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被美国人誉为人生成功的三大能力之一。良好的口才是人生成功的重要资本。拥有好口才,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顺利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就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
语言能力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养成的。作为家长,应该及早发现、培养孩子的语言才能,为孩子创造交流环境,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使孩子拥有好口才,必定能帮助孩子赢得取人生的成功。
一、优美的语言是孩子成功的利器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必须运用它进行思考,交流思想。孩子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创造成功人生无疑开拓了一条坦途。
——[法]罗伯特·金凯
良好的口才是通往成功的快车
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
古人说:“口者,心之门户也。”对初涉人世的青少年来说,有效的语言表达是学会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倾听的态度更多地需要一种修炼来支撑,那么说话的风度则更多地需要一种素养来呵护。在增进素养中学会说话,在学会说话中学会共处。
有个相声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个人宴请了五位客人聚会,说好五点半在某酒楼见面,六点钟准时开宴。可是到了六点了,还有两位客人没来,主人觉得吃也不是(因为对不起还没来的客人),等也不是(因为对不起已经来了的客人),正在左右为难之际,说了一句话:“该来的没来!”其中已经来了的两位客人一听这话,说:“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是不该来的了,我们走!”拔腿走了。主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剩下的那位客人跟主人比较熟悉,于是说道:“不是我说你,有你这样说话的吗?”主人反驳道:“我又没说他们。”“好啊!你没说他们,那就是说我了。”剩下的惟一一位客人也被气走了。
语言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交往工具,能否恰当地使用语言,是交往成败的关键。一个主人本来是很好客的,但由于“不会说话”,缺乏有效的语言表达,而使客人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从而不再来访,这是言语造成的失误。所以,有效的语言表达是成功交往的必要条件。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语言的话,那将会是怎样的情形呢?很明显,人们将无法和周围的人交谈,更无法将内心的喜、怒、哀、乐传达给他人知道。在一个完全没有语言的环境下,人类只能靠肢体语言传达意念,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将是多么糟糕的生活环境。
人类的语言和自然界里的动物发出的叫声是有所不同的。人类的语言,是必须依靠学习才能够被认同,并非与生俱来的本能。在挖掘和激活孩子的各项潜能中,语言的培育应该说是首要的,因为有了语言,才能将内心所想的转换成大脑可以接受的语言,由大脑再去命令四肢去行动。因为有了语言,才能将内心的感情抒发出来,并进行感情、思想交流,使自己的综合智能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提高。
我国的传统文化崇尚的是“内秀”、“含蓄”,而对那些能言善变者则常斥之为“油嘴滑舌”。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国家已进入了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期。市场经济需要辩才;呼唤着新一代舌战大师的产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宽松的社会环境,也为我们锻炼和发挥辩才,为新一代舌战大师的产生提供了广阔天地。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辩才:企业的公关、谈判离不开辩才,商品的推销也离不开辩才;从政需要辩才,外交更需要辩才;法庭审判离不开辩才,辩护也离不开辩才;教学离不开辩才,学术探讨、学术交流也离不开辩才。难怪有人说:“口才等于成功。”
古今中外,曾有无数演讲家、雄辩家能说会道,呼风唤雨,为人民服务,为社稷呐喊。他们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凭籍敏捷的思维、犀利的目光,洞察了历史的真谛后,又驾驭声遏行云的演讲艺术,一言九鼎之力,慷慨激昂,情真意切,鞭辟入理,快口如刀,风趣幽默,妙语连珠。
中国战国时期的苏秦依仗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东方六国,身挂六国帅印,促成合纵抗秦联盟;三国时诸葛亮出使东吴,舌战群儒,终于说服吴主孙权和都督周瑜联刘抗曹,大破曹兵;“百日维新”
中的梁启超面对国难,大声疾呼,唤起民众投身革命;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多次在谈判桌上,以他那闻名世界的铁嘴挫败敌手,扞卫祖国尊严……无数事实表明,良好的口才能发挥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巨大作用。
翻开中国的现代文学史可以发现,文学大师们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口才。
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也是一位颇具感染力的演说家。他的演讲思想深邃,逻辑严密,针对性强,“深入浅出,要言不烦,恰到好处”,演讲时他“以朴素的、质直的、不加文饰的讲话、款款而又低沉的声音,投向群众”。他的“呐喊”唤醒了民众,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
在我们国家,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孩子口才的培养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同欧美国家把辩论术作为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相比,还是远远不够的。
及早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
孩子早期的语言潜能是非常丰富的,是父母“开采”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天下父母们无可旁贷的责任。
每个正常发育的孩子,都有着天生的语言能力。婴幼儿时期的孩子,很早就表现出咿呀学语的兴趣和天赋。悉心照料孩子健康成长的父母,此时,就要及早观察、及早发现、及早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语言天赋,从各个方面积极诱导孩子正确发声。事实证明,孩子说话早,反应能力、思维能力等都会比说话晚的孩子更强些。
语言天赋既是天生的,又是后天教育养成的。美国幼儿教育专家法斯博士说:“与婴儿多说话至少会促进婴儿的语言兴趣。小孩小时候说话多,长大后也往往很健谈。”重要的是,父母要让小孩多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美国加州医学院贝格尔教授认为:人的潜在能力是无法测量的。对于儿童来说,只靠智力测验来断定谁有天赋,谁天资聪明并不十分可靠,因此,父母们要尽早发现孩子的语言天赋就要仔细观察。法斯博士建议父母多关心小孩,多倾注爱。她认为这是父母能够为孩子形成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得到更多鼓励和悉心照料的小孩会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在台湾,有这么一个年仅6岁却能讲7国语言的神童。家住新竹的李嵩声,除了中文母语外,还能讲西、英、德、俄、日、法文6种语言,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对一个6岁小孩而言,已是非常难得。李嵩声的父亲李念祖自豪地说:“我儿子有语言的天分,但绝不是天才;而是我掌握了学习的机会与方法,给了他及时的诱导和训练”。
孩子1岁半时,李念祖被选派到哥斯达黎加工作,他带着妻子与孩子举家赴任。为了教育小孩,在当地聘请保姆边陪他玩,边学习西班牙语。2岁时,李嵩声就能与当地同年纪的小孩子一样讲流利的西班牙语了。此时,李念祖与妻子则负责教中、英文。2岁半时,李嵩声被送进美籍儿童的幼稚园,3岁半再进入当地美国私立小学试读。此时,李嵩声的英语与西班牙语已同等流利,可随时以两种语言变换交谈。4岁时,李念祖又帮儿子请了日文的家教。4岁3个月开始学习德文,4岁半又请了俄文家教,4岁9个月学法文。平均3个月,李念祖让儿子多学一种语言,采用渐进式的语言教学,从中去启发儿子的语言潜能。
“为什么那么小就让孩子学多种语言,孩子吸收得了吗?”
李念祖常被问到这一问题,他说:“我们太小看孩子的潜能了。事实上,愈早学习语言,愈容易学会。而且,三四岁的小孩子玩电脑太小,运动容易受伤害,只有学习语言最适合,只要方法对,任何小孩都可以学会多种语言。”李嵩声随着父亲在哥斯达黎加住了3年半,这期间他学会了英、西、德、法、日、俄6国语言,也跟各国老师相处得很融洽。在5岁生日时,李念祖为他举行一个生日宴会,邀请所有教过他的外籍老师前来庆祝。李嵩声发挥他的语言天分,以各种不同的语言跟不同的教师交谈,直说得所有的外籍教师全都瞠目结舌。
说话早的孩子大多反应敏捷。说话早说明他大脑神经回路即大脑细胞之间有广泛的联系。说话早能学到比一般孩子较多的词汇,能运用大量的词汇表达复杂的意思。有的孩子3岁时能认数百个单词,能念下来简短的文字,并且对图画感兴趣,能在充分的时间里对一个问题集中注意力。这类孩子大都口齿伶俐,语言流畅,思维清晰,理解能力强。
让孩子大胆地表达思想
现在的家庭,一方面,父母对孩子很娇惯,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另一方面,父母却从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人,也不去考虑他们对待孩子的做法是否恰当,孩子可能会有什么想法。因为他们是家长,就似乎一切做法都是应该的、合理的。
这样在孩子身上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
陈斌斌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升中学了。可是,斌斌却不善于口头表达,在众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
原因是什么呢?
陈斌斌的父母有一套教育、管理孩子的办法。
有客人来斌斌家作客,斌斌的父母要求孩子要有礼貌,要懂事,大人们说话时,小孩子不许插嘴,最好是到别的地方去玩,让大人们清静地说话。
即使是只有一家三口的时候,斌斌的话也时常被打断。比如,当孩子兴高采烈地说着什么时,父母却要不时地打断孩子,纠正他的发音、用词,或者批评他的某个想法等等,令孩子兴致扫地。
这类父母认为自己具有丰富的教育子女的知识和经验,十分自信和主观。对孩子的行为经常出面干涉,对孩子的发言动辄就打断、批评或纠正。他们对孩子施行的是“不许出错”的“吹毛求疵”式的管教。
这种做法对孩子显然没有什么好的影响。
由于自己的想法不断受到批评或纠正,孩子自然会觉得自己的发言没有什么价值,于是逐渐变成消极被动的“小老头儿”。
即使是成人,当自己的发言屡遭别人打断或反驳时,也会元气大伤,缄口不言。因此,这种做法必然会影响孩子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多数孩子逐渐变得不愿独立思考、自主行事。这很自然,既然动脑子出主意受到批评指责,又何必自讨苦吃呢?前苏联的一位杰出教师沙塔洛夫曾做过统计:假定每个班有40位学生,每天要上6节课。这样,“全班学生在一天的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的时间略多于80分钟。每个学生1天平均2分钟。”
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缄默的一天教学生活的。他们多么需要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机会呀!
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平均让每个学生多1分钟的时间来表达思想就已经是伟大的了。
孩子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只能在与同伴的交往和与家长的交往中才会产生。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居住环境和教学条件,使得孩子与同年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也大大减少。
家长应当责无旁贷地成为孩子可以平等交往的对象、伙伴。
为此,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大胆地说,说下去。不仅在于说什么,更在于怎么说,重要的是他在说、他能说。
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把孩子作为与成人平等的人,尊重他的言谈权利,鼓励孩子在成人面前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征求孩子对家庭建设的意见,并确实予以考虑,最好能实施孩子的合理化建议。
建立家庭民主制度,由爸爸、妈妈、孩子轮流执掌家庭事务。
如果孩子的言谈有错误,要等到孩子说完以后,平静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对孩子的错误予以纠正。
让孩子刻苦勤奋地锻练口才
良好的口才是一种能力,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后来培养和锻炼的结果,因此,要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口才,就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勤学苦练。
那么,怎样进行勤学苦练呢?
(1)树立信心
做一件事没有信心是做不好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真理,而锻炼口才也是这样,没有信心就不可能学会。相反,有了信心,事情就可能成功。看下面一则实例:
国外,一个交通部门准备建造八座桥,作为整个公路建设的一部分。整个设计任务想找一个工程公司承包,被选上的公司可以得到4%的佣金作为设计费用。大约200万美元。承接这项工程肯定会获大利,但规模太庞大了,很多大工程公司都在斟酌之中。可是,有一家只有3个工程师的小工程公司却出人意料地派人来洽谈,并提出了详细的计划。主管这项大工程的负责人对这家公司的能力有所怀疑,委婉地表示拒绝,可是小公司的代表却毫不气馁,信心十足地说:“我们能说到就能做到,我们之所以敢打保票,就因为我们干过许多人们常认为我们完成不了的任务。你可以先让我们试一试,但我们不会抱着不行就退的想法,我们只要干就要干到底。”
他的信心征服了那位负责人,便同意了对方的承包要求。
由此可见,信心是多么重要!有些孩子所以做不到能说会道,没有好的口才,甚至说起话来吞吞吐吐,就与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有关。
(2)不怕艰苦
培养任何一项出色的能力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想拥有一付好口才就要不怕艰苦的持之以恒,要想不花大力气就能做到能说会道,这是决不可能的。
那么什么样的行动才算是不怕艰苦呢?
明末清初的着名史学家谈迁勤奋好学,立志要编一部真实可靠的明代史书。于是,他从29岁开始,就着手编写《国榷》这部书。因为他家境贫穷买不起参考资料,只好到处求借,一点一点地搜集。有时甚至带着行李和食物,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向别人借阅。经过20多年日夜辛劳的工作,终于完成了500余万字的初稿,经过6次的反复修改,他总算把《国榷》编成了。
可是,这部鸿篇巨制的手稿却于一天夜晚被别人盗走了,20多年的心血,竟付诸东流。谈迁肝肠寸断,痛哭不已!然而,他没有泄气和消沉,坚定地表示只要人还在,一定要把稿子重新写出来,于是,他揩干眼泪,拿起笔来,又从头开始了!
由于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家境日益贫困,又体弱多病,重写的困难比以前更大了。但他振作精神,东奔西走,跋山涉水,忍饥挨冻,更加广泛地收集资料,奋笔整理,这样又花了近10年的时间,《国榷》的第二稿终于在他65岁时编写完成了。
谈迁艰苦到这种程度,仍然把书写成了,不能不令人敬佩。如果我们大家都具有像他那样不怕艰苦的精神,那何愁不能够拥有我们想要的语言表达能力呢!
二、和孩子愉快地进行语言交流
要想让孩子爱说话,就要让孩子体验说话的愉快。和孩子愉快地进行语言交流,可以让孩子拥有这种非常重要的经验。
——[英]雷·约瑟夫斯
孩子的语言发展依赖家庭环境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