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王威的妈妈讲,在王威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他们似乎并没有给予王威 多少特殊的照顾。但细致交谈后却发现,他们是将对王威的教育渗透在平凡的日常 生活之中了,这种教育是自然的,但又是极具持久性的最有效的。他们在王威心智 发展的最初时期,注意对他的引导教育,使孩子早早地形成了良好的接受各种知识 的好习惯,在孩子接受正规的社会教育后,他们则不必在孩子爱不爱学习、学习成 绩好坏上操心,甚至可以在孩子上小学甚至上中学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离开孩子出 国工作。在父母的眼里,王威只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是家庭中的一般的成员。父 母在王威很小的时候就十分注意平等地对待他。孩子与父母的交流是建立在自愿的 基础上,交流中父母几乎没有对孩子发号施令过。在父母面前王威没有什么不敢讲 的,只要他愿意,父母就会像同事间探讨问题那样地听他从头至尾地把事情说完。 小的时候听完王威对某件事情的陈述后,父母还要告诉他像这样的事情更清楚更简 练的表达方式,当王威大点后父母只是就事论事地谈出自己的观点。他们从没有否 认过孩子对问题认识过程中的观点,在琐碎的生活中,父母对他所施加的影响是自 己对工作的兢兢业业、生活态度的严谨和努力进取的求知精神。对于王威在上学期 间一般的家长都很重视的学习问题,他们则很少过问。他们更相信通过自己的所作 所为、一言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鞭策孩子求上进,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性,通 过家长的具体言行,让孩子去体会作为学生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学习。
教子经验王威的妈妈回忆起他们夫妇轮流出国或同时出国的那段日子时这样说 ,也许是我们在无意中创造了有益于孩子个性发展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因此王威 虽然是个独生子,并没有享受到特殊的生活待遇,也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现在独生 子女们能得到的一切。而更多的时候是父母同时出国或轮流出国工作,留下他独自 地生活。这样的家庭背景,无形中给王威提供了一个要依靠自己去实现自己心中的 目标的生活环境。
长期的学习和生活的独立,使王威在心理上比同龄的孩子显得成熟,对事物的 分析判断能力强于班里的其他同学。小学期间他就表现出了对学习上的事情非常的 重视,在学习知识上他很认真。对自己在学习上有超出年龄的要求,在没有家长督 促、没有老师要求的情况下,自己找书看,找题做。没有父母陪伴的家庭生活是孤 独的,但是王威的心全然地放在了书堆里,他在书中找到了寄托和安慰,只要有书 他就没有孤独感。在广泛的看书学习中,他的知识范围在逐渐地扩大,知识的积累 使他能从容地对待上课老师教的那点知识。上课时他思维活跃,常常成为课堂上求 解难题的关键人物;由于阅读的课外书多,他写的作文内容充实,文笔也流畅,他 的作文常常作为范文在班里宣读。在老师的心目中,王威是个出类拔萃好学聪明的 好学生。
王威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他所在班级的老师接到中学招收少儿实验班的简章 后,就向学校的领导极力地推荐王威,希望学校给王威一次报考的机会,并主动写 好推荐信,向中学介绍王威的情况(首届少儿实验班招生时必须有原小学的推荐信 ,以确保考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王威得知这一消息时并不理解少儿实验班的具 体的含义,只知道要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
很巧,王威的母亲那一段时间正好回国,便带着王威来到了少儿实验班的报名 处。细心的母亲虽然对孩子的学习水平还了解得不具体,但是她在孩子学习的环境 中看到孩子身边的图书内容就已经明白了孩子在学习上的努力程度。她不仅给孩子 报了名,还详细地询问了少儿实验班的办班原则、教学安排等事宜。她感觉,自己 的孩子除了智力上是否超常家长无法知道得更具体因此没有办法把握外,其他的方 面按招生简章的要求孩子都能达到。她没有给孩子提什么要求,也没有在孩子面前 多说报考少儿实验班竞争激烈的困难,而是问孩子:你考不考?当王威对母亲说: 试试吧。母亲才在家长推荐的一栏中填写了自己对孩子的推荐理由。
参加少儿实验班考试的那天早上,王威在家里吃了鸡蛋喝了牛奶还觉得没吃饱 ,在去考场的路上又吃了半斤包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来到考场,母亲看到他心理如 此放松心里反倒没了底,因为王威对待学习上的事情从来都是很谨慎,没有见到他 在考试时还这样地不当一回事儿。当王威在考试上做完那些蹩脚的心理能力考题后 ,一种兴奋感油然而生,他感到做题过程是那样地过瘾,此时,能考上少儿实验班 已经成为他的一种渴望。经过又一次的筛选,王威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以10岁 的年龄、小学五年级的学业水平,考取了中学的少儿实验班。
孩子考上了少儿实验班后,母亲又要出国工作了。刚入学时,由于王威家离学 校不是班里最远的,不够住校的条件,所以住校的申请没有被批准。在父母都出国 工作的情况下,他每天自己料理生活,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过了一段时间后,一 次偶然的机会,老师发现他下学并不急于回家就随意地和他聊天,这时才了解到他 的家庭的特殊情况,随后尽快解决了他的住校问题。
住校后,他的学习时间更充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更多了。在小学时,他 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没人能比的,到了少儿实验班后,他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就 有点不值一提了。在第一次摸底考试卷子发下来的时候,王威都不敢相信拿在手里 的卷子是自己答的,他从来没有得过这样差的成绩。当老师给孩子们解释考试的目 的是老师要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并要依据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 组织教学后,他才踏实下来。
他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自己在班里的情况是不会差的。父母在出国 时给他留下的嘱咐是:你有现在的成绩是你自己努力换来的,你要想达到新的目标 就还要继续努力。王威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还很努力,他就更 不敢怠慢了。他除了认真学习掌握老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外,还尽可能地提前学习 一些知识,做好预习,力求走在老师的前头。在自学中他不断地与同学交流,在与 同学相互的给予中他的学习水平提高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
他在学习的时候最烦为了比赛而组织的学习。那时,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竞 赛,一方面可以促进班里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不过,为了有 所准备,竞赛前,老师都会有针对性地做些讲解,组织有关知识的学习。每逢这种 时候,极有个性的王威只参加学习而不去参加比赛,他认为了解掌握了知识就达到 了目的,参加不参加比赛是次要的,尤其参加比赛要用星期日的整天时间,还不如 按自己的安排学习新的知识。由于王威对问题有自己的主见,而且不会轻易地改变 ,经多次的劝解他还是不参加任何的学科比赛,表现出了极强的个性。不过有一次 测试他没有参加,到现在他还在后悔。
那是在1987年的夏天,经多方的努力,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委托某科研单位在北 京进行少年数学天才的测试,少儿实验班的同学得到了这次难得的机会。学校在组 织参加这次测试中,为了使学生们能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情况下参加测试,在测 试前没有着意地强调测试的意义和测试的性质,只是要求同学们认真地参加测试。 王威以为这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一般性测试,所以就没有参加,直到测试的结果公布 后,班里有相当多的同学得到了美国颁发的数学天才少年称号的证书时他才恍然大 悟,他真的后悔了,因为,像这样的测试是很难找机会弥补的。他深知自己未必不 是数学天才,只是没有抓住证实自己是天才的时机。从此,他对任何事情不再是简 单地有主见了,而是注意征求老师和同学的意见,注意吸取他人的有益意见来弥补 自己认识上的不足。
少儿实验班4年的学习时间不算长,但他在这不算长的时间里学习到了同龄人 要学习7年的知识。面临少儿实验班毕业,王威开始了对人生的又一次选择。这次 母亲有机会为他参加了一次家长会,会后母亲很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讲:孩子考大学 的事老师多操心。没有办法,我又要出国工作了。过一段时间,王威的父亲就要从 国外回来,遗憾的是我和他的父亲碰不上面,一切由老师做主。面对报考志愿这样 重大的问题,王威参考老师的意见由自己作主报考了中国科技大学,这一年他刚好 14岁。接到科技大学的复试通知时他的父亲回国了,父亲陪他一起到合肥参加了大 学少年班的复试,结果他如愿地考上了科技大学少年班。
王威上大学后,父母依然各自在国外忙自己的工作,对孩子在人生道路的选择 上只是提些参考意见。王威在大学毕业的同时通过了托福和GRE的考试,并获得了 赴美国读研究生的深造机会。读研究生期间,他在两年的时间里获得了硕士学位, 并开始在一家著名的公司工作,他工作得很出色,展示了自己极强的工作能力。当 王威要到硅谷发展他的计算机事业的时候,公司老板以高薪挽留他,由于他刚刚在 公司附近买了房子,又由于公司真诚的挽留,他暂时留在公司继续工作,不过,他 只想在工作期间增长生活和工作经验。他还有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打算。他现在还 很年轻,有着年龄上的优势,有着良好的学习基础,有着很宏伟的生活目标,我们 希望他为自己的目标继续像过去那样地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本案例摘自《家 教的智慧》,龚宝华著,华夏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教育专家的分析从上面的 两个实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父母亲与孩子平等相处,做朋友对成功教育孩子的重 大意义,刘苏的妈妈与女儿一起谈道德,谈人生,也谈爱情;王威的父母在王威很 小的时候就十分注意平等地对待他,让他总是自愿地与父母交流。无疑,这两个孩 子的父母是成功的,因为他们懂得尊重孩子、平等相待、有效与孩子沟通在教育子 女中的重大作用。
1.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权利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 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意见冲突,反而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当你和孩子意见相左的时候,你越想说服孩子,可能会令孩子越加反抗。如果 你无法令孩子屈服,而采用强迫性的方式令孩子顺从,只会破坏相互的感情,阻隔 了亲子沟通的通道。
孩子表面顺从,但极可能阳奉阴违,因为孩子心中根本不服。
孩子是一个热切的探险者,有太多事情尚待学习,在许多事情上,你和他或许 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过,经验会使你发现如何去处理那些争论、激愤、失望和快 乐,而你将会觉得,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
父母要培养孩子在家里可以自由发表意见的习惯,在民主自由气氛浓厚的家庭 ,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可以随时抒发他对家庭或家人的感受,包括说出 不喜欢父母的话。
例如:我讨厌爸爸,他上星期日就不肯起床和我们一起到公园去玩。
我不喜欢和你们上街,每次我要到麦当劳叔叔那里吃薯条,妈妈总是禁止我。
让孩子说出心中的感受,透过或大或小的冲突与对立,使其学会如何面对未来 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虽然,有时孩子可能会带给父母或多或少的麻烦,但父母仍应 作出最大的忍耐与宽容,听听孩子的解释或理由,如果是无法做到的,可以向孩子 说出原因和困难的所在。假若可以办得到,在可能范围内,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接受他的要求。
现今不少父母喜欢在孩子课余时间里,送他们去学习钢琴、绘画、书法、柔道 等课程。许多时候,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兴趣行事,或有一种自己过去没有机会学 到,如今希望在孩子身上获得补偿的心理,作为选取孩子课余教育的准则。
其实,这些课余教育只是父母的意愿,未必是孩子愿意学习的技艺,父母在决 定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千万别强迫他们去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技艺,否 则会破坏他们以后学习的信心。
其实学习哪一种技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这是日后他 们能否发挥才能的关键。独生子女的父母最易犯的毛病,就是常神经质地对孩子过 于紧张和关爱,我这样做,全是为了孩子好!在这冠冕堂皇的理由下,强迫孩子接 受过多的关怀。
3岁以前的幼儿,对父母的过度关切,尚不会有太大的抗拒,但4岁以后的孩子 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想付诸行动。当然在大人看来,他们的做法常显得相当笨 拙。但要知道这对孩子来说是新的经验,经过实践后他们会逐步修正调整。父母应 尊重他们的意愿,放心让他们去做,只要从旁协助即可。譬如当他喜欢按自己的方 式玩游戏时,就应让他尽情地玩,尽量不加以干扰、指挥、责备、忧心或关切。当 他过来找你玩,或要与你亲热时,则热情地亲切地陪他。一旦他想回头找寻自己的 乐趣时,就应该放开他了。
专家观点教养孩子的方式很多,民主式就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所谓民主式就 是尊重小孩的意愿与权利,同时商定下一些必要的约束规则,要孩子遵守。
以拜访亲友的场合为例,采用民主教育方式的家长,应有以下的做法:
①当主人询问孩子想吃什么或玩什么时,应由孩子自己选择,不要代为拒绝或 接受。
②应让孩子知道怎样称呼主人,不要将孩子放在一旁,只顾自己聊天。
③孩子顽皮时,应严肃地用话相劝,切勿在别人面前打骂孩子。
④别人赞赏孩子时,不要特意要孩子在人前表现一番,应让他顺其自然地表现 自己。
⑤当别人问及孩子时,对于孩子的优点长处,毋须过分的谦虚,或相反的,不 住吹嘘,更不应没完没了地埋怨小孩的不是。
总的来说,父母在处理问题时,不要私自替子女做决定,应考虑小孩的立场, 顾及他们的自尊,让孩子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了解问题的所 有答案,然后作出选择,以及承担选择之后的结果。
视孩子为成人尊重孩子,意味着我们将孩子看成一个个体,而这个个体有权利 像我们成年人一样做出决定。当然,说他们有权利,并不等于他们就能够做成人所 能做的所有事情,因为,他们毕竟没有成年人所具有的经验和知识。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看重、肯定和认同。当人一旦被别人委以重任时,便会对自 己增加信心,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任务。
同样地,父母若把孩子当作成人看待,孩子便会很快地建立起独立的性格,将 潜能发挥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