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12206200000026

第26章 意志力资本(2)

但事与愿违,女儿落选了。我们再也没有看到她的笑容,也没有听到她说过一句话,她的沉默让我有些难过,我知道这时候她更需要的是安慰和体谅,但是,我们没有给她。贪食的女儿开始饭量大减,人也消瘦了,她整天沉默寡言,但却更加乖巧,她开始关心起怎样不让父母操心、难过,甚至开始学着照顾我们,但我从心里觉得这样的转变在这时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不知该怎样来改变这个现状。第五天,我终于想到了惟一可行的办法。放学后,女儿按时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只是她依然是沉默的。晚饭后,我对女儿说:“女儿。你是不是该给外婆打个电话,把你考外语学校的事告诉一下外婆。”开始女儿脸上闪过一丝犹豫,随后说:“不打了吧。”我说:“你已经长大了,成功也好,失败也好,都应该让自己的亲人知道,我想你这次虽然没有考好,外婆一定不会因为你没有考好而认为你不是她最喜欢的外孙女。”女儿拿起电话躲到她自己的房间里给外婆打电话。而我则躲在房门外,惟恐听漏了一句。女儿的声音是怯怯的,我只听见她说:

“外婆,我有一件不愉快的事要告诉你。我外语学校没能考上,是数学考得不理想。”这以后就是嗯嗯的声音,再后来,我听到了女儿轻轻的哭泣声。听到女儿终于哭了出来,我的心也终于松了下来。

我走到女儿身边,为她擦去了眼泪。我对女儿说:“在这个世上比你强的人还有很多,因此要学的东西也还有很多,这次考试失利,只不过是你人生挫折的起步,以后你还会碰到很多,但是,不管你怎样,只要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了,而爸爸妈妈依然会一如既往地在你的身边支持你好好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女儿点点头,她的脸上重新出现了以往的灿烂和生气。感受挫折而不被挫败。我想通过这件事,女儿的心灵得到了磨练,她会成为一个坚强而有志气的人。

失败并不可怕,失败的结果有两种:一是让人奋发图强,从而走上成功;一是一蹶不振,从此丧失斗志。钱学森说过一句话:“没有大量错误做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宝座。”家长如果能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将失败看成是对孩子的考验,是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你就具备了正确的失败观。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失败观,你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去面对失败。

有位心理学家说,失败的价值有时胜于成功,因为成功的喜悦,只不过鼓励原来的行为,得不到更多的激发与思考,相反,对失败的检讨,却会训练孩子再求长进的毅力和信心。过分的顺利与成功,缺乏失败的磨练,反而易使人的毅力脆弱得不堪一击,可以说,失败对孩子而言是弥足珍贵的经验,父母要善于利用它来增强孩子的意志,而不是因为它而丧志。

孩子失败的时候正是家长培养孩子意志力的好时机,千万不要错过此时机,更不能扩大孩子的失败,火上加油般地打击孩子,将失败彻彻底底地变成一场大灾难。聪明的家长不对孩子的失败表示瞧不起,他们会对孩子说:“我也曾经失败过。”

此外,让孩子学会把挫折当做动力,有利于孩子坚持自己的意志。人生有许多挫折,所以教育孩子学会面对挫折,不怕挫折,是很重要的事。许多时候,人因为害怕挫折而彻底失败,有时候,人又因为不怕挫折而成功了。

对于害怕挫折的心理,久而久之,孩子会形成一种对事物冷淡或不参与任何活动的习惯,这些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有害。

这种心理导致孩子自闭、忧郁、阴沉,这样的人又怎会有快乐的性格和美好的人生呢?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正确面对学习中的挫折。

培养孩子坚持到底的顽强精神

无论是学习,还是要完成一项比较艰巨的事业,都需要有顽强的精神。对孩子来说,要想学好功课,固然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是重要动力,但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学习是一项巨大而艰巨的工程,并不是靠一时热情就能完成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顽强精神: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晴天下雨,都要不辍地坚持不懈,由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十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无论是容易是艰难,都要义无反顾地坚持。坚持需要意志力,意志力需要培养。

意志坚强的孩子,做事持之以恒,还具有较强的自制能力。他们善于控制厌倦、懒惰等消极情绪,也着于抵制欲望的诱惑。低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自制能力,他们希望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但又具有爱冲动的特点,不善于克服外部因素的影响,当他们做作业的时候,听到小朋友叫他去玩,马上放下作业就跑。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力得到发展,一个玩得正起劲儿的小学生,会突然叫“哎呀!

我的作业还没做呢!”立即放弃游戏,安安静静地做作业。

在培养孩子的顽强的精神时,我们不妨与孩子一起来定一个目标,然后帮助和督促孩子来完成这个目标,这样一来也可以起到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的作用。但是在制定这个目标时,要针对孩子的自身情况,注意一些情况:

(1)定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切实、可行

只要孩子努力就可以达到。如每天跑500米、或300米、200米,可依孩子的年龄与体力而定。定下的目标,必须是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得到的。不要定那些诸如考试、比赛拿第几名之类的目标,因为名次不是由某个人决定的,还有许多外在的不定因素,别人的成绩不可能由你来把握。

(2)目标提出的要求要适当

所定目标要求太高,会使人受到挫折而灰心,目标太低则会由于收效缓慢而泄气。如儿童认字,你定下每天认的字数太多,不是完不成就是当天勉强记住了过后就忘。顾此失彼,疲于赶任务,效果不佳,也会挫伤孩子对于认字的兴趣与积极性。若要求太低,每天认的字太少,学了好几个月,出门看到的广告、路牌,面对电视里的演员表、解说词仍然是睁眼睛。总见不到成效,会使其失去信心。

(3)定目标前要与孩子商量

说明任务的艰难,让孩子真心接受,并对克服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商量时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尽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见。不可勉强,更不能强加给孩子。因为目标最终是要孩子去实现的。一旦定下目标,不可轻易改变和放弃。放弃目标意味着毅力的动摇。若多次定下目标,再多次放弃,可能使孩子对放弃习以为常,以后做事也难再有坚持不懈的毅力。

(4)定目标前要充分估计任务的难度与孩子能力一般

说任务不宜太满,应当留有余地。这样平时不至于压力太大面产生畏难情绪,特殊情况下未能完成,也可有余力补上。

适当的目标会使孩子在完成过程中提高兴趣,有时甚至会因情绪高昂,精神集中,忘了时间而超额完成。这就由坚持转化为自觉的追求,进而取得显着收获或成绩,即由开始时的毅力到兴趣,到成功的良性发展。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当中,一切的变数都是为做父母所难以预料的。不管是幸运还是灾难,教育孩子选择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做拼死搏斗才是应该的。

孩子的未来难以预测,但教育孩子如何走未来的路是做父母的所能知道的。就算是成功还在遥不可及的彼岸,告诉孩子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他们走完崎岖的人生道路,仍然是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首要选择。

让孩子学会把挫折当做成动力

泰娜才8岁,正在上小学三年级,她的学习成绩十分出色,各个方面也都比他人优秀。在三年级就要结束的时候,教师问他:“泰娜,问问你的家长,是不是让你明年跳一级?如果你要跳级的话,就参加一个跳级考试。”泰娜回到家里,去问她的母亲。父亲和母亲讨论了一会儿,对泰娜说是否跳级完全由她自己决定。他们三个人一起讨论跳级的好处和坏处。通过讨论,他们觉得跳级的好处是加快了进程,让泰娜认为学习更有挑战性,更有意思,而不会被过慢的进度弄得厌烦,而失去兴趣;坏处是跳级以后学习任务会比较重,泰娜一定花费比一般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勤奋学习,或许会失去一些正常的孩子应有的娱乐时间。当然这次讨论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泰娜明白家长对他的学习状况十分满意,这一点并不一定需要考试成绩来证明,或是由跳级来证明。不管她的考试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会觉得泰娜是一个好学生,并为她感到骄傲。这让泰娜放下了心理负担,轻轻松松地参加了跳级考试。

考试的结果表明,她并没有达到跳级的要求。泰娜高兴地留在原来的班级里继续学习。因为家长给了泰娜足够的心理准备,所以,她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而是像以前一样继续自己的学习。毕业的时候她考取了最好的学校。当然,对于泰娜来说,最重要的还在于,她从这个经验中懂得了失败不是永久的,永久的是成功的决心。

三、培养孩子在生活中的意志力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中]罗斯旺

让孩子学会生存,顽强长大

孩子如果没有独立的生存能力,他的依赖性就会很大;而孩子一旦有依赖心理,那他的意志力就会很薄弱,遇到困难就会退缩。所以,让孩子学会生存对于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位爸爸向一位多年从教的老教师进行咨询:“我的孩子现在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

老教师问:“你给孩子经常叠被吗?”

爸爸:“是的,经常叠。”

老教师又问:“你给孩子经常擦皮鞋吗?”

爸爸:“不错,经常擦。”

老教师说:“原因就在这里。”

老教师又问他,如果你的孩子拿着杯子歪歪倒倒地走过来,一下把水泼在沙发上,你是否把孩子赶到一边,心疼地去收拾残局呢?孩子早上起来自己穿衣服,却总是把袖子穿反,把裤子拧成一团,你是否会因为他耽误了时间而大声禁止他,并动手代劳呢?你是否每天让孩子自己洗脸、洗脚、洗袜子、整理床铺呢?”

这位爸爸默不做声了。

当父母的首要问题是:要知道,独立的生活能力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要从小加以培养,首先就要培养他们逐步养成自己照顾自己的好习惯。

其实,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做事,“做”是他们锻炼的机会。孩子一会走时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2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3岁的孩子自立愿望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去干,但是他们还太小,独立活动能力还很差,常常会把事办糟。这时,家长就应鼓励他们试一试:“你自己去倒水喝!”孩子把水泼在沙发上了,你不要责怪他,因为保护孩子的心灵远比你的沙发重要。这对他们来说,只是犯了个小小的“可爱”的错误。这样的失误,随着他们长大就会避免了。

孩子动作发展成熟了,具备一定的能力了,不要总认为孩子小就替他做这、做那。孩子只有通过独立做事,才能体验到各种感情,这种感情与别人代替他们或强迫他们做时大不一样的。苏姆林斯基说:“一个儿童为了浇花,提了一小桶水,接着又提第2桶、第3桶、第4桶,他累得满头大汗。你不必担心,对他来说,这是世界上任何别的喜悦都不能比拟的真正的喜悦。在这种劳动中,人不仅可以了解世界,而且可以了解自己。

童年时期的自我教育正是从了解自己开始的,这种自我了解是愉快的。一个5岁的小孩栽了一棵玫瑰,开出了一朵美丽的花,他不仅惊讶地观看自己双手劳动的成果,而且还观看自己本身:‘难道这是我自己做成的吗?’这样,儿童在体验无与伦比的劳动乐趣的同时,还可以认识自己。”

父母代替孩子做事,不仅不会给他们带来幸福,相反,他们会因失去自己做事的机会而苦恼,他们既尝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失败的痛苦,他们品尝的是成人禁止他们干事的悲伤和怨恨,这对孩子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风趣地说:“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他说:“做爸爸的应当明了自己的责任,你们的责任是帮助小孩子生活,是帮助小孩自立,是帮助小孩做人。”

比如,孩子学着踩缝纫机,你不必担心他会搞坏,在旁边监护着,只要教他方法,让他练习,自然就会学会了。父母可以教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有条件就让他单独睡觉。父母还可以教孩子管理经济费用,把零用钱存起来,总之,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尝试,让孩子出马,自己退在后面。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具备了自理能力,他就摆脱了成人的照顾,向自主迈出了一大步,也才能在生活中顽强成长。

鼓励孩子笑脸相迎生活中的苦难

苦难是增强意志力的基石。父母亲要鼓励孩子笑脸相迎人生的苦难。

日本的幼儿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逢冬天,幼儿都要赤身裸体于风雪之中滚爬跌打一定的时间。天寒地冻,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但在一旁的家长们个个硬着心肠,没有一个上前搂住自己的孩子。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能换来孩子真正的健康。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日本家长们就给自己的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卫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出外旅行,不论多么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家长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

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家长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在美国,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是却使学生们获益匪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更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在德国,家长从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事情。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生活的幸福。但究竟怎样才能使孩子将来能生活的幸福呢?我国的许多家长对此并不真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