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12206200000007

第7章 智力资本(6)

④具有过渡性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性是由表象的二重性决定的。表象的直观性使它于所反映的事物本身相近,有形象性;但表象的概括性又使它与实际相脱离,具有普遍性的特征,为抽象概括提供发展可能。

(3)萌芽态的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词)、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的,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严格地讲,在孩子幼儿时期不具备这种思维方式,但在幼儿晚期出现了这种思维的萌芽。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的萌芽在5岁以后表现明显。

例如,孩子喜欢问为什么,这反映了他(她)在探索事物内部的奥秘,想知道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这是孩子抽象逻辑思维活动的表现。但由于孩子形成的概念都是与具体经验有关的初级概念,所以还不能进行真正的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的出现,却为今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也使孩子开始从他人或从别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摆脱自己的直接经验的束缚,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针对特点,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

孩子的思维活动一开始在具体的感知和行动中进行。父母应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向他们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孩子看见了布娃娃才会想起用布娃娃做游戏。如果妈妈拿走了布娃娃,孩子的思维也随着布娃娃一同消失了。当抱着心爱的布娃娃做游戏的时候,倘若没有看见奶瓶、小勺、小碗,他就绝不会想到给布娃娃“喂饭”、“喝水”。

生活中还常常发生这样的现象:当您给孩子一套积木,要求他先想好怎样搭以后再开始玩时,孩子却愤愤不平地抗议:“我不要想,我要搭!”当一块一块积木累积堆高了,孩子会高兴地叫起来:“啊,房子!我在造房子!”

这种现象很正常,因为孩子不会先想好再行动,而只能是一边行动一边想,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了。这种直觉行动思维的典型特征正是人类思维的初级形态,一般大约发生在3岁左右的孩子身上。

当孩子进入幼儿期(3~7岁),孩子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起来。这一特点在5岁左右的孩子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思维主要是依靠具体形象和已有表象来进行。当孩子思考3+4=?时,其头脑中思考的必然是“3根香蕉加4个苹果”或“3颗糖加4颗糖”。

如果遇着一位年龄比您的孩子小,按辈分应称作“阿姨”的人,那就有趣了!您的孩子一定不愿叫“阿姨”,因为在孩子看来,阿姨应该是与妈妈差不多的形象,而比自己小的人只能是妹妹。

更为有趣的是,一位老奶奶搂着自己心爱的小孙子感慨万分地说:“孩子,你真幸运!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却是生活在黑暗的旧社会……”而5岁的小孩子想的却是,黑暗的旧社会一定是黑乎乎的,走路必须用灯照明才行。

孩子6~7岁时,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知识经验的增长,开始在孩子的大脑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也就是说开始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了。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对事物的了解不仅停留在现象上,而常常是“追根究底”,提出的问题涉及到事物的本质或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类似“星星为什么不从夜空中掉下来”、“下雨前蚂蚁为什么要搬家?”的问题令家长们难以招架。他还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勇敢”、“认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等一些抽象概念。当孩子不慎重重地跌了一跤,他会强忍疼痛,竭力装得若无其事的样子,嘴里自我标榜:“我很勇敢,我才不怕疼呢!”那副天真的模样让父母忍俊不禁。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也是人类思维的最高级形式。要造就一位未来的神童,就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孩子思维与成人不一样,概括能力还比较低。两岁左右的孩子常常把走路摇摇晃晃、呷呷叫的物体都叫做“呷呷鸭”,而指着小猫、鸡毛掸子、毛皮领子等毛茸茸的东西均叫“猫咪”。这可以说是孩子最初的概括,它只是依据事物某一种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声音等进行概括,仅仅是一种最初级的概括。进入幼儿期(3~7岁),孩子的概括也大多是依据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特征(一般是功用性特征)进行。比如孩子常常是这样概括“鸟”的共同特征:会飞的是鸟。

在进行判断推理时,孩子也不能根据事物内在的联系进行判断推理。生活中常出现这种有趣的现象:孩子听家长说不能喝生水,喝了生水要生病,于是他就往金鱼缸里倒开水,结果金鱼全死了。妈妈刚买回来一个布娃娃,孩子却用水往它身上浇,并且理由十分“充足”——布娃娃也要常洗澡。孩子在理解问题上也很直接和肤浅。妈妈吃了酸酸的东西以后说:“我的牙都酸掉了!”孩子听了以后却非常关心地说:“掉到哪儿了?我看看。”如果爸爸把等量的水从大瓶子里倒入小瓶子,孩子却认为:小瓶子里的水要多得多。另外,据心理学工作者对3~7岁儿童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资料表明,幼儿数概念的发展是从计数开始的,先是口头数数,接着能按物点数,最后是说出物体的总数。

一般说来,3岁左右的孩子能作小范围的唱数和点数。4岁左右的孩子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这时的孩子已会按照妈妈说出的数目拿出相应数目的桔子,也就是说能按数取物。他还会利用实物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如将10颗糖分成6颗和4颗,知道4块雪饼和5块雪饼合起来是9块雪饼。到了6~7岁,通过学习,孩子可计数100或100以上,会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然而,思维超常孩子的概括水平、数概念和运算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普遍超过了一般儿童。儿童教育工作者通过实验和测试,科学地证明:思维超常孩子的类比推理成绩在不同程度上超过了比他们大2到5岁的儿童的平均成绩。

以上讲述的孩子思维的几个特点,无法区别其侧重。

作为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应时常观察孩子的思维表现,只有掌握好孩子的思维特点,才能找出相应的激活和培养孩子思维潜能的方法,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实践证明,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用的人才,与早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人在幼年时,主要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而很少根据事物的本质特点或事物的内在联系来思维。

因此,这时父母们应向孩子提供大量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现在,国内外围绕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力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这些方法有的可以改善某一种思维品质,如改善思维的独创性,有的对孩子的思维品质也能产生良好效应。

发现并激发孩子的思维力潜能

一般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训练与培养。但这并不是说只要我们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开发、训练与培养,甚至是高强度地刻意开发、训练与培养,就会使孩子一定具有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其道理就在于孩子是否具有高思维能力的潜能,是否具有特别着意开发、训练与培养的必要和价值,是否具有良好的开发、训练与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所以说,在开发、训练与培养孩子思维潜力的时候,首先要有所发现。发现什么?发现孩子是否具有高思维水平的潜力。下面对具有高思维潜力孩子的思维活动表现特征介绍一下:

(1)思维范围比较广阔

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在考虑问题时,能够全面地看问题,不是只看问题的某一侧面,能够考虑到各种有关的因素,不只是看到某个单独的因素,能够着眼于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去分析、综合、比较,从而找出事物的本质来,而不会被外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据说,牛顿小的时候,长得呆头呆脑。一天,牛顿所在学校的老师突然来家访问,吓得妈妈连声说:“我们这个小牛顿笨头笨脑的,可能又让老师费心了吧?”

“哪里,哪里,牛顿是个绝顶聪明的孩子。昨天,校门口出了一道难题,没想到那道题叫他解开了,牛顿立了大功。”

原来,一个年轻的售货员用扁担挑着两筐细瓷碗,路过学校门口的十字路口时,被一辆柴草车刮翻了。责任在柴草车的车轱辘进入了人行道,售货员拦住赶车人叫他赔偿,赶车人也只好认赔。但是,一筐破碎的细瓷碗,究竟有多少只,双方争论不休,互不相让!

这时,过往行人和下课后从校门涌出的学生都围着瞧热闹,但谁也想不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好了,好了!不用吵啦!”小牛顿看了一会儿,眉头一皱,想出了办法。

“好什么呀!你能把碎碗一个一个对上茬,数出多少碗来吗?”赶车人不满地说。

“可以查出来。”小牛顿说,“你们找杆秤来,先把碎碗碴称出个总数,然后用一个好碗的重量去除,一下子不就得出了碗的总数来了吗?这是一道简单的除法,有什么难的!”

你看,小牛顿能够全面地看问题,考虑到了整体碎碗碴与个体每只碗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抓住了重量是该问题的本质。小牛顿的思维范围多么广阔呀!

在一般智力竞赛中,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当问到“世界上什么最大?”时,有的孩子只能凭其直觉说:“天空最大!”殊不知,人的想像力是无限的,不管你说出一个多么大的东西,别人都可以想像出一个更大的东西来。正像一个相声中所说的,碗比碟大,盘比碗大,缸比盘大……而难能可贵的是,有一个10岁的孩子居然能答出:“想像最大!”

(2)思维程度比较深刻

思维程度肤浅的孩子,只能从问题的表面现象去看问题。所以,一旦问题繁多、复杂时,则往往不知所措。思维程度比较深刻的孩子,则能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善于发现其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他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靠一位盲人学者指点而自学成才的道尔顿,是英国着名的科学家。他家居住的地方离广播电台约三四英里远。在一般情况下,他家的人听不到播音员的声音,可是每天早上或晚上,他们不但听得很清楚,就是换了播音员都能察觉出来。

一天晚饭后,道尔顿全家人在树荫下议论起这种怪现象来。

“平时听不到声音的原因,主要是大街小巷生意兴隆,叫卖的人太多,声音嘈杂,所以难以听到播音员的声音了。”弟弟抢先说。

“还有楼房、树木的阻挡呢。”妹妹天真地说,“楼房、树木可是早晚和白天都一样的呀!”

道尔顿说:“你们只答对了一半,或者说你们讲的都是些表面现象。你们不知道,天气的阴、晴、刮风、下雨,或者下霜、下雪,还有温度、空气,对声音的传播都有影响。我说给你们听,你们不一定相信,我这里有较详细的天气变化对声音传播影响的日记,你们看看就明白了。”

道尔顿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纷繁复杂的各种因素中发现其与声音传播最本质、最核心的问题。后来,他在气象学、化学和物理学上都做出了不少突出的贡献。

(3)思维过程善于独立进行

独立思考是思维能力较强孩子的标志之一。遇到难题,不是马上去问老师,问父母,而要自己先苦苦思索一番。而且,这类孩子在问题的思考上,不肯盲从他人。他们不容易受别人的暗示或影响,也不轻易动摇自己的观点。比如,思维能力较差的孩子遇到数学难题,一般都急于想完成它,自己做不出来,也不去苦苦思索,求父母代做而得过且过。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却宁愿憋上它三两天,直到自己把问题解决出来才满意。

有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期中测验时见到一道解释词汇题,题中有“闻名”这个词。他不同于大多数孩子解答为“名声”,而别出心裁地解答为“听到名声”。结果,老师在作业本上打了个红×。

为了证实自己的解答正确,孩子查了字典、辞典和辞海。然后提出充分理由向老师说明,“闻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当“名声”讲,而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当作“听到名声”讲的道理。

老师满意地微笑了。

这个孩子的自信力和求真精神,连一般成年人也不易做到。而这,正是思维能力较强孩子的又一个重要标志。

(4)思维速度敏捷,思维方式灵活

一般孩子面对提出的问题,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墨守陈规,依然用以前用过的成功方法,去试图解决它。一旦成功,则沾沾自喜;一旦失败,却束手无策!这些孩子的思路比较狭窄,方法比较单调。

鉴别这两类思维方法的最好办法是观察孩子的解题过程。思维敏捷而又灵活的孩子,看到一道题后,先看题目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然后去理解题目的内容。经过这些准备后,他会选择方法去解题,一旦发现此种方法不行,则立即放弃而去寻找别的方法。而一般孩子则见题就“套”,看看这道题像老师讲过或自己做过的哪一道题,“套”住了,就解出了这道题,“套”不住,则弄得他满头大汗、懵头转向,很长时间还是解不出来。发现孩子属于前一类型,则应该鼓励他,加快他向这方面继续发展。发现孩子属于后一类型,则应让他向前一类型发展,摒弃因循守旧的毛病。

门捷列夫是俄国伟大的化学家。在他不满6周岁时,由爸爸送进了小学校。学校老师按照录取新生的惯例首先测试了小门捷列夫的数学知识。

老师叫小门捷列夫数1到100,然后问他这100个数里有几个10,几个1。门捷列夫不仅对答如流,还额外地回答了1000个数里有10个100,有1000个1;10000个数里有……一般孩子回答这个问题比较缓慢,因为他们只能遵循幼儿园老师所讲的扳着手指一一去数的方法,而门捷列夫却选择了自创的新方法,迅速地回答了提问以外的一连串问题。

思维敏捷的门捷列夫很快地经过跳级结束了小学的学业,15岁中学毕业,大学毕业后21岁就获得博士学位,当上了彼得堡大学教授。后来,他因发表了化学元素周期表而震惊世界。

(5)思维程式逻辑性较强

有些孩子说起话来语无伦次,词不达意,老是东一榔头西一杠子,让人摸不着头脑。而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则能准确无误、层次清楚地叙述问题。这说明思维能力较强孩子的标志之一是思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他们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检测孩子思维的逻辑性,可用一些简单、明显的问题来考核。如:

问题一张老师比王老师小,赵老师比张老师小,其中谁最小?

问题二张三比李四小,王五比李四大,其中谁最大?

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能一下子说出问题的答案,一般的孩子也许要用手指头或者摆出铅笔、橡皮等物品,作一番比较以后才能回答。前者用的是逻辑推理,后者用的是直觉推理。

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是:如果基本的论据和前提是正确的,由此而推出的结论也必定是正确的;如果前提是错误的,则推出的结论不一定成立,有时还会谬误百出。

比如,思维逻辑性较强的孩子能够判断下列两个问题:

问题一所有的蚂蚁都是昆虫,所有的昆虫都是六条腿,因此,所有的蚂蚁都是六条腿。

问题二所有蘑菇都适于食用,毒蘑是一种蘑菇,因此,毒蘑也适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