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又有形容众多的含义。如:汉·班固《汉书·陆贾传》:“人众车舆,万物殷富。” 另可解释为:民众见了败战归来载满战士尸体的车辆,舆论纷纷,责不绝口,失掉民意必凶无疑。
《象传》评论:“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纵览卦象可见,六三被九二阳刚阻闭,又被六四、六五上六占先,进而无应,退而无路,既不中不正,又无德无才,是为不吉之势困扰,凶象显露,注定会“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义理启示】
简言之,“师或舆尸”是失败的象征。失败,身处逆境,当然是一桩“凶”事。问题是人生向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鲁迅先生说过:“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实际上,这也正是易理给予人们的启示,只不过是含藏于本爻辞字面的深处未露,暗示出该转败为胜的积极性鼓励。正如日本学人池田大作所说:“任何失败均可随机靠智慧和努力而成为下一次大大成功的因由。”反败为胜是志者的自信。六四,师左次,无咎。
【解辞释义】
●师左次:中国古代军事家的指挥策略十分讲究“左”、“右”布署。就兵法而言,“左”代表后;“右”代表前;
前,为进、为攻;后,为退,为避。
指挥作战的宗旨是:为了取胜,运用兵法必须灵活,是进是退,是攻是避,一定要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交战过程中,一旦遇有出师不利、前进凶多吉少的情况,即不必强攻,该退则退,该避则避。“师左次”即指此意。《象传》:“师左次,未失常也。”概言之,不打无把握之仗。
●无咎:在本辞中是象、兆合辞式的语气辞。它是对指挥策略“师左次”作出的总结,说明退与进是矛盾的统一,是出师思维动向的准则。也就是说,退是为了进,为了积存兵力、储备力量,避免无谓的损失,伺机而进以确保顺利“无咎”地取得胜利。
【义理启示】
无论从事何种事业,包括普通人生的进程,不可能永久一帆风顺。不必时时、事事逞能,不识进退地一味坚持强行。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必要时应主动采取“左次”行动,借以缓冲不利之势,寻求搭建攀登胜利和成功之光灿高峰的道路与机会。这也属普通人生活的决策指南之一。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解辞释义】
●田有禽:许多解《易经》的书中解释为“农田里有禽兽”。我认为上述理解是不对的。
●田:在这里指的不是农田,而是一个动词,指的是“打猎”。后来写作畋。《淮南子·本经训》:“焚林而田,竭泽而渔。”《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于此。”
●有:是一个助词,不是指与“无”相对的意思;而只是用做形容词、动词、名词的前缀。在此又起副词作用,通“又”。《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禽:通常指的是鸟兽之类动物的总称。但此处是用作动词,与“擒”通义,“捉拿”的意思。
●执:动词,拘捕、逮住的意思。《战国策·赵策四》:“魏王许诺,使司徒执范座,而未杀也。”又引申为控制。《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利:指有利,有益。
●言:是一虚词,无具体意义。
据此,本爻辞文前半句“田有禽,利执言,无咎”的意思即是:打猎时抓捕猎物,最好是将其逮住并加以控制,这样则可无害。
再看后半句:
●长子:不是“大儿子”。子,是尊称,如:孔子、老子……长,是形容词,音zhǎng。通常指的是长者,而在此处指的是忠厚的人,有道德的人。《史记·项羽本纪》有:“吾知公长者。”
从而“长子”可引申理解为:忠于职守,德才兼备,具有高强领军能力的统帅。
●弟子:指的不是学生、徒弟。这里的“弟”读音是tuì,为形容词“弟靡”的简称。即颓唐、颓废、无德、无才、无能力的庸才。《庄子·应帝王》:“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故逃也。”
“弟子”的“子”与上述“长子”的“子”非同义,乃是泛指人。“弟子”指的是无德无才的庸夫。
●舆尸:是一个象征式的形容词,寓意“惨败”。
●贞凶:这里的“贞”是一个动词,指占卜。可引申寓意为判断、推测。“凶”是象、兆合辞,寓意凶险。
这样,本爻后半句“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的意思即是:出师作战应有德高望重、谋略高强的人统帅,若让庸才担任指挥必遭凶险而惨败无疑,这是可以预测到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爻辞的全文可做这样理解:出师作战如同打猎,最好将残敌俘虏活捉,以免后患。这需要有高明的强帅做指挥,若派无能的蠢官率领,估计只能舆尸而败退。
【义理启示】
不仅在军队,其实无论何种领域,以及各行各业,领导者的人选均为不可忽视的一环。这对于成果的收效,事业的收益,实在是至关重要。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解辞释义】
本爻辞文实际上是对前爻哲理含义的进一步深化。
●大君:在中国古代,对所尊敬和仰慕以及控掌大权在手的人,均以“大”相称。如“大夫”即是在卿之下,士之上的官职名;“大人”则是对父母,或对官职高的人的尊称。“君”是战国时期之前,对一国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从战国时期起,一国之君即改称“大王”了,不再以“君”相称。
●有命:“有”为动词,通“佑”。意思是辅佐,帮助。可引申为“担负”。“命”,原义为命令,此处引申为使命。
●开国:古时指建立新朝代。
●承家:承,是动词。指承受和辅助的意思。《左传·僖公十五年》:“敢不承命?”《左传·哀公十八年》:“使帅师而行,请承。”“家”指的是古代高级官员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论语·季氏》:“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里“有国有家者”是指身为诸侯和大夫的人。
●小人勿用:意思是千万别让人格卑鄙的小人掌管政治,把握政治区域的统治权。
《象传》:“‘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按照以上的解释,师卦上六爻辞即是说:一国之君所担负的使命则在于建立新朝代的同时,应顾及统属管辖的各个由大夫统治的区域的安定。凡是人格卑劣的小人,万不可令其参政掌握诸侯之国和大夫之“家”的统治权,以防其不轨。
【义理启示】
在六五爻提示对于领导者的人选不可忽视的前提下,本爻更进一步强调:近君子而远小人,重君子而轻小人,应当是各行各业、各层领导人选安排的重要原则。
08比卦--水地比:择善相依,互辅益成
卦辞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解辞释义】
●比:形容词,读bì。指摆在一起。《文心雕龙·情采》:“五音比而成《韶》、《夏》。”引申为靠近的,紧挨着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而借以为动词,靠近。
●比吉:指的是国与国,人与人,地方与地方,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应主动地争取做到相互亲密,彼此依附,互扶互助,这是和谐吉祥的根基。
比卦的本义即是象征相亲、相辅和吉祥。
●筮:原本指的是古时用蓍草占卜。此处引申寓意为认真仔细审慎地考察。
●元:这个字寓意为宽阔的胸怀,大度的气量和美善的品德。与人接触必须以“元”德对待。
●永贞:意思是永久的以纯正的心态,坚守正道与人往来。
●无咎:是不会出错的或注意别出错。
据以上分析,本爻辞前半句可这样理解:亲近相处,是最好不过的事,但在交往之初应对靠近者仔细认真地考察了解,如果彼此可以“心交”,则当以纯正大度的心态永远地善往下去,是不会出错的。或:别草率观察,以防出错。
再看下半句:
●宁:为形容词。指安宁。《彖传》:“大哉乾元,万物资生……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喻之于人事、国事、世事,可引申寓意为安分、安和。
●方:形容词。指人具有正直的志向和行为。
●来:意思指招来,招致。《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后夫凶:夫,为语气助词,用以加强“后”的语气。意思是说,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据上述分析,“不宁方来,后夫凶”的意思便是:如果把既不安分,又无德无义,心术不正之人招来身边与之合谋共事的话,甚后果必定会是凶险难料的。
《象传》:“地上有水,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彖传》:“比,吉也,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这里说的“上下应也”指的是“元永贞”与“不宁方”、“无咎”与“后凶”以及“刚中”与“道穷”的寓意上下应和,相互对照。启示于人:一是强盛中正利成大业;一是凶险纷纷,道路穷尽。
【义理启示】
中国有句老话:“多一位朋友,多一条路。”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智慧、友爱,是照亮人生黑夜的唯一光亮。”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生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人与人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各不相同,在互相接触与交往时,自然有着上与下,或下与上的往来关系。但这种关系并非由上与上比,下与下比的模式来确定。
比卦的哲学理念是--无论是身份、地位等同或不等同的互“比”关系,只有固守“宁方”为原则,才不会永远在“繁华的沙漠”里行走;才会迎着“照亮人生黑夜的唯一光亮”走向光明的前程,获得人生真正的财富。
爻辞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解辞释义】
●孚:动词。诚信;信任;令人信服。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仁民爱物之意,孚于天下。”《左传·庄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比之无咎:与有诚信的人交往是不会有错的。
缶
●缶(fǒu):型如图示,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瓦器。古人多用以盛酒。此器外表不甚美观,但盛酒于内,香气醇,味总不失散。而且盛酒量又大,特别令人放心,且用之方便。
●盈:动词,充满的意思。《韩非子·说疑》:“以誉盈于国。”
●终来有它吉:终,为副词,指始终。《汉书·李广传》:“他日射之,终不能入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来:使动词,意为“使他来”。成语有以广招来。
●有它吉:“它”为代词,指别的,其他的。《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其他山上的粗石头,可以用来磨制玉器。)从而通过“意象”的方式,寓意引申为从多方面引来好处。
全辞义提示通过“意象”思维理解为:人只要有诚信,与之亲密交往是不会有错的。具有诚信之德的人,不必装饰外表,其内里如同“盈缶”般充实的大度、宽宏、高尚的诚信之美德,便可从各方面招来朋友与之同舟共济,求得成功的快乐与吉祥。
本爻实属比卦的成卦之主、立卦之主。其义理不言自明。
【义理启示】
概言之,立身以诚信、真情为纽带,是人生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做人成事立足吉祥的根基。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解辞释义】
●比之自内:是品德善美的象征。
●贞吉:是人立身之本,成功之道。又从反面告诫人们:人生无不盼吉,望吉,但能否得吉,是有条件的。即:贞则吉,不贞则不吉。凡能明此义者,百般世事哲理一通百通。
《象传》:“‘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义理启示】
与人亲密往来,应发自内心,一定要坚守正道,固守诚德;千万别巧言令色,持虚情假意以图利为目的,或以邪念歪思为主导。只有真情依附,同舟共济,吉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本爻也是成卦、立卦之主。
六三:比之匪人。
【解辞释义】
●匪:通“非”,为副词,指不是。《左传·成公四年》:“楚虽大,匪吾族也。”
●比之匪人:有双层含义:
(1)不是只可对人亲切与之相互依附,而是对大自然万物的依附关系均应珍惜。
(2)并非是“人”即当与之亲密交往。而是人际往来相处不可忽视慎审体察的一环。对一些心术不正、品行不端的人,断莫与之亲近。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若同那些“不是人”的人亲密相处,岂不是伤害自己吗?所以《象传》提示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这是不可不警惕的。
【义理启示】
在最早由宋代学者王应麟所撰,以后又经元、明、清几代文人不断增补而成的《三字经》里,有一段对孟子的母亲严守教子之道的记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这也告诫人们:与人的亲“比”之道,应从孩童时期开始教育培养。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传》:“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解辞释义】
●外:为名词。指外面,与“内”相对。引申为外部,特指国家外部和家庭外部。《商君书·更法》:“内行刀锯,外用甲兵。”
●贞:为形容词。正;纯正。《老子》第三十九章:“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象传》对比卦六四爻辞的理解是:“无论是国外还是家外,与贤明、贤达、贤德、贤能的一方亲密交往互依相辅,建立纯洁的友谊,是大好的事情。
●以从上也:从,为动词。跟随,跟从;听从,依顺。《左传·庄公十年》:“小惠未编,民弗从也。”上,通“尚”。就是说,谁“高尚”就遵从谁。
【义理启示】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千万别以“老子天下第一”自居,别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聪明一截。老子曾留有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他国、他人的长处,认识自国、自身的短处,是聪慧的明智者。这并非说人要瞧不起自己。相反,自尊、自信、自强、不自卑,是人格高尚的反映。但,人不可自负。否则,即可谓“不知人者愚,不自知者昏。”头脑糊涂又愚蠢的人,怎么可能成大业呢?
人,不要总以为自己了不起,不要目中无人。如果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不能看清自国的短处,总愿称霸世界;一个人不能看清自己,总想满足个人的“表现欲”,即很难与他国、他人深入沟通,从而往往导致外交和交际的失败。一旦因此失去机遇,则会事关大业的成败。普通人,也往往因此影响对人生的希望。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解辞释义】
●显: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解《易经》书籍无不人云亦云地把“显”说成是“显露”“明显”“光明”“不避讳”,于是则将“显比”解释为“光明正大地与人亲密往来”。看似有理,实乃差矣。
《战国策·齐策四》:“百乘(shèng),显使也。”乘,特指一车四马;使,指出使;显,指“显贵”,即做大官的人。所以,见百乘之车排列行驶,必定是达官贵人出使的象征。所以,我对本爻辞的“显”理解为社会上层。
●显比:意思是社会上层人物与人接触往来。可引申寓意为高尚的人际往来关系。
●王:读wàng。寓意为“统治”。《商君书·更法》:“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三驱: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词:中国古代对狩猎活动有三条称之为“驱”的法规,综称三驱,分别是:
(1)狩猎要在一个划定的范围内进行。在这划定的区域里,只有一个独可出入的门户,是为猎人可以驱马入内所设置的。其余三面全是刈草构成的长围。
(2)如见猎场内有禽兽迎面跑出门外,必须任其逃脱,不准射杀。
(3)只有禽兽长驱直入猎场范围之内方可射扑。
●王用三驱:在本爻辞是象征寓意为具有统治权力的人,对于人事关系往来,应给对方以自由进出、顺通无阻的权利。制订来者不拒,去者无阻的法规。即所谓招贤纳士,来去自主。
●失前禽:是指上述“三驱”所谓任凭禽兽自前门逃脱(有所遗憾)。
●邑人不诫:“邑”指国家。《左传·僖公四年》:“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或泛指一般城镇。宋·苏洵《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人:引申为民众。
●不诫:不存诫心;信任、拥护。如此官民上下同心同德,诚信相“比”。
●吉:自然国泰民安,万事吉祥。
《象传》的领悟是:“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认为,凡是意志相反而不一致者,该舍就舍,任其自由离去;意志相顺一致者,即应顺其意而留住,与之和衷共济,同创大业。
掌握权力的人,靠中正之道德规范博得众人的信赖,吉祥如意则是必然无疑的。
【义理启示】
做人,特别是位居上层的人士,一切行为应以诚信为至上。这是成大业者为人的基本准则。
以诚待人最能打动人心。多一些信赖,少一些戒备和猜疑,即会使愿与你心灵沟通的朋友越来越多。 由真诚和信赖架起的心灵同一的桥梁,对通向人生最宽、最美的路途,说多重要,就多重要。
上六:比之无首,凶。
【解辞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