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上课从不走神,下课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所学的知识加强记忆。 她没有参加到再超前自学的队伍中去,而是扎扎实实地学好初高中的知识。在掌握 了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大量地扩展知识。父母在理科思维方面对她进行的有效的训练 ,使她在理科方面的学习顺畅自如。文科的知识通过一定时间的看书学习逐渐地积 累,由于年龄小,她积累的显然要比其他同学少一些。她看到班里的同学知识广泛 而丰富,说出话来妙语连珠,在同学聊天时引用的历史典故有些她竟不知道出处, 这些细微的感觉使她感到了知识的缺憾,她开始经常光顾图书馆和阅览室,扎到书 堆里寻求渴望得到的那些知识。不少的文学佳品引起了她思绪的波澜,不少的历史 名著使她感慨万分。在没有读这些书时,她感觉自己还挺充实,读过以后,她却感 到自己所缺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她迫不及待地抓住时间多学多看,充实自己 。
11岁那年,淞淞参加了美国关于数学天才少年的测试,结果被美国有关权威机 构命名为数学天才少年。这次测试的结果使她的自信心更加增强了。社会上有些人 认为女孩学数学没有什么前途,凇凇就是不信那一套。她13岁时开始报考大学,惟 一的志愿是学习数学,而且报考的是师范大学。她对自己有两种准备,首先是努力 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如果自己在研究数学上因个人的能力没有大的发展,就去做 一名数学教师,用自己的心血去培养数学方面的人才。她以第一志愿被北京师范大 学数学系录取,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
大学生活充满了竞争,体现最明显的不仅是学习成绩而是延伸到一个人各方面 的能力。凇凇在学习上可以和大她5岁的同学们比个高低,但在工作能力、社会活 动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她还不具备竞争的实力。她又发现了自己的不 足,并注意在这些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在上大学的时候 她有一段时间想到美国发展,当她把自己的材料寄往美国的大学时,美方欢迎她到 美就读,并且简洁快速地办好了她在美读书的手续。凇凇到了美国继续读本科,到 美后的第一感觉是那里的学习气氛没有国内的气氛浓,教学的水平没有国内扎实, 大学生学习情绪松散,多数学生的学业断断续续,但是他们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社 会活动能力。凇凇明白,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用心血换来的宝贵的时间。能力在哪里 都能提高,而学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条件。没有多久,她又回到国内大学的母 校继续完成大学的学业,并在紧张的学习中为自己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她要求 自己的学习成绩达到自己规定目标的同时双语并进,她以少有的努力刻苦地学习着 。终于,她按期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大学的学业,与此同时,她参加了日本东京都 大学的数学研究生的考试,以出类拔萃的考试成绩和双语较高的运用水平被录取为 数学统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从事数学研究的凇凇紧张刻苦地攻读了两年后获硕士 学位,又被录取为该大学的博士研究生,这时她刚刚21岁。
凇凇回国探望父母时,谈到她的小学、中学、大学以及研究生几个阶段的学习 和生活,她感到最使自己难忘的是她的中学时代,难忘的原因是在那一阶段她遇到 了学习中的高手,那样一个特殊的环境强化了她对学习知识的追求,培养了她的竞 争意识。另外,她遇到了严格而又使她敬重的老师,名师的指点使她确定了努力的 方向,在学习中走了捷径。谈到东京都大学的研究生活,她很有感慨,对于快节奏 的学习生活她在中学就有了深刻的体会,但是,中学快节奏、大容量的那种紧张的 学习生活,与日本相比是小巫见大巫。
攻读学位的研究生们也是一样地需要竞争,她喜欢在竞争中拼搏,喜欢通过拼 搏获得成功。
凇凇的研究生涯刚刚开始,等待她的是更大的挑战。(本案例摘自《全国最优 考生家长访谈录》于建坤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教育专家的分 析从上面的几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孩子的成功是他们的父母针对孩子的特点 ,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成功教育的结果。我们应当受到启发,那就是在家庭教育中, 要时时注意引导孩子自己已展露的某些天赋或自己十分感兴趣的事情,在这基础上 再着重去引导孩子去思索、去动脑筋,深入浅出的对孩子进行培养。并逐步向高层 次对孩子进行培养,增强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学能力。因势利导的关键是个导字, 在孩子的学习科目上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在孩子的学习方法上要教会孩子顺着荷叶 摸到藕。
1.研究你的孩子研究孩子的意义对很多父母来说,当孩子长到6岁或8岁--甚至 更大一些时,父母可能仍然分辨不出他们属于哪种行为方式。
因为,你的孩子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经历不同发展阶段时,他会尝试不同的行 为,并有意或无意地检验这些行为是否适当。孩子想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和 自己的所想所感相吻合。然后,孩子会把那些他认为适当的行为保持下来,重复出 现,同时努力避免那些可能引起麻烦或显得不自然的行为。就这样,孩子根据各种 行为的结果,决定自己重复哪些行为,避免哪些行为,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方 式。这种发展中的变化可能使那些试图弄清孩子行为方式的父母感到困难。
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对他进行观察的情景越来越有限。随着年龄增长,孩子 离开父母去学校或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多,或独处的时间越来越长。在不同 的情境中,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出现明显的差异。孩子也许感觉到自己需要调整行 为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或者要通过自己行为方式的不同侧面来满足不同人的需 要。
正因为父母和孩子太亲近以致很难客观地观察他,才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 式对孩子的判断有什么样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梦想及担心会使他们戴上有 色眼镜,难以客观地感知和评价他的个性特点。
因此,父母们不要以固定的眼光看待你的孩子,不要认为你已弄清每件事情。 应该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长处,并及时给以鼓励和引导。这样,当 孩子长大成人时,他才会保持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向。
研究孩子的步骤当你开始研究孩子的时候,我们给你提出如下建议:
①尽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观察你的孩子。探索他的行为模式。留心观察孩子在 学校操场或公园玩耍时的表现。他如何与其他孩子或成人交往?在遇到陌生人时, 他怎样行动?他喜欢做什么以使自己放松?他对什么感兴趣?他喜欢做哪些事情? 他表现出什么样的想象?
②向那些可以在其他情境看到你孩子的人们征询意见。和他的朋友的父母,以 及他的老师交谈。问问你的亲戚朋友,他们从你孩子身上看到的是哪些行为表现。 而且,你一定要以开放的姿态听他们描述。如果你真想好好研究你的孩子,你就不 得不接受这样一种可能,即他与你先前对他的设想一点都不相符。
③提出猜想。根据你已收集的信息,你可以提出一个假设。然后,你再去观察 ,你经常看到的行为,是否和你假设的方式相符?哪些地方一致?哪些地方不一致 ?孩子的老师对他有何看法?
你们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④寻找次要行为模式。把各种行为方式的表现特征都读一读,看有哪些与你孩 子的表现相符。你会发现,除了某种基本的或核心的行为方式外,他可能会表现出 某种次要行为模式。
⑤以开放的心态调整你对孩子的看法。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你的孩子在变 化,在成长。让他自己变成--而不是逼他成为某种人。不要试图按某种行为方式改 变孩子。
要肯定和鼓励孩子按他自己的天性去成长,但不要把他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行为 类型。
一旦你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你怎样才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 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呢?
在你尝试调整你的教养行为时注意一下这些建议:
①要认识你对子女的知觉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你的需要、价值观、自我概念 、人生经历、偏见、爱好等。当然,它也受你的行为方式的影响。有时,你的知觉 是有益的。
②要学会多看孩子的长处,少看孩子的不足。人类天生的倾向与此相反,喜欢 看别人的不足或缺点。由于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与你不同,所以你自然而然地认为你 的观点和行为才是正确的。
③要根据孩子的需要,而不是你自己的需要来对待孩子。了解哪些东西可以鼓 励或激励你的孩子,学会如何与他沟通。你不能因为你喜欢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假 定他也喜欢你那样对他。
2.如何因势利导让孩子及早成才拓展孩子先天的限度人类遗传的素质,可以说 是各人在心智、体力等方面可能性的限度。这种限度当然是因人而异有高有低,相 当复杂。不过,如果有理想的后天环境,这种限度可得以扩张;相反,若得不到合 适的培育,则只能被囿于限度之内。父母想要栽培孩子成才,必须先了解孩子先天 的限度,才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这种限度得到扩展。如果不考虑孩子先天所 赋的能力限度,只知强制孩子实现自己的期望,是不正确的。
至于孩子具有怎么样的遗传素质,实在有待平日细心的观察。一般而言,要预 测孩子的部分遗传素质,也并非不可能。通常父母所具有的各种特征,在孩子身上 出现的可能性亦较高。
例如父母都很聪明,具有灵敏的思考能力的话,孩子智能较高的可能性当然大 。虽然父母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遗传素质,但尽力为孩子提供富刺激性的良好教育 环境,始终对孩子有所裨益。
每一个国家、社会、家庭,都有其各自的文化及传统背景。孩子由出生至长大 ,其性格的形成,都会受到各种环境所影响。因为若要深入群体社会,便须了解被 这社会所认可的一切行为规范,其中包括了道德标准、法律,传统风俗习惯等,必 须按照规范行事,才能被群体所接纳,与别人和谐相处。
因此,孩子性格的形成,其实已在不知不觉中感染了家庭的特质,再之后受到 教育及工作环境的锻炼,逐渐融合于所生存的社会文化中。由此可见,孩子完成社 会化的过程,是经过两方面的学习:一方面是经由他人(父母、师长、朋友)所给 予的各种指导,另一方面是由孩子本身透过观察,不自觉模仿了父母或其他人的行 为,日积月累发展成本身的独特性格。
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总会有其不同之处,这方面遗传的影响似乎比较少,环境 的影响显然是较大。一般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不是认真了解孩子的性格特征,而是 强调性别差异。
如男孩子要粗豪爽朗、富责任感、积极进取、富冒险精神;女孩子则要温婉娴 淑、文静体贴、克己廉让。
就孩子本身来说,仿同作用使他们自然地向同性的双亲学习,男孩在模仿父亲 的过程中,逐渐养成了男性化的性格;女孩也同样地透过学习母亲的行为,而越趋 女性化。这正是家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功能。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男孩都一律具有男性化的性格,女孩也不完全是女性 化的性格,这是因为个别孩子在个别家庭里,所接受的教育及养育方式在综合动用 的情况下都各有不同,因此,各人总会有其本身的性格特点,不尽相同,所以,父 母对孩子的态度,灌输给孩子的观念和价值观,都足以影响他们的性格形成,左右 他们将来的发展。
尽力发掘孩子性格上的优点常看见一些父母不断地强调孩子性格上的缺点,督 促他认真改善。好好用功吧!或是怎么总是精神恍惚的,集中精神吧!尽管是劝导 至心力交瘁,孩子也没有丝毫改善,父母有对牛弹琴的感觉,更感苦恼失望。
其实,要改善孩子不理想的性格,绝不是父母对孩子单方面的要求。请先想想 ,孩子性格上的缺点,父母本身亦难辞其咎。因为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的秉 赋外,在出生之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教养方式、家庭环境等都是重要的影响因 素。为什么会令孩子变成眼前这种模样?为人父母者,首先必须躬身自问,反省一 下以往的养育及管理方法,尝试找出导致孩子缺点的因由,然后切实调整改善。亲 子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孩子的性格是理想还是不理想,往往取决于父母本身主观而狭隘的观念。其中 有些情况,如果能从另一方面来观察,被认为不理想的性格,亦未尝不能接受。
要孩子养成理想的性格,从改善缺点着手,固然是一种方法,这需要很大努力 和颇长的时间;但另外也有一种孩子较易接受的方法,就是不强调孩子的缺点而将 他的优点更加扩张。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但也一定具有另方面的优点长处。只要父母能够心平气和 ,以另一种眼光来观察孩子,也许你会发现这孩子虽然很倔强固执,但也颇聪明, 有相当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常有出人意外的见解。如果能将以上的优点尽量扩 张,给予适当的培育,使孩子有机会充分发挥所长,不是更好吗?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能用武有地,受到夸奖与鼓励,总比终日被父母指责改过 要感到舒服多了。通常来说,当孩子的长处能够扩张时,他的缺点也会随之逐渐改 进。
所以,就请父母改变角度,尽力发掘孩子的优点吧!
我们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不同。如何了解你的孩子的学习上的优缺 点,并最好地帮助他呢?德国教育专家的意见可供参考:
小邋遢的作业本往往不整洁,喜欢按自己的意图办事。这种孩子的特长是有创 造性和速度快,往往是非常聪明的。你应当注意的是,使这种创造性始终有足够的 营养。例如让他们上绘画补习课,学音乐,搭技术性积木等。这样就可使他们得到 最好的发展,可以把丰富的想象力引上正确的轨道。
规矩的孩子在上小学时比较容易学好。他们能把材料写成一目了然的文章,能 画漂亮的图画。这有助于他获得对事物概貌的认识。这种孩子的特长是能够有系统 地工作,能够转述复杂事物的外貌。他们的问题是,工作速度往往相当慢。你应当 注意:及早地让这些喜欢井井有条的小家伙写东西。这样就会使他们受到加快工作 的温和压力。最好给这种类型的孩子布置些能促进他们特长的任务,如画一张示意 图,或者根据照相册叙述最近一次班级旅游的情节。
社会学生对别人非常关心。他们在同其他人在一起时理解能力最强,原因在于 这些孩子的情感智力特别强。他们的两个半脑联网非常好。思维和感觉是携手并进 的。他们的特长是善于同人交往。你应当注意:不要让他们单独做作业。在集体中 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比较容易和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