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29

第29章 运动与衰老 (1)

第十章 运动与衰老 (1)

(一)运动与衰老的关系

“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早在数千年以前,体育运动就已经被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广为运用。如《吕氏春秋》里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即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生命在于运动。”它一语道破了生命的奥秘,揭示了生命活动的一条规律。事实也已证明,运动可以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从而推迟各器官的衰老进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有位病理学家,通过数千名尸体解剖的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动脉硬化的发生率是145%,而体力劳动者仅为13%,两者相差11倍。动物学家也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或5岁;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1倍。为什么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寿命长呢?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是,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等,经常需要东奔西跑,身体便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美国某心脏病学研究所曾做过如下实验:经专门委员会认定身体健康的20~30岁的若干男子,被规定在20个昼夜里一直静卧着,不准坐、立和做操;对照组的人与实验组的人的差别,只在于每昼夜可在器械上锻炼4次。结果是对照组的人们仍保持着工作能力,而实验组的人在三五天后全部都感到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便秘、肌力减退等等,特别是情绪变得很坏,容易激动,不爱交谈,萎靡不振,不愿从事脑力劳动,连看电视、听收音机都不感兴趣,因为这会使他们感到很累。在他们的心里普遍存在着一种懒惰的感觉,出现冷漠的心情,不愿见友人,还不能入睡,到第11个昼夜,许多人还出现了惊慌和恐惧的感觉。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肌肉运动对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活动有着巨大的影响,而缺乏运动对于人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替代任何药物,但是世界上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还有人曾调查分析了23名,外国历代113~194岁长寿老人的职业,其中5人情况不详,未作统计,余下的18人中,16人为体力劳动者,占88%。日本有个研究机构调查了百岁以上长寿老人的情况,发现有1/2的老人在75岁时、1/3的老人在80~84岁,时仍坚持参加体力劳动。据调查,我国的长寿老人也有相同特点,即绝大多数为体力劳动者。我国古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活了101岁,是我国从事医药实践活动最长的一位医药学家,被誉为“药王”,他近百岁时还身强体健,有人问他长寿的奥秘,他的回答是:“四体勤奋,每天劳动,行医看病,上山采药,节制饮食,细嚼缓咽。”可见,孙思邈的长寿与体力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知,运动能延缓衰老,虽然体育锻炼不能使人返老还童、长生不老,但却能使人老当益壮。为什么说运动能延缓衰老呢?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体的“三宝”,与生命息息相关,而运动养生则紧紧抓住了这三个环节,调意识以养神,以意领气,以气行推动血运,周流全身;以气导形,通过形体、筋骨关节的运动,使周身经脉畅通,营养整个机体。如果照此调养,则形神兼备,百脉流畅,内外相和,脏腑谐调,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增进机体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医学认为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大脑的营养状况,促进脑细胞代谢,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有助于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情绪;运动能使心肌发达,收缩有力,增强心脏的活力及肺脏呼吸功能,改善末梢循环;运动能增加膈肌和腹肌的力量,促进胃肠蠕动,防止食物在消化道中滞留,有利于消化吸收;运动可促进并改善体内脏器自身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脏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并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内分泌功能,从而使人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同时还可以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使人的动作更加灵活轻巧,反应敏捷、迅速。

可见,时常运动可以起到健身防老的作用,即所谓的“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二)抗老防衰的运动项目

研究证实,经常做下列运动项目,可有效地防止衰老,特别是对于30岁左右的女性尤应如此。

1.面部防衰操岁月催人老。容易衰老的面部就成了人的年龄的一块测试板。医学专家研究认为,常做面部防衰操可葆人青春容貌。防衰操的程序是:

(1)首先将嘴唇紧闭,做鼓气状,然后靠两颊力量往回拉。在一“鼓”、一“缩”时不可将口中空气吐出。

(2)用力发出“O”音,活动嘴唇周围。

(3)发出“U”音。

(4)为使嘴周肌肉全部调动起来,将嘴闭合,从右向左运动,增强笑肌的活动能力。

(5)发出“A”音,使颧骨部肌肉舒展平滑。

(6)发出“E”音,其效果同样使颧骨肌肉不继续松弛。

(7)发出“I”音,使口轮肌有适当活动。

(8)脸部和颈部尽力向上仰。如举头望天般,这样能使下巴肌肉和颈部肌肉不致起皱褶即美颈作用。

2.养目功

(1)运睛:站立,两脚分开略宽于肩,双手叉腰,头稍仰,瞪大双眼,尽量使眼球向外突出;然后头部保持不动,使眼球转动,先向左转动七次,再向右转动七次,最后自上而下转动七次。重复做3遍。此动作最好于清晨有树木的地方做,可看到周围的绿色,使眼睛更感到舒适。本功法能起到增加眼珠的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祛除内障外翳,并兼能纠正近视和远视。

(2)熨目:中医名著《诸病源候论》里说:“鸡鸣,以两手相摩令热,以熨目、三行,以指抑目。左右有神光、令目明、不病痛。”此即熨目功法,意思是说,当黎明来临之时,用双手掌面相对,摩擦,待手搓热后,用手掌放于两眼之上。再过一分钟后,又将双手搓热,再放于眼上。这样反复做几次后,再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此即“以指抑目”。常炼这种功法,可以使两眼明亮,炯炯有神,而不易发生眼部的病痛。

(3)左右虎视:端坐,两手分别置于大腿上,或站立,两手互握,放于腹部。回头尽量向左后方看,至头项不能再转为止,然后自左向右旋转,尽量向右后方看。如此重复做14次,注意转动要慢,动作轻柔舒松,身体保持不动。此动作能调节视力,消除由于长时间视物所带来的眼的疲劳。

(4)手掌遮盖:这是一种直接松弛眼睛的方法,做法是:双眼半闭,用搓热的双手掌心遮住双眼,下半部放在颧骨上,手指位于额卜。这时,眼前可能呈现出各种舒适的视觉记忆,比如一幅风景画,童年的一幕……有助于使已经疲劳的眼睛得到休息。

(5)眨眼:平时可利用一开一闭的经常眨眼的方法来振奋防护肌,并且还可通过轻度摩擦来增加眼睛的滋润。闭眼时,要竭力挺起双眉,同时两眼紧闭,这时,太阳穴至耳朵的皮肤肌肉都感到收紧,角膜也受到一种轻微的压力。眼周围的结膜也由此得到滋润。但要注意在做本动作时,不要面对强烈的阳光,以免损害眼睛。眨眼是一种避免或延缓视力迅速减退的良好方法,因为,它能使眼睛四周的肌肉得到更多的血液和淋巴液的供应,增加眼睛的营养,逐渐增强视力。

(6)远眺:眺、即眺望。所谓远眺,即指向远处眺望,如眺望远山,远望一下窗外的白云、蓝天。其好处是,能使眼睛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对于经常伏案工作者,在紧张的写作或看书半小时后,就应该站起来向远处眺望一下,这样就能避免因看近物较多,导致眼睛疲劳感。

3.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集意识、呼吸、动作密切结合的运动,“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用意念指挥身体的活动,用呼吸协调动作,融武术、气功,导引于一体,是“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重意念,便神气内敛。练太极拳要精神专注,排除杂念,将神收敛于内,而不被他事分神。神内敛则“内无思想之患”,而精神得养、身心欢快;精神宁静、乐观,则百脉通畅,机体自然健旺。《紊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受从来。”

(1)调气机,以养周身:太极拳以呼吸协同动作,气沉丹田,以激发内气管运于身,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张景岳云:“上气海在膻中,下气海在丹田,而肺肾两脏所以为阴阳生息之根本。”(见《类经·营卫三焦》)肺、肾协同,则呼吸细、匀、长、缓,这种腹式呼吸不仅可增强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而且可益肾而固护元气。丹田气充,则鼓荡内气周流全身,脏腑、皮肉皆得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