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睡眠 四个阶段的神奇旅程
天空落下了帷幕,变得深邃而宁静,一闪一闪的星星犹如我们此时疲倦得睁不开的双眼。不知何时,我们踏进了朦胧的梦境中。其实,不管是倦意还是梦境,都与我们体内的一部分器官有关系,它们可谓是暗中的操纵者。而在你休息之时,还有一些器官仍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们道一声“晚安”,以表示对它们的感谢吧。
英文名 Sleeping
重要功能 身体器官和机能的休息与恢复阶段
不可思议 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的成年人其死亡率要高出180%
小心一点 睡眠不足相当于“慢性自杀”
随着万物在黑夜之中归于宁静,我们的生物钟也敲响了睡眠的钟声。身体开始感到疲倦,反应也开始变慢,此时,我们闭上双眼,全身放松,逐渐与黑夜融为一体。睡眠是每晚的必修课,虽然看似就只有一个过程,但实际上我们每天的睡眠都大致经过了四个阶段,即入睡、浅睡、深睡、延续深睡。
睡眠的第一个阶段为入睡阶段。从昏昏欲睡开始,逐渐入睡,不再保持清醒状态。这时候,呼吸变慢,肌肉张力下降,身体轻度放松,此时属于初睡状态,睡眠者较易被外界声音或触动所唤醒。
然后我们将会进入浅睡阶段,或称轻度睡眠阶段。本阶段睡眠属浅睡或轻度至中度睡眠状态,睡眠者已不易被唤醒,此时肌肉进一步放松,脑电图显示梭状睡眠波。
此后便到达了深睡阶段,这时候睡眠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肌肉张力消失,充分松弛,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更不易被唤醒。
最后一个阶段为延续深睡阶段,本阶段是第三阶段的延伸,但不是每个睡眠者都能达到本阶段,也不是每个睡眠周期都可达到这一阶段。有的人睡眠不够深,就不能或只有很短时间达到这一阶段。
上面的这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睡眠周期,每一个周期平均将会持续一个半小时,也就是说,每隔90分钟,睡眠者会从深度睡眠逐渐转回较浅的睡眠,然后再由较浅的睡眠慢慢进入深度睡眠中。人的一个晚上就是在这样循环睡眠的过程中度过的。
那么,一个人每天应该睡多长时间呢?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每晚睡七八个小时就足够了。美国癌症协会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睡七八个小时的人寿命最长。与之相比,每晚睡眠时间不足四小时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180%。而每晚睡十小时以上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百分之八十。
不过,由于现代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们的学习压力和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很多人都达不到理想的睡眠时间。殊不知这对身体将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首先,如果睡眠时间少,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的话我们的反应会变慢,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大大削弱。实验表明,如果你想记住一篇诗文,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你可以在五分钟内就将全部内容记住。但是如果你前一晚上睡眠时间不足,那么现在你将会用5~10分钟的时间才能够勉强记住,就算是记住,很快也会忘掉。
其次,睡眠不足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除了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外,还与生长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生长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骨骼、肌肉、脏器的发育。生长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即在人熟睡后有一个大的分泌高峰,随后又有几个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睡眠状态,生长素分泌则会减少。所以,青少年要发育好,长得高,睡眠必须充足。
另外,睡眠质量与皮肤好坏有着直接联系。人的皮肤之所以柔润而有光泽,是依靠皮下组织的毛细血管来提供充足的营养。睡眠不足会引起皮肤毛细血管瘀滞,循环受阻,使得皮肤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因而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加速皮肤的老化,使皮肤颜色显得晦暗而苍白,尤其眼圈发黑,且易生皱纹。
不仅仅只有这些,睡眠不足还会引起抵抗力下降,身体肥胖等等。现在,人们常用“慢性自杀”来形容睡眠不足或者是经常熬夜的人。所以,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人们要关注的不仅仅只有学习和工作质量的问题,还应该多关注睡眠质量的问题。
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
为唤起全球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第一天——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2.梦 神奇的“异世界”
英文名 Dream
重要功能 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
不可思议 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
小心一点 梦境经常被打断有损身体健康
睡眠时,虽然失去了身体上的意识,但是我们似乎还能活动,而这种活动就发生在梦里。梦是睡眠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睡眠与梦的关系就好比是人与影子的关系一样,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梦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一般情况下,人的梦境是在快波睡眠状态中产生的,虽然这时人处于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但是大脑的神经细胞其实并未完全休息,在这个时期,不仅可再现一些回忆,甚至还能有一些零散记忆的串联,有时对环境某些刺激还能有所反映。由于只有部分神经细胞参与到其中,所以这些回忆、串联、反映常常是片断的,甚至是歪曲的。有时,似乎一些从未耳闻目睹的事物也会出现在梦中,但如果认真分析,会发现这些陌生的事物其实是生平经历中曾经体验过的,虽然你已经遗忘,但是在大脑的神经细胞中还存有当时的信息,现在只不过是对于这些片段的组合而已。如果处于此阶段的人被叫醒,会很容易说出此时梦境中的内容,而且生动离奇,记忆清晰。但是如果是在慢波睡眠状态下被叫醒,则很少有人会说自己在做梦。
不过,这样的实验可不要经常尝试,因为在人睡梦中的时候突然让梦中断,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电反应有增高趋势,同时还会引起人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
人在一晚上会走入几次梦境,而我们的梦境一般会持续多久呢?科学家发现,在一个典型的夜睡中,一般人的第一个梦,大约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梦境的持续时间,约为5~15分钟,并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一夜内大约要做4~6个梦,所以,在睡眠时期,总共大约有1~2小时的睡眠时间是处于梦境中。
既然每夜都会做4~6个梦,为什么醒来后只记得极少数的梦,甚至是一个也不记得呢?对这个问题,专家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新做的梦,干扰了前面的梦,虽然在一夜之间梦境连连,早晨起床时,很可能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这种解释,大致符合一般人的经验。另一种认为做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在性质上均属短期记忆。短期记忆如不经复习或输入长期记忆中去加以贮存,自然很快就会忘记。这是一种认知心理学兴起以来的新的解释法,较为合理。
很多人认为,梦的出现会破坏睡眠质量,其实不然。无梦睡眠不仅质量不好,而且还是大脑受到损害和有病的一种征兆。最近的研究成果亦证明了这个观点,即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各种功能的结果,梦是大脑健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的需要。倘若大脑调节中心受损,就形成不了梦,或仅出现一些残缺不全的梦境片段,如果长期无梦睡眠,倒值得人们警惕了。当然,若长期噩梦连连,也常是身体虚弱或患有疾病的预兆。
弗洛伊德的“梦学”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在现实中实现不了和受压抑的愿望的满足。”梦是一种潜意识的活动,因为人的心理防卫机制把人的“本我”愿望压抑下去,所以在潜意识活动中被压抑的愿望并不是直接表达在梦里,而是以扭曲的形象出现,就像经过扭曲与伪装的密码,来表现出内心的渴望。这些密码被弗洛伊德称为“显梦”,而其所隐藏的渴望则被他称为“隐梦”。
3.心脏 生命之“泵”
英文名 Heart
重要功能 循环系统的最终动力
不可思议 一年心脏输送的血液可以装满176辆货车
小心一点 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都会影响心脏机能
心脏位于人体胸腔的中部稍微偏左的位置,前面是胸骨和肋软骨,后面是食管和脊柱。整体来看,心脏就像一颗倒置的桃子,呈倒置的圆锥形。心脏和本人的拳头大小相当。虽然不大,但它却是人体的血液集散地,来自于各个动静脉的血液统统出入心脏。
心脏就像规划成两层楼的四个小房间,位于上面一层的按左右顺序可分为左心房和右心房,位于下一层的称为左心室和右心室。而每一个不同的房间都有很多“小门”,并且分工明确,出入口分明。从这些小门中通过的就是我们体内的血液。
根据血流方向,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冠状窦口为心壁静脉血回心的主要入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通向右心室。
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瓣膜垂向室腔,并借许多线样的腱索与心室壁上的乳头肌相连。出口称肺动脉口,其周缘有三个半月形瓣膜,称肺动脉瓣。
左心房有四个入口,一个出口。在左心房后壁的两侧,各有一对肺静脉口,为左右肺静脉的入口;左心房的前下有左房室口,通向左心室。
左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左房室口,周缘附有左房室瓣,按位置称前瓣和后瓣,它们亦有腱索分别与前、后乳头肌相连。出口为主动脉口,位于左房室口的右前上方,周缘附有半月形的主动脉瓣。
就像关门时会有声音一样,心脏里的这些出入口在关闭时也会发出声音,而且是两种不同的声音。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有一个瓣膜叫做“三尖瓣”;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叫“二尖瓣”。每次心脏跳动的时候,在左心房和右心房就充满血液,此时,半月膜就会关闭,防止动脉的血流回心脏。然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打开,心房就会收缩,让血液流入心室。接着,心室和心房收缩,使得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心脏和动脉之间的半月膜打开,血液就离开心脏,进入动脉中。当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关闭时,会发出“嗵”的声音,而半月膜关闭时,则会发出“噗”的声响,这就是通过听诊器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
心脏如此忙碌地运输血液当然有其目的。这样的循环可以不断向器官及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最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他体液,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依赖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这个“泵”每天要输送多少血液呢?心脏一次能够输送出50毫升的血液,而一分钟它大约会跳动70次,也就是说一分钟内将有5600毫升的血液被输送,一天下来,输送的血液大约就有8000升,相当于40桶汽油。这样算下来,一年心脏的工作量就是输送三千吨血液,如果用普通货车来装载的话,可以装满176辆货车。如果一个人活到80岁,那他的心脏就完成了24吨血液的输送量。数量非常的庞大,和一艘大型油轮的装载量差不多。可见,我们的心脏负担了多大的工作量。
世界心脏日
在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升至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为唤起公众对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肥胖、吸烟等的关注,世界心脏基金会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世界心脏日的永恒主题为“健康的心,快乐人生”。其宗旨在于激励人们把静态的生活方式改变为积极的行动。呼吁人们摒弃不良习惯,使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健康的心,人人都可享受愉悦的生活。
4.动脉和静脉 连通心脏的两条“运河”
英文名 Artery And Vein
重要功能 动脉将血液输送至全身 静脉将血液输送回心脏
不可思议 药剂一般都注射到静脉中
小心一点 空气直接进入血管后果不堪设想
心脏在跳动时,血液井井有条地通过各个“小门”出出进进,当然,门前肯定少不了通往各个小门的路,它们便是动脉和静脉。
动脉是将从心脏流出的血液运送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静脉是将血液输送回心脏的血管。动脉的血管因为会随着心脏的跳动而跳动,所以叫动脉;相对来说,静脉的血管不会随心脏的跳动而跳动,所以叫静脉。
动脉和静脉都是运送血液的管道,它们的结构有着基本的共同点。在显微镜下观察,不管动脉还是静脉,一般都可分为三层,即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最靠近管腔的一层,内皮下方有薄层结缔组织及少量弹性纤维。内膜非常光滑,便于血液在其中流动,如果内膜损伤,在局部就可发生凝血而形成血栓。动脉粥样硬化时病变主要发生在此层。中膜比内膜厚,主要由平滑肌、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组成。血管的弹性即取决于此层结构。外膜为管壁最外面的一层,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较大的血管在外膜内含有小动脉、静脉,营养血管壁。
虽然结构相同,但实际上,它们还有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把并列的动静脉比较一下,可以发现静脉管腔大,管壁薄,易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塌陷;动脉管腔小,管壁厚,弹性大。在管壁的三层膜中,动脉的中膜最厚,由50~60层弹性膜构成,含有较多的平滑肌和弹性纤维;而静脉则是外膜最厚,某些静脉还含有静脉瓣。
动脉管壁中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所以能承受从心脏搏出的压力较高的血液,并借助于管壁平滑肌的回缩,推动血液继续前进,直至毛细血管。静脉管壁薄,管腔大,容量很大,在一般情况下,机体全部循环血量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容纳在静脉系统中。
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向体内注射药剂以治疗各种疾病,但是,注射的地方往往是静脉而不是动脉,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动脉和静脉的特点可知,静脉可以将血液送回心脏,然后心脏再把血液分配到动脉,让它带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注射药物便是借助了这一规律。静脉中注射的会使药剂随血液流入心脏,再由心脏统一输出,随着动脉扩散到全身组织。如果直接在动脉上注射,不仅会因动脉内压太大,导致血流不止,还会使药剂被其他区域的毛细血管吸收,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如果注射到静脉不会失血过多,但是有可能会有致命的危险性,这样的危险来自于随同注射进入静脉的空气量。如空气量小,可分散到肺泡毛细血管,与血红蛋白结合,或弥散至肺泡,随呼吸排出体外,就不会造成损害。如进入空气量大且比较迅速,会由于心脏的搏动,将空气和心腔内的血液搅拌形成大量泡沫,当心脏收缩时排出不了,或阻塞肺动脉就会导致猝死。一般迅速进入血循环的空气在100毫升左右时,就可以导致心力衰竭,这时患者会感觉胸部异常,随即发生呼吸困难。所以,在输液前要看清输液管是否有破漏,打针时需要将针管里的空气全部挤出。在人们进行长时间输液时也应注意药剂的多少,在药剂还剩一点的时候就应该将针头拔出来,避免空气流入血管。
脉搏一分钟能跳动多少次
脉搏属于动脉,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在不同的年龄是不一样的。婴儿每分钟120~140次,幼儿每分钟90~100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次,成年人每分钟70~80次。另外,运动和情绪激动时可使脉搏增快,而休息,睡眠则使脉搏减慢。成人脉率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每分钟低于60次,称为心动过缓。临床上有许多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可使脉搏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脉搏对病人来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中医更将切脉作为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5.毛细血管 人小志大
英文名 Capillary
重要功能 将血液输送至身体各部
不可思议 一个人的毛细血管连接起来可绕地球两圈
小心一点 经常吹风使面部容易出现红血丝
毛细血管虽然不起眼,但它在血管中一直享有“三最”的殊荣:分布最广;管壁最薄;口径最小。毛细血管一般仅能容纳一两个红细胞通过。如果你觉得一根头发丝已经足够细了的话,那么毛细血管仅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毛细血管虽细,但是它的总面积很大。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毛细血管的总面积可达6000平方米。
毛细血管互相联系成网状,除软骨、角膜、毛发上皮和牙釉质外,可谓布满全身,这些血管如果和动静脉“手牵手”相连,那么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管都足以绕地球两圈。
这些数据都让我们对毛细血管刮目相看,其实毛细血管构造比较简单,管壁主要由一层内皮细胞和基膜组成。内皮细胞的核为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最细的毛细血管,一个内皮细胞就可围成整个管壁,而较粗的毛细血管,则由两三个内皮细胞围成。内皮细胞基膜外有少许结缔组织,非常轻薄。在内皮细胞与基膜之间散存有一种扁而有突起的细胞,细胞突起紧贴在内皮细胞基底面,称为周细胞。周细胞的功能尚不清楚,有人推测周细胞具有收缩作用,可控制毛细血管管径,有人认为它们主要起机械性支持作用,也有人认为它们是未分化的细胞,在血管生长或再生时可分化为平滑肌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毛细管是血液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毛细血管的“三最”之一是管壁最薄,由于其管壁薄,有较高通透性,使血液中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能通过管壁进入组织,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也能通过管壁进入血液,从而完成血液与组织间的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而毛细血管又与周围的细胞相距很近,这也为进行物质交换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在我们的皮肤中也有毛细血管的身影,而且有时我们能透过皮肤看见它。比如一些人脸颊上薄薄的皮肤里就能看见毛细血管,有时一些情绪的刺激会导致心跳加速,从而血流量增加,导致毛细血管微微膨胀,这时我们脸部就泛起了红晕,有时这会是一种可爱的表现。不过,脸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好事,有的女士就为此头疼不已,因为过度的扩张是一种皮肤不健康的表现,我们也把它叫做脸部的“红血丝”。
我们每个人皮肤底下都有毛细血管,为什么有些人的会扩张得比较厉害呢?有的“红脸蛋”是原发性的,主要和先天或遗传有关系。有的是继发性的,如云南、西藏等高原地区的人特有的“高原红”,是由于高原的低氧环境导致缺氧所引起的;一部分女孩子脸上的红血丝,则多是由于面部皮肤长期受到“亚损伤”刺激而引起。例如:长期日晒引起的光老化;受风、冷、热的刺激;面部长期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以及过度去死皮等。这些损害一方面导致了外面的皮肤“屏障”变薄,另一方面,对毛细血管产生刺激,使之扩张,于是“红血丝”就出现了。
眼睛里为什么有血丝
眼睛里也有血管,平常血管较细,从外观上看不明显。当血管充血时,血丝看起来就会很明显。当然有的人天生眼睛里的血管会比别人粗些。眼睛出现红血丝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是由于眼部感染,过敏性反应,风、沙、烟、尘的侵蚀,局部用药的过度刺激,或戴度数不合适的眼镜,疲劳、喝酒、发怒或情绪激动等也是造成眼部出现红血丝的原因。眼睛充血时要注意改善生活习惯,多休息,多做眼的保健操。
6.脂肪组织 体内的能源库和热风机
英文名 Adipose tissue
重要功能 参与能量代谢,维持体温
不可思议 每一个脂肪细胞里都包裹着一粒油滴
小心一点 脂肪的摄入和消耗不成正比就会引起肥胖
脂肪一直是女性害怕谈到的话题,她们总是比较排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其实,食物中的脂肪和身体里的脂肪组织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把身体里的脂肪组织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存在于人体中最多的白色脂肪组织,这一部分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脂肪组织。它由大量单泡脂肪细胞集聚而成,每一个脂肪细胞里都包裹着一粒油滴。胞核扁圆形,被油滴推挤到细胞一侧。白色脂肪组织主要分布在皮下组织、网膜和肠系膜等处。这一部分脂肪是体内最大的“能源库”,具有贮存脂肪、保持体温和参与脂肪代谢的功能。
另一种是褐色脂肪组织,这种脂肪组织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褐色脂肪组织呈褐色,它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肩胛骨间、颈背部、腋窝、纵膈及肾脏周围。褐色脂肪量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变化着,婴幼儿期所占比例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褐色脂肪量逐渐减少。成年人体内褐色脂肪的重量一般都低于体重的百分之二。目前认为,褐色脂肪组织的功能类似一个热风机,它主要通过细胞内脂肪酸的非耦联氧化磷酸化分解产热,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可以大量产热。
除了有能源库和热风机的功能外,脂肪组织还有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功能,就是免疫调节作用。它可以协助神经系统和其他内分泌器官维持机体的内平衡。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脂肪组织与免疫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发现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不仅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和控制脂肪的积累,还参与调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脂肪细胞分泌的其他因子如脂联素也有免疫调节作用。免疫刺激还会作用于淋巴结周围的脂肪组织,引起这些脂肪细胞发生脂解作用。可谓是脂肪组织对人体的又一大贡献。
虽然脂肪组织对人体有着如此重大的作用,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烦恼,脂肪组织过多的话不仅影响体形,还会影响健康。一般而言,女性更容易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女性更注重外在形象,还因为脂肪组织在女性体内的含量比男性多,男性的脂肪含量一般是体重的20%,而女性可达体重的25%。
那么,既然脂肪会参与能量代谢,会自己分解,那为什么还会产生肥胖的现象呢?如果你认为自己体形过胖,那你要试着分析一下以下三个原因了:
首先可能是因为你食入了过多的糖和脂肪,而没有相应的能量消耗。其次,如果你进食正常,但动用的脂肪库不多或者糖类生成的脂肪过多,而蛋白质及糖贮存的能量又有限,那么大部分多余热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皮下组织中,而引起肥胖。再一个原因就是你的代谢和正常人有差异。同样饮食,肥胖者脂肪的代谢较弱,肥胖者在休息或散步时消耗的能量较正常人少,脂肪分解的数量自然就少。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差异很大,少者每日只消耗6278千焦左右,多者可达3000千卡以上。体重能保持相当恒定,主要原因是由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人体活动、摄食及代谢等过程进行生理调节。如果体重不恒定,一直继续肥胖或者继续瘦弱的话,就是由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对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紊乱所致。
精神和心理不健康也是肥胖的原因
一般认为饮食习惯不佳和食量过大是引起肥胖的罪魁祸首,其实性格内向,喜静,运动不足以及精神不健康的人更易发生肥胖。有人发现,当情绪波动时,有74%的肥胖症患者食量增加,而非肥胖症患者在发生心理问题时则吃得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