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知本经营方略
12006500000017

第17章 知识管理方略(1)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弗拉保罗

一、知识管理:全新的管理视角

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雇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总监,关注创新和集体创造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应当认识到,知识管理并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的解决办法的综合,其作用是作为一个单一系统满足各项具体需求。

随着公司越来越重视无形资产而轻视有形资产,或者说越来越重视知识而轻视库存,关于成功的整个定义都已经发生变化。如今衡量成功的尺度是创新能力,即开创新市场和取代旧市场的能力。公司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赢得竞争,必须不断地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胜人一筹。公司若要取得成功,就必须积蓄自己的人才资源。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动力。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知识管理是智力资本管理进程中所提到的所有步骤的管理,但这一过程在应用于知识管理时,要比应用于知识产权或市场资产时复杂得多。

由于各界学者对“知识”的理解各有千秋;同样,作为以知识为对象的知识管理,也是管理领域的新生事物,目前还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按照美国德尔集团创始人之一卡尔?弗拉保罗的说法,“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

巴斯(Bassi)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

美国的维娜?艾利对知识管理的定义是“帮助人们对拥有的知识进行反思,帮助发展支持人们进行知识交流的技术和企业内部结构,并帮助人们获得知识来源,促进他们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

斯维拜(KarlE·Sverby)从认识论的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了定义,认为知识管理是“利用组织的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艺术”

欧勒锐(DanielEO’Leary)认为,“知识管理是将组织可得到的各种来源的信息转化为知识,并将知识与人联系起来的过程。知识管理是对知识进行正式的管理,以便于知识的产生、获取和重新利用”这种解释着重阐明了信息、知识和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不同角色。

阿比克(AndreasAbecker)将知识管理活动定义为“对企业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

马斯(Masie)认为,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

维格(Wiig)指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和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换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奎达斯(PQuitas)等将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知识管理的目标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识的发布,以使一个组织内的所有成员都能应用知识;第二,确保知识在需要时是可得的;第三,推进新知识的有效开发;第四,支持从外部获取知识;第五,确保知识、新知识在组织内的扩散;第六,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

法拉普罗(Frappuolo)认为,知识应有外部化、内部化、中介化和认知化四种功能。外部化是指从外部获取知识,并按照一定的分类将它组织起来,其目的是让想拥有知识的人拥有通过内部化和中介化而获得的知识;内部化和中介化所关注的分别主要是可表述知识和隐含类知识(或称为意会知识)的转移;而认知化则是将通过上述三种功能获得的知识加以应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由于人们对知识管理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及其丰富的管理领域,不仅管理对象多样化,而且管理角度也是多面的。我们综合以上学者的定义,总结出知识管理的四个基本特点:

①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具有价值、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认识而产生的,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更有效利用来提高个人或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知识管理的基础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特定的知识管理活动需要投入金钱与劳动力,这些活动包括:第一,知识的获得,即创建文件并把文件输入电脑系统;第二,通过编选、组合和整理,给知识增添价值;第三,开发知识分类方法,并标示对知识的新贡献的特点;第四,发展信息技术基础,实行知识分配;第五,就知识的创造、分离和利用对雇员进行教育。

②对于企业而言,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其出发点是将知识视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把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管理把存在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的不同方面和信息技术、市场分析乃至企业的经营战略等协调统一起来,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创造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

③知识管理不仅是最新的管理方式,而且代表了理解和探索知识在管理和工作中的作用的新发展,这种理解和探索的方式更加有机、全面。当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着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知识管理是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及组织的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进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和创新能力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个人和组织要适应现代经济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知识管理是真正的向导。

④知识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科技进步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管理将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它将使大到一国、小到企业、机构和个人摆脱传统资源或资本的限制,获得新的竞争优势,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

2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是由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知识资产的特点决定的。伴随着21世纪日益逼近的脚步,世界经济正在从工业经济悄然而坚定地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经济”恰当地概括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特点和最新趋势,其最重要的表现在于知识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增加。专家估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70年代至90年代的70%~80%从以下不争的事实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知识在当今世界产生的震撼:

近年来,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全球GDP中已有2/3的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指出,OECD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已经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年销售收入仅100多亿美元的微软公司,其市场价值高达2000亿美元以上;而作为工业时代堡垒的通用汽车公司,其全球设施和库存量居世界之首,1997年销售额178174亿美元,但其市值仅为500亿美元。

事实上,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经济时代,不同资源曾先后发挥过不同作用。农业经济时代,创造财富的必要条件是拥有土地和劳动力,加之少许资金和知识;到工业经济时代,对劳动力和土地的需求有所减弱,对知识的需求有所增强,同时资金成为竞争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因素;而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作用第一次得到充分体现--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已不再是“外生变量”,而成为内在的核心因素。这将使经济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变化,使人类对物质资源的依赖逐渐减弱;而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生产要素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知识为主导要素的知识经济,其核心是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以高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知识和以科技为核心的新生产力体系。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出现、通信与计算机的“数字趋同”等,都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知识化和智能化,生产方式将从批量生产向个性化和多样化转变,生产和贸易的知识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效益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创新而不再依赖于有形的资产。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知识的生产率将逐渐替代以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生产率,而日益成为国家、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要素。

按照科学专家齐曼的理论,知识具有以下七点特殊性:①不可替代性,即每一种知识具有独特性;②不可相加性,即知识不遵从物品的加法定律;③不可逆性,人们一旦掌握了某种知识,便不可逆转,不可被剥夺,某种知识一旦传播开来,就不可收回;④非磨损性,知识在使用中本身不会被消耗,可被重复使用,但是,知识存在老化的问题,即知识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过时;⑤不可分性,一条信息不可能被分成几个部分,即不存在半条信息的说法;⑥可共享性,所有物质商品都有排他性,但一人拥有的知识不排除他人也同样完整地拥有;⑦无限增值性,知识在生产、传播和使用过程中,有不断被丰富、被充实的可能性。

与有形的物质资源所不同的是,知识是无形的。知识有时会表现在书本或软盘等各种载体中,但多数时候往往是个人或组织的一种能力、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或员工头脑中迸发的一个创意。当知识成为主要经济要素后,经济的增长方式会发生根本变化,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成为可能。知识作为经济资源,具有传统物质资源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知识具有非消耗性。物质资源是可以用尽的,而知识则可以生生不息。取之不尽是知识资源最本质的特征。知识在使用过程中不仅不会被消耗,而且还会产生增值。由于知识的这种特性,人类就可以摆脱种种自然资源条件的限制。人力资本理论和知识资本理论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知识和能力。因为有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有了经济、社会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同样,一个企业也只有保持了知识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才可能有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知识不具有排他性。可供许多人同时共享,并且这种共享较少受时空的限制。物质资源往往伴随物理上的换位,而知识的“输出”不是物理空间上的换位,也不仅仅是个交换过程,而是一个重要的共享和创造的过程。

第三,知识具有非稀缺性。工业经济中必须的物质资源是稀缺的,尤其其中的不可再生资源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知识极为丰富,并且能以很低的成本复制和传播。

最后,物质资源的扩张是有限的,知识却可以无限扩张。商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人对物质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限的,但对知识却有着无限的需求,这就给知识的无限扩张提供了可能性。知识的这种性质为知识创造型企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空间。

知识投资能获得巨大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很难确定谁将获得利益的大部分,这有三个原因:

第一,大部分的知识是存放在人脑中的,所以知识是很难像工厂和设备一样被占有和支配。确实,知识可整理成册,但最有价值的知识通常还是难于表达的。人们往往知道明白的要比能讲出来的多,并且懂得多的人显然对知识的价值有更多的可分享权。

第二,知识作为资产是很难参与交易的。知识产权很难得到维护,报告和软件程序等知识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不被察觉的情况下被人进行复制。特别是由多方共同发展的知识资产,即使在法庭上也很难断定由哪一方来拥有这一资产。

第三,由多方共同合作创造知识资产的必然性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对知识价值确定的分配方式是无法得到共识的。即使给予对知识相同的使用权利,各不同方也会得到各异的利益。

当知识不断地膨胀,它会生出许多的分叉并显得散乱。正是由于知识的越发深奥和复杂,今天专家级的技能知识将可能仅仅是明天行业进入的基础知识。在知识成为一种标准时,它会变得更加具有价值,但有期限的专利权或以前的交易秘密却会因广泛流传而贬值。所以一个成功的公司必须不断地更新其知识库。迅捷、有效的知识重新创造更新体系将成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主要构成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管理并使其创造更大的价值就显得尤为必要。

3不断拓展的知识

管理领域知识管理是发展中的概念,知识管理活动不仅仅涉及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且还包含越来越广的外延,不仅拓展了自身的管理领域,也更多地涉及到其他领域。这种管理领域的拓展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管理实践的深化,一般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以知识视角审视社会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实物资本和人类传统技能,而且更多地建立在对知识加以吸收和改造的基础上。由于知识在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如此重要,因此有必要从知识的角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方位的重新审视,研究由知识引发的社会生产生活变化,以便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取和使用知识,从而改进和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科学技术的市场化使知识成为新的经济动力。信息技术替代了蒸汽机和电气技术,成为经济中最重要的推动力量。工业经济时代遵循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收益递减”原理,而知识经济下,对知识的投入则会带来“收益递增”随着半导体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技术、数字压缩技术、语音识别技术、虚拟技术、显示技术、自动翻译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大趋势,改变了人类生产、工作和生活的方式。以传统制造业为例,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在正在进入信息化制造阶段:工人离开车间,通过信息操纵机器去生产新的机器。这种物质生产非物质化现象的出现,正是知识经济到来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