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的本质体现,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能、方法的灵魂,因此在解综合题的全过程中,从分析探求思路,到优化实施解答,最后反思验证,结论都要以数学思想来统帅,在初中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有:转化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
1.运用转化思想巧解综合题
转化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解决数学的基本思路就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不同的数学问题之间相互转化,也体现了把不易探索、不易解决的问题转化为有章可循、容易解决问题的转化思想,我们在解题中应用的换元法、配方法等实质上是体现转化思想的具体数学方法,在解综合题中几乎没有一题不体现转化思想的运用。
例1若x、y都是实数,且|x2-9|+2(x-3y)2x2-7x+12=0,求2x+3y的值。
解:依题意,得
x2-9=0
2x-3y=0
x2-7x+12>0①
②
③
解①、②得:x=3
y=2x=-3
y=-2
将x=3代入③不适合,舍去,而x=-3适合③
∴x=-3,y=-2,2x+3y=-12
说明:常规的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是不定的,而此例条件中的方程很特殊,它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转化为含有二元方程的不等式组。此时③是一元二次不等式,超出现行初中教学内容,但可以通过解①、②后,代入③进行检验,使问题得解。
例2设关于x的二次方程(a2+1)x2-4ax+2=0的两根为x1,x2,若2x1x2=x1-3x2,试求a的值。
略解:依题意,得x1+x2=4aa2+1①
x1x2=2a2+1②
由2x1x2=x1-3x2,得
2x1x2+(x1+x2)=2(x1-x2)
左右平方,得
4(x1x2)2+4x1x2(x1+x2)=3(x1+x2)2-16x1x2
将①、②代入后,得
4×(2a2+1)2+4×2a2+1×4aa2+1
=3×(4aa2+1)2-16×2a2+1
解得a=3,a=-1
当a=3时,方程5x2-6x+1=0两根为1、15,且x1=1,x2=15时满足题目条件。
当a=-1时,方程x2+2x+1=0两根为-1,-1也满足题目条件。
∴a=3或a=-1。
说明:此例将一元二次方程两根的不对称式平方后通过配方转化为对称式,再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构造关于a的方程,求出a值后必须检验它是否符合题意。
2.运用方程的思想巧解综合题
把未知转化为已知,常有两种思考路径。一种是从已知数量的运算求出未知,这种仅由已知数参与运算,逐步扩大已知量最终求得结果的方法常称为算术方法。另一种是通过设元,并把未知量运用到运算中去,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或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从已知探索未知,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这就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方程思想。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方程思想的典型内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也是方程思想的体现,这里就不再举例。下面举例说明方程思想在解几何综合题中的运用。
例1已知:如图4-18,AB是⊙O直径,点P在过点B的切线上。⊙O的割线PCD与AB交于Q,若CQ=4,QD=3,AQ=2,求PB的长。
分析:由已知CQ,QD,AQ的长,想到相交弦定理,则可以求QB的长,这种思路与方法称为算术方法,即BQ=CQ·QDAQ=4×32=6.
再计算PQ,算术方法就不易奏效,由四个已知数的运算不易求出图中的某条未知线段,因此要通过设元,设PB=x,PC=y。并让它们也参与运算,如PQ=y+4,再抓住等量关系构造方程、方程组。在Rt△PQB中,由勾股定理得PQ2=QB2+PB2,即(y+4)2=36+x2。由切割线定理得PB2=PC·PD,即x2=y(y+7)。
解方程组(x+4)2=362+x2
x2=y(y+7)得y=20
x=±615
∵x>0
∴x=-615舍去,可得PB=615
这就是我们所讲的运用方程的思想实现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解:略。
例2已知:如图4-19,正方形ABCD,边长为1.以A点为圆心,以AD为半径作BD;以点D为圆心,以DA为半径作AC,⊙O与AC,BD及AB分别相切于M、N、E点,求⊙O的半径。
分析:用方程的思想解题,关键在分析等量关系,通过设元,建立方程,解出未知数。
本题中⊙O与⊙A内切于N。则点N在AO的延长线上,⊙O与⊙D外切,则M在OD上,由于⊙A、⊙D半径都是已知数1,因此AO、DO都是建立等量关系不可缺少的线段。⊙O与AB相切于E,则过切点的半径OE是常规辅助线OE⊥AB,∠A=90°,则图中出现以OE为所求,AD为已知的直QE梯形,正是建立等量关系的基本图形。
略解:连OE,OD,AN,作OF⊥AD于F。
4-20
设⊙O半径为r,则OE=r,AO=1-r,OD=1+r
易证四边形AEOF为矩形,∴AF=OE=r
由勾股定理,得AO2-AF2=OF2=OD2-DF2
可得方程(1-r)2-r2=(1+r)2-(1-r)2
化简整理得6r=1
∴r=16
3.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巧解综合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数与形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又形成了研究数形关系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它的实质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以直观辅助抽象的思考,以抽象研究直观的细节,正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所说的“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因此我们在解数学题时要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特别是在解代数几何综合题时要经过由形到数、由数到形的多次反复,寻求最佳的解题路径。
例1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m,-6),m<0,点B(n,-4),n>0,且∠AOB=90°,直线AB与y轴交于C,设∠AOC=sinα·cosα=0.48,求直线AB的一次函数解析式。
分析:题意如图4-21,作AA′⊥x轴于A′,作BB′⊥x轴于B′
设∠AOA′=β。这样就把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条件转化为图中的几何条件,即AA′=6,BB′=4,OA′=|m|,OB′=n
又∵∠AOC+∠BOC=90°,∠BOC+∠BOB′=90°
∴∠BOB′=a
∴α+β=90°
∴cosα=sinβ
则sinα·cosα=sinα·sinβ
=BB′OB·AA′OA=24OA·OB=0.48
∴OA·OB=50,则S△ABO=25
由结论考虑,要求直线AB的一次函数解析式,则要求点A、点B的坐标,即要求m、n的值,因此又要由“形”来求“数”。
略解:∵S△AOB=25,Rt△AOA′∽Rt△OBB′
∴AA′OB′=OA′BB′
∴mn=-24。
又由面积关系有:
(AA′+BB′)·A′B′2
=12×AA′·OA′+12×OA·OB+12×BB′·OB′
∴5(n-m)=-3m+25=2n
化简得3n-2m=25
解方程组mn=-24
3n-2m=25得m1=-8
n1=3或m2=-92
n2=163
∴点A(-8,-6),B(3,-4)时,或点A(-92,-6),点B(-16〖〗3,-4)
当点A(-8,-6),B(3,-4)时,由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AB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211x-5011
当点(-92,-6),B(163,-4)时,由待定系数法可得直线AB的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1259x-30059
例2若方程ax2-2x+1=0(a>0)的两根满足:x1<1,1<x2<3,求a的取值范围。
解:原方程化为x2-2ax+1a=0(a>)
设y=x2-2ax+1a(a>0)
依题意,画示意图。
x=1时,y<0①
x=3时,y>0②
①与②组成不等式组
1-2a+1a<0(a>0)
9-6a+1a>0
整理得:a-1<0
9a-5>0,解得a<1
a>59
∴59<a<1
说明:此例给出的解法,是利用二次函数图象来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由于a>0,所以抛物线开口向上,由于x1<1,1<x2<3,在图中点(x1,0)位于点(1,0)左侧,点(x2,0)位于点(1,0)与点(3,0)之间,由图象可以看出当x=1时,y<0;当x=3时,y>0。依形构造不等式组,使问题得解。
4.运用分类讨论思想巧解综合题
当a是实数时,化简a2要分为a≥0与a<0两种情况,因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结果;在证明圆周角定理、弦切角定理时,尽管有相同的结论,但要分为直角、锐角、钝角三种情况证明,因为证明的方法在不同情况下是不同的,这些都蕴含了一种数学思想,叫做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在解综合题时经常用到。在同一个题设前提下,不同的情况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这时都要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最重要的是做到“不重”、“不漏”,保证分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例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m-1=0的两实根为x1、x2,且x1>x2,求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使它们两根为|x1|、|x2|。
解:依题意,得△=4-4(m-1)>0,即m<2
∵|x1|·|x2|=|x1|·|x2|=|m-1|
∴对m应分以下三种情况讨论:
当m=1时,原方程x2+2x=0两根为x1=0,x2=-2
∴所求方程为x2-2x=0
当m<1时,x1+x2=-2,x2x2=m-1<0
∴|x1|·|x2|=1-m
|x1|+|x2|=)|x1|+|x2|)2
=(|x1|+|x2|)2+2|x1|·|x2|-2x1x2
=22-m
∴所求方程为x2-22-m·x+1-m=0
当1<m<2时,x1+x2=-2,x1x2=m-1>0(x1<0,x2<0)
∴|x1|·|x2|=m-1,
|x1|+|x2|=-x1-x2=2
∴所求方程为x2-2x+m-1=0
说明:当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得到m<2后,怎么想到分m=1、M<1、1<m<2三种情况讨论是本例的难点。由根与系数关系得|x1|·|x2|=|x1x2|=|m-1|,要想化去绝对值符号,先找使|m-1|=0的特殊m值,即m=1,而1把m<2分为m<1、m=1、1<m<2三部分。注意掌握此种分类方法。
例2已知: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B,若∠ABO=30°,求AB的长及k值。
分析:易知直线y=x+2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易求DO=AO=2,所以∠ADO=45°.对于函数y=kx的图象来说,当k<0时,交点B在第二象限,此时∠ABO>∠BDO,所以∠ABO≠30°。当k>0时,点B在第一或第三象限,都具有∠ABO=30°的情况。因此也要分类讨论。
解:设直线y=x+2与y轴交于点D,则D(0,2);与x轴交于点A,则A(-2,0)。
∴AO=DO,∠ADO=∠DAO=45°
∵直线y=x+2经过第一、二、三象限,若k<0,点B在第二象限,则∠ABO>∠ADO
∴∠ABO≠30°
∴k>0,则点B在第一或第二象限.
①当点B在第一象限时,如图4-23,
图4-23
作OC⊥AD于C,
∴OC=2,AC=2
在Rt△BOC中,
∵∠CBO=30°
∴BC=3·OC=6
AB=AC+BC=2+6
作BB′⊥x轴于B′,
在Rt△ABB′中,B′B=AB·sin45°
∴BB′=(2+6)·22=3+1
AB′=BB′=3+1
OB′=AB′-AO=3+1-2=3-1
∴点B的坐标为(3-1,3+1)
∵点B在y=kx图象上,
∴3+1=k(3-1)
∴k=3+13-1=2+3
②当点B在第三象限时,如图4-24,作OC⊥AD于C,OC=2
在Rt△BOC中,
∵∠CBO=30°
∴CB=6
∵AC=2
∴AB=6-2
作BB′⊥x轴于B′
∵∠CAO=∠BAB′=45°
∴BB′=AB·sin45°
=(6-2)·22
=3-1
∴AB′=BB′=3-1
OB′=OA+AB′=2+3-1=3+1
∴点B坐标为(-31,1-3)
∵点B在y=kx图象上,
∴1-3=k(-3-1)
∴k=3-13+1=2-3
综上所述,当点B在第一象限时,AB=6+2,k=2+3;当点B在第三象限时,AB=6-2,k=2-3。
上篇提高各科学习成绩的有效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