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描绘人体地图
12005400000005

第5章 晚餐后食物在体内的长途跋涉

1.舌头 身体里的美食家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后,能量和营养都被各器官消耗殆尽,我们早已是饥肠辘辘。饱餐一顿无疑是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虽然我们用餐的时间不过短短半小时,但实际上,食物在体内的行程却极为漫长。而食物每到之处,都会有器官“开门”迎接,并对它进行加工。这些对食物“感兴趣”的器官都有哪些呢?

英文名 Tongue

重要功能 产生味觉

不可思议 人类对苦味最为敏感

小心一点 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会让味觉受到影响

食物进入到口腔中,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我们的舌头。舌头能试探出食物的温度,还能识别出食物的味道,这在我们享用美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舌分为上下两面。舌的上面叫舌背,下面叫舌底。舌背上有一向前开放的“V”形沟叫界沟,将舌分为前三分之二的舌体和后三分之一的舌根。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舌体的前端称为舌尖;舌体的中部称为舌中;舌体的后部与界沟之前,称为舌根;舌体两侧称为舌边。舌体的正中有一条不甚明显的纵行皱褶,称为舌正中沟。当舌上卷时,可看到舌底。舌底正中线上有一条连于口腔底的皱襞,叫舌系带。

舌背上覆盖着一层半透明的黏膜,舌背黏膜粗糙,形成许多突起,称为舌乳头。根据形状不同,舌乳头分为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四种。其中丝状乳头与蕈状乳头与舌象的形成有着密切联系,而轮廓乳头、叶状乳头与味觉有关。

除丝状乳头外,其他三种乳头均有味觉感受器——味蕾。味蕾的结构就像花蕾一样,呈卵圆形花苞状,由支持细胞和味蕾细胞组成,有味孔伸向舌表面,可感受口腔内食物的味道。一个成人有共约五千个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侧缘与舌尖部,其他部位如舌下黏膜、唇与颊黏膜以及软腭、咽等处则很少。不同部位的味蕾可分别感知甜、酸、苦、咸四种味道。

研究发现,舌的味觉还有分工,如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舌两侧后半部则对酸味最敏感,对咸味最敏感的当推舌尖与舌两侧的前半部。另外,舌的味觉对不同味道的感受能力也不一样。比较起来,人对苦味的感受能力最强,溶液中只要有万分之五的苦味物质就能品尝出来,可能与原始人为了识别有毒物质而长期积累的经验有关,是出于一种本能的选择。其次当数酸味,酸味物质只要达到千分之十二的浓度就能感受到。对甜咸两种味道则稍显迟钝。这是因为味蕾中有许多受体,这些受体对不同的味具有特异性,比如苦味受体只接受苦味配体。当受体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便产生了兴奋性冲动,此冲动通过神经传入中枢神经,于是人便会感受到不同性质的味道。

除了感觉五味外,人类的舌头还能产生其他味感,如涩感、烧灼感、油腻感等,不过这几种感觉并非单纯依靠味蕾来获得,而是借助于嗅觉和触觉来完成的。此外,温度对味觉感受也会施加影响。一般来说,味觉感受器对味道的分辨力和敏锐程度,以10℃~40℃为好,30℃为最佳。由此提示我们,要让饭菜保持最佳风味,不仅要把握好烹调温度,还要抓住适宜的进餐温度,过凉过热都不好。

不同的味觉对人的生命活动起的信号作用也不同。甜味是需要补充热量的信号;酸味是新陈代谢加速和食物变质的信号;咸味是帮助保持体液平衡的信号;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而鲜味则是蛋白质来源的信号。

另外,年龄不同味觉也不一样,总的规律是随着增龄而灵敏度下降。在人的一生中,儿童与青少年时期味蕾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以后多达三分之二的味蕾逐渐萎缩,味觉功能下降便成必然。到了老年,味蕾数量降到低谷,如果又患有心脑血管病,引起舌头微循环障碍,代谢减慢,味蕾萎缩加速,味觉更不敏感。至于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患者,味觉也会受到影响。

舌头的锻炼方法

当人体衰老时,最先出现的信号往往就是舌头僵硬。经常运动舌头可以间接对大脑进行刺激,防止大脑萎缩,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舌头操”非常简单,第一种:端坐,凝神息虑,舌尖轻轻抵住上腭,来回摆动30次左右,待唾液增多时漱十余次,再分3次咽下。第二种:用舌尖舔内侧齿龈,由上而下,紧贴上下牙龈转圈,正反各30圈。第三种:用舌尖舔上唇颊侧和下唇颊侧30圈,或用舌尖舔内侧牙龈左右摆动30次,待唾液增多时分3次咽下。

2.牙齿 口腔内的搅拌机

英文名 Tooth

重要功能 将食物分割成小块

不可思议 牙釉质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小心一点 饮茶 喝咖啡 吸烟都会在我们的牙齿上留下色素逐步使牙齿变黄或变黑

舌头对食物的温度和味道鉴别完毕后,牙齿便开始努力地工作了,它将大块的食物“剁”成碎片,在这个过程中还将唾液与食物搅拌在一起,以方便吞咽。每天我们都要进行无数次这样的牙齿运动,但是大多数人对牙齿并不十分了解。

一颗牙齿看起来就像一块小石头,但是它的结构比石头复杂得多,我们的每一颗牙齿其实都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四部分组成。

牙釉质是由无数密集的釉柱和少量柱间质组合而成,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其硬度仅次于金刚石。覆盖在牙冠表面,呈乳白色,略透明,质坚硬,能耐受强大的嚼力。无机盐约占96%。一般说来,它是没有感觉的活组织,其新陈代谢过程缓慢。

牙本质是构成牙齿的主体部分,由基质和牙本质小管组成。牙本质钙化程度和硬度比牙釉质稍低,色淡黄,不透明。无机盐类约占70%,有机物约占30%。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

牙骨质较薄,颜色较黄,是包绕在牙根表面的一薄层骨样组织。其营养主要来自牙周膜,并借牙周膜纤维与牙槽骨紧密相接。

牙髓组织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主要由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构成。具有营养、感觉、防御的能力。牙髓神经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可产生难以忍受的剧烈的疼痛。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往往就指牙髓组织的急性炎症所引起牙痛。

我们每个人都有换牙的经历,你对这两副牙齿有多少了解呢?我们拥有的第一副牙齿叫做乳牙,共有20颗。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出,到3岁时基本长齐。我们的第二副牙齿叫恒牙,共32颗。第一副牙从6岁左右就开始逐渐脱落,恒牙开始长出取代乳牙,除了第三磨牙外,其余的28颗一般在12岁左右就全部萌出。第三磨牙萌出的时间较晚,在18~30岁萌出,有的终生不萌出或部份萌出。恒牙是人的最后一副牙齿,一旦脱落,就不会再长新的牙齿。

不管是乳牙还是恒牙,它们的功能都是帮助我们咀嚼食物。通常,我们都是用两侧的牙齿咀嚼食物,可是有些人却习惯长期用一侧牙齿,另一侧却废而不用,很多人认为这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这样做是很有害的。每当牙齿咀嚼食物时,可以起到清洁牙齿的作用,这就是牙的自洁作用。而如果有一边的牙齿不用,就会因无咀嚼功能而失去自洁功能,从而使得牙垢堆积,渐渐形成牙结石,久而久之,牙结石也越积越多,易诱发牙周疾病,如牙龈发炎、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过度咀嚼的一侧则会严重磨损,易出现过敏反应,如会因冷、热、酸、甜等刺激而疼痛,所以我们要平衡两边牙齿咀嚼的次数。

谁都想拥有一副洁白的牙齿,但是很多人的牙齿都比较黄,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其实,我们看到的牙齿的颜色不仅是牙齿表面的颜色,还包括透过牙齿表面的牙釉质显现出来的牙本质的颜色。使它们变黄多数有两个原因。

从外源性看,牙齿变黄是由于牙齿表面存在多种细菌,它们在牙齿表面分泌许多黏性物质。日常饮食如喝茶、饮咖啡、吸烟等等都会在我们的牙齿上留下色素,这些色素吸附在这些黏性物质上,逐步使牙齿表面变黄或变黑。日积月累,这些物质还会从牙齿表面逐渐深入牙齿内部,形成内部污渍,使牙齿内部也慢慢变色。

从内源性看,在牙色发育过程中产生了着色,除了遗传因素外,最常见但也往往被忽略的是由于年龄的增长引起的牙齿变黄。

哪些食物可健美牙齿

要想有一副健美的牙齿,必须注意牙齿的保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还应多吃能促进咀嚼的蔬菜,如芹菜、菠菜、海带等,有利于促进下颌的发达和牙齿的整齐。常吃蔬菜还能使牙齿中的钼元素含量增加,增强牙齿的硬度和坚固度。实验证明,厌食蔬菜和肉类食品的幼儿,其骨质密度均比吃蔬菜和肉类食品的幼儿低下。常吃蔬菜还能防龋齿,因蔬菜中含有百分之九十的水分及一些纤维物质。咀嚼蔬菜时,蔬菜中的水分能稀释口腔中的糖质,使细菌不易生长,纤维素能对牙齿起清扫和清洁作用。

3.咀嚼肌 咬碎食物的力量之源

英文名 Masticatory muscles

重要功能 帮助牙齿产生咬合力

不可思议 牙齿咬合的力量可以达158千克

小心一点 嚼口香糖会让咀嚼肌越来越发达,从而使脸越来越大

当你在咀嚼食物时,可以用手指轻轻按一下侧脸的中下部,你会感觉到有一处明显比其他部位坚硬许多,而这一块就是咀嚼肌。你咬碎食物的力量就来源于这里。

咀嚼肌强大而有力,是脸部最强硬的肌肉,而咀嚼肌不是单独的一块肌肉,是运动颞下颌关节参与咀嚼运动的肌群。包括升颌肌群、降颌肌群以及翼外肌群等组。

第一个主要肌群为升颌肌群,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三个部分。其中,咬肌又分浅、中、深三层。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及颧弓前三分之二的下缘,止于下颌角。中层起于颧弓前三分之二的深面及后三分之一的下部,止于升支外面中份。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升支上部及喙突的外面。当牙齿咬紧时,用手可以触及到收缩的肌束。这部分肌肉的作用是将下颌上提,并由下颌神经咬肌支来支配。

颞肌起于颞窝及颞深筋膜的深面,肌束的形状就像一把扇子。通过颧弓深面止于喙突、升支前缘及磨牙后区。它也可以将下颌上提,还可以牵引下颌向后上方移动。这部分由下颌神经颞深支来支配。

翼内肌的上端有两个头,深头起于翼外板内面及腭骨锥突,浅头起于腭骨锥突及上颌结节,两头环抱在翼外肌的下头,向下后外方止于升支下后份及下颌角的内面。这部分有着上提下颌的作用,由下颌神经支配其活动。

第二个主要肌群是降颌肌群,又可以叫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二腹肌有前后两腹,前腹起于下颌骨内面的二腹肌窝,后腹起于颞骨乳突切迹,两肌会于中间借颈深筋膜形成的系带连于舌骨。它可以将前腹固定住,收缩时下牵下颌。还可以将二腹起端同时固定,上提舌骨。前腹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支配,后腹由面神经来支配。

下颌舌骨肌起于下颌骨内侧的下颌舌骨线,止于舌骨体,并形成肌性口底。其作用是帮助下颌下降运动,然后上提舌骨。这部分由下颌舌骨肌神经来支配。

颏舌骨肌起于下颌骨内面下颏棘,止于舌骨体。由舌下神经支配。其也有帮助下颌下降并上提舌骨的作用。

第三个主要肌群是翼外肌,可分为上下二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下面;下头起自翼外板外面。止于下颌骨髁突下颌关节盘前缘及部分关节囊。它起到了单侧收缩的作用,另外使下颌可以向对侧移动,当双侧收缩时,还可以使下颌前伸。这部分由下颌神经来支配。

咀嚼肌借助于这些肌肉群发出了惊人的力量,就拿经常喜欢吃坚硬的冷冻食物的北美人来说,它们帮助牙齿咬合的力量可以达158千克,相当于80斤的重量。这还不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人用牙齿咬住一根粗绳子,不用任何外力来拉动一辆汽车的奇异场面,如此强大的力量都来源于我们的咀嚼肌。

不过咀嚼肌过于强大也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对于女孩来说,因为咀嚼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面部。咀嚼肌过大的话就会将左右两侧的脸部撑大,从而让脸部看起来更加宽大肥硕,而一旦咀嚼肌壮大起来就很难减下去。所以,除了正餐之外,平时尽量少吃零食,这些行为会加大咀嚼肌的运动量,从而使之肥硕。而人们认为咀嚼口香糖能使脸部瘦下来也是不正确的,长时间咀嚼口香糖不仅起不到瘦脸的作用,相反还会让你左右两侧脸越来越健壮。

常咀嚼口香糖相当于慢性中毒

瑞典科学家进行了两组研究测试。两组中的成员每个人至少有5颗牙曾经补过。第一组每人每天嚼7片口香糖,平均嚼5个小时。第二组的人数与第一组的人数相同,补牙颗数也相同,但他们平均每周才嚼30分钟的口香糖。然后研究人员比较了这两组人血液和尿液中的水银含量。结果他们发现,嚼口香糖多的那组人血液中的水银含量比不常嚼的人血液中水银含量要高出2倍;他们尿液中和呼出气体中的水银含量要比不常嚼的人高3倍之多。

4.胃 让食物脱胎换骨的加工师

英文名 Stomach

重要功能 对食物进行分解与消化

不可思议 胃能装4~8瓶250毫升的可乐

小心一点 你的情绪会影响到胃的健康

食物经过一节又一节的通道,终于到达了一个可以“歇脚”的驿站,这就是我们的胃。食物将在这里“脱胎换骨”。用手按住你的左腹,然后稍微往上移一些,你现在按住的部位大约就是胃的所在之处了。那么现在位于你手掌之下的胃的庐山真面目是什么样呢?

胃是人体消化道中最宽大的部分,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红色的大口袋。这个大口袋的上端连着食道,下端接着十二指肠。连接食管的入口处称为贲门,连接十二指肠的出口处叫幽门。一上一下还有两个弯,位于上面较小的弯是胃小弯,位于下方较大的弯是胃大弯。胃小弯和幽门都是溃疡病的高发部位。

胃虽然是一个类似口袋的造型,但是它可不像口袋一般轻盈。成人胃重量约125~175克,平均面积约300平方厘米,平均容量为1~2升,相当于4~8瓶250毫升可乐的容量。当然,它的构造也比口袋复杂得多,如果说一般的口袋只有一层的话,那么我们的胃有四层之多。自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黏膜层是胃壁的最内层,它由表层上皮、黏膜肌和肌间组织构成,厚度约为0.5~0.7毫米。在空腹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当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即变低平或全部消失。

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蠕动时,黏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移位。

肌层比较发达,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外层为纵形肌,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中层为环形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内层为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分布,以下渐渐分散变薄,以至不见。胃的各种生理运动主要就靠这一层来完成。

浆膜层是胃的外膜,实际上是腹膜覆盖在胃表面的部分。其覆盖主要是在胃的前上面和后下面,并在胃小弯和胃大弯处分别组成小网膜和大网膜。

这样一个结构复杂的口袋是怎么加工食物的呢?食物进入胃后,胃开始运动,胃壁逐渐舒张来受纳食物。当食物刺激胃壁,中枢神经引起反射性有规律的胃壁蠕动,将胃内食物进一步磨碎和胃液充分混合,形成粥样食糜,然后分批送入十二指肠。

这样一个加工直至完成并排空的时间约需4~6小时,时间的长短与食物的质和量有关。比如水排空最快,没有磨碎这个过程,而固体饮料在胃磨碎后,要与胃液混合,消化为液状或半流状的食糜才能自胃排出。未消化的固体食物不能通过幽门,会被推回胃体,重新研磨。胃内食糜量越大,排空越快,溶液浓度越高,则排空越慢。所以当胃部不舒服时尽量不要吃固态食物,以减少胃的工作量。

胃不仅仅只会加工食物,它也有自己的情绪,而它的情绪与你的心情有关。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人的情绪紧张或郁闷不乐时,常常茶饭不思,即便是吃了饭,也会感到胃部不适,有时还隐隐作痛。因此有专家称:胃,是人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医学家也研究发现,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胃的机能都受到情绪的影响。观察发现,当人发怒的时候,胃黏膜就充血发红,胃的运动加强,胃酸分泌也增多;当人感到前途暗淡忧伤悲痛的时候,胃黏膜会变得苍白,胃的运动减弱,胃液分泌也减少了;如果能改善情绪,胃内的情况也随着好起来。

一些动物有四个胃

多胃的动物都是食草动物,也叫反刍动物,如骆驼、鹿、长颈鹿、羊驼、羚羊、牛、羊等。由于这类动物都具有复杂的反刍胃,能反刍食物,故称反刍动物。反刍动物的胃分为四个胃室,分别为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前两个胃室(瘤胃和网胃)将食物和胆汁混合,使用共生细菌将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食物反刍,经缓慢咀嚼以充分混合,进一步分解纤维,然后重新吞咽,经过瘤胃到重瓣胃,进行脱水,然后送到皱胃。最后送入肠道进行吸收。

5.肝脏 默默无闻的消化助手

英文名 Liver

重要功能 帮助肠道消化食物

不可思议 成年男子的肝脏有42码的球鞋那么大

小心一点 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最直接,也最大

当食物在胃中加工好以后,便慢慢输送至肠道方向,于是肠道开始了繁忙的“再次加工”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器官在默默地帮助着肠道,它就是肝脏。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小部分位于左上腹。颜色为红褐色,质软而脆,呈楔形。肝脏的位置可随体位及呼吸变化有一定改变,当在站立和吸气的时候,肝脏会下移1~2厘米,而当仰卧和呼气的时候肝脏则会往上升起一小截。

肝脏虽然默默无闻,但是它的个儿很大,属于人体内的大型器官,平均重量可达到1.5公斤左右,成年男子的肝脏差不多有42码的球鞋那么大。肝脏平均由3000亿个肝细胞组成,这些肝细胞中包含2000种以上的生物酶,作为人体化学反应的媒介,参与人体各类生命活动,肝脏之所以被称为“人体的综合化工厂”,正是由于这2000种以上的酶在起化学作用。

而肝细胞并非单独存在,一定数量的肝细胞会集合成肝小叶,肝脏也可以说是由无数肝小叶集合而成的内脏器官。人体肝脏由镰状韧带分为左右两叶,右叶大而厚,约占全部肝脏的三分之二。肝右叶上方与右胸膜和右肺底相邻;肝左叶上方与心脏相连,小部分与腹前壁相邻;肝右叶前面部与结肠相邻,后叶与右肾上腺和右肾相邻;肝左叶下方与胃相邻。它们互相配合,帮助肝脏完成各种重要任务。

肝脏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有关营养物质的代谢几乎都需要有肝脏参加。例如,参与糖的代谢。单糖经小肠黏膜吸收后,由肝门静脉到达肝脏,在肝内转变为肝糖原而贮存。肝糖原在调节血糖浓度以维持其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劳动、饥饿、发热时,血糖大量消耗,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所以患肝病时血糖常有变化。

除了代谢,肝脏还有合成与贮存的作用。食入的营养物质多需经过肝脏的“加工”,通过肝细胞的作用合成人体所需的重要物质,其中经肝脏合成的蛋白质占全身合成蛋白质总量的40%以上,主要是白蛋白,还有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凝血酶原等。同时,肝脏还对糖元、维生素、铁等物质有贮存作用。

此外肝脏还有分泌胆汁的功能。肝细胞能不断地生成胆汁酸和分泌胆汁,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起浓缩和排放胆汁的功能,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肝脏的解毒功能也不容小视。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及人体吸入的一些有毒物质,如来自体外的农药、大肠内蛋白质经过细菌的腐败作用而产生的胺等,均能在肝脏解毒。

肝脏的任务虽然不轻,但是它从不喊累,这是因为肝脏是唯一没有痛感神经的器官,所以无论它累成什么样,人也不会察觉到,这也是人们经常忽略它健康状况的根本原因。

喝酒伤肝

喜爱足球的人或许还能记得,帮助曼联夺取欧洲冠军的欧洲足球先生乔治·贝斯特,因长期酗酒不幸英年早逝。英国首相布莱尔痛心地说:是酗酒毁了这位极富天赋的球员呀。大量的临床试验证实:酒精中的乙醇对肝脏的伤害是最直接,也是最大的,可引起酒精肝、酒精性脂肪肝,并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6.小肠 营养吸收器

英文名 Small intestine

重要功能 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不可思议 皱襞和绒毛让小肠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增大了600倍

小心一点 吃饭过晚会让小肠得不到充分休息

经由胃加工好的食物已经面目全非了,它们挤做一团,慢慢来到小肠中。于是小肠开始大刀阔斧,贪婪地吸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这都是为了维持人体的生理需要,如果没有小肠,或许我们早已营养不良面黄肌瘦。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盘曲于腹腔内,上连胃幽门,下接盲肠,全长约3~5米,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整个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段。

其中,十二指肠位于腹腔的后上部,全长25厘米。它的上部连接胃幽门。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胆总管和胰腺管在十二指肠上的开口,排泄到十二指肠内以消化食物。十二指肠呈“c”字形,从右侧包绕胰头,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等四部分。

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占小肠全长的五分之二,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回肠位于右下腹,占小肠全长的五分之三。空肠和回肠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

食物会依次从这三部分通过,慢慢被它们消化和吸收。而在这三段对食物的处理过程中,小肠壁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

这三段的肠壁结构大致相同,自内到外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其中,黏膜与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了很多环形皱襞,皱襞上又有许多指状突起,称为绒毛。绒毛是小肠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肠特有的结构和吸收的功能单位。由上皮和固有膜形成。长约0.5~1.5毫米,上皮覆盖绒毛的表面,固有膜组成绒毛的轴心。在绒毛轴心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呈盲管状,起于绒毛顶,另一端穿过黏膜肌层,汇入黏膜下层的淋巴管。中央乳糜管的管壁由一层内皮构成,它的通透性较大,一些较大分子,如乳糜微粒均可进入中央乳糜管。在中央乳糜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纵行排列的平滑肌纤维。毛细血管的内皮有窗孔,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平滑肌收缩,使绒毛缩短,中央乳糜管和毛细血管受压挤,促使淋巴与血液自绒毛流出,进入黏膜下层的淋巴管和血管。当平滑肌松弛时,绒毛又向肠腔伸展,使绒毛与肠腔中的食糜充分接触,有利于吸收。绒毛如此不断伸缩以推动淋巴与血液的运行。所以绒毛轴心内的平滑肌是绒毛收缩的重要动力装置。绒毛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十分稠密,在回肠则稀疏。

由于皱襞和绒毛的存在,使小肠与内容物接触的表面积增大了600倍,这样大大扩大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

小肠不仅具有吸收功能,而且还具有分泌功能,它能分泌小肠液。小肠的分泌功能主要是由小肠壁黏膜内的腺体来完成。正常人每天分泌1~3升小肠液。小肠液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含有多种消化酶、脱落的肠上皮细胞以及微生物等。所含有的各种消化酶中,有肠激活酶、淀粉酶、肽酶、脂肪酶以及蔗糖酶、麦芽糖酶和乳糖酶等,这些酶对于将各种营养成分进一步分解为最终可吸收的产物具有重要作用。

食物在小肠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为3~8小时。食物通过小肠后,各种营养物质已经基本上被消化吸收掉了,只留下不能消化的和很少的未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

蛔虫易寄生在小肠中

蛔虫的成虫常寄生在人的小肠中,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蛔虫在土中发育,然后沾于瓜果、蔬菜之上,被人吞入后,幼虫在肠道内孵出,钻入肠壁血管,随血流经肝脏至心、肺。在肺中进行第二、三次蜕皮后,沿气管逆行至咽,随吞咽活动经食道、胃最后到达小肠,经第四次蜕皮后发育为成虫。从人感染虫卵,至成虫产卵,共需60~70天。人体内可寄生十至上千条蛔虫,其寿命在一年左右。

7.大肠 最不“卫生”的食物加工场所

英文名 Large intestine

重要功能 分解小肠没有消化完全的物质

不可思议 大肠中布满了细菌

小心一点 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肠子也会“罢工”

食物被小肠和肝脏“榨取”得差不多了,存留的营养物质已经所剩无几,但是仍有一些食物不肯奉献出自己的营养物质,这时,大肠就派上用场了,对于这些“顽固”的食物,大肠再一次发起进攻,迫使它们交出营养物质。不过大肠可不是一个“卫生”的工作场所,它布满了细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食物加工场所呢?

大肠是消化管最后的一段,长约1.5米,起自右髂窝,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大肠的主要机能是吸收水分,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盲肠在右下腹部位的地方和小肠的回肠相连接,就像一个囊袋,有6~8厘米长。盲肠和回肠连接的地方有一个可以定向开放和关闭的瓣膜,叫回盲瓣,它的作用是只允许小肠内的食糜向大肠排入,而大肠中的粪流则不能倒流入小肠。盲肠末端有一条像蚯蚓一样的圆形盲管,叫做阑尾,长约5~7厘米,粗约0.5~1厘米。阑尾可由于多种因素形成炎症改变,就是常见的阑尾炎。

结肠全长约1.3米,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四个部分。升结肠是盲肠向上延续的部分,至肝右叶下方弯向左形成横结肠。横结肠左端到脾的下部,折向下至左髂嵴的一段叫降结肠。左髂嵴平面以下的一段结肠位于腹下部和小骨盆腔内,肠管弯曲,也就是我们经常系皮带的地方,因其形状呈“乙”字形所以叫做乙状结肠。一般的结肠炎和结肠癌,多出现在乙状结肠这一段。

大肠的最后一段是直肠,全长12~15厘米,位于盆腔内,上接乙状结肠,下连肛门。虽然叫“直肠”,但是直肠并不是笔直的,它有两个弯曲:骶曲和会阴曲。

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在十余小时以上,在这一过程中,食物残渣中的一部分水分被大肠黏膜吸收。同时,经过大肠同细菌的发酵和腐败作用,形成了粪便。粪便中除食物残渣外,还包括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大量的细菌。

大肠内的这些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它们由口腔入胃,最后到达大肠。大肠内的酸碱度和温度对一般细菌的繁殖极为适宜,细菌便在这里大量繁殖。不过,这些细菌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害处,相反,它们还有利于消化,因为细菌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可以轻松分解掉小肠无法消化的物质,并且大肠内的细菌能利用肠内较为简单的物质合成维生素B复合物和维生素K,它们由肠内吸收后,对人体有营养作用。据估计,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

一般而言,这些细菌和废弃物会随着大便而排出,但是如果机体一旦失常,这些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就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果你最近感觉大便不畅,而又不是习惯性便秘的时候,你就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情绪变动大而影响了肠胃功能。因为大肠和胃一样,它的活动也会受到人们情绪的影响。

在我们生气或者是神经紧绷的时候,强烈的情绪波动会使大肠有规律的运动被打破,或者是停止蠕动。也就是说,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肠子也开始罢工,如果这样的状况维持在3天以上,食物不能被分解吸收,堆积在大肠中不上不下,就会引起便秘。而大肠中的废弃物和细菌如果不能及时地排出,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所以,当人处于紧张或者气愤的状态时,最好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不要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这样不仅不利于你的胃,还不利于你的肠道,最终让你的身体受到伤害。

早晨喝水有利于清理肠道

早上起床后胃肠已经排空,这时喝一大杯水可以洗涤清洁肠胃,可使胃肠保持最佳的状态。如果大肠被冲洗干净,一天所吃的三餐便可充分被吸收,增强消化功能。此外,清晨起床后饮水还能刺激胃肠的蠕动,湿润肠道,软化大便,促进大便的排泄,防治便秘。同时多喝水能够消汗,多小便,除了能降低体温外,还能排除血液中的垃圾。

8.肾 尿液制造中心

英文名 Kidney

重要功能 尿液的生成

不可思议 人体内有两种尿

小心一点 憋尿不仅会造成膀胱肌肉损伤还可能患上尿毒症

食物在体内经过消化以后,通常会形成两种形态,即是液体和固体。液体部分很大程度上都被人体吸收,剩下的一部分会成为尿液被排出体外。肾在此过程中,就充当了尿液制造中心。我们每天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和废弃物排出体外都是肾的功劳。

肾成对存在着,外形上看就如同两粒红褐色的扁豆,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浅窝中。不过肾比扁豆大多了,成人的肾大约有11厘米长,5厘米宽,4厘米厚。

从内部构造来看,每一个肾由约170万~240万个“肾单位”组成,它们就像一个个车间在同时工作,而每一个个车间都由两个部门组成,它们分别是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肾小球是一团毛细血管网,包裹肾小球的组织称为肾小囊。它有两层上皮细胞,两层上皮之间的腔隙称为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尿液的生成离不开这几个部分的相互配合,包括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它们的分泌三个基本过程。

尿液的形成必须先经由肾小球过滤。人们喝的汽水、茶水、汤等液体,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分和其他物质(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物)从肾小球滤过,滤到肾小球囊内形成原尿。因此,可以看出尿直接来源于血液。这是尿生成的第一步。

随着原尿生成,肾小管开始回收利用,重新吸收。在这过程中,99%的水分又被重吸收,还有葡萄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也全部被重吸收到血液中。

将原尿重新利用后,肾小管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与集合管开始进行分泌工作。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将它们周围毛细血管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以及这些细胞本身产生的一些物质分泌或排泄到管腔中,从而产生尿液中的最终物质。当这一部分物质经过膀胱时就成为了“终尿”。

从数量上看,两侧肾脏每分钟形成的滤液约为125毫升,每天就有180升,而每分钟经肾脏最后形成的尿液约1毫升,每天约为1.5升,也就是说,尿量只为滤液量的百分之一。

人排出的尿,其尿量和成分之所以能维持在正常状态,都与过滤、重吸收、分泌这三个步骤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了,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弱了,或肾小管的排泄与分泌功能失常了,都会直接导致尿量或尿中成分的改变。由此,对尿量的变化和尿中异常成分的分析,常常成为医院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形成的尿液会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贮存起来,当达到一定量时,便会产生排尿感。一般而言,我们都会及时地排掉,但是一些人却有憋尿的习惯,这看似无关紧要,但实际上对身体的伤害很大。

尿是人体的代谢产物,其中大部分是人体所不需要的,它不断地形成,如果憋尿的话,储存在膀胱中的尿会越来越多,这样膀胱也会越来越大,长此以往,最终会导致膀胱肌肉因扩张而损伤。有人憋尿一段时间后,即使排出还会觉得小腹胀痛,这便是膀胱扩张后未完全收缩的缘故。另外,憋尿过久,膀胱内的压力增大,势必损伤肾脏排泄废物的代谢功能,使水和代谢物在人体内堆积起来,造成尿毒症,引起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肾脏移植

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如果发展到尿毒症,药物治疗无效,只有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才能挽救生命。透析仅能清除体内产生的部分毒素,长期透析可引起一系列并发症,且长期不能脱离医院,生活质量较常人差之甚远。而肾移植是为病人植入一个健康的肾脏,术后彻底治愈尿毒症和终末期肾病的全身并发症,可以重返社会,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这是每一位尿毒症病人所向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