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关爱是孩子需要的维生素,但应当牢记,孩子需要正常剂量的维生素, 缺它不可,过多亦无益。
--葆拉·M·西格尔
从本章开始,介绍4种父母失误的教子方法,其中之一,便 是对孩子的溺爱。
溺爱型父母的典型特征是把孩子放在家庭的中心位置,对孩子百依百顺,甚至 对孩子的错误姑息、护短,这样就易使孩子形成懒惰、任性、不合群、自私、好逸 恶劳、适应能力差、遇到困难退缩等不良行为习惯。
爱和关怀是教育子女必备的条件,但切勿对孩子千依百顺。因为过分被宠爱的 孩子不知对错,不辨是非。一向生活在自己永远对的世界中,没有学会迁就别人, 也不懂尊重别人,这种性格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将会是一大障碍。并且难以独立自主 去处理事情。
一旦踏入社会,遇到挫折便会一蹶不振,无从适应。溺爱的结果是孩子变得任 性自傲、自私自利、事事依赖,能力低下。如果宠爱变成怂恿,就可能导致悲剧的 发生。
温室中的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是难以成为有用之 材的。正确的教子方法,是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品格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哪一个父母都无法保护孩子的一生,我们有责任培养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不怕 吃苦、勇于克服困难,任何情况下都能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家教智慧论语溺爱,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爱子女要讲究适度,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缺少温暖与爱的家会对孩子造 成心灵的伤害,过度的爱同样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温室中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溺爱中永远教不出成才的孩子。
幼儿时期不吃一点苦,长大成人必然吃尽苦。
孩子需要父母的呵护与鼓励,但不是过度保护,不是对他们的能力与勇气的怀 疑。我们应当让孩子尽量用一种冷静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我们提倡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而不是偏爱和溺爱。
父母失误的教子案例1.昂贵的亲情--杀子阮萃英、徐照恩夫妇是上海市某工厂 的普通工人。他们对儿子确实是太溺爱了,还在儿子徐勇读中学时,就和同学们盲 目攀比,见别的同学穿名牌,也要求父母买,甚至不顾家里的实际情况,以抗学相 要挟。
教子误区遗憾的是,望子成龙心切的阮萃英和徐照恩竟然一次又一次地迁就了 儿子,答应了儿子不合理的要求。徐勇抓住了父母的心理,便常以抗学威胁父母, 一次次将几百上千元的名牌服装穿在了身上。
如果徐勇对学习同样像对穿名牌那样执著,这也能让溺爱他的父母在心理上有 一种平衡感,可事实并非如此,穿着一身名牌的徐勇根本没心思读书,他掉进了名 牌的深渊里,一有空就和同学去逛商店,哪有心读书?初中毕业,徐勇没考上高中 ,也没考上技校,令阮萃英、徐照恩夫妇大为失望。
1990年,初中毕业的徐勇去了一家工厂上班。可徐勇好吃懒做已成恶习,上了 三天班就不想去了。阮萃英感到问题严重了。
勇勇,你不能这样,今后还要成家立业,妈什么都可以依你,可班不能不上。 阮萃英苦劝着儿子,而徐勇我行我素,依然一觉睡到午餐时分,吃完午饭,将衣服 熨烫得笔挺,才去厂里上班。不出三个月,因迟到、旷工就被厂里辞退了。此后, 徐勇非但不收敛自己的行为,反而更无所顾忌。他吃好的、穿名牌,没钱向父母要 ,约朋友上舞厅跳舞,去卡拉OK歌厅唱歌,日子过得阔绰悠闲,这样一过就是七年 。
1997年初,60岁的徐照恩也退休了,家里的收入一下子锐减,根本就供不起儿 子高消费。
勇勇,爸这一退休,今后没钱给你了,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去上班了。
大学生都在下岗,谁还会要一个初中生,再等等吧。徐勇如此回答了父亲,仍 然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就在这一年6月,阮萃英右脸上长出了一个肿块,经医院检查,是恶性肿瘤。
勇勇,你应该自食其力了。身患绝症的阮萃英与儿子作了一次推心置腹的长谈 ,谈心后,徐勇不再像往常那样频频向父母要钱了,可没过多久,讨债的人却一一 找上了门。
讨债人都是左邻右舍,低头不见抬头见,阮萃英、徐照恩从没向邻居借过钱, 可徐勇却毫不顾父母的脸面四处借钱乱花,夫妇俩气得浑身发抖。
徐照恩一一还掉了儿子欠下的债务,本想等儿子回来后再好好教育教育他,哪 知道回到家的徐勇却振振有词:我又没想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你们要生我的,生我 当然要给我钱用。
徐勇的过度消费引起父母的怀疑,父母担心儿子吸毒,趁他不在家时清查了他 的房间。面对从床下找出的一堆用过的注射针管,徐氏夫妇惊呆了。儿子回来了, 从未打骂斥责过孩子的父母,双双跪在儿子面前,泪流满面的乞求孩子戒掉毒品。
徐勇并不感到内疚。父母给他下跪,他很得意,也很满足。他轻描淡写地说: 这有什么,打杜冷丁的人多了,40元一支。说罢,他当着父母的面,将针剂抽入注 射器,唰地一下打进了体内。他是在示威,在炫耀,是逆反心理。徐氏夫妇气得浑 身发抖,跪地不起。
面对娇惯出来的儿子,徐氏夫妇只能在经济上限制他,而别无它法。家里不给 钱了,徐勇就到外面去偷,专偷自选商场。徐勇一身名牌,人收拾的也漂亮,偷的 技巧也高明。1998年5月的一天,他终于落网了。在派出所他装疯卖傻,假装自杀 。民警打电话把徐照恩叫去,要他交罚款把儿子领回去。徐照恩请求将儿子关起来 ,说家里已经没有钱了。警察很不情愿,但也只能如此。拘留所没有毒品,徐勇关 押期间没有吸毒,说明他完全可以戒掉。从拘留所回到家,徐勇一肚子气愤,他恨 老爸没有救他。他翻箱倒柜,掀床砸凳,强抢母亲治病买药的钱去买毒品。徐照恩 是个软弱的父亲,再次跪倒在儿子面前,请他手下留情:那是给你妈买药的钱啊! 儿子也高喊:我戒不了!
终于有一天,儿子打起卖房的主意,徐氏夫妇的心凉透了。阮萃英觉得余下的 日子没有几天了,她要把儿子也带走,好让老伴安度晚年。她想好了杀儿子的方法 ,耐心地等了半年。1999年1月5日晚,在外行窃的徐勇回到家,吸了毒就睡了。阮 萃英艰难地爬起来,轻轻关上儿子的房门,打开煤气阀门。由于门窗紧闭着,儿子 必死无疑。几个小时后,她推醒老伴,告诉他儿子死了,要他陪着去投案自首。徐 照恩给吓坏了,直说:你怎么能这样?我们没有权力这样做啊!这是犯罪。
徐勇吸毒、盗窃,又是个不孝之子,派出所完全清楚。考虑到阮萃英身患癌症 ,对社会没有危害,就让她回家等候处理。这事一时轰动了上海,记者去采访时, 阮萃英心情非常好。
她说:我杀我儿子时,丝毫没有害怕(杀儿子是想了半年的,心里早就很踏实 了)。我让他不要再祸害好人了。我在世的日子不会很多了,但我要对天下的父母 说,千万不要溺爱孩子,否则不仅自己受到极度伤害,还要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真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也害了社会!
2.折翅的鹰--溺爱之害在别的同龄孩子都能独立料理生活的时候,阳浩还沉浸 在妈妈为她梳头叠被、爸爸接送上学的幸福之中。直到有一天与同学吵架后,阳浩 才知享有这种幸福的代价。
教子误区同学骂她:五年级了还不会梳头,不敢自己回家,上学还要爸爸接着 呢!真不知耻。成绩在班里排名第一且一向自负的阳浩,哪里受过如此刻薄的言辞 !
但父母长期的溺爱宠惯使她腼腆、怯弱、不善交际,在这种情况下竟不知用什 么办法来保护自己,只是气得把书包一拿就往家跑,恰巧就在半路碰到了骑车接她 的爸爸。
看见女儿泪水涟涟,他慌忙下车拉住女儿心疼地问:乖乖,谁欺负你,快告诉 我!阳浩愤怒地甩开他的手。爸爸连忙推着车子在后面喊:先上车,到家里再跟爸 慢慢说。
提起坐车,她怒火更旺,猛回头并向后退了两步:从今以后,再也不要你接, 我自己上学回家!爸爸走到面前蹲下说:你是爸妈惟一的女儿,你一个人上学回家 ,爸、妈怎能放心?
假如你在路上碰到坏人怎么办……她低着头乖乖地爬上了他的自行车,继续做 起听话的好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阳浩只知一心一意地学习,交际圈子被爸控制得很严, 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放学按时回家,从不敢在外面逗留。就这样她顺利考上了大学 。大学三年,阳浩目睹了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为了学费和生活费而利用假期去打工 、做家教的情形。这些见闻对自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她是个不小的触动。于是 阳浩决定利用暑假去做家教,填补她社会阅历的空白。
暑假期间,阳浩一遍遍地在脑中策划着打工启事,想象着勤工俭学给她带来的 喜悦。
终于有一天,阳浩的打工启事落到了一张大白纸上。自我欣赏后,便把它卷好 藏好,等待时机,那天天黑后,碰巧又停电,整个宿舍只有点点烛光,她拿上自己 的杰作,直奔宿舍大门,在事先物色好的一块显眼的地方刷胶水。你在干什么?阳 浩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来是爸爸,她假装冷静地说:我在贴打工启事。爸爸甚 感奇怪,啪地打开打火机,往纸上瞄了一眼,然后开口道:搞家教,女孩子不安全 。你把电话号码留在这儿,以后难免有不三不四的人打骚扰电话。听着爸爸的利害 分析,她既扫兴又恐惧,嘴里嘀咕了几句以示反抗,可还是拿回了她的杰作。
第二天清早,桌上多了张字条,是爸爸留给她的:我们现在不缺钱,不需要你 去打工。假期你可以在家做做家务,或集体出去游玩,这比家教安全。
等到大家毕业,国家取消了包分配政策,于是她和同学们一起涌向了谋职的人 才市场。面对其他同学的自信和勇敢,言语拙笨、形容呆板的她感到自惭形秽。
阳浩壮着胆子到一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台应聘时,一位主管先拿着她的对口专业 卷让她做。
在学校里一向成绩很好的她做这张并不深奥的试卷当然轻车熟路。那位主管欣 赏地点了点头,然后问:你对这项工作有什么见解?你将如何做这项工作?你有吃 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吗?
面对这些阳浩从来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她涨红了脸,最终没能答出来。那位主 管最后抱歉地对她说:我承认你的业务水平很高,但我们需要的是业务能力和其他 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一盆冷水从她头上倒下,一直冷到脚。
是啊,这么多年,父母给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然而,父母过度庇护的羽翼遮 住了她的双眼,使她独立生活的能力和阅历一片空白。从某种角度讲,阳浩的家长 是爱孩子的,而且是无微不至;然而从另外一种角度讲,正是其父母的这种过分的 爱,让一个本应该健康成长,振翅高翔,搏击长空的雄鹰折断了双翼,不得不像一 只受伤的小鸡一样蜷缩在窝里,无法经历灿烂的人生。父母这种爱,让孩子变得无 能,变得无法适应社会。
这种爱,最终是害了孩子。
教育专家的分析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到,父母溺爱孩子,或事事百依百顺或事 事包办代替,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也是做父母始料不及的。大家应该从这两个案 例中汲取教训。溺爱将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能力低下,重则性格畸型,品德不良 ,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
爱和关怀是教育子女必备的条件,但有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容辩驳,水能载舟, 亦可覆舟,这句警言对溺爱孩子的家长来讲,颇有共通之处。事实说明:父母毫无 原则地一味宠溺,顺从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1.爱的误区及其危害爱的误区误区之一:一味的包办。
一所学校通知学生打扫卫生,只见妈妈们拿着扫帚、抹布和铁锹,成群结队来 到学校,她们怕孩子累着,亲自出马上阵了。当有人问一位年轻妈妈:你孩子在家 做家务吗?
那位母亲毫不含糊地回答:疼还疼不过来呢,哪舍得让他做家务?
每天,孩子的书包,妈妈代替收拾;孩子的铅笔,妈妈代替削尖;孩子的钢笔 ,妈妈代替灌水;老师告诉孩子的事,妈妈全替孩子记着。有一天,老师批评几个 没带齐用具的学生,几个孩子都埋怨起来。这个说:都怪妈妈没给我装上!那个叫 :是爸爸给我收拾的书包!
专家观点父母对孩子一味的包办代替,把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任务揽在自己身 上,结果只能造成孩子的懒惰与无能,并且导致孩子责任心差,依赖性强,这样的 孩子今后走上社会也难以发挥作用,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社会。
误区之二:无度的给钱。
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爸爸妈妈都在国外工作,把他寄养在朋友家里,每月给他 寄两三千元零用钱,有一天,男孩子买了两瓶七八十元一瓶的香水,一瓶送给年轻 的班主任女老师,一瓶由教学楼一层洒到六层,又从六层洒到一层,说是为了美化 环境。在他们班里,没有一个同学没喝过他花钱买的饮料。选中队干部时,没有一 个人不投他的票。他平时不常写作业,谁帮他做一道数学题,他就给谁五毛钱;谁 给他写一次作业,他给谁一块钱。
由此可见,这个孩子的父母好像觉得,用钱可以弥补自己不能关心帮助孩子的 歉意。但他们却不知道,无度地给孩子钱,是在害孩子,让孩子从小就觉得钱可以 买到一切,认为友情、亲情,都是可以用金钱来交换的,此外,不劳而获、好逸恶 劳、铺张浪费的恶习都将由此滋生,这恐怕是出于爱心的父母始料不及的结果。
误区之三:过度的保护。
许多父母就像老母鸡一样寸步不离地看着孩子,事无巨细,什么都管。许多年 轻的妈妈,自己劳累一天,还要看着孩子写作业,看着孩子洗脸洗脚,看着孩子穿 衣吃饭……看孩子这不顺眼,那不顺眼,于是整天唠叨个没完。弄得孩子很烦,自 己也很累。
这种爱的结果是造成父母与孩子的对立。因为孩子觉得父母老管着自己,是不 信任自己,十分反感;母亲则觉得自己辛辛苦苦,孩子却这么不理解自己,不听话 ,十分生气,两代人的隔阂越来越深。
溺爱的危害溺爱的错误教育方法会导致孩子有以下一些怪病:
(1)依赖病许多家长深感孩子吃饭困难,按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周岁可用杯 喝水,周岁半会用勺吃饭,2岁便可独立吃饱。但调查得知3岁孩子在幼儿园可独立 做事,在家里却连饭也不肯自己吃,该会的事不会,该做的事不想做,遇事总要依 赖大人,这就是心理上的依赖病。得了这种病,表现出懒惰,没有精神,不喜欢参 加活动,总爱依在成人的怀抱里,胆小怕事,缺乏主动热情,缺少求知欲望和创造 精神,不敢尝试。
(2)幼稚病调查发现6岁的大班幼儿,却总带有小班的行为表现,特别在爷爷 、奶奶面前总是装小孩,以求得过分的溺爱换取心理安慰。心理发展速度缓慢,想 象内容幼稚无知,表现倒行或退行的行为,如已会用筷子吃饭却要用手抓吃饭,降 低了自己的人格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行为规范、智力和性格等方面,都比正常发 育标准退回一个阶段。
专家观点大人们过多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缺少精神营养的补充,使孩子们 总是怀着吃、穿、玩的欲望去生活。无法在心理上形成忍耐和毅力,控制自己那些 不合情理的欲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