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晴天霹雳——狙击手
11918700000006

第6章 战场上的精灵(1)

——狙击手的华彩背影

狙击手是一个综合角色。他需要有敏锐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所隐蔽的地形要最有利于执行;击敌的部位要最精确而符合要求。真正出色的狙击手,是无法用时代的变迁、武器的先进与否、杀人的多少来衡量的,而更重要的是在于他产生的意义。

美女狙击手柳德米拉——别样冷酷的美丽

在你的印象中狙击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冷峻、窒息、无情、精确、耐心抑或是刺激……但当面对的狙击手是一个清丽可人的妙龄女子时,你又如何将她与上面这些词汇关联起来呢?苏联的杰出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就是这样一个美丽如花的女人,她长着一双蓝色的眼睛,天真而纯洁,充满了青春活力,但这目光中透露出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坚毅。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样一位迷人的妙龄女郎,她的职业竟然是狙击手。在苏联人的眼里,她是一个美丽、坚韧的民族英雄;但是在德国人那里,她就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女魔头;而在我们看来,她则是狙击历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颗明星。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她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

乌克兰的女神枪手

1916年6月12日,柳德米拉出生在一个小村庄。孩童时代的柳德米拉是一个学习勤奋、成绩优良而又具有独立精神的好学生。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举起枪来杀人,并且成为自己一生的职业。9年级时,柳德米拉全家搬到了基辅,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毕业后,她找到了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并不能充分满足柳德米拉的好奇心,也不足以让她的年轻的心脏所蕴含的能量得到充分的爆发。也就是在那时,柳德米拉爱上了射击运动。她迷恋于那安静后突然的爆发,迷恋于子弹无可阻挡的飞驰,迷恋于击中目标后那种战胜自我的喜悦和成就感。于是,她一有时间就到一家射击俱乐部里,玩射击游戏,参加那里的的活动。她很快成长为一名神枪手。

对于这样一个迷恋射击的孩子,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战争,柳德米拉会有怎样的故事,她的生活轨迹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或者她不会被历史记忆,或许她只是一个射击运动的爱好者。战争也许覆灭了她很多美丽的梦想,也许夺走了她原本安稳幸福的青春,也许让她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化为泡影。然而战争同时为她铺设了一条巾帼英雄之路,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狙击人生。

1941年6月22日,这一天苏联迎来了自己的劫难——德国人入侵了。这时柳德米拉已经25岁,亭亭玉立、风华正茂,正在基辅国立大学主修历史。美丽的外表、善良的本性、坚强的心灵,强烈的爱国激情结合在她弱小的身躯里,柳德米拉毅然走进征兵处,报名参加了红军。她漂亮、年轻又有朝气,有着标准的女军人仪表。这些赢得了招兵官员的青睐。但他们认为这个朴素大方的姑娘更适合做后勤人员或者战地护士。但是柳德米拉却希望拿起枪到前线直接打击敌人,她要做一名真正的战士,保卫国家。面对这个美丽柔弱的姑娘,招兵军官们有些惊讶也有些意外,问她:“你知道怎么拿枪吗?” “战争是不会同情弱者的。”“子弹是没有感情的,它不懂得怜悯女人。”他们不断向她描述战场的残酷和血腥,以打消这个女孩当兵的念头。在他们眼里,面对面残酷的战斗是男人的事,生理特征决定了男人才是可以打仗的战士。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话并没有改变柳德米拉的战斗意志,她诚恳坚定地说:“首长同志,请相信我吧,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终于,招兵军官被这种诚恳和执著打动了。柳德米拉如愿以偿,被分配到第25步兵师做了一名步枪射手。就这样,在男人的怀疑眼光中,柳德米拉走进了军营。

柳德米拉第一次完成狙击任务是在1941年8月,位于巴亚耶夫卡附近的比利亚夫卡的一座极具价值的山头。她找到一个隐蔽的位置潜伏下来,等待着目标的出现。她紧紧握住手中的步枪,强迫自己抛弃恐惧和紧张,消除任何杂念。目标出现了!这与在射击俱乐部射出的任何一发子弹都不同,这一枪是射向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一枪的任务是杀人!她的心里剧烈地斗争着。从内心来讲,她也不接受自己杀人的行为,但是,这又是她的任务,是她的伟大的祖国交给她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25岁的姑娘告诉自己,这是敌人,这是战场,这是为祖国而战!片刻的犹豫之后,一声枪响,瞄准镜中顿时出现血花飞溅的瞬间,柳德米拉获得了她的第一个战果。接着,第二个目标又出现了,此刻的柳德米拉已经没有丝毫犹豫,敌人瞬间毙命,她真正的狙击生涯由此开始。

有了这次的良好的开始,柳德米拉开始了她成功的射击生涯。她常用的武器是一支带P. E. 4瞄准器的莫辛·纳甘1891/30型7.62毫米狙击步枪。这种5发弹仓的步枪的初速是853米/秒,有效射程超过550米,是当时最好的狙击步枪之一。在敖德萨作战的两个半月里,投入战斗不久的柳德米拉竟然一共射杀了187个敌人,她立刻声名大振,成为苏军赫赫有名的女狙击手。参战不到一年时间,柳德米拉的狙击战果已达309人。这个数字不但震惊了全苏军和苏联,也震惊了整个世界。

1942年6月,还是春天,26岁的柳德米拉不幸被德军迫击炮弹炸伤。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下令,安排柳德米拉乘潜艇撤离塞瓦斯托波尔。柳德米拉回到了故乡,一个月后,美丽的柳德米拉作为二战的盟友被邀请访问了美国,成为第一个被罗斯福总统接见的苏联公民。随后柳德米拉被安排在美国继续访问,受到了美国人民热烈的欢迎和尊敬。此后,她又在加拿大等国进行演讲,讲述自己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狙击经历。

回国后,被晋升为近卫军少校的女英雄柳德米拉在上级的安排下再没有参加过战斗,尽管她是那么希望再次举起她的狙击枪。1943年10月25日,她被授予苏联英雄的荣誉称号和金星勋章。1945—1953年间,柳德米拉受命在苏联海军供职,并晋升海军少将军衔。从海军退役后,她又在苏联军事支援辅助委员会供职。1974年10月10日,柳德米拉58岁,走到了她生命的尽头。死后,柳德米拉被隆重安葬在莫斯科的一座公墓。墓碑上镌刻着女英雄生前最喜欢的诗句:“痛苦如此持久,像蜗牛充满耐心地移动;快乐如此短暂,像兔子的尾巴掠过秋天的草原。”

1976年,苏联发行了一枚以柳德米拉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让苏联人民永远地把这位美丽的英雄留在心中。而这个美丽又坚毅的女人则靠自己的行动让人们记住了她。

志愿军战士张桃芳——美国大兵的狙击克星

苏军狙击手的事迹尽管辉煌,但只是一种单兵行动,无法影响整个战役的进程。但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狙击作战则不再是单枪单炮的零星行动,而是发展成为一场现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狙击作战行动,不仅战绩远远超过了苏联红军,而且对整个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直到现在,提起中国志愿军狙击手,美国佬依然闻风丧胆。

2

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投入朝鲜战场的总兵力数十万人,并且拥有绝对的装备优势。但是苦战一年半,却只打出了一个不胜不和、看不到任何结局的僵局,气急败坏的美国人非常恼火。他们发泄怒火的方法就是对志愿军阵地上的任何目标,都进行铺天盖地的火力轰击。我们的志愿军官兵当然不能容忍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但是,因为实力相差太大,我们不能和美国人拼实力、拼消耗,要在“巧打”二字上大做文章。因为当时双方阵地平均距离400—500米,最近处仅有100多米。 有人比较贴切地形容说:“对面阵地上的美国佬,眼睛是黄的还是蓝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这样的距离已经完全进入了各种轻武器的射程,志愿军部队于是提出了“变死阵地为血脉流通的活阵地”的口号。朝鲜战场上的狙击活动由此应运而生。

战斗中的成长

在狙击手的选拔和训练上,我军有近乎苛刻的标准和要求。我军要求发现目标后,举枪5秒种即发射,然后逐步缩短时间,最后则达到目标出现后,立即出枪,枪出即射,射之必中。一般讲,狙击小组在夜间秘密进入狙击阵地,在“有效杀伤敌人和保护自己”的阵地上,精心伪装,周密侦察。白天作战,第二天夜间返回。基本作战单位是狙击小组,由组长带队,组员1—2人,其中一人主要负责观察,射手则分布于周围隐蔽的位置,只管射击。每个作战单位都有自己专门的射杀结果审核人员。

经过这样的培训,狙击手们在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技艺,枪越打越准,仗越打越精,使得冷枪冷炮运动日臻成熟,逐步成为了朝鲜战场阵地对峙阶段志愿军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狙击手中各路英豪大显神通,创造出了众多经典的战例。同样也造就了我们后来的一名具有传奇色彩的狙击英雄,他就是志愿军24军72师214团8连战士张桃芳。

1931年出生的张桃芳,是江苏扬州兴化程堡镇西村人,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1953年1月11日,入伍不满两年的张桃芳作为志愿军第24军第72师第214团第8连的一名战士随部队进驻上甘岭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一战成名上甘岭

众所周知,上甘岭战役是中美交战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整整持续了43个昼夜。联合国军官兵们甚至将志愿军活动的阵地称为“狙击兵岭”。因为上甘岭位于五圣山的南麓,面积总共只有3.7平方公里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组成了整个五圣山防线的最前沿门户。地势崎岖狭长,最容易隐藏。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就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

1月29日,这是张桃芳到达上甘岭战场的第18天,他第一次上狙击台,满腔的仇恨和冲动在他年轻的心里翻涌。所以刚一开火就把一梭子子弹打空了,结果却根本没打到敌人。这次的不顺利使他看到了自己水平的不足。于是,他训练更加刻苦,射击本领提高很快,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不久就被获准加入了狙击组。当年张桃芳使用的是苏制1944式步骑枪。步枪口径 7.62毫米,弹头初速 820米每秒,射程1000米,由5发固定弹仓供弹,全长为1020毫米,枪管长为520毫米,枪重为3.9千克。第二次狙击开始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自己的狙击记录。到2月10日时,张桃芳击发9次,射杀敌军7名,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他所在的班立了三等功,张桃芳光荣地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射手的生死较量

张桃芳很快超越了毙敌100名的记录,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声名大振。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成一名优秀的狙击手,成为“冷枪冷炮运动”中出现的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之一。这位枪法如神的狙击手,他所带来的威胁甚至要远远大于任何重型武器。让对手颇感头疼的是,尽管用尽了各种招数,他依然在一弹一命,不慌不忙地蚕食着联合国军阵地上的有生力量,这种恐怖悄无声息地袭击着敌军每个士兵的神经,同时也像甘美的雨露一样浸润着我们每个士兵的心灵。

虽然敌人对张桃芳恨之入骨,但是对他的赞扬肯定也来自和他有过交战的顶尖级美国狙击手。1953年的这一天,张桃芳照例一早走出坑道。从坑道口到最近的4号狙击台有十几米长的狭窄交通壕连接,张桃芳站起身,他从地表空地直接进入狙击台。突然嗖的一声,他感觉有一颗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突如其来的冷枪把张桃芳惊出了一身冷汗,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张桃芳悄悄潜入到4号狙击台,他不敢冒险探出头去看,用枪把帽子顶起,轻轻露出阵地,张桃芳几乎是在渴望对手射来的子弹。因为如果敌人射击,他就可以根据子弹射出的方向判断出敌人的藏身所在。

然而对面阵地却始终无声无息,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张桃芳意识到,真正的对手来了。他在壕沟里匍匐前进,突然窜起,准备要进狙击台时,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打得地面尘土飞扬。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佯装被击中,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停止了射击。

隐蔽在掩体后面的张桃芳悄悄地探出头,顺着子弹来袭的方向仔细搜索对手的位置。突然,青石山阵地上的两块巨石吸引了张桃芳的注意。很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隐蔽在石缝间的敌军狙击枪,张桃芳心头一震,原来他看到的是一挺装备了瞄准镜专门用来狙击的M2重机枪。就在张桃芳发现对手的同时,对手也从瞄准镜中看到了他,马上做出反应,M2机枪瞬间喷出一道火舌。张桃芳就势一滚,躲回了掩体。这次美国人显然意识到了张桃芳的厉害,于是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但是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张桃芳也感觉到了和美军狙击手决战的时刻到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必须一枪将对手击毙,“幽灵”不会给他打第二枪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