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与监督是领导者的日常工作方式。 作为领导者,他需要运用手中的权力,及时地向下属下达指今,同时还监督下属对命令的执行。 领导者要做到指挥有效、监督到位, 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是能否善用科学的方法。 善于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指挥就能掌握主动权;而不能审时度势、当断则断,指挥就会心中无数,盲目草率。 善于尊重规律、形成机制, 监督就能有效,事半功倍; 而不能区分轻重、主观随意,监督就会失灵,形同虚设。 总之,领导方法决定了领导者指挥、监督工作的质量与结果。
###一、领导者现场指挥的方法
1.指挥是领导者工作的基本职能
指挥是领导者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它是通过组织机构指使、率领其下属努力实现既定目标的领导行为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由此可见,指挥是人类社会进行共同劳动的必然产物和必要条件。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领导者指挥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加凸显其重要性。
现代领导者的指挥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强制性和约束性
领导者的指挥反映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上,表现为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指挥具有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在实施指挥的过程中,领导者为了保证指挥的实现,一方面要凭借党和国家的力量、法律的力量以及手中掌握的奖惩等各项权力发动和组织群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去实现群体目标;另一方面又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简单地发号施令,而必须耐心地启发群众、引导群众,诱发群众的自觉性,并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领导者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指挥,才能令行禁止,卓有成效。
同时,领导者本身同样也要接受约束,不仅要接受既定决策、方针政策和领导活动客观规律的约束,而且要表现得比被领导者更加自觉,不然就无法形成上下一致、干群一致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和谐局面。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区分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作为领导者,对于上级来说是被领导者,对于下属来说,又是领导者。因此,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实际地位的转换,主动接受强制性和约束性这一特点的制约。
(2)统一性和严肃性
没有统一的指挥,不可能有统一的行动。故而为了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力量、统一行动,就必须统一指挥。而领导者的指挥的统一性是同其严肃性分不开的。所谓严肃性,是指领导者要严肃地对待不同的认识、意志,在严肃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谋求统一认识、统一意志,进而实现统一行动。同时,有了统一行动的号令,也必须严肃、认真地去执行,不然的话,就无法保证指挥统一性的实现。由此可见,没有严肃性,就没有真正科学的统一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自觉性和示范性
指挥的自觉性是针对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两方面来说的。对于领导者来说,要自觉地按照领导者的指挥的客观要求和规律去行使指挥权;对于被领导者来说,要自觉地接受指挥。领导者的指挥为什么要强调自觉性?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贵在自觉。自觉不仅决定着主观能动性发挥的方向,而且决定着它的程度。所以,只有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领导者才能正确而充分地行使指挥权,而被领导者也才能愉快地听从指挥,在行动中充分而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了引导、激励被指挥者的自觉性,领导者就要注意指挥过程中的示范性。示范性是指领导者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以表率的作用影响群众自觉地服从指挥。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领导者应该首先自身能够做到,为群众作出榜样,用事实来教育群众。正因为事实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故而,典型示范是领导者最有效、最具影响的指挥艺术。
2.实现领导者正确指挥的基本原则
对于任何层级职别的领导者来说,要实施正确的指挥,就必须遵循指挥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知己知彼、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等。只有如此,领导者才能驾驭全局,掌握指挥的主动权。
(1)知己知彼,成竹在胸
《孙子兵法》中指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它告诉我们:领导者要做到指挥有方,就必须对主客观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做工作要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在这里,首要的条件是情况明。只有情况明,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指挥,才能胸有成竹,信心十足。反之,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势必违反客观规律,造成指挥混乱。
(2)审时度势,多谋善断
领导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其所面临的形势、条件不但是复杂的,而且是多变的。领导者要能在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挥,就必须掌握审时度势、多谋善断的方法。具体来说,领导者要审慎地观察、分析、揣度、预测客观形势的变化及其趋向,并据此出谋划策,当机立断,这样才能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挥。
领导者在指挥过程中,如果能做到多谋善断,那么,他就可以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指挥了。
(3)运筹帷幄,驾驭全局
领导者要做到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指挥,还必须掌握指挥的主动权。
要掌握指挥的主动权,就必须学会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方法。具体说就是:要具有战略眼光,深谋远虑;处处从长计议,从远着想,统观全局。如果缺少战略思想,只着眼于小事,忙于事务,势必会因小失大,陷入被动。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必须面向未来,关注未来,向未来挑战。譬如一个企业家,要指挥好生产,就要放眼未来,抓好四代产品,即: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规划一代。要手里拿着一个,眼里看着一个,心里还要想着下一个。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指挥生产是如此,指挥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只有运筹帷幄,驾驭全局,才能掌握指挥的主动权,使指挥有条不紊、卓有成效。
3.领导者指挥的三大基本形式
由于受领导者所处环境和个人品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指挥过程中领导者选择指挥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各有长短。高明的领导者从来不会死守某一种形式,而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运用。
领导者指挥的方式有许多,主要采用以下三种:
(1)指令式指挥
凡有关政策、原则及方案程序的实施,均由领导者决定,并下达批示、命令,交下属执行,这种指挥方式即指令式指挥。这种指挥是以无条件的服从为前提,主要用于军事指挥领域。在现代组织活动之中,主要适用于主要领导者。它要求被指挥者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必须服从。
这种指挥的严肃性和强制性是客观规律的要求,我们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主要靠这种方式。所以,指令式指挥对于任何执政的政党、政府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2)说服式指挥
领导者通过对被领导者的说服教育,使其自觉自愿地从事领导指挥所要求的行动,这种指挥方式就叫做说服式指挥。这种方式要求领导者在指挥时向被领导者讲道理,把行动的意图、方案交给被领导者。要向被领导者反复讲明决策的动机、目标、具体方法、步骤,使之深刻认识决策的作用、意义和要达到的效果,做到被领导者心中有数。同时要注意解决思想问题,对思想障碍要认真分析,冷静考虑,采取说服的方法加以排除。通过说服教育,被领导者和领导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了,领导指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服式指挥方式易于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其创造性,因而有益于提高领导指挥的效能。在当代领导工作中,应广泛采用。但这种方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不是对任何条件都能运用的,它要消耗领导者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任务紧迫时,容易贻误战机,降低效能。
(3)示范式指挥
这种方式的指挥有两层含义:一是号令一出,领导者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群众前进,这是无声的命令,实际的指挥;二是表扬先进,树立榜样,推广正确的做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典型引路,使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示范式指挥是领导者通过自身或部下的示范性行动来调动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以提高指挥效能。它与说服式指挥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一个是用说服教育来达到目的;一个是用活生生的示范行动来达到目的。
示范式指挥是一种有效的、重要的指挥方式,它可以使被领导者直接明了地知道应该怎样行动。所以,我们要努力采用这种指挥方式。当然,示范式指挥也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采用的。
综上所述,领导指挥的三种基本方式各有其特点、长处,也各有其不足。高明的领导者不是死守某一种方式,而是依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
4.领导者指令的下达必须准确到位
命令、指令是领导者指挥最基本的重要方式。一项正确的指令,若不能及时准确地下达到位,领导者的指挥便会大打折扣。完整准确的命令需要具备相应的要素,下达命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应用。
领导者在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当一项工作进展不下去的时候,常听到下属抱怨“领导者没有说”或“领导者没有说清楚”。甚至当工作出现失误时,下属会理直气壮地说:“是领导者让我们这样做的。”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领导者指挥的命令没有下达清楚。
其实,任何一项领导指挥的命令,都包括七个要素。有人曾把它归结为SW +H +L,它包括的内容是Why、Who、When、What、Where、How、LoveoWhy,指一个命令的目的、用意、理由、背景等。
Who,指一个命令所涉及的主体、客体及人物。
When,指一个命令的日期、时刻、时段。
What,指一个命令所涉及的对象、内容和事项。
Where,指一个命令所涉及的场所。
How,指完成一个任务的手法、手段。
Love,指下达命令中你所使用的感情。
在实际工作上,领导者在下达指挥命令时,通常不必把上述七大要素全部表达出来,而只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要表达的意思,而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有效指挥。
5.要设法使下属积极执行命令
如何能提升下属积极执行命令的意愿呢?领导者可用有效提升下属执行意愿的沟通方式代替经常性的命令。对“命令”含义的认识,领导者应该打破固有的窠臼,不要陷于“命令即服从”的固有认知,命令不仅仅是让下属正确理解领导者的意图,而且要让下属乐于接受并愿意去执行。
或许领导者会说,领导者有职位的权力,不管下属是否愿意都必须要执行。的确,下属慑于领导者的职权,他必须执行,但有意愿下的执行与无意愿下的执行,其执行的结果会产生很大的差异。有意愿的下属,会尽全力把命令的工作做好;无意愿的下属,心里只想能应付过去就好。
那么,如何提升下属执行命令的意愿呢?领导者必须注意下列五个传达命令的沟通技巧:
(1)态度和善,用词礼貌
作为一名领导者,在与下属沟通的时候可能会忘记使用一些礼貌用语,例如:“小张,进来一下”,“小李,把文件送去复印一下”。这样的用语会让下属有一种被呼来唤去的感觉,缺少对他们起码的尊重。为了改善和下属的关系,使他们感觉自己受到尊重,领导者不妨使用一些礼貌的用语,例如:“小张,请你进来一下”,“小李,麻烦你把文件送去复印一下”。要记住,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者,首先应该是一位懂得尊重别人的领导者。
(2)让下属明白他所做工作的重要性
下达命令之后,告诉下属这件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小王,这次项目投标是否能成功,将决定我们公司今年在总公司的业绩排名,对公司来说至关重要。希望你能竭尽全力争取成功。”通过告诉下属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以激发下属的成就感,让下属觉得“领导者很信任我,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了我,我一定要努力才不负众望。”
(3)给下属更大的自主权
一旦决定让下属负责某一项工作,就应该尽可能地给他更大地自主权,让下属可以根据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更好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例如:“这次展示会交由你负责,关于展示主题、地点、时间、预算等请你作出一个详细的策划,下个星期你选一天我们要听听你的计划。”还应该让下属方便取得必要的信息,例如:“财务部我已经协调好了,他们会提供一些必要的报表。”
(4)共同探讨情况,提出对策
即使命令已经下达,下属也已经明白了他的工作重点所在,领导者也已经相应地进行了授权,但也切不可就此不再过问事情的进展,尤其当下属遇到问题和困难,希望领导者协助解决时,更不可以说:“不是已经交给你去办了吗?”领导者应该意识到,他之所以是你的下属,就是因为他的阅历、经验可能还不如你,那么这时候领导者应该和下属一起共同分析问题,探讨状况,尽快找出解决方案。例如:“我们都了解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我们来讨论一下该怎么做。”
(5)允许下属提出疑问
可询问下属有什么问题及意见,例如:“小王,关于这个投标方案,你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吗?”你可采纳下属好的意见,并称赞他。例如:
“关于这点,你的意见很好,就照你的意见去做。”
上述这五个传达命令的沟通技巧能提升下属接受命令、执行命令的意愿,通过有效的沟通技巧,领导者的意图会被下属积极执行,同时让下属体味到一种开放、自由、受尊重的愉悦感。
6:多提“建议”少用“命令”
在工作过程中,身为领导者,对下属下达任务、发号施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怎样下达命令才能使下属积极、主动、出色地去完成工作,使领导者的计划能得到彻底的实施呢?那么,就请多用“建议”
少用“命令”吧!
一些领导者经常这样说:
“陈文,把这份材料赶出来,你必须尽你最快的速度,如果明天早上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看到它,我将……”
“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我说过多少次了,可你总是记不住!现在把你手中的活停下来,马上给我重做!”
这时,下属一定会面色冰冷、极不情愿地接过你派给他们的任务,去完成它,而不是做好它。
可是等工作交上来后,领导者往往会大为失望,甚至不禁有些生气:
“好了!看来你只是个平平庸庸、毫无创新的人而已!我对你期望很高,可你总是表现得令人失望!就凭你这个样子,永远也别想升职……”
领导者与下属的关系就完完全全地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毛病出在哪儿?就出在领导者下达命令的方式上!
很多领导者认为,自己是领导者,所以就有权在别人面前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就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呼来喝去,指挥别人去干这个,去干那个。
没有人会喜欢领导者这种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