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搜索
庄子所处的时代正当极其动乱的战国之世中期,是战争最为频仍而统治者又最为骄横的时代,其时思想界又混乱不堪,而统治者与社会各阶层之间也存在着极大的矛盾。《庄子》一书中反映的与当时统治者不合作的矛盾就是没落的奴隶主阶层与当时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春秋末年的“田氏伐齐”、“三家分晋”和鲁国的“瓜分公室”就是新兴地主阶级同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战国时期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兼并战争则是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奴隶和农民反抗奴隶主或新兴地主阶级斗争在先秦史籍中有许多记载,而庄子的《盗跖》篇及其他篇中提到盗跖的史料就反映了这种矛盾和斗争。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深入和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庄子》各篇中对四时、五行、阴阳的论述,对宇宙的探索都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发展。《庄子》各篇中对南冥、北冥的推测,对四海之内山河的了解也与当时的地理学知识齐步。所以,我们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科学文化的进步,是庄子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和客观条件。
庄子的思想源于老子,司马迁曾指出,“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但是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老子“天道无为而自然”的思想,无论就理论的丰盈以及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来说,庄子都比老子高明,而且,庄子的学识也极渊博,所以我们可以说庄子思想是前人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经典名著纵览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庄子一生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的哲学主要接受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超越时空的无限本体,它生于天地万物之间,而又无所不包,无所不在,表现在一切事物之中,然而它又是自然无为的,在本质上是虚无的。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到处充满危险。庄子不愿去做官,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伴君之难,可见一斑。
庄子认为人生应是追求自由。他崇尚自由,崇尚个人心灵的无羁无绊,他笔下有扶摇直上九千里的大鹏,也有飘忽不定的梦中蝴蝶,还有躺在荒烟蔓草里的骷髅头骨。庄子绚烂多姿的文笔无非是想说:心灵是自由的,不要让外界的干扰蒙蔽了自己;人生本来就是幸福的,不要给它加上太多人为的枷锁。
与佛教相类似的,庄子也认为人生有悲的一面,他认为如果能做到“齐物”,那么便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这是个体精神解放的境界,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庄子并不否认矛盾,只是强调主观上对矛盾的摆脱。庄子用“无为”来解释这一术语,这里“无为”是指心灵不被外物所拖累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人们抛弃了功名利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句被普遍认为是《庄子》一书的主旨,是一种心与“道”合一的境界。
在《庄子》这本书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自由和灵性,也很容易触摸到庄子那颗不受牵绊,澄澈轻灵的心。在我们越来越依靠科技、工具,对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的今天,庄子达到的境界让人羡慕不已,而《庄子》这本书也越来越体现出返璞归真的纯洁光辉。
§§§作者点击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他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浪漫想象,也充满着尖酸刻薄的讽刺挖苦。这样的一个人,洁身自爱,甘守清贫,又嬉笑怒骂,肆意汪洋。他有着最刻薄的唇枪舌剑,却又有着最柔软的内心世界。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写在书里面的东西,都是一些荒唐之言,无端之词,看起来漫无边际,但其实其中蕴含有大智慧。让我们来一起品读《庄子》。
知鱼之乐
惠施是战国时期宋国人,人称惠子,是一个学问很深的人,也是庄子的朋友。
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濠水岸边散步,看到溪水里的鱼儿们自由自在,游来游去。
庄子随口说道:“你看河里那些鱼,舒鳍摆尾,轻松遨游,是多么的快乐啊!”
惠子问道:“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咦?”庄子严肃地反问道:“你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不免有些生气了,回答道:“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话,就是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庄子看着水底的鱼儿,笑着回答。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主观的,客观只不过是主观的一种概率。你站在历史之外,可以肯定某些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如果你站在庄子的池塘边,你会知道,事情本来可以有无穷无尽的选择。
庄子的意念,穿越了水和时间,和鱼儿融为一体,缓缓滑过,岸上的庄子,在水里无比开心。游泳是快乐的,岸边的那朵花悄悄绽放,和蜜蜂热烈地亲吻,它也是快乐的,水上的惠施有些忧郁,但他也是快乐的。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庄子有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思是,渔具是为捕鱼而存在的,鱼捕到了渔具就被忘了;捕兔器是为捕兔而存在的,兔子捕到,捕兔器就被忘了;语言是为表达思想而存在的,思想表达了,语言就被忘了。庄子知道鱼的乐趣,反而忘记了自己是怎样知道的。他和惠子的争辩,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不同的哲学立场罢了。
巧论三剑
战国时代,赵国的赵文王特别喜欢剑术,投其所好的剑士们纷纷前来献技,以至宫门左右的剑士达三千人之多。他们日夜在赵文王面前相互拼杀,每年为此而死伤的人数以百计,但赵文王仍兴趣不减、好之不厌。于是,民间尚剑之风大盛,侠客蜂起,游手好闲之徒日益增多,耕田之人日益减少,田园荒芜,国力渐衰。其他诸侯国意欲趁此机会攻打赵国。
太子赵悝为此忧虑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将国破家亡。诸位大臣中,如果有能止剑士相斗的人,我将赏赐千金。”左右的人都推荐庄子,太子便派使者持千金请庄子出山。
庄子见了使者,听明来意,说道:“此事何难,哪里值千金之赏?”坚决推辞不收千金,而是偕使者一道去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见赵文王。
庄子见赵文王的时候,也不跪拜,赵文王问他有什么本事,庄子说他擅长剑道。赵文王问他的剑法如何才能禁暴制敌?他说:“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赵文王很高兴,称赞庄子的剑法天下无敌,并问他用剑长短如何?
庄子说:“长短皆可,但是臣有天子剑、诸侯剑和庶人剑三种剑法,不知大王想看哪一种?”
赵文王来了兴趣:“寡人倒是要先听听这三剑。”
庄子说:“天子剑用燕石城做锋芒,齐地岱岳做利刃,晋国魏国做剑脊,周国宋国做剑把,韩国卫国做剑身,四海四时做剑鞘,渤海常山做佩缨。用这把剑能够征服诸侯,统一天下,这就是天子剑。”
文王若有所悟,颤声问道:“那何谓诸侯剑呢?”
庄子顿了一下,说道:“诸侯剑用有智慧有勇气的人做锋芒,清高廉洁的人做利刃,贤良的人做剑脊,忠厚圣明的人做剑把,英雄豪杰做剑身。这柄剑在人间能调和民意,安邦定国,这就是诸侯剑。”
文王此时已放下手中所握的剑,双手一拱,恭敬地问道:“敢问先生,庶人剑又作何讲呢?”
庄子微微点头,继续说道:“庶人剑是那些蓬头垢面、服装奇怪的剑士们的剑。这种剑充其量也不过上能砍掉头颅、下能刺破肝肺罢了。这就是庶人剑。现在三剑一并说完,不知大王意欲选择哪柄剑呢?”
文王听罢三剑的讲解,如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从此之后,免除了击剑的相关法令,自己也不再沉迷其中,人心所向,赵国逐渐又强大起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那些剑士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从这里可以看出,庄子的语言功力可谓是炉火纯青。寥寥数语,就让赵文王意识到自己追求的强武太狭隘了,停止了招募剑客和格斗,挽救了赵国的江山和社稷,而且庄子不求千金,未受封赏,不慕虚荣,更是洁身自好的表现。
曳尾涂中
庄子隐居在山野之中,著书立说,名气越来越大。楚国国王听说了庄子的名气,想把他请到自己的宫里来,以成全自己爱惜贤才的名声,于是便派了两名大夫持千金请庄子出来做官。
两位大夫找到庄子的时候,庄子正在濮河边上垂竿钓鱼。听到陌生人的脚步声,庄子眼睛都没抬,依旧一动不动。
两位大夫有点尴尬,只好走上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其中一人对庄子说:“我们是楚王派来,请先生出山做官的。”
另一人拿出了千两黄金,对庄子说:“王上愿意以千金相请,只是想劳烦先生管理楚国的事务啊!”
庄子继续垂钓,没有做声。二人见庄子不为所动,又继续劝道:“先生出山,不止是为了楚国谋利益,更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啊!”
庄子并没有回头看他们,只是拿着鱼竿,淡淡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你们说,假如你们是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去之后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摇着尾巴活在烂泥里呢?”
两个大夫面面相觑,不解其意。其中一人回答说:“还是情愿摇着尾巴活在烂泥里吧!”
庄子淡淡地笑了:“那二位请回吧!我和它一样,也愿意摇着尾巴活在烂泥之中罢了。”
两位大夫吃了闭门羹,灰溜溜地回去了。楚王又气又急,却也没有办法。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利,如此态度,试问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许多自称隐居的贤士,其实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被君王赏识,将一身才学卖给帝王家罢了。真正看破的人是像庄子那样,因为不在乎名利,不在乎那些“为国为民”堂而皇之的托辞,才活得自在,活得逍遥。否则就是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陷入一种忙忙碌碌的庸人境界中。
鼓盆而歌
相传庄子在北方诸国游历了三年才回家乡,娶黄玉姑娘为妻。庄子不愿做官,常年教书,家境比较贫困。妻子很贤惠,但无奈积劳成疾,过了不久就去世了。
惠子听说庄子的妻子死了,心里很难过,他和庄子是多年的朋友了,便急急忙忙向庄子家赶去,想对庄子表示哀悼之情。可是当他到达庄子家的时候,眼前的情景却使他大为惊讶。只见庄子叉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着一根木棍,面前放着一只瓦盆。庄子就用那根木棍一边有节奏地敲着瓦盆,一边唱着歌。
惠子先是发愣,继而渐渐生出不满,最后愤愤不平了。他怒气冲冲地走到庄子面前,庄子略略抬头看了他一眼,依旧敲盆、唱歌。惠子忍不住了,气愤地说:“庄周!你的夫人跟你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为你养育子女,操持家务。现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难过、不伤心、不流泪倒也罢了,竟然还要敲着瓦盆唱歌!你不觉得这样做太过分吗?”
庄子听了,这才缓缓地站起身。惠子朝他脸上一看,方才觉得自己刚才的话有点过火。怎么能说庄子一点也不伤悲呢?他的脸上,现出一层淡淡的悲切,眼圈也红着。惠子不觉暗暗叹了口气:“这个庄周,对什么都是淡淡的,总让人捉摸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