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先生在《季羡林谈人生》一书中,有一篇名为《老年十戒》的文章,季羡林先生在文中给老年朋友提了十条建议,其实这些建议不仅对于老年人适用,对任何一个阶段的人们都适用——因为那是人类的通病。
在“十戒”中有一条是“无所事事”。季羡林先生认为人一旦到了老年,难免因为时间的充裕而又无事可做,常常觉得寂寞、无聊。我们都知道季羡林先生的一生很勤奋,他戏称自己观看了北京几十年的清晨,但这种勤奋给他带来的收获让他感到很知足。
无所事事不是老年人的“专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个可能。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人一旦懈怠下来,就会容易“胡思乱想”,牢骚满腹也在所难免。他们常常会觉得没有人能理解自己,寂寞如影随形。如果我们将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充实无比,又怎么会有时间来哀叹自己的命运不济呢?“闲人”常常会发牢骚说“生活真无聊”,但有追求的人则会说“时间总是不够用”,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季羡林先生和孔子一样,讨厌那些过着安逸生活却不愿意劳动的人。其实,时间宽裕的人们,完全可以选择阅读、旅行、书法、下棋、绘画等方式来“打发”时间,消遣的同时还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生活的情趣,何乐而不为呢?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活了将近百岁的老人遇到了老子,他很骄傲地跟老子说:“先生,听说你很有智慧,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老子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那个老人就接着说:“我一生不用动手就丰衣足食,可是有的人却辛苦一辈子。我不用自己劳动还能过上好日子,并且今年我都快满百岁了,而那些劳动了一生,却早早死了的人,是不是很不值得?”
老子听完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让他找了一块小石子和一个陶器。老子问他:“你觉得这两样东西哪一个寿命长?”
老人莫名其妙地看着老子回答:“当然是石子了。”
老子这才把答案告诉他:“小石子之所以寿命长,是因为它对人们没有什么价值,所以弃置不用;而陶器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你看,越是有价值的事物人们越喜欢,这样就算他的寿命很短,也值得人们怀念。”
老人听了老子的话,顿时羞得无地自容。
有不少人都在安逸、贪图享受的生活中度过,而无所事事的人生是禁不起推敲与打磨的。生活本来可以丰富多彩,生命也能够五彩斑斓,只要你愿意充实地度过,而不是毫无意义地贪图享受,那么你的一生都将是绚丽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