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家长有计划地这样坚持做下去,孩子就能变得勇于发言。
(2)帮助孩子学会发言
有些孩子想发言,可是得不到要领,不是没有头绪,就是废话连篇。这是孩子不擅长发言的另外一种表现。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①言之有理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在发言时围绕着一个中心、一个主题来展开内容。在展开内容的时候,应该抓住要领,与中心有关的内容就多讲,与中心无关的内容应该少说。
②言之有序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发言时要有顺序。讲完一层意思以后,接着讲另外一层意思,要注意各层意思之间的联系,使讲话的内容上下连贯起来,这样的发言才能使人明白。
③言之有物
家长要在帮助孩子“说话”的时候,做到以“事实”说话,这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方法。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介绍物体,应该具体地指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声音、气味、质料、作用以及感受;介绍事情,应该具体地讲出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介绍人物时,应该列举出具体的事迹等。有的时候,还可以用打比方、列举数字来补充所要发言的话题。
(3)给孩子起示范作用
首先,家长平常讲话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讲话要努力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其次,家长要有意识地收集小故事。读给或者讲给孩子听,接着让孩子复述出来。复述的时候,应该让孩子按照发言的要求做。
再次,家长应该耐心地辅导孩子,认真地帮助孩子提高发言的水平。例如,平常只要听到孩子讲话,就应该用正确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发言内容。好的要及时表扬,不好的要及时指出。
让孩子学会在课堂上大胆提问
在学校教育中,经常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在家庭教育中,经常是父母提问,孩子回答。
为什么不让孩子们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所以,家长们要鼓励孩子有礼貌地提问,而且直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大胆提问的习惯呢?
首先,为孩子树立勇敢提问的好榜样。
在与别人谈话时,你一点也不明白别人在说些什么,当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而很想知道时,坦率地问他人。这样你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当他在课堂讨论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会照着你那样去做。但是,当你不能回答孩子的某一问题时,切不可感到窘迫不堪或不能自圆其说。如果这样,你就是在告诉你的孩子,当他在教学课堂上“丢了面子”时也可以学你这样去做。
其次,孩子们通常因别人取笑提出如何简单或愚蠢的问题而不敢往下再问。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让孩子知道,这些取笑他人的学生实际上是他们自己发现不了其中的问题。对你的孩子来说,解决这一场面的最容易的办法就是坦诚地说道:“对不起,我真的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既然你知道,那你能告诉我吗?”
在鼓励孩子提问过程中,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时,应当场予以解答。
五、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训练活动
出色的口才是知识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阶梯。一个人只有拥有渊博的知识,经过众多的训练,他的口才能生动非凡。
——[美]戴尔·卡耐基
背诵诗句有利孩子的语言发展
我国文学源远流长,唐诗宋词独树一帜,让孩子从小多背诵一些好的作品,无疑对孩子各方面发展都有益,要选择一些适合孩子诵读的篇章,让孩子有选择地背诵。
说到背诵,很多人都会想到死记硬背是多么乏味。想到自己从小学到中学,不知在老师的强迫下背了多少东西,不免对背涌心生厌烦。因此,也就不太要求自己的孩子背诵了。
其实,背诵对孩子的语言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从增强学习能力的角度讲,善于背诵的孩子,往往听知觉能力也较高。为什么呢?
(1)背诵可以训练孩子听觉记忆的能力
孩子进入小学,开始了与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上课时间长,老师要求多。很多小学生的家长为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而苦恼: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不住老师说的话……其实孩子的这些表现都与听觉记忆能力,特别是听觉记忆的广度不足有关,而提高孩子听觉记忆力的一个方法就是背诵。有些人反对让较小的孩子背东西,认为孩子并不理解所背内容,机械背诵对孩子发展没好处。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可以扩充孩子记忆的广度,这对孩子上课接纳较长的语言信息是很有帮助的。孩子只有完全接纳了信息,才有完整了解内容并能做出恰当的言语或动作反应的可能。另外,孩子背诵的过程是一个听说结合、反复练习的过程,在反复的听说过程中,孩子的听觉记忆力、听觉的编序力、言语表达力也自然会有所提高。
(2)背诵可以丰富孩子的词汇,增强其理解力
孩子只有具备丰富的词汇并学会如何使用这些词汇,才能够较好地听清、听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并善于用恰当的词汇、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成功地与他人实现沟通。有些孩子不善辞令,经常话到嘴边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只好用动作、手势替代。
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背文章来改变这一现象。背诵对孩子丰富词汇、了解各种词汇的使用起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能力还较弱,背诵就成为丰富他们词汇的重要手段。当然,背诵还是应以孩子能够理解的内容为主,这有利于孩子扩展有意义的词汇。
(3)背诵可以帮助孩子熟悉语言的表达方式及体会文章的韵昧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孩子,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文,都缺少逻辑性,常犯语法错误或是表达冗长、啰嗦。同样,孩子通过背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缺陷。背诵可以帮孩子了解文法结构,学会正确的语言表达。孩子平时经常背一些儿歌、童谣、诗词,多体会其中的韵味和精炼的语言,对提高孩子的语文水平是很有帮助的。因此,家长可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选择一些比较精彩、短小的文章让孩子练习背诵。
背诵对听知觉能力落后、不善表达、作文词不达意的孩子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练习项目。
但是,事物常常有两个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过于强调背诵也是有害的。许多孩子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所学、所记的内容不能真正理解,尤其是许多孩子通过背诵会过早形成左脑的单侧化优势,而右脑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所以会导致只对字的音和形有记忆,而对事物不理解的现象。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不应把背诵当做主要的任务,而应从多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如感觉动作的能力,认知空间图形的能力,拼图的能力及感觉空间方位的能力等,尤其是要让孩子了解自己所背的书的意思何在,尽量让他们背一些自己能够理解的材料。
从小激发孩子的朗读热情
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成人,朗读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言训练和能力培养。大声朗读,可以让孩子口齿清晰,准确发声;可以让孩子充满自信,大胆讲话;还可以培养和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从小激发孩子朗读的热情,鼓励孩子大胆讲话,是父母教育孩子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国家教育部对近25000个五年级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平均每周花21.2个小时看电视,而每周放学后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只有1.9个小时。对已经具有读写能力的五年级学生如何安排课外时间的研究表明,90%的人将不到1%的时间用于阅读;相比之下,他们用33%的时间看电视。
为什么这些孩子不喜欢阅读?许多研究表明,父母为孩子朗读与他们最终学会阅读、爱好阅读密切相关。没有父母为孩子朗读的阶段,孩子很难爱上阅读。也就是说,朗读的一个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帮助3~5岁的孩子开始喜爱读书,鼓励9~11岁的儿童继续读书。
对许多孩子来说,孩子阅读最初是一个缓慢困难的过程,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们开始津津有味地读又大又厚的书了。对于某些孩子,这样的“飞跃”始终没有发生,阅读对他们来说仍然是一个既沉闷又艰涩的事情。为什么前后两类孩子孑然不同呢?一方面,教给孩子书中的知识和教训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爱好读书并且能够使自己沉醉在书中的世界,是我们通过朗读使孩子获得的特殊才能。帮助孩子把读书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能够给予他们的最好的礼物。
既然帮助孩子成为爱读书的人如此重要,使朗读成为舒适、温馨、亲密的时刻同样重要,如果家长在感到疲惫不堪、心烦意乱的时候强迫自己给孩子读书,认为这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而不得不为之,那么这种阅读不再有益,相反却变得有害了。使朗读成为快乐安详充满爱意的时刻比朗读本身更加重要。当阅读变成一种痛苦时,最好就此停止。有父母说,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晚上都感到疲惫,那么他们应当怎么办呢?请大家记住,哪怕在孩子上床睡觉之前仅仅读一首诗并且告诉他以后还会读更多的诗也是好的。也可以把朗读作为星期五晚上的特殊活动,或者只安排在节假日或周末。
美国教育家詹妮弗在她女儿艾比刚出生不久,就开始给她念书。起初,这个小宝贝总是喜欢玩弄书皮,揉搓书页。可詹妮弗一点都不在乎,她甚至让艾比抱着书睡觉。
艾比长到1岁的时候,开始着迷于图书了。她特别喜欢依偎在妈妈的怀里,静静地倾听妈妈给她阅读《雪人的故事》、《快乐的小熊》等儿童故事,待到她开始学走路的时候,她常常喜欢手里歪拿着一本书,佯装着给家里小狗巴比讲故事。
像艾比那样的孩子,可能要比一般孩子在阅读和学习能力方面提前发展两年半或更多。
有些父母认为,婴幼儿的理解能力低,给他们念书似乎是浪费时间。其实不然。当婴幼儿瞪着眼睛听你念书的时候,他们的语言和理解能力正在悄悄地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