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12206200000004

第4章 智力资本(3)

独立地提出观察目的和任务,使自己能够自觉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在不同阶段时间里将注意力集中到一定的部分和过程上,从而收到较好的观察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最初阶段的观察力训练中养成每次观察都有一定目的的好习惯,逐渐使观察者养成观察前主动给自己提出任务的好习惯。

因此,对孩子的要求可由具体细致逐步向概括整体性过渡,而由孩子自己去充实更进一步的观察目标。

(2)让孩子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

在观察事物的现象时,人们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话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是能敏锐捕捉到一般人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那些东西的观察者,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因此才能称之为“内行”;二是以有心人的角度去观察。这种观察常伴随灵感的闪现,它可以使观察者原有的认知链条中脱节和缺陷的链环得以联结,因此能对认识产生推动性的发展。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遇到国王让其判断金王冠真假的难题,一连几天冥思苦想不得其解,然而一天在入浴盆洗澡时,浴盆中水溢出的现象触发了他的灵感,有关不同金属具有不同密度的知识与一定体积的物体能排开同体积水落石出的知识被眼前现象巧妙联结,有心人阿基米德由此敏锐地捕捉到判断王冠真假的方法,同时也发现了物理学上用途极广的“浮力定律”。

毛泽东在谈及知觉的关系时曾说:“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知识的掌握与观察的能力常常是相互促进的,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可以使我们站在专家的位置上,以内行的眼光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变化,使我们能够发现常人不易捕捉到的隐藏很深或稍纵即逝的现象。我国大科学家沈括在路经太行山时,发现高山之上出现大面积海螺、蚌壳与鹅卵石的堆积层,从而推断出高高太行山是远古的海滨,就此提出华北平原系冲积平原的学说。专业知识为他的观察发现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3)让孩子观察时结合所学知识孩子的每一种训练、每一项活动都不是互相割裂、互相矛盾的,而是一个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过程。比如,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往往并不是知识环节上的问题,而是理解力、推理能力不强或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而学习习惯不良中又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观察力薄弱引起的,如不能细致审题、容易看错题目、不能耐心分析题目条件或深入归纳文章大意等。因而,学习上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力的训练来弥补、改正;另一方面,观察力训练的许多活动又是可以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的。

在平时的学习中,应注意培养孩子细心观察的习惯,听课要认真仔细,并逐渐学会在复述教师讲课内容过程中抓住一节课的重点。当然,这一点必须经过认真听讲和融会贯通后才能做到。课文背诵和公式记忆中要注意有细微差别的地方,原文要记得准并体会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这样用,以领略词语的差异和不同含义。公式要记牢,并反复验证、对比同类公式的适用条件;作业要细致认真,并学会主动检查。写作业、检查作业是发展孩子观察力的重要环节。

比如,小学生作文主要是记叙文,主要通过描叙一件事或描叙一个人来表达一定的中心主题,而无论记事或记人,都需要有细致的观察力、较高的比较分析力,才能将事记全、将人写活;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简便运算、脱式计算和文字叙述题占有很大比重,这些都依赖于对数字特征和数量关系的观察和比较,对观察细致力、观察准确性有很高要求。至于比例关系、路程、速度与时间关系、一定量关系等应用题,无论是列式计算或列方程求未知数,都需要对题目条件进行分析比较、细致审题,找出等量关系才能顺利解答;至于政治、历史、地理科目中的填空题、填图题,无一不需要较高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记忆力。

在学习阶段,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考查手段,也是观察力培养的重要环节。考试前需要一定的复习,尤其是大考前的总复习,需要对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内容“梳辫子”,将书本由“厚”变“薄”,这必须通过观察并找出线索加强记忆;考试后要进行积极的总结和评价,而不要仅停留于考卷上的分数。对做对的题要进行归类,找出自己理解较深、记忆较牢的内容有哪些,而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长项。对于做错的题更要观察总结,发现自己都错在何处,找出薄弱环节,尽快予以加强。

养成自身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自觉的学习作风,不要靠家长的督促或严词厉色,更多依赖于孩子的自觉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观察力训练与各科学习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方法训练

要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必须对孩子进行观察方法的训练,使孩子观察有目的,有顺序,能够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对事物的观察一定要讲究方法,即明确观察的目的,能够有顺序地多角度地全面地观察事物,通过比较,把握不同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1)顺序转换法

观察要得法,首先就得学会有计划、有次序的顺序查看,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上去观察同一事物或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观察顺序,首先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到远等;观察顺序,还可以指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所以,观察同一事物,既可以依循其空间顺序,也可以从其不同的结构次序入手,获取的信息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比如,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前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互相一致配合,让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尾翼长,肚子大,颜色鲜。

经过这多种顺序地有步骤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用不同顺序观察不同类事物,往往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分析法。如观察街景、公园、山色等自然景象,多采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法;而观察某一事件,则必须按照开头(起因)——中间(经过)——结果的时间发展顺序。

(2)求同找异法

求同找异法就是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其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

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会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便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蜓等动物的兴趣。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又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有翅膀,有的有甲壳(如瓢虫),等等。

通过这种求同找异法,比较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孩子的进一步观察、进一步比较的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

一目中的:观察的准确性训练

观察准确性是确保观察质量、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内容和条件。围绕观察的完整性和有序性来展开训练,有助于提高观察的准确性。

观察的准确性是保证孩子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的关键。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孩子观察准确性的训练。

(1)中心单元法

所谓“中心单元法”,即围绕某一观察对象或内容开展一系列观察活动,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例如,观察种子发芽成苗的这一过程,围绕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这一中心,设计出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比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什么时候张开瓣?叶子什么时候长出?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

中心单元法贵在围绕“中心”坚持下去,否则无法获得对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

(2)边缘视觉法

一个观察力不够准确的人,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观察力准确性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敏感地观察到事物的细节。这一能力需要观察者具有较广泛的视觉范围,又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为此,可进行边缘视觉法训练。

所谓“边缘视觉”,就是先保持固定的目光聚焦,凝视正前方,同时又用眼观望四周,但不是以头的扭动或转向而带动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的余光。原来,在人的视敏度很高的中央视觉区外缘,还有一块很大的,相对来说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视觉区域,就叫做边缘视觉。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一小部分处于敏感的中央区,其余则都在边缘视觉地带。因此,对边缘视觉的开发和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视觉的感受力范围和感受性程度,对视觉完整性和准确性训练大有帮助。

边缘视觉,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它能使观察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敏感,而且也善于捕捉他人易忽视的细节或事物的某些特征。比如,从杂乱无章的复杂环境中选认出自己所找或选认的事物,靠的就是边缘视觉。一个边缘视觉良好、观察敏感度高,又对汽车有浓厚兴趣的人能对身边一驰而过的汽车,准确地说出车名、车型及车子的显着特征。

在进行边缘视觉训练时,要注意既看清事物整体,又要把视觉敏感的中央区对准需要进行细致观察的部分,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抓住关键和要害,一目中的。

拨开乌云见青天:观察分析力训练

有效的、真正的观察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所以,观察分析力、思考力训练是观察力提高的必经之路。

说得更简明些,观察分析力包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1)追踪法

追踪法又可称为间断观察法,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进行间断地、反复地追踪观察,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规律,而对类似情况作出准确分析和判断。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情况。

追踪法的成功实施要靠注意力的长期稳定来实现,而注意力所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观察活动这一事件本身,更多的是所观察对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因此,运用追踪法进行观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运用大脑,经过筛选、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符合规律的客观认识。

(2)破案法

破案法就是从某一观察的现象、线索中的疑问之处入手,进行探索性的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有一个叫焦涤非的人,他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其父带他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于是他问父亲,其父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火车就会出轨。”焦涤非听后,仍疑惑难解。他的父亲只好说:“若不信,可以自己测量测量。”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他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在变化,铁轨接头的间隙也在变化。早晚与中午,春夏与秋冬都有变化,而且还有规律,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一毫米。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他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和自然科学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三、记忆力培养:打造过目不忘的“神童”

培养记忆力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智力的核心和发展的标志。让孩子在兴趣和思维中不断提高记忆力,有助于孩子的智能提升。

——[日]田七真

记忆力:少年成才的智力基础

记忆是智力活动的基础。

古今中外智力超群的人都具有非凡的记忆力。

父母要想使孩子成才,就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奠定成才的基础。

记忆力超群的人的主要特征是:

记忆速度快;

记忆持续时间长;

记忆准确度高;

记忆范畴广阔,应用能力强;

记忆方法新颖、奇特;

能发现材料的内在联系。

一般来说,具有上述特征的人有较强的先天禀赋和记忆力。这样的人一般可选择历史、地理、地质、民俗、哲学、生物学,也可选择文学艺术、政治、科学等职业。如果努力,成功可能性较大。

我国古代大哲学家王充自幼记忆力强,酷爱学习,6岁时就跟着父亲读书认字,读过的东西,他差不多都能过目不忘。8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朗读晁错的《论贵粟疏》,小王充一旁默默地听着,等父亲读完,王充几乎一字不漏地把全文背了出来,父亲又惊又喜,把他正式送到学馆中去念书。在学馆中,老师讲的上千字的文章,王充很快就能背下来。渐渐地,老师讲课不能满足小王充的求知欲望了,他就在晚上自学《论语》、《尚书》,一边读一边抄写,接着就背诵,差不多每天都能抄一千字,背熟一千字。到了15岁时,王充已经遍读诸子百家,积累下渊博的知识,已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少年。于是父母想方设法、节衣缩食把他送到东汉王朝的首都洛阳,让他继续深造。

到洛阳以后,王充又几乎把全国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翻阅了一遍,但仍不改自幼养成的习惯,一有机会还要到小书坊上去看书。他不光读诸子百家的经典着作,还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书,使他掌握了不少自然科学的知识。还有当时被视为“非圣无法”的书,如桓谭的《新论》,他都非找来读不可。

智力超凡的王充凭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熟读背诵了大量各类着作,涉及自然科学及其诸子百家的各种文章。到32岁时,王充就开始撰写其巨着《论衡》,他坚持不懈地写了30多年,直到他去世,终于完成了这部巨着。这部30多万字的论着是我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思想上,至今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谢夷吾在向光武帝刘秀推荐王充时,说他是少有的天才,连孟子、司马迁都不能超过他。

古今中外,智力出众、记忆力不凡的人在相关专业成才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国宋代大诗人黄庭坚幼年博闻强记、读书几遍后就能口诵,5岁就熟读了诗、书、易、礼、乐等五经。有一天,他问老师:“人人都说有六经,为什么只让我读其中的五经。”老师说:“《春秋》不值得一读。”黄庭坚却不以为然地说:“既然称作经书,怎能不读呢?于是,自己找来《春秋》,十日成诵,无一字遗漏!经过一番努力,黄庭坚终于成为一代大诗人。

科学研究表明,记忆力超强的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若能求学深造必有所成,特别是那些相对需要有较强记忆力的学科更易创造辉煌,例如历史、地理、地质、民俗、生物学等,就是离开科研机构到社会上也易出人头地,成为名演员、艺术家、评论家或政治家。

儿童记忆力超常的特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