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的倾向在废除军火禁运条款斗争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共和党就是抓住这一点攻击罗斯福在走威尔逊把美国拖入战争的老路。反对罗斯福第二次连任的势力固然很强大,可是就共和党来说,竞选也不是轻松的事。在英国处于朝不保夕的困境、两半球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共和党当然不能推出一个着名孤立派人物参加竞选。
结果,共和党推出了华尔街律师威尔基充当罗斯福的竞争对手。
此时罗斯福以自己的行动表明他作的一切部署,不是为了避免战争,而是为战争做准备。
1940年5月,他绕开国会,以行政命令恢复威尔逊为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1916年成立的国防咨询委员会。
1940年6月19日,法国投降前夕,他撤掉了本党有孤立派观点的陆军部长伍德林后,任命了积极主张援英抗德的共和党人担任重要阁员:史汀生任陆军部长,诺克斯任海军部长。
1940年9月2日,他又绕开国会,以行政命令决定将50艘“逾龄”驱逐舰让给英国,交换“租用”纽芬兰、英属圭亚那、英属西印度群岛等处的8个英国海空军基地99年。
罗斯福在竞选活动后期,已经看出美国舆论的变化。他在临近投票前的几次演说中,表现出越来越强硬的姿态。投票前一星期,罗斯福对共和党孤立派进行了指名道姓的指责。
罗斯福在投票前夕采取的进攻姿态,说明他摸准了舆论的脉搏。选举结果,罗斯福获得选举团票449张,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尔基只得了82张;在选民投票中,罗斯福领先500万张。
1940年的大选,不仅打破了多年来的政治传统,而且成为第二次大战期间的一次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历史事件。
罗斯福在1941年1月对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说:
在将来的日子里——也就是我们所企求的那种生活安定的时代里——我们期待着出现一个建立在人类四项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
第一,普天之下人人都有言论自由。
第二,普天之下人人都有以各自的方式信仰上帝的自由。
第三,普天之下人人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通俗些说,就是用一种经济上的协议来保证每个国家的人民都能过上健康的和平的生活。
第四,普天之下人人都有免于恐惧的自由。通俗些说,就是整个世界范围内彻底裁减军备,使任何国家永远都不能够对邻国做出任何武装侵略的行动。
1941年8月,罗斯福在北大西洋的一艘巡洋舰上会见了温斯顿·丘吉尔首相,他们发表了一份文件,后来被称为《大西洋宪章》。《宪章》提出8点协议,确定了他们共同认为构成未来世界的和平原则。
远交近攻,以联盟反击法西斯
孙子曰:“上兵伐谋。”无谋的领导者绝对打不赢任何一场残酷的战争。二战中的美国,之所以成为牺牲最少,得益最大的国家,完全得益于罗斯福的战略头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空军偷袭夏威夷的美军基地珍珠港。
这次毁灭性的攻击炸毁了美军近200架飞机,炸死2500余人,使停泊在港内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陷于瘫痪。翌日,罗斯福在电台中对美国人民说:“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事先策划的突然袭击。”
在罗斯福的要求下,美国国会迅速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国宣战,美国国会也对德、意宣战。从此,美国正式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参战后,罗斯福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使整个国家为争取战争的胜利而迅速组织起来。他设立了由唐纳德·纳尔逊主持的战时生产委员会,将全国工业转入战时生产。任命厉行新政的经济学家利昂·亨德森主持物价管理局,对物价和工资实行严格控制。
设立战时粮食管理局,负责主持全国的粮食计划。设立战时人力委员会,负责动员男人和妇女进入民用和军事部门。为了使管理生产和稳定经济的各个机构的活动协调一致,罗斯福又设立了战争动员局,把美国国内千头万绪的战时活动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战争期间,全国实行大规模征兵,实行新闻检查,并禁止工人罢工和工厂停产。同时,美国在绝密的状态下开始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面对强大的敌人,要学会合作。只有善于合作才能够集合众人的力量,打败强敌。
——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战时的总指挥,罗斯福把国内战争物资生产和稳定经济的许多工作都委托给各个部门去负责,而自己则集中精力研究世界范围的战略和外交问题。他同英国首相丘吉尔及其他同盟国的领导人几次磋商,制订了指导战争的战略。他于1942年7月亲自作出了美英联军于同年秋季进攻北非的决定。他亲自任命艾森豪威尔将军为盟军最高统帅,负责指挥盟军在法国诺曼底海滩登陆的“霸王战役”。为了加强盟国之间的团结,罗斯福不顾个人行动不便,穿梭往来于各国之间,与盟国领导人定期会晤,制定战争计划,促进盟国联合,并防止希特勒在同盟国之间挑拨离间以破坏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1943年1月,罗斯福飞往摩洛哥海岸城市卡萨布兰卡,同丘吉尔举行会谈。这次会谈为未来在地中海的军事行动制订了计划,并达成了同盟国要把战争打到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候为止。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两位领导人公开宣布了这一主张。
在随后的一年里,同盟国开始对德、意、日轴心国发起反攻。在北非战场,由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统帅的美英两国军队于5月间从东、西两面攻入突尼斯,围歼了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军元帅隆美尔指挥的轴心国军队,重新控制了地中海的运输航道,并为进攻法西斯意大利打开了通道。两个月后,同盟国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不久意大利发生反战政变,大独裁者墨索里尼被赶下台。执政的巴多利奥将军开始与同盟国秘密举行谈判。10月,意大利宣布退出轴心国,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在苏联战场上,苏联红军在1943年7月展开全面反攻,把德军赶出高加索,把克里米亚德军孤立起来,解放了哈尔科夫、斯摩棱斯克、基辅等大城市。
1943年11月,罗斯福飞赴伊朗首都德黑兰,与丘吉尔、斯大林举行三国首脑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英、美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等军事问题,并研究了德国的前途、东欧和远东问题,以及战后和平体系的轮廓。三位首脑在会后发表的《德黑兰宣言》说:“我们是抱着希望和决心到这里来的。我们离开这里时,已经成了真正的、精神上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德黑兰会议之前,罗斯福于11月间赴开罗与丘吉尔和蒋介石会晤。三国首脑签署了《开罗宣言》,表示美、英、中三国决心坚持对日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布盟国对日作战的目的在于制止并惩罚日本的侵略行径,剥夺日本侵占和窃取的一切领土,使满洲、台湾和澎湖列岛等领土归还中国,使朝鲜自由独立。
德黑兰会议后一个月,苏联红军向德国侵略军发起全线战略大反攻。1944年6月,英、美联军在空前规模的空中保护伞庇护下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海滩登陆,从而展开了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海上进攻战——“霸王战役”。一个月后,巴顿将军指挥的美国坦克部队从诺曼底滩头阵地出发,以闪电速度攻进法国腹地。8月25日,盟军光复巴黎,随后向德国边境挺进。希特勒军队遭到同盟国军队东、西两面夹击。
心系天下,推动组建联合国
二战结束后,天下时局纷乱不止,为使世界进入和平的时代,要求具有国际发言权的领袖们共同出谋出力。罗斯福则是其中当然的组织者。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四次就职典礼是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刻举行的。1945年1月20日,他在白宫南门廊举行的就职典礼上,宣誓第四次就任美国总统。就职典礼相当简朴,出席的人数也不多。虽然当地的气温因头天晚上下过一场小雪而下降至一度,但罗斯福精神饱满,他没穿大衣,没戴帽子,兴致勃勃地发表了6分钟的就职演说。他宣称:
“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为一个公正的、光荣和持久的和平而努力,正如我们现在处于战争时期为全面的胜利而努力奋斗一样。……如果我们以怀疑、不信任或惴惴自危的心情去寻求和平,那是不可能得到持久和平的。我们只有本着坚定的信念,认清形势,满怀信心,奋勇前进,才能获得真正的和平。”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上,虽然流血战争正在激烈进行之中,但盟军的最后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了。随着胜利日渐临近,盟国之间在战后安排问题上的分歧也明显起来。
为了协调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制定战后和平的方案,罗斯福在就职宣誓的两个星期后,便乘专机旅行1.4万英里,前往苏联境内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同丘吉尔和斯大林举行会谈。从1945年2月4日到11日,三巨头就战后德国和东欧的安排、苏联参加远东战争以及组织联合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秘密磋商,并就上述问题一一达成了协议。最后,三巨头签署了《议定书》、《会议公报》和《雅尔塔协定》。
推崇和平,是一种治国战略,也是极高的处世策略。这赢得了人们的支持,也争取了更多的机会。
——富兰克林·罗斯福雅尔塔会议作出的决定对战后世界格局具有重大影响。在德国的未来安排上,会议暂缓作出肢解德国和确定其未来边界的决定。但决定由英、美、法、苏四国军队分区占领,并建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关于波兰和东欧,会议决定基本上以寇松线为苏、波边界,并许诺在东欧各国“建立广泛代表居民中一切民主力量的临时政府,并保证尽早通过自由选举建立关心人民意志的政府。”在亚洲太平洋战争及其未来安排上,罗斯福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顾问迫切希望苏联作出对日宣战的明确承诺,经过三巨头商讨达成的秘密的《雅尔塔协定》,规定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三个月内对日宣战,条件是战后维持外蒙古现状,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中苏共同经营东北境内的铁路,并将日本所占领的库页岛南半部归还苏联,把千岛群岛交予苏联等等。
雅尔塔会议在组织联合国问题上达成的协议,是罗斯福贡献给世界的永久性遗产。多年来,正是他规划了建立一个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的蓝图,并力排世界各国其他领导人和政敌们的怀疑,致力于建立联合国的工作。
早在1941年1月,罗斯福就考虑了战后的世界秩序问题,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他宣称,他期望未来的世界建立在“人类四大自由”的基础之上。即:普天之下人人都有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免于匮乏自由和免于恐惧自由。同年8月,他与丘吉尔签署的《大西洋宪章》中,罗斯福又进一步阐述了战后世界秩序,主张实行民族自决、平等贸易和通过永久的普遍安全体系来维持世界和平。翌年元旦,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在《大西洋宪章》上签了字,保证各国要并肩作战,彻底打败德、意、日轴心国。罗斯福提议这些同盟国称自己为“联合国家”。1943年10月,罗斯福派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前往莫斯科参加美、英、苏三国会议时,提出了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以后,罗斯福政府同英国、苏联就筹组联合国问题多次磋商。
最后,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终于就联合国问题达成了妥协,苏联接受了美国关于联合国中的表决程序的建议,而英、美则同意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作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而拥有表决权。雅尔塔会议决定同年4月在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为这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制订宪章。
从雅尔塔返回美国后,罗斯福心情舒畅,他对于三巨头会谈的成果十分满意。但是,由于多年来肩负重任,日理万机,积劳成病,罗斯福的健康状况自1944年以来已经每况愈下。在向国会报告会议情况时,他第一次没有站着向国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对国会议员们说:“我希望你们原谅我采取这种不平常的姿势坐着讲话。这样我可以轻松得多,不用在我的双腿下部戴上十磅重的钢镣。”
尽管罗斯福的身体已经极度衰弱,自己都感到已很难集中思想考虑手头的工作,但他对未来却充满信心。在向国会议员们汇报了联合国的筹建事宜后,他指出:“我们都希望、并且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能够明确目标,制订宪章,建立一个组织,永远消除侵略势力,维护世界的永久性和平。……人们无法断言一个计划能维持多久。
只有人类确定决心争取和平,努力奋斗,不惜牺牲,和平才能长期保持。”
评价与启迪
纵观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一生,可以用“多姿多彩、波澜壮阔”八个字来概括,他虽然出身于百万富翁之家,但最终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却主要源自他个人的良好素质和杰出能力。他的闪光点都有哪些呢?
第一,意志力。罗斯福在39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以致下半身瘫痪,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咬着牙关拖着残躯在人生的战场上越战越勇,最终令自己的名字永垂青史。
第二,亲和力。罗斯福具有无穷的个人魅力,他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面带微笑,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他总能够迅速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赢得他们的尊敬,因此,他的政途也一帆风顺。
第三,领导力。罗斯福在任期间,正值美国多灾多难的时期,先是横扫全美的经济危机,接着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领导有方的总统,美国才能走出一个又一个困境,最终创造举世瞩目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