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既不能生来就会安排时间,也不能不用学就知道怎样学习,因此你要帮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
比如:教孩子分解作业,如果孩子面对着一大批作业总是不知从何入手,教他怎样把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分步解决;教孩子怎样分配时间,让孩子在考试前计划好时间,在日历片上标出测验和交作业的日期。
你还可以为孩子做示范,你也讲出自己的安排,这样孩子可以观察你的做法。
(5)给孩子表扬鼓励
对孩子在独立完成作业方面的每一个进步都要给予表扬。表扬孩子能记住课外作业,表扬他能自觉做作业。
有些孩子需要鼓励才能养成做作业的习惯,因此你可以制作一张奖励表,孩子每天完成作业后可以得一个红星,孩子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红星换得野游或做某项活动的资格。
(6)适时地予以惩罚
如果鼓励方法对你的孩子不起作用,你可以使用惩罚办法。
例如,不许孩子看他喜欢的电视节目或打电话,没收玩具。选择让孩子立即吃到苦头的惩罚办法,这样惩罚可以很快生效。
(7)对孩子的作业只能协助而不是替代
孩子一天天长大,要让他逐渐学会独立地完成作业。你不要替孩子完成作业,而要激发他的潜力。许多孩子由于不会用老师讲过的方法解题而变得不耐烦。这时,你不用告诉孩子怎样做,只要启发他们一下,就能让他们继续做作业了。
做作业是巩固知识的一种必要方式,也是孩子学习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一旦孩子养成了主动做作业的习惯,那么他就会在愉快的做作业过程中掌握知识,为未来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5.让自觉性差的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自觉性差的孩子,要从小注意进行人生教育,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他们进步时及时予以鼓励。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学习自觉性差,如同某教育专家所言:“他们是属算盘珠子的,拨一拨就上,不拨就不动。”这样的孩子学习成绩不稳定,学习基础不稳固,很难适应自身发展的需求。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习好呢?应从内因入手,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其学习兴趣,使其走上自觉学习的道路是根本之道。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
(1)从小注重人生教育,引导孩子树立崇高理想
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并用模范人物做典型。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以英雄为榜样,培养他们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同时要树立集体荣誉感,为班集体争光。还要注重理想教育,从小树立为祖国学知识,长大以后为祖国做贡献的信念,使他们认识到刻苦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是为更好地报效祖国,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2)从生活中引导、启发孩子
孩子好奇心极强,做家长的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正确引导他们。从三四岁开始看连环画,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孩子认字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孩子如看到飞机时会问飞机为什么会飞,看到汽车会问汽车为什么会跑等等。
作为家长就应该给他讲道理,即使一时讲不清的也绝不能回避,应当认真地对孩子讲:“你提的问题很好,你现在上学就是为了学习科学知识,等你长大了,掌握了科学知识,你就会明白了。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努力学习。”使科学知识对孩子产生巨大吸引力,从而激发孩子自学的兴趣。
(3)用孩子的进步激励他树立信心
孩子一天天长大,通过各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学习自然要取得一些成绩,家长就利用这些成绩鼓励他。家长可以为他做一本“光荣册”,把他获得的一次次荣誉,包括获奖日期、奖品或奖状的内容、颁奖单位一一记录下来,并告诉他这一切已成为历史,这只说明过去努力了并获得了荣誉,因此,要多想一想以后怎么办,千万不能骄傲自满,以此来鼓励鞭策孩子,使其不断进步。
6.让成绩差的孩子摆脱厌学情绪
孩子学习成绩稍差,产生了厌学情绪,这时父母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斥责和谩骂,更不要刺激孩子,而要从多方面鼓励孩子,使其树立起信心。
成绩比别人稍微差的孩子,如果也认定“只有自己考试成绩不好”,就会越来越讨厌学习,并且产生不安感。
让孩子从学习的成功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和知识的力量,是培养孩子兴趣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成绩差,有厌学情绪的孩子来说,如果父母能够帮助他们取得一点进步,并且从中感受到快乐,他们就会逐渐摆脱厌学情绪。
那么,怎样让孩子从成功中获得快乐的体验呢?
家长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为孩子创造学习成功的预感
心理学研究和生活经验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一件事情有很大的价值,通过我们的努力后又可以实现,那么,我们肯定会对它产生兴趣,并愿意做出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时也应注意运用这一规律,那就是为孩子创造学习成功的预感。
有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名叫张惠,他在四年级上学期末的考试中语文成绩不及格,以前他的语文成绩在班上一般也处于最后几名。张惠为此十分烦恼,他讨厌语文课。
家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给张惠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天把《格林童话选》抄写一页,并完成有关的字词任务。家长告诉他只要耐心细致地完成这项作业,就可能取得有益的结果。孩子对这项作业很感兴趣,因为它不同于平时完成的那些练习。他感到,父母对这项新型的作业寄予很大的希望,相信他的读写水平一定能够提高。这就给孩子增添了力量,只过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就看出了初步的成绩。他在童话原文里发现了他的前几年一直写错的词并学会了许多新的语言表达方法,他现在也开始仔细地阅读其他文艺作品,在里面寻找好的词、词组及句式。这样,张惠终于在语文默写方面取得了满意的分数。这一点更加鼓舞了他,增强了他把语文学好的信心。
(2)让孩子发挥自己擅长的学科
有一位教育专家认为:“大脑犹如一条包巾:只要提起一端,便可带动全体。为何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通常其他方面也会有优异的表现呢?正因头脑有如包巾般的特性,只要有一端被开启,其他部位也会相对地活跃起来。因此,若对某一课题产生好奇心,集中精力去做,必能促进全脑的活性化。”
例如,有个学生数学方面的表现不理想,但是,他语文成绩独占鳌头,却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致公认的。因此,他因拥有一门擅长的科目而充满自信与快乐。
(3)积极鼓励孩子从事有兴趣的活动
正常的嗜好与充分的运动,不但有助于调剂生活,更可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所以,当孩子在节假日要求父母陪同玩游戏时,父母大可不必严肃地说:“不准玩,快去做功课!”因为,游戏不但能训练个人的思考力与临场反应,亦可提高其理解力,对前途也有莫大助益。反之,若孩子因缺乏理解力的训练而无法领会课业的内容,必将随年级的升高与课程的加深,更难产生学习兴趣了!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兴趣广泛并喜爱运动时,应积极地加以鼓励才对。
(4)让孩子先做力所能及的事
正像我们的工作有难易的差别一样,孩子的学习任务也有程度难易之分,倘若一开始就好高骛远,便容易因为尝受失败的苦恼而丧失自信与干劲,最终一事无成。
这正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事情开始时就顺利进行,便可令人全身心投入并且提高效率,还能因满足感与充实感的产生,使人向更高远的目标积极迈进。
7.让孩子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
要使孩子保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根本的办法是使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长远的目标。
下面是一位父亲遇到的问题:
他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最近他发现儿子上学时拖拖拉拉,吼他两声才肯上路。以前他可不是这样,学习挺积极的,成绩也不错。问他是不是在学校遇到麻烦了,他说没有;再问,就说上学没意思。最后,这位父母总算问明白了,原来,他的数学成绩挺好,数学老师常表扬他。前不久数学测验,他做错了两道题,被数学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大减。
这位父亲问:怎样才能使孩子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
要使孩子长期保持学习积极性,关键是调适孩子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孩子的学习动机,归纳起来有三种:
一是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是指学习的结果和价值,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相联系,它是社会要求在孩子学习上的反映。如有些孩子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建设相联系,是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而学习。这类学习动机,与孩子对学习意义的认识相联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二是间接的近景性动机,也是社会的要求、父母的心愿和老师的希望在孩子头脑中的反映,但往往为孩子所曲解。比如,为了获得优良的分数而得到父母、老师的赞扬和肯定;为了赢得同学们的羡慕而争取成为优秀生;为了保持自己在班上的地位等等。这类动机不稳定,有时似乎很强烈,但难以持久,而且容易出现胜骄败馁的现象。
三是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主要是指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
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强烈而有效。在小学(特别是高年级)阶段,孩子对某些课程或某一学科的直接兴趣已开始流露,父母和老师应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到中学阶段,可以形成较为稳定、强烈、具有效能的学习动机;大学阶段,表现更为明显,往往影响人的一生的学习。
间接的远景性动机、间接的近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三者互为联系,互为补充。年幼阶段,孩子世界观尚未形成,间接的远景性动机难以激发,主要应从激发其直接的近景性的动机入手,辅之以间接的近景性动机,使孩子在短期内达到一个具体的目标。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应通过伟人的故事,向孩子有意识地进行理想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目标;充分激发其学习的间接远景性动机,使之勤奋学习,持之以恒。
只要孩子学习动机纯正,有强烈的“我要学”愿望,就会长久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8.引导学习偏科的孩子全面发展
孩子学习成绩偏科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家长既要保护孩子爱好强项课程的积极性,又要善于把孩子的这种积极性扩展到其弱项课程上来。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聪明的、有天赋的儿童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应该门门功课皆优。
这种“全或无”的想法背后潜存着一种假定:人的智力是综合性的,一个高智力的儿童应该各个方面都有天赋,应该是“全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见到这种情况:有些儿童在某一领域表现得非常优异,可以用“极具天赋”来形容,但在另一领域却表现平平,有的甚至毫无学习能力。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类的智力并不是综合性的,而是与特定的领域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智力是多元的。所谓“全才”、“通才”,只是人类的美好愿望。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家庭应该为孩子智力优势领域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更进一步的开发和发展。
在强调要承认孩子的智力具有特殊性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忽视儿童的弱项和缺点,更不能放弃对儿童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培养。
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应该能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现行教育制度下,如果不能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全面发展,最终可能连中学毕业文凭都难拿到!
此外,全面发展更是社会的要求。任何一项工作的成功都需要人们运用多种智能方能顺利达到。一个出色的数学家不仅需要高度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能与人合作完成任务,能自如地与人交流思想观点,还得有相当的自知能力,清楚自身的特点,能作出正确的人生规划。
既然人的才能领域有强有弱,如何能做到“全面发展”?有效的做法是以孩子的智力强项为突破口,引导儿童将自己从事智力强项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
有一点需要强调:一般来说,儿童并不一定会自发地将自己的智力强项的学习与智力弱项的学习联系起来,并自觉地将智力强项的思维特点“迁移”到智力弱项领域中。因此,家长和老师的引导、示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1)引导孩子对弱科产生兴趣
家长可针对孩子的弱势科目寻找一些本来也和他一样,但最终取得成功的人。以他们的事迹引导孩子对弱科产生兴趣。
(2)引导孩子对弱科树立信心
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弱科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使孩子觉得:噢,原来不过如此。
(3)引导以强项带动弱科发展
当孩子对弱势科目有了点感觉后,家长可让孩子回忆自己对强的科目是怎样学习,然后因势利导,启发孩子将其成功的方法运用到弱势科目上。一旦孩子学习方法正确,就会取得一定的成绩,进而越学越带劲。
9.让作弊的孩子与作弊行为彻底决裂
有的孩子平时不努力学习,考试为得高分而作弊。对此,父母不要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不要打骂,应该耐心地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
孩子一旦出现这个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引导孩子。
考试作弊是弄虚作假的行为,它不仅与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背道而驰,而且有损于品格,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绝不能听之任之。不管孩子在考试中作弊是出自什么原因,都必须杜绝。
(1)帮助孩子认识作弊的危害性
孩子年纪虽然尚小,但基本的是非观念还是有的。他们明白,小偷是可恶的,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能剽窃等。家长应教育孩子,把考试作弊作为“学习上的小偷”、“侵占别人劳动成果”来认识,牢固地树立起“作弊可耻”的思想。
(2)帮助孩子切实提高学习效率
凡是刻苦学习,学有成效者,作弊的可能性少。家长要杜绝孩子的考试作弊,平时就应当下功夫,抓孩子的学习,辅导他们把学习成绩搞上去。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
在学习上培养独立性,不依赖别人,自己的事自己做等良好习惯;在道德上培养诚实、不弄虚作假、不损人利己、不侵占别人劳动果实等品质。这是从根本上杜绝作弊行为的措施。
总之,通过家长们正确引导,作弊的孩子会痛定思痛,彻底与作弊行为决裂,满怀信心地以真实的成绩展示自己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