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和《周易》的密切关系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最有权威、最著名的一部经典,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历经种种坎坷与考验,或褒或贬,时衰时兴,却依然默默地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做出重大贡献。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占。从形式和方法上,好像专论阴阳八卦的著作。但实际上,它论述的核心问题,是运用“一分为二、对立与统一”的宇宙观,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方法论,揭示宇宙间事物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立与统一的法则;并运用这一世界观,运用八卦预测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各种信息。《周易》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很广,它上论天文,下讲地理,中谈人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社会生产到社会生活,从帝王将相如何治国到老百姓如何处世做人等等,都有详细的论述,真是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周易》中的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辞、爻辞,不仅系统地记载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和医学方面反映出来的,潜藏的,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信息,同时还有预测信息的宝贵方法。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我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疑难之事,不是求助于偶像,而是通过运用八卦今昔信息预测的科学方法,预测自然和人事吉凶方面的有关信息,对一切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从而更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所以,《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周易》对于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其中包括风水理论、建筑文化在内,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用现代科学的观点看,风水就是人类生态环境的表征词,它是以空气和水质为代表的,包括阳光、地磁、声音、色彩、湿温度和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总和。它与周易的关系是:风水学、面相学、梅花易数、命理学等都是由《周易》学说衍生出的分支学科,它们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周易》学说的理论体系。
易学对中国建筑的影响,往往是以中国古代特有的风水理论为中介。
《周易》乾卦九五爻辞云:“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是象征帝王大吉大利的爻辞。所以,中国古代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有关“九五之尊”艺术主体的表现。北京天坛圜丘坛共三层,其中第一层经为九丈,以全一九之数;第二层经为十五丈,以全三之数;第三层经为二十一丈,以全三七之数。一、三、五、七、九都是《周易》所推重的奇数、阳数。天坛圜丘第三层之和,为9+15+21=45,45=9×5。这九乘五,成为“九五之尊”,是中国古建筑文化艺术中的象征。
比如,北京天坛圜丘象征天道以及人对天的崇信。这圜丘呈圆形,共为三层。第一层的中心砌的石料为扇面形,其数为“九”,这是第一圈,以后逐圈扩展,所用石料都是“九”与“九”的倍数。第一层一共铺砌石料九圈,形成了一个“九”与“九”的基数,以“九”为级数,逐层增加序列。即:9、18、27、36、45、54、63、72、81;第二层以此类推,为:90、99、108、117、126、135、144、153、162;第三层为:171、180、198、207、216、225、243。共27圈,所用石料数体现出崇“九”这种建筑文化主题,其原型是《周易》的数“九”。这也是风水学的奥秘。
再如,北京颐和园有一座无虚席十七孔桥,人们赞美其造型。但在这十七孔的造型中,包含着对“九”的崇信,因为你无论从桥的哪一端数起,其中最大的一孔是第“九”孔。
这些建筑实例,生动地印证了风水学和《周易》之间的密切关系。
风水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从“阴阳—五行—八卦”体系的形成可以看出,古人试图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获取规律为人所用。这个规律是涵盖了宇宙间任何变化的,这种变化又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的。人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必须顺应自然,这就衍生出“天人合一”的理论。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天”是自然界的意思。所谓“天人合一”,是主张自然界和人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不断进行调整,使之和谐协调。这主要表现为既要改造自然,又要顺应自然;只有顺应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侍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因此,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也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天人合一”的要点有三:天人皆物,人效法天,人天协调。
“天人皆物”是说天和人都是物,都在运动,都遵循阴阳之道;“人效法天”,是指人要随着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以求得和谐的生存和发展;“人天协调”是指人生活在自然界,不是被动消极地适应自然,而是主动积极地利用自然;既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又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协调天人关系从而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美好。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上常用的语汇之一,也是中国流传千年的“风水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一般认为,自然天和自然地是产生人类的物质基础,而“风”和“水”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风水”一词,从字面上讲,“风”是流动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必须依靠它们。有清新空气和清洁甘泉的地方,生命就会生生不息。从人类发展史来看,人类文明多起源于水草丰美的地方,如黄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这也是“风水”养人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