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经理人谋略大课堂
12016500000015

第15章 经理人与用人谋略(3)

艾斯纳有着自己鲜明的管理特点,他与众不同,做任何事必躬亲,亲自阅读剧本,参加每周的例会,时刻关注美国广播公司的动态。在饭店设计中他甚至亲自挑选家具。他说:“我和每一个油漆工、设计师都探讨过。我看了建筑师的四个设计方案,但它们看上去摩洛哥风格太浓,有些则是非洲的老一套。”这是艾斯纳的一贯做法。也许他是一个富于创造力和精力充沛的总裁,但是,如果公司不能给有能力和有才华的人以自主的权力,那么这个企业如何能吸引并留住这些精英为之工作呢?很多人正是因为艾斯纳的存在而感到生不逢时,转投其他公司门下。一位原制片厂主管这样说:“人们对马后炮和被打压已经感到厌倦。”其实,艾斯纳的这种做事风格是很悲哀的。

综合来看,事必躬亲主要有以下几个弊端:

一是领导者事必躬亲占用了自己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这不利于他集中精力对组织的全局性工作做深思熟虑的思考,结果可能会抓了芝麻,却丢了西瓜。领导在组织中发挥的应该是“脑”的作用,而不是“手”的作用。

二是使下属的智能与潜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为本来属于下属分内的事,领导代劳了,下属就不用花什么心思了,而且自己想要用其他的做法还不行,这就阻碍了下属的创新意识。

三是领导者事必躬亲会使一些下属产生厌恶的情绪。例如,下属之间发生的矛盾,本来可以自己解决,领导自认为应该出面进行干涉,在不了解起因的情况下,可能会作出不公正的判断,可能使遭到不公平待遇的下属产生怨恨的情绪,使其工作积极性大减。

四是事必躬亲会让下属产生一种不良的依赖习惯。他们什么事都想等领导亲自来解决,自从领导事必躬亲后,下属便会要你样样都管,你想不管都不行了。

2知人善任的“黄金法则”

很明显,作为一个部门、单位或地区的领导,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他不可能凡事都事必躬亲。要想把他所担任的工作做好,就必须要有一支可以冲锋陷阵的得力队伍。所以,作为领导者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知人善任,提供给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那些具备无往而不胜、无为而不成的领导者最根本的能力优势就是他们善于知人善任。

知人是一门艺术,是对人的理性认识和个体较全面地了解,这是用人的基础,它决定于领导者知识的积累和世界观及日常的考察。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位优秀的领导者,才能发现和驾驭优秀的人才,才不会为流言飞语所动而嫉贤妒能,排挤优秀人才,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所谓“君选良臣而用,鸟择良木而栖”。这样,人才,才会乐为所用,人尽其才。

什么叫“知人”,知人就是了解、信任员工;什么叫“善任”,善任就是在知人的前提下善于委员工以重任。既要放心,又要放手,委任而不放任,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员工全力以赴地、充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为宣传企业、发展企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所以在企业中,知人善任、合理地配置人才是企业管理者的一件大事。

那么,作为一个经理人如何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呢?

一是不求全责备。一位领导者在用人的时候,一定不要求全责备,要才重一技。只有求才若渴,方能短中见长。有些领导在用人的时候,为求“完人”,把那些有工作能力、有事业心,又有若干缺点的干部换了下来,把一些没有毛病但平平庸庸、开创不了新局面的人提拔到重要岗位上,结果使事业遭受损失。如果要求自己的下属没有一点缺点、十全十美,那么,他所用的往往是一些没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平庸之辈,他领导下的组织就是一个不犯错误也绝无作为的平庸组织,而他的事业,也只可能是平庸的事业。这就好比,好人并不等于能人,能人更非完人一样。作为领导者,在用人上,一定不要求全责备,宁用有缺点的能人,也不要用四平八稳的庸人。

二是用其所长。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面对性格、专长、能力、嗜好各异的人,作为他的领导,不可能把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起,让他们按照固定的模式和思维去工作。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认真地了解每一个人,用其所长,激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理人要知人就一定要自身心底坦荡,眼光放宽,不能一只眼睛看人,更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反对那种论亲疏、看资格、视顺逆评价人的错误做法,要从多层次、多渠道、多视角了解和考察下属,然后将他放到最适合他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去工作。与人类现有的知识、能力、经验相比,任何人都不可能成为一个无所不能的全才。陈景润研究数学有卓越贡献,可是他不善言辞;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奠基人,可是他对化学一敲不通;诸葛亮运筹帷幄,可他无力阵前交战;梅兰芳艺精青衣,可是他不攻花脸……每个人总是有长有短的,用其所长是对领导者的基本要求,也是群策群力促进事业发展的源动力。

三是善于揽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不可能不犯任何错误。下属犯了错误,不能一棒子打死,要指出他们的不足,并促使他们尽力去改正。这就要求经理人要胸怀宽厚,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要善于揽过,不能推卸责任,要给下属一个改过的机会。领导者宽恕下属,并指出其不足,进一步促使他们更扎实、更出色地工作。善于揽过,并不是无原则地包容,而是要分清事情的大小,分清是非,对于事关大局的事情,一定不能姑息迁就。善于揽过,也是一个人的处世艺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宽容大度的人总是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信。

作为一个企业家,针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个职务怎样判定与识别某人能不能胜任,可以对此人进行全面分析,但应侧重于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究此人对什么工作作出过成绩;二是评测此人还可能对什么工作作出成绩;三是为了充分发挥其长处,此人应该再多学些什么;四是如果你有子女,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在此人手下工作,如果愿意是为什么,如果不愿意又是为什么。

前三条是以当事人的长处为重心,以其能做什么为主。而后面的那条则是考察其是否具有表率作用。通过这样的考虑与研究,把人用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其人尽其才。

3经理人识才用才七步

实践证明,真正的用人大师,真正的将才、帅才,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不但要为员工创造用武之地,更要为员工的成功提供一切条件。正如《三国演义》中所说:“马遇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千里马需要伯乐慧眼识珠,人才需要用人大师以宽博的胸怀与果断的决策去拥抱!所以,只要经理人以用人大师的胸怀拥抱了人才,他们的激情与忠诚就会为之创造巨大的价值。

以下就是经理人识才用才的七个步骤:

(1)爱护有加。唐代韩愈《与袁相公书》中说:“不忍奇宝横弃道侧。”比喻不忍心看到贤才被忽视而得不到培养与重用。是的,贤士难求。对待你的员工,对待人才,领导者不但要予以重用与信任,更要付出你的心,必须尽力爱护自己的员工、自己的人才,当他们的工作与生活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当他们心情低落的时候,可能非常需要领导的呵护!作为用人大师,要成为人才成功路上的“开路者”。创造条件,排除障碍,尊重员工的尊严,是对人才最大的爱护。

那些出了问题让下属员工“背黑锅”,有好处时却自己“争功邀赏”的所谓“上司”、“领导”,都是追求蝇头小利之徒,对于优秀管理者来说,他们都是不入流的,更不用谈什么“用人大师”了!

(2)沟通有道。《宋史·乔行简传》说:“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没有谁可以忽视沟通的作用。作为用人大师,就必须广开言路,否则你可能会成为“不知民情”的“昏君”,这不是危言耸听!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致力于组织内沟通渠道的构建,四通八达的沟通渠道在组织内必不可缺,因为“信息就是财富,时间就是生命”。只要不涉及商业机密,就必须让下属员工明晰组织的目标、使命与动态。

目前,网络、出版物、电子邮件、员工会议及谈话等沟通方式正被许多企业所采用。全球500强公司都非常重视沟通渠道与方式。

(3)勇于舍弃。唐代柳宗元《梓人传》中说:“能者进而由之,不能者退而休之。”即放心使用有能力的人,果断辞退没有才能的人。没有真正的完美,没有无瑕的圣人。如果经理人发现用错了人之后,应马上妥善地处理。同时,必须营建公平的环境,因为其他员工正拭目以待。

(4)精心培育。对于可造之材,经理人必须付诸精心地培育,不要舍不得给员工培训机会。学位学习、海外培训等各种培训是留住优秀人才的必然方式。如GE、IBM、柯达等优秀公司,它们在全球拥有的人才团队是一支精良的大军,它们从来没在员工培训上吝啬过!“强将手下无弱兵”,在用人大师眼里,只要是可造之材,都可雕琢成可用之才。同时,不要怕花费了巨额培训费用的员工有朝一日离你而去,这是人才发展的正常规律。

(5)用人不疑。信任,被客户信任,被上司信任,被同事与下属信任,被亲人与朋友信任……被信任的感觉,是一种让人感动、兴奋的感受。作为经理人,必须充分信任自己所选中的员工。当然,信任的前提是你必须具有洞察秋毫的慧眼,识别“真正的”可信之才!如:柯达公司始终奉行“以仁用人,用人不疑”;摩托罗拉尊重每一名员工的尊严;花旗集团力图将多元化用人进行到底;等等。目前,全球500强优秀公司都对人才充分信任与尊重,同时也赢得了人才的心。

(6)用长避短。宋代王安石《委任》:“常人之性,有能有不能,有忠有不忠。知其能则任之重,可也;谓其忠则委之诚,可也。”领导者能够任用人的长处,则凡事都会成功;能够回避其短处,则世界上没有不可用之才。全球500强巨头们是知人善任的实践者,摩托罗拉、GE等许多公司通过工作轮换等办法,让员工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位与空间,以确保不浪费任何一名有才之士的才华。

用长避短的前提是“知人”,具有识别人才优缺点的慧眼。用人最基本的法则是“将人才放在最能发挥才能与特长、最适合他们的地方”。每一名人才存之于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

(7)激励有方。《太公六韬·文韬·赏罚》中说:“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行奖赏要重视守信,施惩罚必须坚决执行。一名出色的用人大师必定要懂得激励员工,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论是精神激励,还是物质激励,一定要肯定员工的成就,并鼓励其赢得更大的成功。同样,激励的另一方面要果断采取惩罚措施来警醒有过失的员工,GE的10%淘汰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负面激励。

4让“亲信”对自己忠心

任何一个管理者都会有自己所认可的“亲信”,这些“亲信”可以协助或代替管理者去进行委托管理。那么,怎样的人才算是靠得住、信得过的呢?

一般来讲,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他是否胜任,是否有能力承担这项任务,是否有能力帮助管理者处理日常事务;二是这个人是否品德有保障,是否对管理者忠心耿耿,是否愿意为管理者出力、卖命,为管理者排忧解难。这里涉及一个对人才选择的标准,到底是品德优先,还是能力优先。

当然,所有管理者都希望自己选择的人能够是德才兼备之人,毕竟谁都想“鱼和熊掌”兼得,但万一“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管理者该如何作决断?

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首先提出了选才标准:唯才是举。曹操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全国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提出了唯才是举的选人标准,极具个性。他要求各级官吏,要不拘微贱,不拘品行,勿废偏短,把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人统统推荐上来。

曹操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顶峰。

应该说,曹操更注重“才”。而我们现在一般把人分为四等: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无德有才、无德无才。这个却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德本才末”的观点。换句话说“可靠比有能力更要紧”。这两种观点侧重点截然不同,管理者一般更重视“德”,尤其在选择心腹时,更加注意重视“德”,即看他是否忠诚,若是不忠,不管他有无能力,他也不能给你帮什么忙,甚至会帮倒忙。实际上,这与曹操的唯才是举并无多大矛盾,因为以他的选才标准看来,有严重“品质”问题的,比如坚决反对他的弥衡、孔融等人,他是绝不姑息的。

要培养得力亲信,就必须坚守三大原则。第一,坚决贯彻“所爱者,有罪必罚”。管理者平日和亲信在一起,要把握自己的主张。在向他们解释自己的见解时,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婉转,要充分向他们说明并同他们讨论,使他们了解自己的意图。同时,管理者在与亲信相处中正告他们自己不会姑息纵容他们,表达自己信赏必罚的决心。必要时也得“挥泪斩马谡”。

第二,坚决“严守上下分寸”。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一个企业来说,上下之间总有尊卑之分,有命令或服从的关系。管理者一定要和亲信之间把握好这个界限,不可越此一步。管理者应该清楚,亲信倘若不能安守本分,就会滥用职权,以收揽民心,到了目无法纪的地步再来挽救,往往已经太迟了。严守上下分寸,保留重大事项的最后裁决权,乃是维护亲信在既定范围内不失责亦不越轨的根本办法。

第三,以心换心,真诚相待。管理者对亲信应该以诚相待,真心相通。管理者和亲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愿打愿挨,毫不勉强,正如俗话所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而且“强扭的瓜不甜”。

《论语》说:“君子和而不同。”管理者和亲信要“和”却未必皆“同”。“和”是指“真情”而“同”为“利害”。管理者若凡事以“情”出发,拿“真心”换亲信的“真心”,他们将会与管理者同心同德,不会心怀杂念,不做逾越本分的事情。总之管理者若能与员工同甘共苦,则亲信自然也以“公天下”为重。

用人谋略4:恩威并施,不可求全责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可撑船”,“举贤不避亲,荐贤不避仇”,这些古老的谚语说明,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管理者,要心胸宽阔,唯才是举,而非嫉贤妒能,要敢于把一些职位和权力让那些德才兼备的员工来分担。只有培养出企业自身的优秀管理人才,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实践中,如果一个管理者过于苛求,则会失去人才。在择人时避其所短,才能用其所长。聪明的领导人应该学会发现人才的优点,使得人尽其才,尽量避免人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