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以为自己是领导者,就有权力这么做。要知道,尽管领导者与普通员工职务不同,分工不同,可是在人格上却是平等的,并不存在着斗么高低贵贱的区别。就算是领导者具有更多的权力或是其他什么,那也是由职务带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领导者想让别人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关键在于下达命令的方式。多用“建议”,少用“命令”,领导者不但能维护对方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对方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使是领导者指出了别人工作中的不足,对方也会乐于与你合作。
有一个秘书这样评论自己的上级领导:
他从来不直接以命令的口气来指挥别人。每次,他总是先将自己的想法讲给对方听,然后问道:“你觉得,这样做合适吗?”当他在口授一封信之后,经常说:“你认为这封信如何?”
如果他觉得助手起草的文件中需要改动时,便会用一种征询、商量的口气说:“也许我们把这句话改成这样,会比较好一点。”
他总是给人自己动手的机会,他从不告诉他的助手如何做事;他让他们自己去做,让他们在自己的错误中去学习去提高。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领导者身边供职,一定会让人感到轻松而愉快。
这种方法,维护了下属的自尊,使他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精神鼓舞,从而希望与上级领导合作.而不是从内心抗拒。
可见,领导者让下属去主动地接受任务,而不是被动承担,把“要他做的事情”变成“他想要做的事情”,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如果领导者要向下属下达命令,让他做自己想让他做的事或是要他改正错误,那就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口吻,不妨试试“建议”
的方法。
###二、领导者工作监督的方法
1.监督:领导者管理职责的本质要求
领导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对下属的管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下属的价值高低绝不能凭领导者一时的观察或是只看表面的现象来判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的、持续的观察。领导者只有通过细致观察,才能正确评估一个人的价值并安排给他合适的工作。
有个人买了一栋带着大院子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坪杂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大吃一惊地问,那株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这时这个人才发现,他居然把牡丹当草给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里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却是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管理是什么?管理学者对“管理”的定义有很多。科学管理之父泰罗认为:管理是“确切知道要别人去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回答由谁管的问题:管理客体,回答管什么的问题;组织目的,回答为何而管的问题:组织环境或条件,回答在什么情况下管的问题。
很多组织,下属经常与领导者打“游击战”。当领导者在的时候,就装模作样,表现卖力,似乎是位再称职不过的下属了;而等领导者前脚刚走,下属就在办公室里“大闹天宫”。很多领导者会在这个时候杀个回马枪,这就刚好逮个正着。不过,这样也不是个长久之计,领导者也没有这么多精力去跟下属玩“游击战”。因此,组织需要有一种监督机制,既要下属卖力工作又要给他们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有了好的监督机制,让下属意识到,无论什么时候,都须一如既往地认真工作,那么下属就不会钻空子偷懒了。
领导者需要充当提醒者,行使监督的职能,时时给下属一点压力、一点动力,以保持下属不懈的进取心。
目前,很多机构打着维护网络安全、防止机密泄露、提高工作效率等旗号,安装了具备监控网页、屏蔽网页等功能的网络软、硬件设备,这意味着下属在电脑上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单位的监控中,一些私人信息也难以幸免。
领导者监督下属的工作是正常的,然而,过度地采用监控手段可能会引发负面效应,因为下属经常视这些监督为对人权的侵犯,而且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带来不小的工作压力。
不会引起下属反感的适当监督才是好的方法。做到适当的监督,首先,要给下属足够的信任与支持,让下属感到领导者是信任他的。其次,要给下属正确的方向,并根据其表现情况给予相应奖罚。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领导者也要接受下属的监督,这样下属才会甘愿为组织所监督。
领导者不仅要处理好组织的大小事务,还要有着正确的监督方法,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要做的不仅是对下属的正确监督,还有对各个管理层面的监督,这样才能让组织不断成长壮大。
2.领导者督办检查的基本内容
领导者的督办检查,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就要求领导者有选择地对下属进行督办检查。领导者对下属的督办检查,主要是以实现领导目标为准绳,依据一定的法律、纪律、政策、程序,对下属的工作行为、工作状态和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监督和催办。
(1)监督检查下属的工作行为
下属在工作中的行为,既反映着下属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也影响着工作效率和领导目标的实现。对下属在工作中的行为进行检查和监督,并督促其行为符合规范,是领导者监督检查下属的主要内容之一。
①检查监督下属的工作行为的规范性,。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本组织的各种规章制度,是每一个下属行为的基本规范,必须遵守,不得违反。
领导者必须保证所属下属的行为符合法律和制度的规范,遵纪守法。为此,需要对下属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督促其改进。
②检查监督下属之间行为的协调性。下属与下属之间,以及下属中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人际关系,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关系极大。团结、协调的人际关系是提升工作效率和保证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领导者不能简单地把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看做是与工作无关的私人问题。现代领导要求组织内部必须有协调、团结、正常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把人际关系纳入领导者管理活动的控制范畴之内经常了解、检查下属的人际关系状况,对下属之间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进行适当的干预和协调,并实行有效监督,以保证领导者采取的措施得到落实,领导者的意图得到贯彻和实现。
③检查监督下属工作行为与领导目标的一致性。下属的行为有时与领导者的要求、意图可能是不一致的,这对实现领导效率和领导目标常常是不利的。领导者为保证对下属的要求和各种意图能够得到正确的贯彻和执行,一方面,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和指导说明,使下属能正确领会领导者的指示、要求、意图;另一方面,需要对下属在执行和实施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检查、监督和催办。尤其是某些领导者的指示要求较高,下属实施和执行起来难度很大,或对下属的个人利益不利,对此更需要领导者的督办检查。否则,会影响甚至破坏工作秩序,影响工作进展和工作效率。
(2)督办检查下属的工作状态
下属的工作状态也是领导者督办检查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督办检查下属的工作进度和效益。下属对任务计划的执行进度、工作数量,是领导者必须了解、掌握和控制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数量是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基础。在实际工作进程中,客观条件的变化、下属的工作态度等原因可能会造成工作进展缓慢,拖延计划任务的完成。领导者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了解下属的工作进程,发现妨碍进程的因素,积极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保证工作进程和数量,进而保证效率和目标的实现。
②督办检查下属的工作质量。质量是效率的关键,是实现目标的关键。任何工作规划、设计方案,都需要高质量的工作来保证。下属由于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差异,在工作质量上也会形成差异。领导者督办检查可以针对不同原因的质量问题采取不同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高效率地实现目标。
③督办检查下属的工作效率。效率是工作实践的生命。提高下属的工作效率是领导活动的重要目标。领导者的督办检查是提高下属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有效的检查监督,可以克服下属对工作的拖拉、懈怠,促进下属转变工作作风,努力完成任务;克服下属因相互不协调或工作环节不配套造成的效率低下;还可以发现、调整和纠正工作中的其他各种影响效率的因素,使其及时地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领导者督办检查的操作程序和途径
领导督办检查工作有其客观规律,领导者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程序。
(1)充分准备,明确目的实施督办检查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这是督办检查操作的第一步。做好预测,心中有数,力争主动。思想上的准备是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前提。
然而思想上的准备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靠下定决心所能保证的。领导督办检查操作要做好预测工作,才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是预测尚未执行的新的方案、计划可能出现的情况、问题,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在督办检查操作时就可以做到有针对性、有准备;二是预测下属实际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并做好各种准备,在实际督办检查操作中有效地加以解决;三是预测领导者督办检查操作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和在下属中引起的反响,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领导者督办检查不是无目的地、随意地、一般性地了解情况,而是有明确目的和要求的。首先要明确督办检查要了解什么情况,解决什么问题。目的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清楚,督办检查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要明确督办检查需要帮助下属解决什么问题,注意防止下属在哪些方面出现问题,以及重点帮助下属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
(2)深入实际,掌握实情
领导者明确了实际工作中应解决的问题,或应该确保的工作重点,就需要深入实际、掌握实情,为解决问题提供信息、奠定基础。
有选择地深入实际。领导者督办检查,难于全面深入各个实际环节之中,只能是围绕目标.有选择地重点深入某些方面的实际。选择的依据应该是关系工作、目标、目的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
深入实际是为了掌握实情。所以,在深入实际过程中,领导者必须对了解的情况和各种信息进行分析,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偏听偏信。
任何结论都应该是领导者在依据可靠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而产生的。
(3)分析现状,制订方案
领导者掌握了实情,不等于掌握了真理,还必须对实际状况作出科学的分析。第一要对现状作出总的评估,发现、把握其总的倾向、趋势,这决定着督办检查操作的方向,是制订大政方针的依据;第二要对现状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分析,为决定应采取的措施做好准备;第三是对下属的现状进行分析,掌握民心民情,以便领导者的决策尽可能与下属在认识上得到统一。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分析重点问题,找出问题的症结、原因,有的放矢,才能找出合理办法和措施。
通过科学的分析,掌握了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领导者就应组织有关人员制订方案,解决督办检查操作中发现的问题。督办检查操作中制订决策,解决问题,具有追踪决策的特性,要在保证原方案优化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力求比原定的方案、计划、规定更加优化合理。
(4)组织实施,调整控制
组织实施就是根据制订的计划和方案,组织有关人员或领导者亲自对实际工作实施监督和催办。组织实施监督催办过程中,一是规定监督催办的内容;二是明确工作要求和标准;三是明确责任和权利,以及必要的奖惩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