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写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说在1995年的时候,已经84岁高龄的他,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期,不知老之将至。每天都要跑一趟图书馆,风雨无阻。
“一天清晨,我照例四点半起床,到东边的书房去写作。一转瞬间,肚子向我发出信号:该填一填它了。一看表,已经六点多了。于是我放下了笔,准备回西房吃早点。可是不知是谁把门从外面锁上了,里面开不开。我大为吃惊,回头看到封了顶的阳台上有一扇玻璃窗可以打开。我于是不假思索,立即开窗跳出,从窗口到地面约有一米八高。我一堕地就跌了一个大马趴,脚后跟有点疼。旁边就是洋灰台阶的角,如果脑袋碰上,后果不堪设想,我后怕起来了……我这样的不服老,是昏聩糊涂地不服老,是绝对要不得的……”
从上面的这一段形象的描述中,仿佛一下就能让我们看到这个可敬又可爱的老人。做一件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为了所谓的面子或其他原因勉强自己。我们都不是天才,更不是一个能力挽狂澜的伟大人物,作为一个普通人,许多事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不能做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心有余而力不足,这种尴尬其实算不上什么特别难堪的事情,就算是大人物也一样会有自己解决不了的事。相反,量力而行倒是一种智慧,是一种通过对自己与周围环境的了解,用最少的力量取得最大成绩的智慧。
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试想一下,如果田忌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还是固执地去赛马而不改变策略,那么恐怕就没有这个流传千古的故事了。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像季羡林先生那样不顾自己84岁高龄的事实,非要强迫自己跳下来,这就不是明智之举,以至于将自己的后脚跟都摔伤了。如果当初他能忍耐一下,或者寻找别的出路,这样就不会受伤了。逞能最后伤害的永远是自己,所以做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