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人类的许多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都 通过文字记载下来了。所以大量阅读可以使人获取许多知识,人们可 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计划地、有选择地对书籍、报刊、杂志进行阅读 。
阅读是一种乐趣,通过有益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和 更丰富的知识,使自己的身心感到愉悦,使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更 加深刻。
1.阅读的主要目的
小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将阅读当作一种乐趣,故事书为我们敞 开了想像的大门。我们逃离现实世界,在小说家和剧作家创造力和想 像力的指引下遨游。当我们为了生计,不得不付出大量时间和辛劳去 养家糊口时,大多数人便无暇享受读书的乐趣了。因此,我们都把这 种乐趣看成是“我们十几岁时”生活中的一部分。但随着我们休闲时 间的越来越多,为了乐趣而阅读便又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阅读的第一个目的。
同时,我们大多数人是为了了解最新消息而养成了一种阅读兴趣 。在某种程度上,这又与第一个目的,即为完善自我而阅读有些重叠 。但它大体上还有其独自的特点,我们浏览日报,只是为看世界各地 以及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想知道昨天的铁路股票是升 了还是降了。我们想知道大学里的足球队是如何在大型比赛中崭露头 角、并与以前对手交锋的。
跟踪了解我们关心的事件,是阅读的第三个目的。在当代美国, 这已成为一项巨大任务。于是出现了许多新闻,许多人开始忙着制造 新闻,此外,新闻在商业领域如泉涌般流动起来。在汽车贸易领域发 生的事情要比10年前欧洲发生的所有事情还要多。服装生意方面的事 件数不胜数,许多都是十分重要的事件,完全可以在专门的报刊上报 道。华尔街上的事件也是如此。美国几乎所有行业都有自己的期刊或 月刊,主要目的就是报道人们特别感兴趣的新闻。
读者必须阅读每一天的新闻。销售经理如果没能对今天早上本行 业方面的新闻报道进行调查,就会很快犯下可怕的错误。正考虑购买 铜股票的投资者,如果忽视有关铜业以及影响铜业的各行各业的最新 消息,就会成为一个纯粹的赌徒。在商业、金融、政治和制造业也都 是如此。
2.阅读的主要作用
阅读是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离不开它,然而,阅 读不是拔河比赛,不是集体力量的抗衡,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体行为, 发生在一个个具体的你、我、他的身上,哪怕是一字一词的阅读,都 必须要你自己来完成。因而,阅读的价值也首先体现在对个体的作用 上。
浩浩宇宙,你从何而来,奔何而去?茫茫人海,你处于哪一个群 体?悠悠时光,你存在于哪一瞬间?人生斑驳陆离,你会碰到这样那 样的人,你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于是,我们要读更多更多的书,是 为了获得知识,为了寻找照亮人生旅途的明灯,更是为了随时找到自 身在社会伦理环境及益智群体活动中的理想空间和正确位置。
相信你也会有这样深切的体会,当阅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时,你 可以从中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阅读自然科学著作与 历史著作时,你可以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而阅 读文艺作品时,你可以受到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美育上的熏陶。借 助阅读,你或者受到事理的教育与启发,或者受到艺术形象的感染与 熏陶,从而对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应该拥护的,什 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你的理想与追求,什么是你应该防范与改进 的,了然于心,从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现实生活中,面对上司下属、同僚对手、新朋老友,你该如何周 旋,如何应酬?处于一定的群体中,你该如何扮演好特定的角色?阅 读能帮你撩开这些纷繁的表象,让你深刻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 解这个复杂的社会,了解做人的道理、处世的真谛!
人生中会有春风得意时,也难免会有“屋漏偏遭连夜雨”的时候 。诗人旦丁有这样的感受:“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不 仅得到了慰藉,而且得到了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 然发现了金子一样。”
的确,书只要是内容健康的,无论高雅还是通俗,无论是潜心研 读还是快速流览,都会给人以知识。
(2)活化人的智能
当你用14秒钟跑完100米的时候,你应该意识到,你还有更大的速 度潜力,而激活这种潜能的只能是多练、多跑。其实,人的能量往往 比自己所想像的要大得多。人有多方面的潜能,最大的潜能就是智能 ,激发这一潜能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而阅读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 ,就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当你聚精会神于阅读的时候,你在思索、想 像、判断和推理。
美国阅读专家M·A·汀克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阅读时用 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总时间的5%,其余95%的时间则用于思考。”
阅读的效果也直接取决于思考的情形。一方面,阅读中的思考使 你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不断地得到全面的锻炼,使你能 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概念,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思维,并且善于联想和想 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思维活化的目的。而另一方面,读书 能使思维深化,唤起对各种现象进行探索和分析的意念,从而实现借 助他人的思想,开发自己思想的效果。这时,阅读成了一种思维催化 剂,借助阅读这枚金钥匙,你开启的是一扇智慧之门、创造之门、成 功之门!
(3)娱乐人的身心
学习与工作之余,人需要放松,只有这样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 新的一天中去,而在众多的休闲放松活动中,最彻底的放松,最容易 办到,最能持久的放松却莫过于看书。
端一杯浓茶,打开一本好书,你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处于完全放松 的状态,而你的灵魂却可以沉醉在引人入胜的字里行间。忙碌之后你 可以在读书中调节,紧张之余你可以在读书中放松,无聊时你可以在 读书中享受,痛苦时你也可以在读书中解脱。
书的魅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阿拉伯启蒙大师马德丰这样赞美说 :“在孤独的时刻,图书是你最好的朋友,当你漂泊异乡时,它又是 你的知交。”在国外,目前书籍已经作为一种无苦味的“药物”,用 于病人的辅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书籍疗法”、“阅读疗法 ”、“精神疗法”,它的确有助于病人克服无聊、沮丧、消沉以及冷 漠的心理,从而有益于病人身心的康复。
对于读书的意义,人们还有更多的形容。有人说,读书恰如游览 迷人的宫殿,一旦入得门去,但见金碧辉煌,曲径通幽,这时,你只 剩下探幽索隐的执著,却再也没有回头的念头了。有人说,读书犹如 遨游大海,一旦跳了进去,但见无边无际,无垠无涯,再想往后退几 乎是不可能的,剩下的便只能奋臂搏击了。人们常常以为成天钻书的 人,生活如苦行僧一般,其实苦中有乐。比如,古人就留下一个“汉 书下酒”的故事。它说的是宋代诗人苏舜钦住丈人家中,每晚读书, 总要饮酒一斗。丈人好生奇怪,一晚往观,只见他正读《汉书·张良 传》。当读到“良与客狙击秦皇,误中副车”时,拍案叫道:“惜乎 击之不中!”即满饮一杯。又读到张良对汉高祖说:“此天下以臣授 陛下”时,又击案叹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于是,又一饮而 尽。丈人见此情景,笑着说:“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多也,”阅 读就是有如此魔力,使人如醉如痴。正如英国学者杰·卢伯克所言: “我们静静地坐在篝火旁读书的时候,思想会飞到极其遥远的海角天 涯,看到斯宾塞无形之空灵的羊群,而弥尔顿的安琪儿给我们衔来天 堂的合唱,还有科学、艺术、文化、哲学的清音。人类所有的思想、 作为,人类经过千千万万年痛苦的磨难所获得的经验都在书的世界里 给我呈现出来。”而英国巨富麦凯雷说:“如果有人想让我成为国王 ,让我住在豪华的宫殿里,供给美食、美色、美酒、马车和成千上万 的奴仆,而条件是不让我读书,那么这个国王我是一定不当的。因为 与其这样,还不如让我做一个穷人,住在破败的楼阁里,而周围有许 多的书籍供我阅读。”
最后,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以求知为目的的读者并非死读书, 他们培养、发展了自觉意识,并使之成为内在不可扼制的冲动。在他 们那里,读书成了一种自然而然的内在需要,而不是为了外在狭隘的 实用目的。这种享受的读书比之一般的娱乐读书,显然高了一个层次 ,这种享受只有那种真正的读者才能受用。
3.阅读的五个环节
阅读过程,其实和其他学习活动的过程一样,讲究行动的步骤性 、合理性与科学性。在行动过程中,我们应分几步走,每一步达到什 么目的,都有合理的规定,都对能否实现活动的目标,能否省力地完 成活动有根本的制约作用。阅读也是这样,尽管控制阅读过程远比控 制加工零件过程困难,但是,它决不是无章可循的。正因为它的复杂 程度比较高,更应该加强控制,掌握合理的科学步骤,优化阅读过程 。
阅读过程主要包括阅读、理解、思考、记忆和表述五大环节。
(1)阅读
阅读包括各种各样的具体读法,如浏览、跳读、扫读、倒读、细 读等。选择哪种读法,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并 尽可能把各种读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2)理解
理解即在不同的意义上理解读物。上面所讲的“阅读”
完全是为此服务的,而人们常常只关注于“读法”,而忽视了理 解才是阅读的核心环节。很难想像,一本书读得很快但丝毫不能理解 书中内容的人是如何有兴趣读下去的。
(3)思考
思考往往并不与阅读同步,要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是不易的。在很 多情况下,可能看在眼里,却不在心里。在阅读过程中,思维反而可 能受到压抑,这时有必要挤出时间及时思考,才能拓深对书籍文字的 理解和感受。
但这里存在着矛盾,想得太多,就会使思绪游离于书面文字,变 成漫无目的的阅读。想得太少,则“理解”往往停留在字的表面上。 所以,把握思考的时机和时间,极为关键。
(4)记忆
必须把不同阶段的记忆,有机地结合进整个阅读中去。记忆和思 考一样,虽在阅读过程中伴随有意识的记忆和思考,但真正要记住所 读内容,一定要有意识地在读书过程中,区分出“记忆”这一环节。 有时为了记住,还需要有意识地中途停下,“定一下神”或做一点文 字和符号的记录来协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边看边做笔记,无 非是记忆过程的延伸而已。没有记忆过程的阅读,是不完整的阅读。
(5)表述
阅读的目的和成果都体现于表述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述,就 意味着阅读并未完成,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前苏联心理学 家彼得罗夫在《普遍心理学》中指出,某些学生,甚至成年人,如果 不能出声地说出自己的推论,往往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就会感到困难。 当解答问题的人开始有意地、越来越清楚地把推论一个接一个叙说出 来时,这种出声的思考通常会使问题的解答更容易些。用词表达思想 ,即用词把思想巩固和记载下来,就意味着把思想分解为各个部分, 这会促使注意力集中于这一思想的不同因素和部分上,从而更有助于 更深刻地理解。因此,现代阅读理论和实际教程都把“表达”作为阅 读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4.阅读的四个阶段
阅读可以分为若干阶段,主要包括感知、理解、表达、评价四个 阶段。
(1)感知阶段
首先,让我们睁开眼睛看看身边这个美丽的世界吧:日月山川, 花草树木,虫鱼鸟兽,还有街道房屋,工具家具,各种社会活动等等 ,所有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识,怎样认识?首先得通过感知这种心理 活动。通过视觉,我们可以看到花花绿绿的大千世界,通过听觉,我 们可以听到雷鸣海啸,也可以听到悠扬的乐声、优美的言语……但是 ,尽管如此丰富多彩,但我们单凭感觉或知觉是很难完成欣赏过程的 ,我们必须综合利用各种器官。例如,看到一个苹果,我们就会感到 它是一个又红又大又圆的苹果,而不是单独地感觉到它的颜色、大小 、形状的。对于文字符号的感知也一样,我们不是一笔一划地去感知 的,而是整体地去感知一个字的。
无论是感觉还是知觉,都必须首先经过视觉即用眼去看这一关。
通过视觉感知的心理学分析,人们提出,视觉感知包括四个层次 的心理活动:发现、辨别、认同和再认。在视觉感知过程中,首先发 现了某种可感知的东西,再把有意义的材料同无意义的材料加以区分 ,逐渐形成“形象”或“意义”,随着阅读的推移,读者的大脑把连 续感知的形象或意义联系起来,或者把从书本字句上感知的形象与保 存在记忆中的印象等同起来,于是认出了这是指什么东西或有什么意 义。由于读者心目中有了一种已形成的印象,因而往往一读就马上能 发现、分辨和认出已知的东西,这是再认。
关于知觉所表现出的三个不同的特征,有时我们没必要仔细区分 ,因为三者本来就是交互作用的。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不理 解的读物不读,不理解的字词和文章段落,视线常常一“跳”而过。 这种选择,对于快速把握读物内容有好处,但在做精读时,则要加以 控制。又如,整体性与理解性之间的关系。
理解的句子,总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读来流畅上口,不理解 的句子,则读来支离破碎。一般阅读有具体而微的感知,也有总体性 的感知。对一个字词、句子、段落的感知是具体而微的感知,是感知 一项内容的基础。就读一本书来说,第一步是总体性的感知。我们在 阅读过程中,只有巧妙地把二者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阅读效果。
总之,感知只能了解读物的个别属性和外部特征,从而获得感性 认识。然而,一切认识都是从感觉开始的,感知是阅读的开端。从这 个意义上讲,感知是十分重要的。
(2)理解阶段
从近年的高考阅读理解题分值的增加,我们不难看出理解的重要 性。然而,无论是从生理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理解文章都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过程被一定的规律所支配,这些规律是由人 的大脑思维非常独特的特性所决定的。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规律来完 成我们的任务呢?在快速阅读时如何深入、全面地理解文章呢?
为了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从一开始就必须解决关于如何理 解所读文章内容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要 掌握全文,并不需要通读全文。要理解全文,只要读一读其中的一部 分就行了,这部分则被称为内容的精华。
这里,我们首先得把精华这一基本概念弄清楚。当代的语言学证 明,文章都有一个逻辑中心,都是按照统一的逻辑顺序发展的,除此 之外,我们还知道,很多文章含有水分。显然,我们所谈的“精华” 是指体现文章的基本思想内容的那一部分内容,这样,便可以把阅读 时有目的地提炼文章内容的过程视为寻求精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