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1种类型的父母教子方法的得与失
11977300000027

第27章 教不严,父母过--严格要求型父母的教子方法(4)

责罚孩子要慎之又慎在某种特殊情形下,不反对以体罚孩子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不过,未足两岁的孩子,以体罚来教训他们是未必会收效的。因为两岁前的孩子 懂事程度有限,联想力和理解力不高。你打他,他觉得痛就哭;哭完了,又再次做 错。所以未足两岁的孩子可以用其他方法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因为既然责打不会收 到什么效果,那又何必要孩子吃皮肉之苦呢?但当他们略为懂事时,我们就可以先 立下规定,要孩子去遵守,声明如不遵守规定时便要受罚。如以涂污了墙壁一事为 例,当发觉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应向他们解释,墙壁涂污是洗擦不去的,很不雅 观。

如果画东西,可以画在纸上,如果画在墙上就要打手心了。这规定说清楚后, 如孩子又再犯,就应该清楚地告诉孩子,你已先前警告过他,涂污墙壁是要打手心 的。现在他涂污了,他应该受打了。这时就应言出必行,表示你所立的规定是认真 执行的。若孩子受罚后哭泣,家长就不应再责骂,更不要看见孩子流泪,心里难过 ,做出呵护的行为,比如给孩子糖果或玩具,企图以此来停止他们的哭泣,这行为 会使孩子觉得莫名其妙--一会儿挨打,一会儿又有奖赏,到底涂污墙壁是好的行为 抑或是坏的行为?父母的矛盾行为就把孩子弄糊涂了。因为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找不 到答案,结果就会继续错误下去,直至得到答案才停止。

孩子到了六、七岁左右,开始渐渐懂事,认识到要遵守规则,否则会遭受责罚 。到了这个时期,做父母的应该花些时间去向孩子解释原因和细心劝告,非到不得 已的时候,不要随便责打孩子。就算一定要施行惩罚,也应该改用其他方法。因为 很多孩子到了这个年纪会憎恨父母用责打的方法来管教他们,感到这是一种奇耻大 辱,甚而怀恨在心,久久不能消失。了解到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怀有这种心理的,做 父母的在管教孩子时就要特别小心了。

在劝告无效的情形下,做父母的自然会想到体罚了。在体罚孩子时一定要适当 ,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身体,以免造成终身遗憾。

因一时气愤而体罚孩子的事应尽量避免,因为气愤时很容易失去理智,在不知 不觉中使孩子受伤甚至丧命的事已屡见不鲜。

另外在打孩子时,不宜打头部和颈部,因为容易造成孩子神经线或脑部受伤, 严重时会造成身体某部分终于残废,后悔莫及。

体罚孩子的另一形式便是禁闭。禁闭孩子是使孩子在受罚的一段时间内,与现 场隔离而使情绪安定下来。年纪稍大的孩子还有机会来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禁闭 孩子最普通的地方便是洗手间或睡房。很多家长就指定孩子面向墙壁站着或坐在某 一张椅上不得活动。隔离和禁闭不在乎时间的长短,普通来说孩子的情绪在15分钟 左右已安定下来,所以时间不必太长久。这种体罚不是要孩子受苦,而是在形式上 的一种责罚,务使孩子对某种不良的行为留下个深刻的印象。

禁闭孩子要注意几点:若把孩子禁闭在房内,要留心房内的安全,比如向街的 窗是否容易开启而让孩子跌出?房内有没有容易发生危险的电灯、风扇或其他电器 ?房内是否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在美国很多父母喜欢把孩子关在衣橱内,使孩子 在黑暗中受惊,这实在是相当残忍的刑罚。很多孩子在屡次受惊后,就变成了怕黑 症。

总之,责罚孩子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帮助 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责罚孩子,一定要慎之又慎!

注意即时即地管教孩子如果要收到管教的效果,我们教训或责打孩子就应在孩 子做出不适当行为的时候立即进行。

否则事过境迁,就算把孩子打个半死,孩子挨痛后,也只知爸妈为自己而生气 ,却糊里糊涂地不知受责的原因,当然不会联想到不适当的行为是会带来受责罚的 后果。

孩子有时在公众场所或亲友面前故意放纵行为,做父母的很想纠正他们,但碍 于在众目睽睽下,不好意思去执行管教工作,很多时就向孩子提出警告:你小心着 ,我回家后就责罚你!过了一两个小时后,做父母的因为事忙,可能忘记了这件事 ,又或已心平气和,也就懒得和孩子算帐。结果孩子的不当行为始终没机会得到纠 正。

有些孩子在外面顽皮一顿后,一回到家里就立即收敛起来,端端正正地做着功 课,或作出全神贯注看书的样子。做父母的这时已心平气和,又见孩子乖乖地在用 功,也就不忍心去打扰他,以为放他一马,原谅他一次就是最仁慈的行动。料不着 孩子心里却在偷笑,觉得自己棋高一着,利用这种假用功的行为来逃避一场教训或 责打。经过一两次的经验,孩子学到侥幸取巧了。

另外有些家长言出必行,一回到家里,马上就和孩子算起帐来,数说孩子刚才 不当的行为后,跟着就施行惩罚。可怜这时孩子未必记起两个小时前,或昨天曾发 生过的事,年纪较幼小的孩子就难记得当时自己做错什么事或说错什么话,结果糊 糊涂涂地受一场责备,带来一种莫名的愤怒。在父母来说,已尽了管教的责任了, 但是否收到管教之效就天晓得了。

做父母的如果觉得孩子所做的行为不对时,最好当时就立即向孩子提出纠正或 劝告。管教孩子是件好事,不必觉得尴尬,也不要等回到家里关上大门才去进行。

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的事在现代社会与发达国家对孩子独立的要求相比,中国 的孩子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都较薄弱。

根据资料分析,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日趋严重。他们从小到大 ,处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从生活到学习,依靠家长的安排 和照顾已经习以为常。孩子升学就业,也要依靠家长奔走操劳,走后门、拉关系, 替孩子选学校、选专业、找工作,家长一包到底。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还要靠父 母赞助、操办婚事、替他们抚养孙辈。有项调查,曾问及某校小学生:遇到困难怎 么办?97%的小学生回答:应找父母和老师。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其弱点暴露得更为明显。国内外评论几乎公认,中国学生 考试可以名列前茅,但是动手操作、实验能力则明显不足,高分低能--这就是他们 的结论。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在电视采访中说,研究科学的中国学生缺乏美国人的 大无畏精神和自信。

H中国学生会因为只知一半而不愿进一步做,但美国人凭着开拓西部的精神, 只知一半就可向前。

他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学生要在科学界创出成就,就必须具有勇于尝试的冒 险精神。

在美国,祖孙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是罕见的,成年子女厮守在父母身边的极少。 孩子中学毕业,就凭自己半工半读求学,如孩子所挣钱不足以交学费,父母可以资 助,但以后偿还。

子女从不希望继承父母遗产。成家后,不管多么困难,也不会请父母照料自己 的孩子。同样,父母不管多么喜欢子孙辈,也不会承担抚养第三代的责任。美国的 父母,从小就重视儿童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因此美国儿童都具有较强的独 立意识,认为依赖别人是无能的表现,以独立为光荣。

是我们对孩子自主与独立教育太少了。作为家长,不能对自己的孩子过于保护 ,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做,从小培养他们自立自强。您不妨这样做:

(1)给孩子一点自由,让他自己去选择你不必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你可以把 原料给孩子,让他自己去选择安排。如你告诉孩子:周六可以看卡通片,可以去公 园,可以骑车、搭积木,去儿童乐园,只能选两项活动,且自己安排好时间,自己 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看看孩子会怎样做?选择、安排本身既是一种能力,又 是主体精神,要坚持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做出选择和安排。

有一个聪明的家长,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自己可以支配的 时间,只要不出危险,自己就可以安排最喜欢做的事情。孩子有时去玩,有时读自 己喜爱的图书,有时画画……当然,有时也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 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安排计划。

(2)给孩子一块天空,让他自己去试飞没有学步车的年代,婴儿必须为前方 母亲的召唤、诱人的玩具而克服脚下的困难,蹒跚艰难地迈出第一步,可能会摔倒 ,但路还得自己走。而今有了学步车,那关键的第一步没有独立落脚的空间了,不 是吗?

或者你可以叫他自己到邻居家借点东西。有一天孩子迟到时,你可以叫孩子独 立上下楼梯,你在其前或其后,但不要牵着他的手。或者你可以让他自己独立走进 教室,自己找座位,自己向老师解释。当你接孩子回家时,可以叫孩子自己找衣服 、帽子,自己整理书包。或者,你可以叫孩子到附近商店买点儿东西。

总之,让孩子在你的目光范围内,独立做些事情!

(3)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解决每一位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 一个问题,但是如何使孩子得到问题的答案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动脑筋 想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解决问题,则是关系孩 子成材的更重要的因素。

面对孩子的问题你如何反应呢?直接告诉孩子答案吗?那么孩子会形成一个不 好的逻辑:不会的题问大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你也要鼓励孩子自己动脑筋。但你 最好给孩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式,或者你与孩子一道解决,让孩子有动脑筋、 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子经验有一个家长说他成功的经验是:孩子问我一个字,虽然我认识,但我 不告诉她,而是鼓励她去查字典。以后,再有不认识的字,她也不再问我,而是自 己去查字典。这样孩子不仅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了独立解决问题 的自主性。

(4)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克服这一观点我们反复提及过,但许多家 长不免要问: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环境又这么顺利,那有困难让孩子克服啊?

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 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

如有位家长从孩子上小学起就叫孩子自己准备文具。上一年级时,铅笔削得象 狗啃的一样,妈妈看着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为了孩子的责任心,母亲硬着心肠不替 他削。

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家长有时有意识地往后推一周才满足要求,这样可以养成 孩子克制自己的能力。

有的孩子住在高楼大厦里,上下有电梯,出门有汽车,生活中能有什么困难? 可就有一位家长给孩子出了两道难题:一个是每天上下12楼,不再乘电梯;二是每 天上学和放学,不再乘汽车,而是坚持走5站路。

你看了这些事例后有何启发?为了使孩子生活得更坚强些,你最好狠心一点儿 。

(5)属于孩子的机遇,让他自己抓住现在,许多家庭对孩子包办过多,往往是 剥夺了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也影响了他们学会在关键时刻抓住机遇的能力。

小时候,穿什么衣服,由家长选择;上学了,参加什么兴趣组由家长来选择; 高考了,填写什么志愿由家长来选择。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危险来了让人抱 着走的人,即使再聪明,也不会抓住机遇。

家长该做点什么呢?

首先得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其次,鼓励孩子自己去争取机会,如向老师表达心愿,在选拔中积极表现等。

再次,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挑战。你要鼓励孩子去尝试未曾作过的事 情,做错了不要紧,只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