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弱环节出现的原因有的是数量上的,有的是质量上的,也有的是二者皆有之。加强薄弱环节应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实行向薄弱环节的“倾斜”政策,集中力量打通“瓶颈”,铲除“卡脖子”的障碍,强化薄弱环节,使各个因素达到平衡。在工作中,通过努力把薄弱环节转化为优势环节,于是又会出现新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抓薄弱环节,一次又一次地由不平衡到平衡,每一次抓薄弱环节都使整个工作达到比较高一级的程度。
转化薄弱环节的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一个系统内部,各个孤立的局部或部分,有的表现为优势环节,有的则表现为劣势环节,二者又是相互转化的。诚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努力把劣势环节转化为优势环节,但是,原有的任何一个优势环节由于其内部特性的规定、外部因素的影响都可能转化为劣势环节,从而使整个系统出现新的薄弱环节。即使没有这种明显的转化,薄弱环节也有个相对的问题,也就是说,占主导地位的薄弱环节克服了,而处在次要地位的薄弱环节又会升居到主导地位上来。如前所述,薄弱环节的克服会产生一种“瓶颈效应”,只有不断地抓薄弱环节,在动态中做平衡工作,才能把整体工作不断地推向更高的水平。
在抓薄弱环节的过程中,采取措施克服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多种因素的制约,促其向优势环节转化,这叫积极平衡。相反,不作主观努力,采取削弱优势环节的办法来迁就薄弱环节,虽然也能达到一种协调和平衡,但这是消极的平衡。领导者必须立足于现实可能,着眼于积极的平衡,否则,平衡工作所产生的将是负效应。然而在区分积极平衡和消极平衡时,人们常会被一些表象所迷惑,比如,一个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品种老化、质量低劣,如果不是放慢速度,腾出力量发展品种和加强质量管理,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生产能力、追求产值和利润上,看起来是在追求效率和速度上作积极的平衡,但是这种做法脱离了客观条件的可能,实质上是一种消极的平衡。
2-以点带面,推动面上工作
“以点带面”就是发现、培养和树立典型,以典型作样板,推动面上工作发展的一种日常工作管理艺术。
“以点带面”的工作艺术在党的事业中被广泛采用。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亲自下乡调查,树立了长岗乡、才溪乡和兴国县这样一批群众发动好、红军发展快的先进典型,并亲自在瑞金的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加以宣传、推广。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在毛泽东同志、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和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两种命运的大决战,创造了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打击和瓦解敌人的典型方式,并随之在全国各个战场上采用和推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人民又发现和培育了大庆这个先进典型,毛泽东同志亲自发出了“工业学大庆”的号召。改革开放以来,一步步出台的改革措施,都是采用先试点、再铺开的办法,即先在部分地区试行以取得经验,再推广到全国去的办法,使改革步步深化。“以点带面”的工作艺术,被各级领导者所掌握和运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运用“以点带面”的管理艺术,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点必须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抓典型的同时是为了指导面上的工作,因而必须是“同类”中的一个。假如你选择那种客观条件特别优越的做典型,别人就不会佩服,从而起不到示范作用。
②选择典型不能搞“高、大、全”。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没有完美无缺的典型。我们不必苛求典型高大完美,也不必回避或粉饰典型自身的某些缺点。
③培养典型不能“小灶加餐”。切不可把典型当成本部门的“皇太子”,要钱给钱,要物给物,通过开“小灶”、“加营养”硬喂出一个典型来。群众佩服的是那些条件大体相似、主要靠自己干出来的典型。
④宣传典型不能人为地拔高。人为地拔高,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⑤树典型的目的是为了“带面”、“促面”。有的人抓典型,目的不太明确,或者是为了应付上级,证明完成工作任务;或者是借典型之名为自己脸上贴金,借以显示“政绩”;或者只是组织笔杆子,人工雕刻典型,对其“艺术加工”,宣传一番了事,而对其他单位学得如何则不管了。思想、动机不纯,是搞虚假典型、水分典型的根源。必须十分明确,树典型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带面”和“促面”,工作重点在于怎样“带面”和“促面”,工夫要下在“带面”和“促面”上。这其中包括:总结、宣传对其他单位有明显指导意义的实事求是的成功经验;对照典型,提出各单位应分期达到的工作水平要求;深入各单位,帮助研究落实达到工作水平要求的具体措施,搞好分类指导和现场指导:工作一段时间后,小结一下学典型的情况,表扬一批学得好的单位或个人;再次深入重点单位、薄弱单位进行指导。如此多次反复,使“带面”、“促面”工作一次次地深入。
3.抓住细节,细微之处见精神
古话说,于细微处见精神,做好日常工作管理、讲究日常工作的细节管理艺术,对各级领导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地说有以下三方面:
(1)细节关系是整个领导工作的成败领导工作是对领导者预测决策、选人用人、组织指挥等多样的思维与活动的总概括;而日常工作管理则是领导工作的具体化,领导目标必须通过日常工作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操作、运行来实现。离开细节管理,领导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认真研究,掌握做好日常工作细节管理的诀窍,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重要途径。学习,掌握和运用领导艺术,就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日常工作管理的艺术。
(2)细节管理不要于事巨细都抓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各级领导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忙。“太忙了”、“没时间”这一类的话,几乎是领导者的口头禅。
尤其对于基层领导者来说,大量繁杂的日常工作就像一卷丝线缠成团,剪不断,理还乱。即使起早摸黑,每日忙十几个小时,仍有事情处理不完。“吃饭有人叫,上班有人闹,路上有人等,回家吃汇报”,“这边爬文山,那边下会海,东边迎检查,西边发号召”,纵然有十八般武艺,也会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作为领导干部,面对如此繁忙、杂乱的日常工作管理,容易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只有掌握和运用日常工作细节管理的艺术,举重若轻,掌握轻重平衡,才能摆脱这种困境。
(3)细节管理要善于掌握领导艺术
细节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掌握和运用细节管理艺术的程度不同,领导工作的效率和效能就会大相径庭。有的领导者也有干好工作的主观愿望,但由于工作不得要领,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结果却是工作效果不佳;也有这样的领导者,他们由于掌握了日常工作管理艺术,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忙而有序,变而不乱,知道在一个时期该抓什么工作和怎样抓,知道哪些问题该亲自抓,哪些问题让他人抓,恰到好处。结果是“事半功倍”,效能显著。这证明他们掌握了高超的领导艺术。由此可见,日常工作管理艺术对一个领导者多么重要!一个不善于掌握和运用日常工作细节管理艺术的领导者,不是高明的领导者,也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
4.善于抓住工作中的“关节点”
在领导活动中,抓住“关节点”的领导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从制度上看,我们实行的是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领导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的要求,每个领导者都要具体分管几个“面”或几条“线”。领导者管辖的“面”、“线”虽然是很宽泛的,但它是许多项具体工作的“点”的集合。每一项具体工作及其组成要素就是“面”、“线”的一个构成要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