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全脑速读速记法
11978200000009

第9章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2)

回到理解阶段,来看看阅读中理解的程度与类别,我们已经知道 ,理解是人们逐步认识事物的联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 维活动。阅读理解的实质就在于以原有掌握的知识与读物中的新知识 建立必要的联系,这种联系愈广愈深,达到的理解程度也就愈全面、 愈完整。倘若所能建立的联系十分薄弱,那就是基本上或根本上无力 理解文章的内容,阅读的效果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人们常把理解分为直接理解与间接理解两种情况。其中,直接理 解是对过去了解的事物的重现,即刻便能实现,比如对熟悉的词句、 公式、定理的理解便是这样,只要稍加说明便能实现。而间接理解是 对新事物和比较复杂事物的理解,它要借助一定的中介,经过一系列 复杂的分析综合过程,才能逐步实现,间接理解总是从模糊的理解逐 步走向明确、清晰和深入化的理解。这两种理解方式在我们的阅读过 程中都可以较明显地体现出来。

另外,我们的阅读过程大都经历了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由部分 到整体,由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即由句段到篇章,由题材、布局到 表达、用语等,去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另一种是 由整体到部分,由思想内容到语言形式,即在中心思想、写作意图的 指导下,研究作者怎样选材、谋篇、遣词造句等等。总之,阅读的理 解阶段包含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活 动,而这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心智去还原作者的构思,使得我们在阅 读时受益无穷。

(3)表述阶段

表述是完整、精细阅读的必经阶段。在过去,许多人一直把表述 以及写作排除在阅读过程之外,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在表述阶 段,我们要把自己读过的东西表达出来,不仅能加深对已读材料的理 解,促进对已读材料的记忆,而且还会产生新知,从而锻炼语言运用 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检测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

表述通常离不开复述。一个阅读阶段之后,读者根据自身的理解 和记忆,依据读物所表述的时间、空间和思维进程的顺序,进行口头 或内心的复原,前者称作口头叙述,后者就是默想。复述不仅是促进 读者理解、感受和熟记读物的有效方式,更重要的是,它有益于培养 读者的思考力和想像力,口头叙述还能起到提高语言组织、运用能力 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就应该仔细思考,认真表述,这样才 会有所收获。

这里的表述还包括测后法,即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在读前边的内 容时多想想后边的内容,人物命运如何,故事的结尾怎样等等,都要 三思而后看。这样,以对已读部分的理解为前提,想读结合,在既是 接受又是创造的阅读过程中,可以很快提高阅读能力。据说华罗庚有 关灯读书的习惯。夜深人静时,拿起要读的书,他仅看一下目录,便 闭灯卧床,设想作者是如何阐述问题的,等到有了疑难,方开灯查看 。久而久之,他的书越读越多,学问自然也就越来越高了。

(4)评价阶段

读者在读完一部书之后,常常会对所读的内容有所评价。评价是 在理解、表述的基础上,对读物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述。如果说在感 知、理解、表述这三个阶段,读者主要是“入得书去”的话,那么, 在评价的阶段,读者就要“出得书来’,在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世界观 的指引下,对读物来一番“评头论足”。对青少年而言,能做到准确 评价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品位,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敏锐的分析能 力。一般而言,评价既可以是针对写作态度、写作方法的,也可以是 针对读物内容的;既可以发问,也可以分析,还可以展开联想,开扩 思路;既可以唱赞歌,也可以谈不足,关键是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

附带提及的是,不同的阅读目的,也会造成不同的评价效果。比 如,有的书,我们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去阅读,只是因为“要考试的” ,它们是我们升级、升学“不得不读”的书;有的书,我们是为了获 得智力竞赛的奖品而努力去读的;有的书,只是因为前辈学者说过“ 这是一本治学者必读书”;有的书,完全是因为它吸引自己;有的书 ,能帮助我们从中探求人生的真谛;……这样,即便是两本质量、水 平相当的书,不同的人也会因为阅读目的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极大的评 价结果。

显然,评价阶段是一个综合性思维的过程。读物的内容多种多样 ,有历史的、现实的、自然的、社会的、形象的、理论的。这一切都 给我们作出准确评价增加了难度。因此,评价读物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要有丰富的知识基础,要有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关于对书的评价,大学者朱光潜先生曾指出:“你提笔来写一篇 书评时,你的唯一的理由是对于那部书有你的独特的见解。这种见解 只要是由你心坎里流露出来的,只要是诚实,虽然是偏,甚至离奇, 对于作者和读者总是新鲜有趣的。”“欣赏一首诗就是再造一首诗, 欣赏一部书,如果那部书有艺术的价值,也应该在心里再造一部书, 一篇好的书评也理应是这种‘再造’的结果”。因此,当我们在读到 能触动你心灵的作品后,最好写写书评,把这部作品介绍给别人。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体的内在心理活动,它不可能有严格统一的 操作程序。我们把这一活动解析为感知和理解、表述和评价四个阶段 ,只是就大体而言的,不好做机械的理解。具体到阅读的实施过程, 我们一定要灵活运用,准确判断,才能做到客观与公正。

5.掌握阅读的辩证法

在《孙子兵法》中,有大量充满辩证色彩的战术论述,诸如退与 进,攻与守,柔与刚,成与败等。那么,作为阅读的战术,我们在运 用时同样需要注意辩证法,要恰当处理快与慢,多与少,详与略,进 与退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才最有效。

(1)是“按部就班”还是“突飞猛进”

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两种读书情况:一种是一步一个 脚印,根据读物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另一种则是采取大跨步式的 阅读方式,快速扫读相关内容,抓住读物本质。一般地对于初学者而 言,显然前一种读法更为有效。下面,我们就重点谈谈按部就班、循 序渐进的阅读方法。

在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一书中,就有这样的记载: “不陵节而施之曰孙”(循序渐进,就可以顺利进行),“杂施而不 孙,外坏乱而不修”(不循序渐进,就会混乱而无成效)。孟子也说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其意思是说,水的流动规律,不灌满小水洼不会向前流动;人的学习 ,不按照法则和顺序就不能学好。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也曾语重心 长地告诫青年:“要想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 你们在想要攀登科学高峰之前,首先应当研究科学的初步知识。如果 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知识,就绝不要研究后面的知识。”名家们的 这些话,都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真理,循序渐进才是最好的阅读方 法。

你在阅读专业书籍时,一般涉及到几门从属于一门“大学科”的 专业学科。这时的循序渐进,就是要求首先掌握这门“大学科”中的 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然后再读更专更深的文献。这样,阅读专业文 献方能“长驱直入”。比如,在你准备读《动物分类学》一书之前, 首先必须对动物学以及对普通生物学有所了解。对于这一点,青少年 应是深有体会的,学校里每一门课程的安排,从基础理论课到综合难 度课的次序,无不体现了这一原则要求。

对任何一本书的阅读,都会体现在内在与外在两方面的要求上。 从“内”来说,首先要读懂该书的基础部分,就是要“击破”书中提 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要掌握基本材料,然后再步步 深入,读科学著作尤其要这样。从“外”来要求,就是为了读好一本 书,必须读一系列书,在读一本书以前,先读一读有关这一问题的入 门之书,如普及读物、教材等。当我们的水平已超越了初级阶段后, 便可以循序渐进地向新的制高点发起攻击了。具体说来,要实现循序 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就要巧妙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①要掌握积累与渐进之间的辩证关系积累知识是一个长期艰苦的 学习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对于这一点,现代人必须有清 醒的认识和长远的汁划,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漫长的阅读求知过程 中丧失信心,动摇斗志,半途而废。周恩来总理在论述文艺创作过程 时就说过:“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现代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善 于积累,才能在求知的过程中不断地渐进,并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②要掌握循序与越级之间的辩证关系明代胡居仁说过:“读书务 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另一书,勿得卤莽等,虽多无益。” 这句话所强调的就是如何处理循序与越级的关系。

谁都明白,知识是具有继承性的。阅读者只有依据知识本身的结 构,按照合理的顺序去掌握它,才能在阅读求知的过程中一步步扎实 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