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为孩子积累成才的资本
12206200000009

第9章 智力资本(8)

奇想是通过父母引导来进行的。父母应引导孩子根据一个情境去想像,并说出感受。想像时要轻松、专心,不要被打断,要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来玩,对孩子较为有益。父母可以给孩子出这样一个题目:

你想像你是一颗种子,在地上发芽成长。你是什么植物?你在成长过程中对四季的经验怎样?你扎根的经验怎样?你的根、茎、花和叶如何?各有什么经验?你对太阳光的感受如何?对风、雨的感觉如何?设身处地把自己当那棵植物来加以想像。

你站在山脚下正准备登山,山很陡。

接着做奇想。

你走进山林,看到一个很深的地堑,走到深处则见一片火海,旁边坐一睿智的老人。

接着做奇想。

父母亲用这种引导性的情境,让孩子接下去做奇想。它往往能导引孩子内心的情感和灼见,并能有助于孩子自我了解。在进行中,要让孩子以自然的方式发展他的想像。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恐怖或具有威胁性的主题对孩子而言,最好避免使用。

珍视孩子创造性想像的优良品质

创造想像是孩子探索学习的动力,直接促使他们产生探索性的社会需要,使其有意识地接触设想的领域和内容,使想像逐渐转化成良好的学习行为,父母应当对此理解、爱护和支持。

孩子喜欢想像,都有想像美好事物的天赋。在现实生活里,尤其是好问好动的孩子,在家里乐于把钟表、玩具、台灯等物品拆开,试图看个明白。有时他们不遵守纪律,爱东说西问。这常常被人认为是“没有出息”的表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心理学家认为,有些孩子确实与众不同,不是他们不爱学习,而是他们有不同于其他人的兴趣、爱好和思维模式,他们能够想像到别人不能想像的事物,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其实,这正是他们想像力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幻想的表现,而这常常被成人们所误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容易发生变化的,父母误以为是有意识淘气的行为,是同长辈们过不去,由于父母不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因而错误责备他们,这就有可能扼杀其创造想像才能乃至阻止其心理发展。

孩子的想像多以探索活动表现出来。创造想像的动力支配他们去探索周围世界。一旦对远景未来有了设想,他们就要去尝试性地进行活动。

孩子创造想像的个性品质,主要包括创造想像的动机,创造想像的兴趣,创造想像的信念和成就感。

孩子创造想像的发展,要受自身各种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和制约。当然,孩子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可塑性,因而就可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受到阻碍。孩子应当了解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和辩证关系,只有把握好内在辩证关系,才能有利于优良心理品质的形成。

创造想像动机是创造想像的直接推动力。动机在创造想像活动中表现出三种功能:

激活功能——即激活表象;

指向功能——指向创造想像的目标,按目标、标准加工表象;

调整功能——主体进行创造想像时,能否成功,维持整个程序,达到目标,取得成果,都依靠动机的调整功能。

北京市一位十多岁的孩子把全市公交线路进行测量和调查,创造出一幅结构完整、布局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线路图,这位少年的创造想像结果,也离不开浓厚兴趣的支撑。他对北京交通线路的好奇心已经达到了着迷的程度。每天除了学好文化课程和相关技能,他的全部精力和爱好都投入到这项活动之中。为此,他多次受到北京市政府、市教委领导的奖励和表彰,中央电视台曾多次报道其创造精神和高度的创造想像素质。

兴趣是促成创造想像的巨大动力,它可以提高创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愉快的活动中,想像的主体也能感受成功后的喜悦和满足。在这个孩子创造想像的过程中,兴趣发挥了准备、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帮助孩子抓住稍纵即逝的想像

奇想和想像是人类心灵深处所发出的重要而微弱的讯息,它稍纵即逝。如果我们不特别去留意它,便无从了解它,当然它也就无声无息地消逝了。奇想和想像是一种直觉经验,如果我们能保持心灵的清净,不受焦虑、惧怕和不安的干扰,它就会源源不绝地提供你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奇想和想像,不应加以遏阻,相反地,要做适当的启发。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超觉经验,特别是奇想和想像,应列入教导上的重点。因为它使认知与内省结合,发出最聪慧的灵感。美国心理学家纽曼(Newman)指出:对于超觉经验的启发,不仅能引导孩子人格的健全发展,同时也提供了自我了解和创造力的契机。孩子能了解从心灵深处捎来的讯息,对其心智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对于孩子超感经验的教导,其所使用的方法是引发而非灌输,是醒觉而非传授。

父母在教导时,只要能欣赏孩子的想像,分享孩子的奇想,就能导致孩子良好的发展。

培养想像力最好的教材就是孩子本身,并随时以他的生活作为题材进行教导。当然,也唯有以孩子自己和生活作为教导的题材,教导才会变得生动有趣,也才会对孩子的心智发展有益。

如果我们让自己静下来,我们就会发现杂念不断地浮现出来,其实这些杂念与想像没有明显的界线,两者都能引导出许多新的观念和发现,所以心理学家把这种由内浮升出来的臆想,称为一种世界语言或臆想语言,这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宝库。瑞士心理分析学家荣格则将它称为潜意识语言,它表现成梦、幻想及各种冥思。

对想像力的重视,是现代教育学家的共同看法。因为想像力确能引发孩子活泼的创意和灵感。

例如许多小学采取借诗作画的教学活动。孩子在读过一首诗之后,根据自己的想像,画出内在世界的影像。或者有些学校使用神往的方式,让孩子想像自己就是某种动物或对象,写出自己的感受。

我们经常看到小学教师在作文课时,以“云的自述”或“小鸟的自述”为题让孩子作文。这类题目对孩子想像力的陶冶具有很高的价值。

对于年级较高的孩子,我们可以用想像训练来加强他们的思考与创作能力。比如说,孩子的作文题目是“论民主政治”,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孩子来说,往往会思路枯竭,写不出文章来。但如果应用了想像力,把民主比喻为自己的身体,就可能把民主政治想像成一个有系统的思路,例如:

个人(想像)民主的社会(想像后得到的线索)有如下几个层次。

健康健全的制度和功能

细胞个人

器官分工合作

学习教育

行动规范法律与秩序

幸福富裕的社会

疾病失调与改革

根据这些思路,孩子就能写出一篇相当有水准的文章了。许多发明和创作都是从想像中激发出来的。比如说,爱因斯坦想像自己以光速飞入太空,这个想像促使他完成了相对论的某些要点。而法拉第是电磁学的发现者,他经常想像自己是一颗受压力的原子,因而看透了电解的原理。

对孩子而言,想像自己未来的成功,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动机。一个人做功成名就的想像,会促使他发挥创造力去实现心中的目标。

不过,父母亲必须了解,创造力和成就动机固然源自想像,但并非所有的想像都能化为创造力。这里有一个原则必须郑重地告诉身为父母者:

想像如果与惧怕结合,就会变为强烈的紧张与焦虑,对心理健康有害。反之,想像若能在悠闲中神驰,配合针对某一待解决的事实,创意就跟着出现。正因为如此,父母们切记,一定不要制造孩子的惧怕。

用多种方式训练孩子的想像力

想像是孩子的天性,对这种天性,只保护还不行,更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开发,加强想像力训练。

想像力训练有素的孩子,加强表现出高超的智力水平。

(1)要鼓励孩子大胆想像

创造想像是孩童创造才能的重要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大胆的创造想像常常得不到大人的理解。大人们一边惊叹自己的想像不如孩子的丰富、大胆,一边又有意无意地要孩子适应大人的条条框框,对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规矩”的大胆想像加以纠正,殊不知这种愚蠢的做法往往过早地扼杀了神童的想像。

一位从国外访问回来的幼教专家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她去一所幼儿园参观,看到一个孩子用蓝色画了一件大大的圆东西,她问:“你画的是什么?”那孩子答:“大苹果。”这时,他的老师过来看了一眼,说“嗯,画得好。”摸了摸那孩子的头就走开了。我们的专家见状很纳闷。事后,她便问老师:“他用蓝颜色画苹果,您怎么不纠正他呢?”那位老师诧异地看了她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纠正他呢?也许他以后真的会培育出蓝色的苹果。至于现在的苹果是什么色彩,他会在吃苹果时弄明白的。”

那位外国老师不干涉孩子大胆想像的做法是很值得学习的。

(2)丰富孩子的生活知识和经验

孩子的幻想或者说乱想,与想像有着本质的不同。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首先想像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其次它是在一定的丰富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丰富的想像力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基础上的。而且知识的广度越大,深度越强,想像的能力也越强。家长要让孩子学习他们所能遇到的各种知识,不要对他们说“这个你不懂”、“长大后就知道了”、“那是你应该关心的问题吗”等等,而应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的趋势。

孩子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是培养他们想像力的良好的条件。每当回答完孩子的问题,家长就要让他想像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知识和其他问题,让他把许多知识联系起来,然后去想像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创造想像的基础。经过这样的经常性的训练,孩子的想像力就一定会大大提高。

(3)结合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像的生动性

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发展想像的起点。但是如果没有一点想像的目的,想像就会变成胡思乱想的空想。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时,你不但要完善地给予解答,而且还要反问:“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呀?你是怎么想的呢?”然后比较他的想法和你的回答,告诉孩子,要针对一个问题去想像,不能凭空想像。

为了培养孩子的想像的生动性,家长最好是提出孩子感兴趣的问题,让他去进行想像。

例如,可以对他们说:“一只老鼠掉到了水盆里会怎么样呢?”孩子就会去想像老鼠在水里挣扎,浑身上下湿淋淋的,急得乱游、乱抓的样子。

(4)在观察大自然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想像

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引发孩子无穷的遐想:蓝天中朵朵白云,像成群的牛羊;绿茵茵的草地好似墨绿色的地毯;蜻蜓飞舞好像飞机……在孩子观察大自然的同时,如果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想像、比拟,这些事物就会在孩子头脑中变成无数美好而奇异的童话。在孩子想像的同时,家长可进一步引导孩子把自己的想像用语言描述出来,或用图画表达出来。只要家长持之以恒地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培养出具有丰富想像力的孩子。

(5)在讲故事的活动里激发孩子想像

讲故事、猜谜语是激发孩子想像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孩子酷爱听故事,尤其是最能促使孩子想像的童话和神话故事,听故事的同时,孩子也进行着想像。

歌德母亲在歌德童年时期,就经常给他讲故事,并采用让歌德自己续编故事来激励他提高想像力,这种方法今天的父母们也很值得一试。下列方法都是激发孩子想像力的有效方法:

用没有结尾的故事让孩子自编结尾;用谜语故事让孩子猜谜底;让孩子为故事的主人公画像;让孩子为故事中的人物重新设计命运;让孩子添加故事情节和细节;叫孩子替换故事中的人物并改变人物的性格和行为习惯。

以上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很容易做到的。其实,只要我们有心,训练孩子想像力的方法就会开发出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