在美国是德国犹太人“自己圈子”中的最后一人,他们原来就是从事银行业务的家族,19世纪移居美国,经营较大型的金融公司。他在纽约最为人所知的身份,很可能是杰出的艺术品收藏家,那些艺术品有的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有的是自己多年里积累的。他去世时,还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理事会理事长,也是美国最为富有的人之一。波比在34岁代替父亲成为高级合伙人,在20世纪20年代股票牛市的最后几年中,始终泡在市场上,交易活跃,然后,便是面临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艰难岁月。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以及前后,都拓展了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所用手段是与重要的实业家和军界人物交往,给他们感兴趣的技术型公司做融资业务。

他积极将公司资本投放于朋友介绍的一些风险项目以及其他投资上,并获得了很大成功,而这些是绝大多数华尔街公司不愿为之的。他很早便支持泛美航空公司创始人胡安·特里普和美国无线电公司创始人戴维·萨诺夫 ,也很早就投资了零售业和好莱坞电影工业。为了做到这一切,他需要更多资本和人脉关系,于是破天荒第一次邀请好几位家族之外的人来做合伙人。波比声称,他是“把赌注压在人身上”,看上去他也的确有一双识人的慧眼。他对投资银行业务的细节,从不过多插手,但在整个公司里,也只有他才能决定谁可以做合伙人,合伙份额是多少,公司又可以作出哪些投资。他是雷曼兄弟公司的太阳神,高高凌驾于其他合伙人之上,谁也不敢碰他,事实上还受到他们的顶礼膜拜。有位合伙人过去常说,波比“不知道优先股和绩优股有啥区别,但绝对能看透人心” 。他技巧娴熟地穿梭于合伙人之间,挑起相互间的竞争,心想这会激发他们为公司作出最大贡献,他似乎还乐于旁观,看他们陷入凶狠的争斗之中。

波比是一个驯兽师,但1967年他于78岁去世时,那些狮子却变得凶猛而不可控制了。关于波比的接班人分歧重重,合伙人卷入争权夺利的派系斗争,几位高级合伙人脱离公司,带走了数目可观的资本。最终,波比的一位表兄弟,也就是1941年加入公司的弗雷德·厄尔曼,作为高级合伙人,掌管了雷曼兄弟的帅印。但是,厄尔曼颇不得很多合伙人的喜欢,其中多为年轻合伙人,于是,1973年又上演了一场政变,彼得·彼得森当上了头。彼得森曾担任贝尔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前不久离开尼克松内阁商务部长的位置,来到雷曼兄弟公司。彼得森此后度过了一段非常不安的时光,但的确也让纷争平静了许多,相互敌对的合伙人到底又关心起工作来,为公司挣些钱了。其中有几位参与并购交易,在此过程中,雷曼兄弟积累的人脉关系里,一些重要的实业家、创业家和擅长并购交易者起了作用。有些并购交易是恶意的,有些威胁着要变成恶意的,但是否恶意,雷曼兄弟并不为此操心。波比·雷曼兄弟就曾经支持一家早期集团企业立顿工业公司,做过一些恶意并购,也积极支持过其他一些公司。

20世纪60年代,另一家从并购浪潮中获益良多的公司是拉萨尔兄弟公司。这家公司由法国人安德鲁·梅耶掌管,他实行独裁统治,批评起人来尖刻辛辣。他于1925年加入拉萨尔兄弟的法国母公司,1940年为逃避纳粹迫害而移居美国,1943年45岁时,挤走了长期为拉萨尔兄弟服务的德高望重的纽约合伙人弗兰克·奥斯舒尔。梅耶的传记作者凯瑞·雷奇这样写道:

梅耶生性贪婪,爱报复,又专横跋扈,常常喜欢施虐。他总是对人声色俱厉地胁迫恫吓,动不动就突然大发雷霆,生意伙伴和家人都承受不了他的暴戾脾气。无论他变得多么富有,他也的确变得非常富有了,但他总停不下来,始终在处心积虑地密谋策划要攫取更多的财富。

梅耶心目中的榜样是波比·雷曼,之所以对他钦佩不已,就是因为他赚了很多钱,对合伙人和客户进行冷酷无情的控制,同时又有着传统的优雅和品味。像波比·雷曼一样,梅耶也逼迫拉萨尔兄弟在与自己做交易的公司中进行重仓投资,并如同在沃纳–哈德纳特公司并购案中那样,密谋将那些公司纳入擅长并购交易者或集团企业的轨道,做法和如今有些投资银行操作私募股权投资一样。对于西德尼·温伯格所树立的那种投资银行家形象,他想成为其中一员的兴趣要小得多——做那样的投资银行家捞不到什么钱——但是,如果真有人需要那样的投行服务,他也会提供的,并且能收取多高的费用,就收多高。

梅耶拥有金融头脑,在欧洲有很多熟人,人们知道他已积累了巨额财富,这些替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促使他吸引了众多显贵人物的注意,如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及其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菲亚特的乔万尼·阿格内里、美国无线电公司创始人戴维·萨诺夫、戴维·洛克菲勒、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等等。梅耶喜欢遮遮掩掩,让人感到复杂难解,即便在1979年81岁去世前,他仍然活跃在生意场上。他留下的遗产只有9 000万美元,生前花了10年时间,将估计约3~8亿美元的财富转放到若干家族信托和基金会当中。他是全美最富有的人之一,或许除了波比·雷曼,比华尔街任何人都要富有得多,而且这几乎都是30年前从法国到美国之后赚得的财富。

梅耶通常在幕后暗中操作,他会独断专行,控制拉萨尔兄弟所做的一切。他信奉“能人治理公司”的理念,认为这样的能人应以人脉深广、享有声望、经验丰富著称,只要他们出面,就可以将生意或投资机会吸引到公司里来。他当然是这样的人,他的一些法国合伙人和欧洲生意伙伴也是这样的人,但他还需要一些美国的能人,为此便袭击了一些竞争对手。不过,最为重要的,是梅耶培养了自己的得意门生,聪敏的出生于奥地利的费利克斯·罗哈廷,于1949年从明德学院大学毕业后加入拉萨尔兄弟公司。罗哈廷的犹太家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住在法国,1938~1942年历尽周折,辗转移居到美国。他于1961年成了公司合伙人,在梅耶的很多交易中都有参与。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罗哈廷开发了一些自己的客户,有了并购专家的声誉。他还是国际电报电话公司的董事,哈罗德·吉宁的亲密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