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10大名人的人生大智慧
12062000000026

第26章 不信上帝只信自己的石油霸主(3)

创新是每个成功人士共同的特质。因为守旧只能让人错失良机,永远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成功的改革家从不墨守成规,除了对自己的理想和信仰的忠诚之外。

有一次盖蒂遇见一位年轻的商业主管,他可算是商业界中日益增多的那种墨守成规的“组织者”的典型代表。他的服饰、仪表、谈吐、态度以及观念都是固定的老一套。显然他相信:为了事业的成功,墨守成规是必要的。但是他埋怨自己进展得不够快,问盖蒂是否可以提供一些忠告。

“我怎样才能在商场上获得成功和财富?”他急切地问道,“我怎样才能赚到一百万元?”

“我不能给你任何确定的公式。”

盖蒂答道,“但我能断定一件事,如果你不再尝试学习像麦迪森大道上那些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话,你的进展会快得多。不妨试试不做墨守成规的人,而做个有自己个性的人。你会惊异自己将‘进展’得飞快。”

盖蒂很怀疑自己的这番话会对对方有多大的影响力,盖蒂想他已经墨守成规惯了,无法接受自己的劝告。

盖蒂确信这位主管在以后的岁月中,依然会保持他所信仰的行为,认为这样做才是“对”的,也是安全的。他会遵守一切琐碎无聊的习俗,一心想证明自己是稳定而可靠的。但他将只能证明出自己是个缺乏想像力、没有进取心的庸才。财富和成功都会躲避这一类人,他们永远是小主管。

盖蒂不否认在生意人中确实是有些毫无雄心、惟惟诺诺和敷衍了事的人。但这并不限于商业界,各行各业都有这种人物。根据他数十年的观察和经验,这些人很少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出人头地。

盖蒂并不想装作是睿智或博学的人,也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任何习惯或信仰的仲裁者。但他对商业的确有一些了解。在他看来,没有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可能在商业中得到真正长久的成功,或是致富。成功的商人,不会去模仿别人,或是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挤进任何陈旧的模式中。他一定是位具有个性的人,能独立地思考行事。他一定是位独创的、有想像力的、机智的,而且完全自立的企业家。

在美国加入二战不久,盖蒂年纪已近50岁,仍然试图加入海军。1942年2月的一天,盖蒂在华盛顿同当时的海军部长——弗兰克那斯上校进行了交谈。弗兰克那斯上校知道盖蒂间接地控制着斯巴达飞机公司和斯巴达航空学校的大部分股权,上校希望盖蒂能够改变主意,主持斯巴达飞机公司和航空学校的业务。上校说道:“这将是你对海军和我们的祖国所能做出的最大贡献。我们需要大量的飞机和飞机零件以及有良好训练的飞行员。要迅速地得到这些,我们需要像你这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来主持那里的工厂和飞行学校。”

盖蒂没有立即答应。两天之后,他来到俄克拉荷马的土沙城——斯巴达飞机工厂和航空学校所在地进行考察。当时的斯巴达飞机公司是个小公司,它的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军方的需求。尽管斯巴达航空飞行学校已经是全美最大的私人飞行学校,它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

盖蒂此时确实有些犹豫,因为他对飞机制造和飞行训练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我只知道飞机有翅膀和引擎,如此而已;也只知道飞机制造得对,驾驶得好,它们就会飞行。”事实上,盖蒂的商业生涯,主要是花在寻找、生产、提炼和推销石油,除此之外还从事过一些房地产和旅馆业的投资,对于飞机制造却是一点经验也没有。在结束了这次土沙城的考察之后,盖蒂下定决心,承担起斯巴达飞机公司和斯巴达航空学校的管理工作。

盖蒂狂热地投入到他的新工作中。他详细地视察该公司的每一个车间,研究公司的账簿和各种记录,同公司的员工进行了广泛的沟通。

随着工作的展开,盖蒂的信心也越来越足。他认为他要完成的这些工作所牵涉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扩展是合乎逻辑的,这同经营一家石油公司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当然,在技术方面,区别是极大的。盖蒂认为生意就是动头脑——不管哪一种生意。根据他的经验,做生意就是“提供一种具有商业价值的服务”。

盖蒂努力把他的这种商业精神贯彻到斯巴达飞机公司的生产中去。对斯巴达飞机公司来说,所提供的并不是大多数人所要的商业服务,它的目标也不是要赚取最大的利润。然而斯巴达工厂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尽可能低的价格,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这同别的任何行业没有区别。盖蒂相信,把他在石油业中运用的经验、原则应用到他所面对的新的工作中会同样获得成功。

斯巴达公司于1942年4月收到一份副契约,要求它生产海军格鲁曼战斗机机翼。专家们预测,要进入正常生产状态,这家公司要花上至少15个月的时间来准备所需的工具、人员。这个时候,战争却处在最艰苦的阶段——菲律宾失陷了,纳粹在苏联长驱直入,盟军处在被动的防守之中,而轴心国则看来胜利在望。在此情况下,为生产前线急需的战斗机机翼却要准备15个月,这实在是太长了。

盖蒂对飞机制造专家们的预测提出质疑,尽管他尊敬这些出色的技术人员,而他却是个商人。盖蒂指出他们的计划缺乏进取心和好胜心。在同斯巴达公司的高级职员、监督人员和工人们进行了周密的探讨后,他们提出了一个6个月的准备计划。

那些专家们大声抗议,表示难以置信。他们说:“保罗·盖蒂从来没有经营过飞机制造,他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格鲁曼上校和海军的代表们同样对斯巴达工厂能在6个月后交货表示怀疑,然而他们同意尽一切努力进行合作。

盖蒂和他的生产主管立即选出50位最优秀的工作人员,送他们到加州主契约者的工厂。在那里,他们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学习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制造战斗机的机翼。与此同时,制造工具的工作也在斯巴达工厂紧锣密鼓地展开。出去培训的50人回来时,10套工具已经准备就绪。生产开始的时候,6个月的期限还未满。并且,工人们的生产效率惊人地提高了近10倍。两年之后,公司的状况极大地改善了,厂房面积由6万平方英尺扩展到近30万平方英尺,雇员达到5000多人,它为军方已生产了90架教练机,150副战斗机机翼,650架轰炸机以及数不清的零配件。这些成就使盖蒂获得了军方的赞扬,而盖蒂却说:“我依靠的只是做生意的头脑,做生意的原则并没改变,基本原理仍保持原样,不管你是生产战斗机还是去开采石油。”

领导一个油厂,只要把产量与质量抓住就可以胜任。领导整个公司这就不够了,有主见就是第一位的。

——保罗·盖蒂盖蒂认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应该坚信自己的判断,而不要迷信权威,见风使舵。他说道:“商人及主管人员所犯的绝大多数错误,都是可以事先察觉的。”

谈及往事,盖蒂总忘不了他创业生涯中所犯过的三个错误。

第一次发生在盖蒂年轻的时候,那是在俄克拉荷马州。他买下了一块他认为相当不错的地皮,根据他的经验,下面会有相当丰富的石油。他请来一位地质学家,对这块地进行考察,想听听他的意见。

“这块地皮根本就产不出一滴油,”专家的报告肯定地说,“最好是将它卖掉。”盖蒂听信了他的话把地脱手卖掉了。然而没过多久,那块地上开出了高产量的油井,事实证明那是个石油高产区。就这样,由于没能相信自己的判断,盖蒂白白损失一笔财富。

盖蒂痛心的第二个失误发生在1931年,那时候,大萧条的影响还在继续,全国的经济极不景气,股票的价格降到了极低的水平。盖蒂认为美国的经济基础是好的,随着经济形势的逐渐恢复,不久股票价格会大幅上升。于是他买下了墨西哥石油公司的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随后几天,股市出现了一些下跌,盖蒂相信下跌已经接近最低点,股价的反弹指日可待。

然而盖蒂的同事们已经被大萧条弄怕了,他们竭力劝说盖蒂将手中的这些股票抛售出去。大伙的一致意见使盖蒂动摇了,最终他抛出了手中的墨西哥石油公司的股份。然而事实最终证明,盖蒂先前的判断是正确的,在以后的几年中,这家石油公司财源滚滚,而这些钱本来是属于盖蒂的。后来,当盖蒂回忆起这件事时,他说道:“此事再次证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最倒霉的一次是在1932年。那时盖蒂认识到中东原油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在伊拉克获取石油开采权。盖蒂派出谈判代表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经过同伊拉克政府交涉后,他们打算买下一块很有前景的地皮开采特许权,价钱大约只有几十万。

就在此时,世界市场上的原油价格忽然波动,人们对石油业的前景产生怀疑。大家普遍认为,这个时候在中东进行投资是不明智的。盖蒂再次推翻自己的判断,命令他在巴格达的手下中止谈判,从而丧失了一次很好的进军中东的机会。

1949年,盖蒂决定再次进军中东,然而此时情况就大不同了。为了得到一块地皮的特许权,他付出了1000多万美元的代价。在以后的岁月中,盖蒂“一意孤行”,最终成为美国首富。

评价与启迪

保罗·盖蒂,被公认为当时全美国最富有的企业家和世界首富之一。纵观保罗从一个贫穷的小律师家庭出身,年青时独自到俄克拉荷马油田冒险,到崛起成为商界超级大鳄的历程,表面看上去似乎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机遇和幸运,但冷静思考一下,却能发现他作为天才商界大师的精明过人之处。

从保罗·盖蒂的成功生涯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启示:一个人成为百万富翁,需要运气、知识、勤劳,尤其是勤劳。不过,最主要的却只需要另一种才能,这种才能可以称之为“百万富翁的头脑”,即知道怎样增加利润,怎样降低成本,知道什么是机会以及怎样抓住机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