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1217100000010

第10章 给淘气宝宝把把脉 (5)

这样的事不知道发生多少次了。这两个孩子,都喜欢拿着木棍当枪,模仿电视剧中的坏人与好人打打闹闹。而每次不是这个被打哭了,就是那个被打哭了。当然,还是楠楠被打哭的时候多。两个孩子哭闹,小强的爸爸妈妈烦不胜烦,不是踢儿子屁股几脚,就是狠狠骂他,警告他下次不许拿木棍打架玩。

可孩子哪里肯听,一会儿又打了起来。“唉,我怎么把这孩子生下来了!”小强妈妈经常向好友抱怨,“这孩子咋安静不下来?天天拿着破木棍当枪,你说气不气人!”

案例深度解析

男孩子大多喜欢玩枪,喜欢玩战斗游戏。有些孩子会就地取材,把木棍、汤匙或无绳电话信手拿来当武器,去与他想象中的坏人搏斗。孩子这种调皮、淘气的行为,却让父母提心吊胆。因为这种“战斗”游戏很有可能伤害自己的孩子或其他小朋友。

但是面对喜欢玩战斗游戏的孩子,烦恼是没用的,与其烦恼,不如先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读懂孩子的心思,然后再想办法应对。

1.生理基础的原因

有心理研究表明,男孩女孩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理基础决定的。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这种天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大,并将对其生活与喜好产生影响。正是男女性别的差别,让男孩比女孩具有更好的空间感,使男孩的运动能力强于女孩,他们平均会比女孩早3~4个月开始奔跑和跳跃。

通常,自两岁开始男孩就表现出比女孩更强的运动能力,他们更爱奔跑、跳跃,热衷于摸爬滚打的战斗游戏,特别喜欢与同伴之间嬉戏打斗。

2.释放情感的需要

孩子与他人玩战斗游戏,其目的不是伤害他人,只想假扮打仗,来释放情感。可以说,孩子与同伴玩战斗游戏是一种释放情感的方式,就像女孩喜欢与人安安静静地聊天一样。

3.控制冲动能力差

心理学认为,孩子与他人玩战斗游戏,如果互相扭打,那是由于孩子缺少控制愤怒、委屈等不良情绪的能力。他们可能知道应该“动口不动手”,但是在他们特别烦躁的时候,就难以做到这一点了。

4.模仿心理

男孩喜欢强有力的形象,喜欢超人、奥特曼,更喜欢模仿这些强有力的形象。比如,现代的孩子都喜欢看《神龙斗士》《奥特曼·怪兽大战》等有打斗内容的动画片。看得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模仿,会学着动画片中人物,与小朋友打打闹闹。

心理学家支招

当孩子乐此不疲地参与战斗游戏,充当英雄好汉的时候,相信很多父母会为此忧心忡忡。一方面,担心孩子会伤害到同伴;另一方面,担心孩子会养成打人的习惯,或把暴力当做乐趣。但从发展心理学来看,3~8岁孩子的攻击性只是象征意义上的,不用太担心。

那么,面对孩子的战斗游戏,父母就只能束手无策了吗?当然不,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加以引导。

1.为孩子提供安全的战斗枪械或场所

男孩子天性喜爱战争游戏,这一点,每个男孩父母都有深刻的感受。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喜欢这样的游戏,可为孩子购买比较安全的塑料类的枪械玩具。这样,就能保证孩子与同伴在游戏中的安全。

2.预料失控的局面

孩子在打斗时,家人最好在一边保护。还要告诉孩子,在游戏中,一定要注意保持与同伴之间的距离,保证彼此的安全最重要。

如果战斗游戏升级为冲突,那么就要及时把孩子们分开,以免他们过于投入游戏,受到伤害。

3.控制孩子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的时间

现在的电视节目、网络游戏,多有战斗或打斗内容。因而,父母一定要控制孩子看电视或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将时间控制在每天一至两个小时之内为宜,而且只看适合孩子看的少儿节目,看那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节目。

现在,很多儿童节目中也包含了暴力,经常观看这些节目,孩子就会模仿。所以,包含了暴力内容的少儿节目,父母也要限制孩子观看。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李丽

职业:商场销售员

儿子姓名:周游,4岁

周五下午,我到幼儿园去接儿子的时候,发现了他正拿着一支枪,与小朋友打架呢!而那个小朋友虽然个子不如游游高,可是却一点儿也不躲让,一边高举着枪,一边大喊:冲啊,冲啊!

“游游,不能这样对小朋友!”见儿子这样,我一急,忍不住冲他大喊大叫。没想到,他的老师却笑容可掬地冲我摆了摆手,提醒我不用担心。可我能不急吗!现在一家就一个宝贝,万一游游伤了那个小朋友,他父母那边怎么交代?

见我着急,老师向我走了过来。

“王老师,你怎么不急啊,也不管管他们!”

“呵呵,游游妈,你看孩子们手中的枪,是什么枪啊?”

“啊,是软泡沫枪啊,怪不得你不急呢!”

“是啊,这枪伤不着孩子,所以我才劝你别急,就让孩子们玩吧!”

“王老师是怎么想到这个法子的?我每次见到孩子与小朋友玩这种游戏,都紧张得要死,可就是想不出什么好方法,但又不能由着他们。”

“呵呵,是啊,男孩子天性喜欢打打闹闹,总想当大英雄。于是,就热衷于战斗游戏。所以,无论你觉得这游戏有多危险,都不能强行阻止,而是要用些小手段。比如,给孩子安全的武器,或者给孩子一些护具,将孩子最易受伤的部位,像肘部、手腕等部位保护起来。当然了,也可以帮孩子转移注意力,让他玩一些虽刺激但更安全的游戏,比如,带孩子去游乐场玩碰碰船、过山车等!”

听了老师的话,我感觉孩子的打架游戏也不是那么令人感到烦恼了。教育的重点在于疏导而不是打压。我相信,只要我给儿子充足的机会满足他的冒险需求和英雄情结,儿子一定能够成长为小男子汉的。

7.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

——如何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冰冰今年5岁了,不知道为什么,他的问题特别多,整天缠着妈妈问个没完没了:“妈妈,为什么地铁能在地下跑呢?”“为什么水立方看起来是蓝色的呢?”“为什么下一场大雨后,我能看到彩虹?”冰冰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连一向很有耐心的妈妈也感到烦不胜烦。

一天早晨,妈妈送冰冰去上幼儿园。因为道路施工,所以道路上的车很多,交通堵塞了。走在路边的人行道上,冰冰看着这么多车问:“妈妈,怎么有这么多车啊?”

“堵车了,车都走不了,所以感觉车很多。”

“为什么堵车了?”

“前面好像在修路吧。”

“为什么要修路啊?”

“路坏了呗,我也不知道,我们快走吧,上学快迟到了。”

“是不是大卡车把路给压坏了呀?”

“不知道。到前面看看就知道了。”

到了前面一看,原来是工人在维修电力,所以导致交通堵塞。冰冰的问题又来了:“为什么叔叔要爬到井里去修啊?”“井里很黑,叔叔能看见吗?”“为什么要把电线放在井里?”

冰冰的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没完没了,妈妈只好无奈地摇摇头。

案例深度解析

很多孩子都喜欢问为什么,从会说话开始,眼睛一睁开,就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睡觉才会闭上嘴。孩子为什么有那么多问题呢?从儿童心理学来看,孩子3岁后,开始关心环境的变化,开始思索世界是怎么来的,自己周围的事物都是怎么回事。随着其表达能力的增强,孩子便开始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由此来解答自己的疑问。

到六七岁后,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加扩大,接触的新事物也变得更多,所以疑问也变得更多了。而这个时期正是启发学习兴趣、促进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父母不要小视孩子的问题,更不要对孩子的提问敷衍了事,而应该耐心细致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孩子的“为什么”多,也不仅仅是好奇心所致,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具体如下:

1.缺少安全感

3~4岁孩子的一个很典型的心理特点是安全感差,孩子因为缺少安全感,所以常通过说话来证明家长爱自己。而孩子因为思维水平以及表达能力的欠缺,不知道怎样引起话头,只好用“为什么”来代替。尤其当孩子问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为什么”时,通常都是因为这个原因。

2.好奇心理

孩子凡事喜欢问什么,是由于天性使然,是非常正常的表现。因为孩子在幼儿时期,对新鲜事物感到好奇,但是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或经验,又无法解答这一切,所以就喜欢向大人问这问那。

3.发展思维的需要

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其思维是没有逻辑性的,是一块一块的。你会发现,三四岁的孩子说话,通常会把中间的环节全部省略掉。比如,他想吃完饭后去玩儿玩具,他会问:“妈妈,玩具呢?”而不是会说:“妈妈,我想玩儿玩具!”

当然,孩子的思维也会随着成长不断地发展。孩子在7~11岁的时候,已经可以透过以往的感知认识,把许多事物联系到一块儿——尽管有些联系是很牵强的。比如,有的孩子会对父母说:“妈妈,大人对小孩就像狗狗妈妈对狗狗一样!”之后,再通过整合,他便有了结论,甚至是智能。

思维的发展过程,就暗含在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中。

心理学家支招

通常,儿童从三四岁开始就变得很爱提问题。这些问题既包括天文地理,又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既幼稚又深奥。

但对于父母来说,本来工作忙,生活压力大,心情就不好。所以,当孩子经常问一些无聊的、甚至没有答案的问题时,父母就会感觉到好烦。

从孩子的角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问为什么是很正常的,不问才有问题。所以,当自己的问题没有得到父母的解答,反倒遭受批评的时候,孩子心里的委屈和难过是可想而知的。

面对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孩子,父母不妨这样做:

1.多加鼓励,积极引导

对孩子的提问,一定要回答。同时,要多加鼓励,积极引导。如果孩子问的问题,你也不知道答案,那就坦率地告诉孩子,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家长也应该适时反问孩子,引导孩子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2.给孩子正确的答案与观念

对于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向孩子传达正确的答案,不要模棱两可,更不要敷衍了事。如果孩子问你“猫咪为什么不穿衣服?”你要告诉孩子,猫咪有厚厚的皮,这可是它最好的衣服了,所以,它就不用穿其他衣服了。

3.举一反三,引发联想

儿童的思维是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7~11岁的儿童不但能够理解具体的事物,也能够理解抽象的事物。到了12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就跟成人一样,可以完全透过逻辑认识世界。

但与成人相比,小孩子的思维简单,很难触类旁通。所以,孩子有时会不停地问同一个问题。此时,父母要引导孩子学会联想。比如,天热时,狗狗为什么不用理发?我们不仅要回答他的“为什么”,而且还要让他知道猫、狗、羊、牛等同类动物也是如此。这样既开阔了孩子的思路,又加深了孩子对问题的理解。时间长了必然会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

总之,孩子在问“为什么”时,是父母引发他思考学习的好机会。父母一定要保护孩子爱提问的天性,并多加鼓励。

他山之石

妈妈姓名:王梦

职业:报社记者

女儿姓名:思思,5岁半

思思从4岁起开始喜欢问为什么。有时是见什么问什么,有时是想起什么问什么,而且问题五花八门。比如“为什么树比小草高?”“小猴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9点之前睡觉?”“为什么我不能一天看两个小时电视?”

都说孩子爱问为什么,是由于好奇心与求知欲,是件很好的事情,可是我觉得却不尽然。比如,孩子在询问“为什么我不能一天看两个小时电视”时,实际是在问我为什么禁止她过多地看电视。所以,不能小看思思的提问。

一开始孩子爱问为什么时,我确实很烦。可时间长了,我发现自己的烦恼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就开始尽量耐心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现在思思已经5岁多了。我发现,她不像以前问得那么多了。为了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我开始激发孩子多问“为什么”。

一天,我正准备做饭,思思想帮我挖米。我乘机问她:“为什么生米不能吃?”

“不知道。”思思表现出茫然。

“是生的不好吃吗?”我启发她。

她想了想说:“小老鼠、小松鼠都是生着吃米的,但是只有我们人不吃生米。”

我乘机告诉她:“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也是吃生米的。不但吃生米,还吃生肉,就像老虎、狮子一样。那个时候我们还不会生火呢!后来我们人学会了用火,把肉烤熟了吃,把米也煮熟了再吃。这样我们就不容易生病了。长期这样下来,我们人就必须得吃煮熟的米和肉,否则就会生病。”

思思点点头。

我希望思思能像以前一样,多问为什么,或者通过我的提问,能好好思考,并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而只有她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才有利于她创造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