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位农夫。他每天早出晚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十分精心地耕种着自己的一块土地,可到头来,也只落得个顿顿粗茶淡饭,刚刚能填饱肚子。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
一天正午,烈日炎炎,劳作了整整一上午的农夫感到十分疲倦,就坐在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他听见窸窸窣窣一阵草动,一团灰色的影子由远及近,定睛一看,竟是一只野兔没头没脑地跑过来,一头撞在了离他不远的一截树桩上,弹出了一尺多远,蹬了蹬腿就不动了。
农夫看了这一切,目瞪口呆,等他反应过来,立刻跑过去拎起了兔子,仔细一看,兔子的颈骨已经撞断,眼见是活不成了。农夫心中不禁一阵窃喜,心想:哈!没想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捡到了一只兔子,看来我真是时来运转了!今天有烤兔肉吃了。
于是农夫大摇大摆地回家,把兔子剥了皮,在火上烤得喷香,美美地吃了一顿。农夫一边满嘴流油地吃着,一边想,还是这种日子好,以后我要是天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那该多好啊!
从这以后,他果真再也不去种地了,只是每天都守在树桩旁,希望有哪只兔子再撞过来,等着奇迹的出现。一天、两天过去了,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农夫再也没有等到第二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而自己田地里的庄稼却因此荒芜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宋国,人们都笑话他。野兔撞到树桩上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这个农夫竟然把偶然当成必然,不惜放下本职工作,专门等待偶然的出现,的确很愚蠢呢。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劳而获,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兔子自己撞死在树桩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收获的,我们也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弥子瑕的故事
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他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讨君王的喜欢。
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捎信的人摸黑抄小路赶在当天晚上把消息告诉了他,一瞬间,弥子瑕心如火燎,他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到母亲身边。可是京城离家很远,怎么能心想事成呢?卫国的法令明文规定,私驾君王马车的人要判断足之刑。为了尽快赶回家去替母亲求医治病,心急如焚的弥子瑕一咬牙,对管理马车的官吏假传了卫灵公的口谕,官吏没有怀疑。于是弥子瑕跳上灵公的马车,一路扬鞭策马,向家狂奔。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第二天一大清早,此事便在朝野上下传得沸沸扬扬。好事者大做文章,向卫灵公奏道:“弥子瑕大胆包天,竟敢私乘国君您的马车!依照我国法令,该把他的脚砍下才是。”
卫灵公捻着胡子笑笑说:“为了替母亲求医治病,竟然连断足之刑也无所畏惧了,真是一个孝子啊!这样的人怎么能惩罚呢?”于是没有治弥子瑕的罪。
还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览。当时正值蜜桃成熟的季节,满园的桃树结满了白里透红的硕果。轻风徐徐送来蜜桃醉人的芳香,让人垂涎欲滴。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又大又熟的蜜桃,不洗不擦就大口咬着吃了起来。这种摘下便吃所感受的新鲜爽口滋味是他未曾体验的。
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想起了身边的卫王。弥子瑕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王,说:“主公,这桃味道实在鲜美,臣不敢独尝美味,愿与主公分享。”
卫灵公心情大悦,接了过来。桃子已经被咬了一口,深深浅浅的齿印很是扎眼,他却毫不在意,大口大口地咀嚼起来。味道果然鲜美!卫灵公一边吃,一边笑逐颜开。
后来,有人私下里向卫灵公投诉:弥子瑕怎么能把自己吃过的东西给您吃呢?那可是对您大大的不敬呀!卫灵公不以为意说:他不忍独自品尝美味,与我一起分享,何错之有?
于是,旁人不敢再多言。
弥子瑕年纪大了以后,容颜开始衰老,卫灵公因此对他失去了兴趣。这时假如弥子瑕有得罪卫王的地方,卫灵公不仅不再像过去那样迁就他,而且还要历数弥子瑕的不是:“这家伙过去曾假传命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还目无君威地把吃了一半的桃子给我吃。至今他仍不改旧习,还在做冒犯我的事!”于是下令把弥子瑕的双脚砍断了。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弥子瑕从年轻到年老,始终把卫灵公当成自己的一个朋友看待,在卫王面前无拘无束。可是卫王则不一样,他以年龄和相貌作为宠人、厌人的根据,从而对弥子瑕所做同样的事情表现了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
韩非子在书中记录这个故事,是想借此说明君主的个人喜好会影响判断的客观性。如果大家都投君主所好,政事就会受影响,君权也会受损害,所以要实行法治而非人治。
买椟还珠
从前有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想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盒子做好后,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去,准备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就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打开盒子,把珍珠取出来交给了他。
郑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放在盒子里了,我是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郑人只看重那只精美的盒子,却忽视了盒中更有价值的珍珠,做出舍本逐末的傻事。而楚人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盒内物品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人哭笑不得。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比喻人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容易被虚伪华丽的外表所吸引,而忽视了他本身的价值。华丽的东西以外表诱惑人,却没有真正的价值,正像装着珍珠的盒子一样,过于精美而喧宾夺主,反而掩盖了珍珠本身的价值。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他手下就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每天为了演奏乐曲。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着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还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王继承了王位。齐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做好准备,他将让300人一个个轮流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接到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禁得住一切考验。
老马识途
春秋末期,虽然中原各国逐渐承认了齐国的盟主地位,但居住在边远地区的某些少数民族部落却不理这一套。
有一天,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作山戎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劫夺粮食、牲畜和财物,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桓公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和财物跑了。管仲说:“山戎虽然跑了,但以后还会来骚扰。我们不如一追到底,彻底打垮他们,实现北方的长治久安。”齐桓公听取了管仲的意见,继续向北追击山戎。
燕国的君主燕庄公对齐桓公说:“附近有个无终国,与我们素有往来,他们也和山戎有仇,可否请他们给我们带路,一同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派人带着礼物去无终国求助,于是无终国也派了一支军队前来参战。
山戎的首领叫密卢,他听说齐、燕、无终三国联合讨伐,知道打不过,就带着一些亲信和金银财宝向北方逃跑了,来不及跑的山戎百姓和士兵都投降了。
齐桓公为了使山戎真正心服,传令不许伤害山戎降兵和百姓。山戎国的臣民受到宽待,都很感激齐桓公。齐桓公问他们:“你们的首领跑到哪里去了?”他们说:“一定是去孤竹国借兵去了。”齐桓公决定跟踪追击,捉拿密卢,征伐孤竹国,彻底消除北方动乱的隐患。
山戎的首领密卢果然逃到孤竹国,向国君答里呵求援。答里呵派大将黄花率兵跟密卢前去迎战齐军,不料,黄花一出阵就被齐军打得大败。黄花逃回去对答里呵说:“齐侯率军前来,不过是要捉拿密卢,与我国毫无关系。我看不如杀了密卢,与齐侯讲和,方能保全我们自己。”
另一位大臣则献计说:“北方有个地方叫‘旱海’,又称‘迷谷’,那里茫茫沙漠无边无际,路途难辨。如果能把齐军引入‘迷谷’,不用一兵一卒,就能使齐侯人马全军覆没。”
黄花听后,就先去杀了密卢,割下了首级,直接来到齐侯军中,献上密卢首级,并称答里呵已经率军逃跑,自己愿归顺齐侯,为齐军引路,追击答里呵。
齐侯见黄花献上密卢首级,信以为真,于是率领大队人马跟着黄花向北追击。黄花在前面带路,齐侯人马随后紧跟。进了沙漠,才拐了几个弯就找不到路了。茫茫无垠的黄沙,好似静静的大海,既分不清东西南北,也辨不出前后左右。齐桓公想找黄花来问一问究竟是怎么回事,但哪里还有他的影子?这才知道中了黄花的奸计。
这时太阳已经下山,夜幕笼罩着大地,四周漆黑一片,西北风一个劲儿地刮,冻得士兵直发抖。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才发现人马已零散不全。齐桓公命令赶快寻找出去的道路,但大队人马转来转去,怎么也走不出这个迷谷。
这时,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无终国的马很多是从山戎那里得来的,不如挑选几匹无终国的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到出去的路。”
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
小故事里的大道理
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我们在办事情的时候,越是富有经验的人越堪为先导,在任何领域都是如此。生活中,遇到不了解的事,要不耻下问,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这才可以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