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10大名人的人生大智慧
12062000000004

第4章 迅猛改变美国与世界面貌的残疾人总统(2)

罗斯福患病以后,他那富于智慧、意志坚强的母亲一再要自己的儿子放弃政治生涯。但他却不顾母亲的意愿,一直关心着国家的政治生活,继续与政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1924年6月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罗斯福奇迹般地出现在代表们的面前。他坐着轮椅来到会场,走出轮椅,拄着双拐走到讲台,然后卡住腿镯,用手扶着讲台站住,向大会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的演说,提名政绩卓着的纽约州州长艾尔·史密斯为本党总统候选人。由于史密斯与另一候选人威廉·麦卡杜争持不下,最后双双退出竞争。经过第103次投票,热得头昏脑涨、精疲力竭的大会代表转而提名前任司法部助理部长约翰·戴维斯为总统候选人。史密斯虽未获提名,但罗斯福却因其身残志坚的豪迈气概赢得了民主党人的尊敬。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坚如磐石的意志。成功路上的坎坷,意志脆弱者是根本无法超越的。

——富兰克林·罗斯福1928年,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史密斯,力劝罗斯福出来竞选纽约州州长,以加强民主党候选人在纽约州的阵容。史密斯风趣地对他说,州长的职责不会妨碍他继续治疗双腿的。罗斯福大笑道:“别跟我讲这种骗人的鬼话!”但在史密斯的劝说和亲友的支持下,罗斯福最后还是接受了提名。在随后的竞选中,罗斯福坐着汽车到处发表演说,针对共和党人利用宗教情绪诋毁信奉天主教的民主党候选人史密斯这件事,罗斯福在讲演中大胆地斥责宗教偏见是“肮脏透顶的东西”。双腿残废的罗斯福拄着拐杖、面带笑容,以其特有的政治吸引力赢得了纽约州选民的支持。选举结果,虽然史密斯竞选总统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但罗斯福却以25000票的微弱优势当选为纽约州州长。

罗斯福担任纽约州州长期间,正遇上20世纪30年代初期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当这场大萧条冲击波降临美国时,执政的胡佛总统既未预见到危机的严重性,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丝毫不能制止美国经济的持续衰退:一时之间,银行大批倒闭,企业大批破产,失业大军以加速度递增,人民陷入贫困的深渊。由于胡佛坚持自由企业的主张,反对联邦政府拨款赈济失业者和贫困家庭,更使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国家动荡不安。

虽然罗斯福和当时美国的绝大多数政治家一样,对那次经济大萧条的严重程度缺乏预见性,但他担任州长以后,就开始在本州推行社会改革,宣称“州政府的首要职责是提高本州公民的福利”。

他敦促州议会在困难时期减免本州农民的捐税,为消费者提供更低廉的公用事业服务,还设法通过了一项保障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立法。这些社会改革措施为他赢得了民心,使他在1930年的州长选举中以纽约州到那时为止的历史上最大的优势击败对手当选连任。

选举结束后,罗斯福州长立即召集州议会特别会议,为本州的饥民和失业者争取救济。在他的努力下,由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终于通过法案,使纽约州在全国率先建立州救济机构,并拨款2000万美元救济失业工人,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州政府主持的大型社会救济工程。罗斯福在州长任上推行的社会改革,他在经济危机时期的社会救济措施,以及他与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进行斗争时显示出来的政治胆略,还有他那面带笑容、诙谐风趣的个性特征和对人民满腔热情的优秀品质,使他成为当时美国深孚众望的人物。

在1932年6月芝加哥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罗斯福在第一次总统候选人投票中就获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胜利,他获得半数以上的代表支持,但没有达到获得提名所必需的2/3多数票。他的对手、上次大选的总统候选人艾尔·史密斯得到民主党核心组织的支持,史密斯及其他候选人的实力足以使提名陷入僵持局面。在三次投票均未获得提名的情况下,罗斯福的竞选班子与党内颇有影响的麦卡杜派达成一项协议,让他们支持的候选人、众议院议长加纳当副总统。于是,麦卡杜派的代表转而支持罗斯福。在第四轮投票中,罗斯福一举赢得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富兰克林·罗斯福得知自己被提名的消息后,便打破惯例,坐飞机前往芝加哥向大会发表接受提名的演说。他对欢呼的代表们说:“让我这次打破传统的行动……成为今后的象征。共和党领导人不仅在处理经济问题上搞得乱糟糟,而且在统筹全国事务方面缺乏远见,他们面临灾难时指不出任何希望……在近代历史上,美国两大政党的根本分歧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壁垒分明截然不同了。在这里,我向你们,也对我自己做出保证,我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美国人民抱着对“新政”的憧憬作出了明确的选择:他们踢开了共和党和胡佛,以横扫一切之势把生气勃勃热衷于进行改革试验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推进了白宫。选举结果是罗斯福以57%的选民票赢得胜利的同时,民主党人也在参、众两院赢得了多数席位。这样,美国选民就把领导政府的重任授予把自己看作是人民大众的保护人的富兰克林·罗斯福。

以退为进,摆平最高法院

当选总统之后,罗斯福开始兑现自己对美国人民的承诺——实施新政。就如每一位政治家都会碰到阻挠者一样,罗斯福的新政也遇到了麻烦,这一麻烦来自于联邦最高法院的法官。最终,罗斯福以出色的领导艺术摆平了这件最棘手的事。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是一个立法、司法、行政三大部分相互制约、维持平衡的结构。最高法院法官的提名和任命由总统提议,但要得到参议院的同意。法官一经任命就终身任职,总统无权免职。最高法院法官和总统一样,如因“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和轻罪”受众议院弹劾并经参议院定罪才可免职。

宪法并未明确规定最高法院有权解释宪法,而是由1801~1845年担任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达34年之久的约翰·马歇尔,通过1803年对马伯里指控国务卿麦迪逊一案的判决而确立先例的。1815年马歇尔依据的是汉密尔顿提出的原则:只有法院有权解释法律,宪法也是法律,是根本大法,因此宪法解释权只能属于最高法院。

罗斯福接任总统职务时的联邦最高法院,诨名叫做“九老院”,九个大法官大部分出生在林肯时代,60岁以上的三人,70岁以上的四人,80岁以上的二人。作为整体来说,他们代表美国最保守势力,在“新政”刚开始时,处在经济危机风暴中的联邦最高法院无法用它的权威来维护旧秩序,只得忍受罗斯福提出的一个又一个令他们头晕目眩的立法。当经济局势趋于稳定,老法官们开始向“新政”宣战。

1935年1月,最高法院以8票对1票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第九条第三节违宪,这一节授权总统为了保护资源稳定石油价格,可以禁止把超过各州限额生产的石油运出州外。1935年5月27日这一天,最高法院一口气作出三项不利于行政当局的一致同意票的裁决:宣布总统无权更换联邦贸易委员会的成员,因为该机构不是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不受总统管辖;宣布帮助农村抵押者的《农村抵押延期偿付法》无效,因为它侵犯州的权利;宣布《复兴法》违宪。最高法院法官布兰代斯趾高气扬地对罗斯福智囊团的科科兰说:“这是中央集权这一套的终结,我要你回去告诉总统,我们是不会让这个政府把一切都抓在手里的。现在到了尽头。”

1936年,最高法院的攻势更加猛烈。1月6日,最高法院对另一个主要的“新政”立法《农业调整法》作了否决裁决,这项裁决以6票对3票通过。

其他被宣布违宪的“新政”立法还有《烟煤工工资和工时法》、《州际石油船运管制法》、《铁路员工退休法》、《地方破产法》、《纽约州关于手工业中妇女最低工资法》。裁决大多数是以6票对3票或5票对4票通过的。当时的美国着名歌手乔治·汉科在一首名为《我真希望办好事》的流行歌曲中唱道:“最高法院宣布一切都违宪,除了它自己。”

在这些对“新政”的打击中,最使罗斯福感到恼火的是抽掉了“新政”的两根台柱——《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调整法》。最高法院作出上述裁决的主要理由都是该法侵犯州权。

罗斯福在最高法院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后曾经反驳最高法院说:“法院的决定,否定国家的经济方面互相依赖的精神,它使国家的宪法倒退到‘骑马儿坐马车’的时代,而那时的经济基本上是大多数人民在他们自己的活动范围内自给自足。”罗斯福质问道:“法院这一判决是不是意味着美国政府无权控制任何全国性的经济问题?”这一发问,问到了问题的核心,最高法院对“新政”

的敌视反映了美国某些利益集团对国家干预经济的态度。尽管最高法院的态度已经威胁“新政”的前途,但是罗斯福持克制态度,着眼于1936年的大选。

1936年大选,罗斯福大胜,他获得了除缅因和佛蒙特两州以外的全部选举人票,直接选票也比共和党候选人兰登多900万张。

在国会两院,民主党掌握了绝对优势,参议院是76票∶16票,众议院是332票:89票。罗斯福成了自门罗总统以来114年接连两届由本党控制国会两院的第一个总统。

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发表第二次就职演说。他坦率地承认,国家还没有达到他在第一任之初所设想的“幸福河谷”的目标。但他发誓要继续努力,消除“全国1/3的人住得糟、穿得糟、吃得糟”的贫困状态。他决心向最高法院挑战。

做成完美的一件事离不开正确的方法。死板固执、缺乏灵活只会把事情办糟。

——富兰克林·罗斯福针对最高法院对宪法所持的保守态度,罗斯福在1937年1月6日致国会咨文中提出警告,应该正确地对宪法作出解释,使它成为进步的手段,而不是作为阻挠进步行动的工具。他建设最高法官们去反复读读赋予国会立法权的美国宪法序言和第一条,而且应该重温150年前制宪会议上的辩论情况。

一个月后,2月5日,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他考虑已久的司法改革计划:联邦法院法官年满70岁的如果在6个月内不自动退休,则由总统另外增派一名新法官进入法院。这不是代替老法官,而是增加法官名额,按照这个计划,整个联邦司法机构将指派额外的大约50名联邦法官,最高法院将增派6名,连原来的9名,一共是15名,原来9名法官中有3~4人对“新政”还不是坚决敌视的,加上新增派的6人,就可以基本扭转最高法院唱反调的局面。罗斯福的政敌、前总统胡佛把罗斯福的司法改革叫做“囊括”法院计划。

虽然改组法院的计划提案经过一番斗争未能通过,最高法院的调子却出乎意料地变得开明些了。它确认州有权规定最低工资线,还宣布:根据宪法中关于“一般福利”条款的规定,可以确认《联邦社会保险法》是符合宪法的,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老法官中不断有人死亡,罗斯福也就得以任命一个新的首席法官和八个助理法官,他们都是比较开明的人物。随着最高法院的新陈代谢,新政受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小了。

未雨绸缪,积极为二战做好准备

残疾本已让罗斯福痛苦万分,而战乱的时局更使这个残疾总统费尽心血。但有智谋的领袖往往能以远见预知,以战略应急。二战中的罗斯福表现得令人叹服。

1938年9月,英法屈从希特勒的压力,听任捷克斯洛伐克被肢解。罗斯福对局势的发展感到震惊。不久美国在东西方的利益都受到了严峻挑战。1939年1月4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又重提一年多以前在芝加哥发表的“隔离”概念,他提出“有许多除战争以外的方法可以用来帮助被侵略的受害者,最重要的一项是取消中立法案的禁运条款”。他认为中立法“可能实际上帮助侵略者,却不给受害者以帮助”。在此后的300天中,罗斯福为修改中立法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1939年9月21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罗斯福在致词中回顾了18世纪末美国在拿破仑战争中所持的立场。他说,为了避免卷入,美国许多年是根据所谓“禁运和不交往法”行动的。可是,这一政策是一场灾难性的失败,使美国接近毁灭,它成了美国在1812年反英战争中积极卷入欧洲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罗斯福对国会说:“这只不过是引用历史来提醒诸位,禁运和不交往政策的结果之一,就是我们今天在此集会的首都在1814年遭到部分焚毁。”他谈到作为1937年中立法原型的1935年中立法时说:“我对国会通过此法表示遗憾,我同样对我签署此法感到遗憾。”

参议院在10月27日以63票比30票,众议院在11月2日以243票比181票通过了废除武器禁运条款,但仍保留“现购自运”的规定(即美国不给予贷款,也不得用美国船装运的规定),罗斯福在1939年11月4日签署了1939年新中立法。

中立法军火禁运条款的废除,只是一场战略搏斗的序幕,事实上,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罗斯福就预计到美国终究会参战。

1940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罗斯福的第二届任期将在这一年过年后不久届满。他是否要打破传统,争取第二次连任,不但成了美国各阶层人民热烈讨论的大事,也是世界各方瞩目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