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血小板
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都驻扎着一群“防卫兵”,它们24小时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有病毒或者细菌入侵到体内,它们便会挺身而出、与之对抗。所以,虽然生存的环境中四处密布着细菌等微生物,但是我们依然在其间安然无恙。不过任何防线都有被击溃的时候,所以,即便有它们的保护,我们依然会生病。
缝合伤口的“泥瓦匠”
英文名 Platelet
重要功能 帮助伤口愈合
不可思议 血小板的生命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星期
小心一点 较大的伤口需要及时包扎不能仅依靠血小板的愈合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的时候,对于这些小伤口,人们完全可以不必担心,因为它们自己会愈合。你可曾想过,在伤口没有愈合之前,为什么血会自己止住呢?这就要靠血小板大显神通了。
血液会流动,而当血液从人体伤口中流出的时候,血小板会立即出来阻止这种运动。血小板是一种圆盘形的细胞,直径1~4微米到7~8微米不等,个体差异很大,比共存于一个家族中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小得多,但是它数量庞大,在正常血液中有较恒定的数量,大约为每立方毫米10~30万个。
血小板结构复杂,简言之,由外向内为三层结构:第一层由外膜、单元膜及膜下微丝结构组成;第二层为凝胶层,电镜下可见到与周围平行的微丝及微管构造;第三层为微器官层,有线粒体、致密小体、残核等结构。
那么血小板来自哪里呢?原来,它们是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
新生成的血小板先通过脾脏,约有三分之一在此贮存。贮存的血小板可与进入循环血中的血小板自由交换,以维持血中的正常量。每个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的数量每立方毫米大约200~8000个,一般认为血小板的生成受血液中的血小板生成素调节,但其详细过程和机制尚不清楚。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十分之一,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
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血小板在更新,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正常的止血和凝血过程。它就像“泥瓦匠”一样,时刻在修补血管壁,始终保持血管内壁的完整性和光滑度,防止血管内的血液丢失。一旦有了伤口,血管壁破损,血小板就会马上聚集过来“添砖加瓦”,修补破损的部位。它们迅速聚集粘着在伤口和附近血管上,在十几秒钟内形成血栓,堵住伤口。不过,血液中的血小板只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二十五具有止血功能,其余的衰老无活动能力。另外,血小板还有营养和支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使毛细血管的脆性减少,柔韧度更好。
虽然血小板有止血的作用,但是有一部分人在受伤后,伤口还是很难愈合,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每个人身体里的血小板数量都不一样,有的人血小板数量多,且质量好,伤口愈合的能力自然就很强。而有的人血液里的血小板数量较少,而且质量和功能都不好,伤口的愈合能力自然就比较弱。不过,如果创口比较大的话,不管是血小板功能强的人还是弱的人,都无法很快修复好伤口,这时就需要包扎或者是服用止血药来修复伤口了。
伤口较大时怎么包扎
出现严重失血而又不能及时送往医院时,可用干净的手帕、毛巾、衣物、腰带、领带等先自行包扎。将绷带作环形重叠缠绕,最后用扣针将带尾固定,或将带尾剪成两头打结固定。这时应注意,缠绕绷带的方向应是从内向外,由下至上,从远端至近端。开始和结束时均要重复缠绕一圈以固定。打结、扣针固定应在伤口的上部,肢体的外侧。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不可过紧或过松,以不妨碍血液循环为宜。包扎肢体时不得遮盖手指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检查远端脉搏跳动,触摸手脚有否发凉。
2.白细胞 血液中的五大防御军团
英文名 Leukocyte
重要功能 吞噬病菌 产生抗体
不可思议 一部分白细胞在杀死病菌后自己也会死
小心一点 解热镇痛药及磺胺类药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也通常被称为免疫细胞。它除存在于血液和淋巴中外,也广泛存在于血管、淋巴管以外的组织中。
白细胞在人体中之所以有着其他细胞不可替代的作用,就在于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而白细胞不是单单指一种细胞,它就像一个军营,由五个团组成,它们随着血液四处巡逻,分别保卫着人体的相应部位。这五个军团分别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细胞。
第一军团为淋巴细胞,它也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叫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淋巴细胞可以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通过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掉抗原,从而消除其对机体的有害作用。
第二军团为中性粒细胞,它们的武器是内部的溶酶体,里面含多种水解酶,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这样处理掉5~25个细菌后,白细胞本身也就流于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就构成了脓液,流出我们体外。
第三军团为单核细胞,它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4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第四和第五军团的嗜碱性和嗜酸性粒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不长,主要在组织中发生作用。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组织胺、肝素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等。肝素有抗凝血作用,组织胺可改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过敏性慢反应物质是一种脂类分子,能引起平滑肌收缩。机体发生过敏反应与这些物质有关。嗜碱性细胞在结缔组织和粘膜上皮内时,称肥大细胞,其结构和功能与嗜碱性细胞相似。嗜酸性粒细胞平时只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之三,但在患有过敏反应及寄生虫病时其数量明显增加,如感染裂体吸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可达百分之九十。这类细胞吞噬细菌能力较弱,但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能力较强。此外,这类细胞尚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来自这五个团的巡逻兵不知疲倦地四处侦查着,一旦身体某个地方有细菌感染,白细胞就会走出血管,进入感染区,将细胞包围和杀灭。如果白细胞少了,人体对细菌的抵御能力也就下降了,就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最常见的表现是咽喉疼痛和发热。一般来说,白细胞减少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某些药物,如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病毒感染,如肝炎、流行性感冒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都会引起白细胞数量的减少,从而会让人头晕,乏力,肢体酸软,食欲减退,精神萎靡。
白细胞可通过饮食增加
在做健康体检的时候,有些人的体检结果是白细胞太少,医生会建议多吃点增加白细胞的食物,那么有哪些食物可以增加白细胞呢?以下一些食物是不错的选择:紫河车,灵芝,蜂王浆,羊骨髓,大枣,香菇,黄芪,牛骨髓,鹿肉等,此外,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还宜选食羊肚、羊奶、乌骨鸡、海参、牛肚、阿胶、鸡肉、鸡蛋、鸽肉、鸽蛋、白鳝、甲鱼、太子参、山药、冬虫夏草、银耳、燕窝、猴头菇、枸杞子、黄精、胡桃肉、花生仁等。
3.淋巴结 可以对抗感冒病毒的哨兵
英文名 Lymph nodes
重要功能 参与人体免疫功能
不可思议 对病菌有记忆功能
小心一点 感冒的时候淋巴结会发生肿大
人们在睡眠时,体内各器官也处于休息中,抵抗力有所下降。而夜晚的温度比较低,这时病菌就很容易乘虚而入,让没有防备的我们患上感冒。这时,作为体内一道防线的淋巴结会挺身而出,与病菌开始一场激战。现在,我们就走进淋巴结,看看它到底有多大能耐。
淋巴结是人类等哺乳类动物特有的器官,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5厘米以内,多为卵圆形,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淋巴结的一侧隆凸,连接着多条输入淋巴管,另一侧为凹陷状,称为“门”,有输出淋巴管和神经及血管进出。淋巴结表面包有被膜,被膜的结缔组织伸入淋巴结内形成小梁,构成淋巴结的支架。被膜下为皮质区,淋巴结的中心及门部为髓质区。皮质区有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和皮质淋巴窦即简称皮窦。髓质包括由致密淋巴组织构成的髓索和髓质淋巴窦即简称髓窦。淋巴窦的窦腔内有许多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从输入淋巴管流来的淋巴液先进入皮窦再流向髓窦,最后经输出淋巴管离开淋巴结。分散在全身各处淋巴回流的通道上,如颈、腋下、腹股沟、腘、肘、肠系膜及肺门等处。
人的全身有淋巴结八百多个。淋巴结与淋巴管相连通,是淋巴回流的重要滤器,也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首先,淋巴结位于淋巴回流的通道上。当病原体、异物等有害成分侵入机体内部浅层结缔组织时,这些有害成分很容易随组织液进入遍布全身的毛细淋巴管,随淋巴回流到达淋巴结。在淋巴窦中由于容积增加,淋巴的流速变得极为缓慢,使得淋巴中的有害成分在迂回曲折流动时,有充分与窦内的巨噬细胞接触的机会,当淋巴缓慢地流经淋巴窦时,巨噬细胞可清除其中的异物,如对细菌的清除率可达99%,有效地防止了有害成分进入血液循环,侵害机体的其他部位,但对病毒及癌细胞的清除率常常很低。
淋巴结还参与了重要的免疫反应。在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特异免疫反应中,淋巴结起着重要作用。淋巴回流使淋巴结能很快地接受侵入机体的抗原刺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体液因子的作用,发动对此抗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淋巴结不仅能通过免疫反应消除进入淋巴结内的抗原成分,而且通过输出效应淋巴细胞或免疫活性成分,发动身体其他部位,特别是有害成分侵入区域的免疫反应,及时解除对机体的伤害。免疫反应后,淋巴结产生的抗原特异性记忆细胞又通过淋巴细胞的再循环随时对这些有害成分再次入侵进行监视。
淋巴结看似深不可测,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能摸到它的机会,这多发生于你感冒的时候,因为它受到疾病的侵害而变得肿大。淋巴结肿大几乎是人人都可能出现的症状,当感冒袭来的时候,颈部淋巴组织是对抗感冒病毒的第一道防线,主要为抑制细菌、病毒蔓延到其他器官组织,所以在我们感冒时,常常能感觉到扁桃腺发炎或颈部淋巴肿大,这其实就是淋巴结正在抵御“外敌侵害”的现象。
急性淋巴结炎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常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性疾病。其症状是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呈红肿热痛,并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囊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
4.阑尾 被误解的“小蚯蚓”
英文名 Appendix
重要功能 分泌免疫物质维持肠道消化功能
不可思议 阑尾是人体有益菌的避风港
小心一点 切除阑尾后患肠癌的几率比未切除高百分之四十
提到阑尾,人们会对它嗤之以鼻,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对人体无用的器官,还经常发生炎症,让人苦不堪言,因此,很多人都将之切除掉。殊不知,在维持人体健康,尤其是肠道消化功能上,这个被人忽视的器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右手按在你的右腹下部,阑尾大约就藏匿于这个位置中。阑尾从外形上看,就像一条悬挂在盲肠和回肠之间的红色蚯蚓,所以也称蚓突,是一个细长并弯曲的盲管。但是它比蚯蚓稍微长一些,大约有8厘米。
阑尾经常受细菌感染,因此,当它发炎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选择将它从身体上切除掉。不过,随着对人体各器官的深入研究,人们推翻了以往认为阑尾无用的定论,发现原来这个部位其实不能轻易切除。一项以阑尾切除的人群为观察重点的实验表明,已被切除阑尾的人,得肠癌的几率要比没切除者高百分之四十。而患其他癌症而死的人群,也以被切除阑尾的人群比例较高。那么,这个曾被忽视的器官到底悄悄地在发挥着什么作用呢?
原来,阑尾本身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它能分泌免疫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应归于中枢免疫器官。具体来看,食物中的营养经小肠消化吸收后,残渣通过回盲部进入大肠,大肠吸收其中的水份,最终形成粪便。在这个过程中,残渣在通过回盲部时,会有一些进入阑尾,如果其中有平时没有的特殊微生物,阑尾组织中的巨噬细胞就会将其吞噬并破坏,然后将其特殊的遗传信息传给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中的B细胞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用于对付该种细菌;淋巴细胞中的T细胞就会增殖出针对该微生物的T淋巴细胞,直接杀灭微生物。
而在各项对阑尾的重新审视中,又以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和免疫学家的研究报告最引人注目。他发现,阑尾真正的巨大作用是为肠道制造和保护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大家知道,人体是由细胞为单位组成的,而在我们体内的细菌,远比细胞还要多。不过幸运的是这些细菌大多数是有益菌,不仅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能够帮助食物消化。但是人一旦患上诸如霍乱、痢疾等疾病,这些有益菌会被大片清除掉,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就受到了很大阻碍。而阑尾就像是这些有益菌的避风港,这些附在阑尾上的有益菌可以继续帮助人体消化,有重新启动消化系统的作用。
不过,阑尾作为一个话题进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是由于它的功能,而是由于人们认为饭后运动易得阑尾炎。这其实又是对阑尾的一次错怪。食物通过口腔,经食管到胃里进行消化,大约需要经过三四个小时,接着再从十二指肠、小肠到大肠,还要经过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阑尾附近,由此可见,吃饭后活动,食物会掉进阑尾里而引起阑尾炎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饭后运动而引发肚子疼痛,是因为饭后胃肠充满了食物,在重力的作用下,运动时产生的振荡较大,使肠系膜受到牵扯而致,与阑尾无关。
急性阑尾炎的信号
急性阑尾炎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阑尾炎呢?第一,典型的急性阑尾炎,腹痛开始时多在中上腹或肚脐周围,病人不能准确地辨明疼痛的确切部位。经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腹痛转移到右下腹部,疼痛呈持续性。第二,得了急性阑尾炎,一般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拉肚子或便秘等症状。第三,阑尾炎发作时,一般在右下腹部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这是阑尾炎最重要的特征。
5.黑色素 体内的黑色军团
英文名 Melanin
重要功能 减轻日照引起的皮肤急性和慢性损伤
不可思议 人的表皮有约20亿个黑色素细胞
小心一点 内分泌失调会造成黑色素沉积
黑色素是皮肤表皮树枝状细胞的一种。它镶嵌于表皮基底层细胞之间,平均每十个基底细胞中有一个黑色素细胞,它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浆内有特殊的细胞器,名为黑色素体。黑色素就是在黑色素体内合成的。
成熟的黑色素体借由突起将色素直接送出基底层,沉积在表皮细胞上。它们大部分将随表皮角质层细胞的脱落而排出体外。也有部分黑色素受溶酶体作用而被降解。另有部分黑色素移向真皮浅层,或被吞噬细胞所吞噬降解,或被运至血液循环中分解经肾排出。人的表皮约有20亿个黑色素细胞,重约一克,平均每平方毫米1560个对称分布于全身。
对人类而言,黑色素无疑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损伤的主要屏障。黑色素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从而保护和减轻由于日光引起的皮肤急性和慢性损伤。这也是黑色素多的黄种人比黑色素少的白种人患皮肤癌几率小的原因。黑色素还能保护叶酸和类似的重要物质免受光线的分解。与此同时,黑色素合成可增加人在炎热气候下的热负荷,所以黑种人吸收阳光中的热能比白种人所吸收的热能要多百分之三十。此外,黑色素还是一种稳定的自由基,可参与体内一些氧化还原反应。
黑色素在暗中保卫着人体,不过,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黑色素会沉积在皮肤表面,让人不悦。为什么黑色素会发生这一变化呢?
造成黑色素沉积的最大原因是紫外线。波长不同的紫外线会以不同的强度及深度侵入皮肤,对皮肤的色泽会直接产生影响。例如在阳光照射后,血管会扩张,皮肤立即显示红色,倘若光线过强,还会引起脱皮或产生水泡。日晒后的红斑可能在几个钟头后消失,但几天之后,皮肤却会变得黝黑并持续几个星期,这是因为黑色素细胞受紫外线刺激而大量制造黑色素之故。
年轻人由于新陈代谢作用相当旺盛,所以日晒后,因为表皮的角质化作用,黑色素会很迅速地变成污垢而排泄至体外;但人一过中年,皮肤的各种机能及角质化作用即无法很顺畅,再生能力亦转趋衰弱,黑色素因无法完全排泄而沉淀在基低细胞附近,产生色素沉着异常现象。
另外,内分泌失调也会造成黑色素沉积,尤其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女性每月的经潮期导致气血长期损耗,又由于女性皮肤较薄,长时间受化妆品刺激,再加上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黑色素的代谢,以致黑色素沉积在皮肤表面,久而久之,色斑开始覆盖在面部。据观察,30岁以上妇女,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为内分泌因素,导致黑斑的生成。
饮食可以改善肤色
肤色可以通过饮食改善。大量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加强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含有维他命C,维他命A的食物都可以有效美白和保护皮肤。而成熟的西红柿,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他命C,维他命A则在一些脂溶性的黄色食物中常见。一些富含铜或锌的食物则会激活酪氨酸酶的活性,使皮肤发黑,所以要少吃动物肝脏、豆类、桃子等食物。少吃酸性食物也是值得注意的一点,以免体内产生自由基,沉积毒素。
6.太阳穴 消除疲劳的好帮手
英文名 Temple
重要功能 提神醒脑
不可思议 太阳穴所在的骨板厚度仅有1~2毫米
小心一点 伤及太阳穴可致命
当我们工作学习时间较长后,常常会觉得头晕脑胀双眼昏花,这是一种疲劳的典型表现。这时我们往往非常希望能立马好好睡上一觉,但是现实条件的制约又使我们不得不继续支撑。其实,这个时候太阳穴会帮上我们很大的忙,如果你抽空按按它,或许你的疲劳会很快减轻。那么,太阳穴究竟是如何帮我们忙的呢?
要了解太阳穴首先要清楚什么叫穴位。穴位也叫穴、穴道,是指遍布于人体周身的重要节点,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术部位。
而在各种穴位中,又以太阳穴最为重要,离人们的生活也最近。那么,我们常说的太阳穴到底位于哪个部位呢?太阳穴位于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称为“翼点”或“翼缝”。通俗的来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古人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长久以来,太阳穴一直被人们列为死穴,这是因为太阳穴所在的部位是颅骨骨板最薄,而且是骨质脆弱的部位。颅骨为一层坚硬的骨板,对脑起着保护作用。颅骨骨板各处薄厚不一,平均厚度为五毫米,最厚处为一厘米。而太阳穴处的骨板厚度仅为1~2毫米。所以,太阳穴一旦遭受打击,“轻则昏厥,重则殒命”。而现代医学也证明了,如果对太阳穴进行打击,可能会造成脑震荡,使人失去记忆,严重的还会置人于死地。
不仅如此,太阳穴的位置之所以关键还在于这一区域布满了血管,有动脉、静脉的出入。一旦受到损伤,会导致脑膜中动脉的破裂,然后在脑中形成血肿。因为血液丰富,形成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后果也非常严重。如果是一般性的破裂,可使人立即陷入昏迷状态。如果伤后六小时仍不能有效地制止出血,即可以致命。而如果造成大的破坏,可当即致命。这也是人们在电视剧中常看到用枪眼对准太阳穴,可以一枪毙命的原因。
听起来有一些害怕,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太阳穴是利大于弊,有保健作用。例如借助太阳穴,我们可以消除工作和学习中的疲劳,恢复良好的精神状态。这种效果可以通过按摩太阳穴来实现。在《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命名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精神饱满,青春常在。在生活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在持续用脑较长时间后,太阳穴所在的部位会出现重压,或者是胀痛的感觉,这其实就是大脑传出的疲劳信号。这时,如果闭目轻柔太阳穴,不仅能缓解太阳穴的胀痛还能缓解疲劳的程度。
这也是人们提倡要每天做一次眼保健操的原因之一。大家熟悉的眼保健操中的一节,就是按太阳穴轮刮眼眶。这一节眼保健操不仅能够提神,还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缓解视觉疲劳。
那么,太阳穴又跟我们的眼睛有什么关系呢?从太阳穴的位置上看,它离眼睛非常近,而太阳穴本身所在之处的血管非常丰富,所以按摩这一部位可以疏通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能使周边部位吸收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另外,太阳穴皮下又是三叉神经和睫状神经节的汇集之处,而睫状神经节是调节视力活动的重要神经节,所以按摩这一部位还能够舒缓神经,因此,太阳穴的按摩可以使得眼睛连同精神上的疲劳得到较好的缓解。长久按摩这一部位和眼睛周边还能够防止视力下降。因此,我们在每天的眼保健操中绝对不能偷懒。
按摩太阳穴的最佳方法
按摩太阳穴时首先应调整好身体姿势,坐站皆可,但要身体端正,脊背挺直,挺胸收腹,情绪稳定,精神集中。一般都采用坐姿。坐或站好后将手掌搓热,贴于太阳穴,稍稍用力,顺时针转揉10~20次,逆时针再转揉相同的次数。也可以将手掌贴在头上,以拇指指肚分别按在两边的太阳穴上,稍用力使太阳穴微感疼痛,然后,顺逆各转相同的次数。一般按摩的次数可多可少,可以自己按照大脑疲劳的程度调整按摩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