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搜索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帝,定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西汉共有十四个皇帝,历经211年,是中国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一个朝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西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司马迁所在的汉武帝时期是汉朝最兴盛的时候,由于汉武帝一上台便更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派卫青和霍去病对外三度攻打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形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力量,同时召开“盐铁会议”,将制盐和制铁的事业收为国有,使汉朝的军事、经济实力登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经典名著纵览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典籍之一。它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对后世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表”排列大事,以“书”述典章制度,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史记》取材相当广泛。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世本》、《国语》、《国策》、《秦记》、《楚汉春秋》、诸子百家等著作和国家的文书档案,以及实地调查获取的材料,都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重要材料来源。特别可贵的是,司马迁对搜集的材料做了认真的分析和选择,淘汰了一些无稽之谈。对一些不能弄清楚的问题,或者采用阙疑的态度,或者记载各种不同的说法。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所以,《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修史初期,司马迁旨在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并弘扬汉代精神,他修史看作是“明圣盛德”、述“功臣史家贤大夫之业”。
但是经过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身陷囹圄、遭受宫刑,他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赞颂,而是赋予这部书丰富的内涵,他列举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著书立说的动机,认为自己也属于发奋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郁闷和不平。这使得《史记》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心灵创伤所作的倾诉,成为中国史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同时,《史记》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亦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作者点击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字子长,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早在20岁时,司马迁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为编写《史记》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38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官藏的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司马迁就开始撰写《史记》。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而被关入监狱,并处以宫刑(当时叫腐刑)。太始元年司马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直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史记》全书才得以完成。
荆轲刺秦王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赵国全部的国土,并向北进军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说:“秦军马上就要渡过易水,该怎么办呢?”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但是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秦王用千金和封地作赏格来购取樊於期将军的首级。如果拿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的私仇而伤害有德行的人,你还是另外考虑对策吧!”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现在听说用千金和封地作赏格来购买将军的首级,您要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当想起这一点,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计策啊!”荆轲说:“我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樊於期连忙问道:“什么建议?”荆轲说:“希望将樊将军的首级献给秦国,秦王一定会友好地接见我,我趁机刺杀他。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就是不知道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走近一步说:“这是我日日夜夜为之咬牙切齿、捶胸痛恨的事,现在听到您的建议,我会自杀来助你刺秦!”于是自刎。
燕太子听说了这件事,赶着马车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体上大哭,非常悲伤。但事已至此,没有办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级,用匣子封好它。
荆轲要去秦国了,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荆轲送行。到易水时,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
到达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保存祖先留下的国土。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只好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舞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很奇怪。荆轲回过头来对秦舞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舞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地图全部打开后,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向秦王,但却没有刺到身上,秦王十分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想要拔剑,可剑插得很紧,不能立即拔出来。荆轲追逐秦王,秦王只好绕着柱子跑。秦国的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让人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却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又不能上殿,这种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时,大家只好空手同荆轲搏斗。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也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
秦王还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把剑背到背上!大王把剑背到背上!”秦王于是从背后拔出剑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后,就举起匕首投击,没有击中秦王,却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向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他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于是靠着柱子笑着,张开双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随后,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了荆轲。事后,秦王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古代无数英雄豪杰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而舍身成仁。近代也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挽救祖国危亡抛头颅,洒热血。我们并不是要去追求所谓的“英雄主义”,而是应该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仅如此,我们也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心怀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有了这些,你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商鞅立木取信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连与秦国贴邻的魏国都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商鞅(公孙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就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了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重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又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后想起了改革,便将这件事交给当时任左庶长的商鞅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儿,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给了扛木头的人五十两赏金,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起草的新法令公布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还规定了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的政权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
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了字。如此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人生最大的美德在于诚信。只有取信于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我们也要信守承诺,一旦规矩形成,就应该严格遵守。我们要按照原则办事,以诚信交人,这样才能做一个值得让人尊敬的人。
勾践卧薪尝胆
吴国跟附近的越国素来不和。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也即位了。吴王趁越国刚刚举办丧事,就发兵攻打越国。吴越两国在李,发生一场大战。
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吃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他还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大臣伯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越国。越国有两个很能干的大夫,一个叫文种,一个叫范蠡。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跟他们作战。”
勾践不同意,也发兵迎敌。两国的军队在大湖一带交战,越军果然大败。越王勾践带了五千个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军围困起来。勾践没有办法,对范蠡说:“真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了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范蠡说:“咱们赶快去求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