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谁说大象不会思考
12285700000016

第16章 全球战略(4)

货币计帐单位融资系指以固定关系出现的若干不同货币表示的证券融资,如特别提款权或欧洲货币单位。投资者可以一种形式的货币支付(这种货币是借款者规定的),而收到的利息则是任何形式的货币,收回本金则是所希望的任何货币形式。

欧洲货币贷款是一种货币形式而不是哪个国家的贷款,使用欧洲货币者允许借款者和贷款者逃避本国的控制。应该指出,欧洲货币贷款与国内货币贷款之间的任何利率差异都会干扰市场,欧洲货币市场很少甚至没有干预行为,利率差异表现了政府的干预。

典型的欧洲货币是欧洲美元,系指美国以外的存入银行的美元,这些美元为国际贸易与投资提供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融资渠道。欧洲美元的出现是因为黄金生产的贫乏,美国黄金供应量的相对增大,美国经济的规模,变化及生产力情况,美元兑换的容易性,欧洲、日本外汇管制的放松以及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等原因造成的。这国际收支逆差是指美国以外地区的美元债权无任何即期购买美国商品与劳务的需求,许多国际贷款即是以欧洲美元来表示的,这里贷款者并无直接利用美元的意图。任何可自由兑换的货币都是可以通过存入非本国货币租籍的其他国家(不一定是欧洲)而成为欧洲货币形式。

(2)投资中心

投资中心(投资决策所在地)不一定与利润中心相吻合,前者可能设置在母公司总部,而后者则可能设置在外国子公司或区域性公司总部。问题是为何投资决策必须集中统一呢?一个原因是各种类型和来源的资本成本需要统一作出决策。

从子公司经营角度讲,它们常常把资本成本仅仅理解为自己的或母公司国内的资本成本。子公司管理人员有时不予考虑第三国的各种融资选择。而且,子公司管理人员也缺乏融资专长,它需要知道怎样绕过各种货币壁垒,怎样利用各种保值办法,这两者都涉及资本成本问题。

(3)投资内容

一项投资可能以现金形式或资本设备、已提折旧的机器、存货、服务、无形资产或不动产等形式投入。包括楼房在内的不动产表示了在外国人所关心范围内的现金投资。

这里的一个对国际企业的具体问题是,为了使外国企业的投资资本化,如何评价投资资产?该采用什么汇率?是自由汇率还是控制汇率?前者意味着更多的当地货币价值,但投资者又常常被迫在向母公司汇款时执行自由汇率。此外,资本设备与存货到底是按国外价值还是国内价值认价?在什么情况下该使用已提折旧机器?在任何情况下,投资者都需要一个独立的专家建议体系,并要求政府官员诚实可信。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使服务与无形资产资本化的基础呢?你是否会在下列实际情况下追求最大资本化呢?

①每年汇回国内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资本比例上;

②当地建立在资本比例基础上的公司所得税在一定范围内可能是累积的;

③如果外国投资超过某一特定最低资本投资额,就会带来某些利益。

另一方面,过大的外国控制资本可能导致当地参与的消失。

应该记住,在有些情况下,法律要求一定的当地参与。这一问题我们已在第六章讨论过。财产税也会有些限制,在强迫性销售情况下,出于避税目的的价值低估可能是一个圈套,因为补偿水平是根据其价值计算的。

4、海外投资收益的保护策略

海外投资要妥当地保护其收益,最要紧的是对投资风险的评估和规避。国际企业管理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是风险管理,像纯粹国内企业那样,国际经营企业也企图在面临的风险大小与期望利润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因此,在评价任何商业决策时,无论是在新工厂或设备上的投资还是选择在国内外销售,风险大小必须在预期收益中予以考虑。例如,在结构性交易中,企业必须决定出业务中所面临的现实风险和胆略风险的大小,尽管这最后结果常常由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来决定,但它仍然关系到风险--收益值。当企业已决定出它所面临的风险时,则它必须同样决定出这些风险的自我确信程度如何,因而最终能转移给它的股东,或以保险形式或其他风险分担财务合作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从概念上讲,这些企业的风险与纯国内经营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无区别。但是,国际经营企业确确实实面临着更大更多的风险。进一步讲,更多的风险常常是管理人员所尚未经历过的。最后,国际企业在海外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经营的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可努力寻求保险形式,尽管在国内市场这种风险并不大且具有自我确定信心。因此,国际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是将风险降低到预期利润中所含的合理水平上。降低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问题取决于产生收益资产性质(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风险性质(没收、控制失灵、灾害、欺骗、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等)及管理人员的风险态度。在任何情况下,企业或采取避免风险政策(取消原计划项目或交易)、或采取自我保险抑或转移风险或按自己的方法缓和风险等政策。

为了保护非实物资产收益,企业可通过地区分散采取自我保险政策,可利用商业保险单,利用某些政府提供的投资担保书,依靠东道国政府的特别担保,依靠国外源源不断提供的关键商品或服务的力量(所谓关键是指东道国当地无法供应,或其他国际企业无法以同等价格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依靠与东道国政治经济利益较大程度的共存关系,雇佣公司治安人员或提供特别辛苦费等。

风险可以细分为商业风险、政治风险、货币风险及事故风险。

案例介绍:大众汽车公司的海外扩张

大众汽车公司创建于1938年,公司总部设在德国。1991年销售额为460、42亿美元,利润额为6、65亿美元,雇员265566人。在世界500家最大的工业公司中排名第十六位。

1939年8月15日,大众汽车公司生产出第一批甲壳虫牌汽车,随后,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战争年代大众汽车公司为德国法西斯政府生产了大量军用产品,其中包括越野汽车、水陆两用汽车、坦克、飞机,另外还生产了成千上万吨的炸弹、地雷、火箭炮等等。1941年5月,大众汽车公司的资本额达1、5亿马克。1945年德国战败后,大众汽车公司的财产被英国占领当局接管。

1949年,根据占领军颁布的法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财产归属联邦德国政府,联邦政府委托给下萨克森州政府代管。从此,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了稳定的发展阶段,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重建后,大众汽车公司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康采恩,开始大量生产著名的甲壳虫牌汽车,到1955年,甲壳虫牌汽车产量已达100万辆,1965年达到1000万辆。在50年代末,联邦德国汽车公司生产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4辆是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

按照联邦议会1960年通过的法律,国家垄断的大众汽车股份公司改为公私合营性质的股份公司,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州各拥有20%的股权,其余的60%股份向私人出售,联邦政府和下萨克森政府通过在公司监事会中的全权代表控制公司的活动。因此,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实际上仍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企业。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国内外业务进一步扩大,1965年购买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1969年购买了内卡苏尔姆汽车厂,随后这两个厂合并,专门生产奥迪型汽车。大众汽车公司与波尔金汽车厂的合作以及生产波尔金914型汽车的目的也在于扩大市场,在渡过了1974年-1975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很快恢复了元气。目前,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国内外拥有大量的生产公司、销售公司和其他公司(运输、租赁、金融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国内主要有奥迪内卡苏尔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大众汽车销售中心、汽车出租公司、大众汽车发电厂、大众汽车住宅股份公司、德意志汽车股份公司等等。

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对外扩张始于50年代初期,1951年该公司在巴西建立了装配车间,目前设在巴西圣保罗的工厂是大众汽车公司在国外的最大的工厂,大众汽车公司控制着巴西客车市场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荷兰、比利时、瑞典、瑞士、南斯拉夫、南非、尼日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也设有子公司或装配车间。60年代初期以来,大众汽车股份公司的销售额中,国外销售额一般占2/3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达3/4.

目前,大众集团在全世界已形成庞大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除德国以外,在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南非、西班牙、捷克和中国等国都设有生产厂。

1994年,大众集团在德国以外生产轿车129、6万辆,占全集团产量的42、6%.

1978年,中国机械工业部长访问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沃尔夫斯堡(或译为狼堡)。德国大众公司与中国大陆工业界开始了第一次接触。根据其跨国经营的经验,大众公司敏感地看到了中国对于其未来发展的意义。

1979年至1980年,双方多次就在华年产15万辆轿车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磋商。1983年-1984年,上海汽车厂试验性地组装桑塔纳轿车成功。1984年10月,在中德两国总理参加下,大众公司与中国有关单位签订了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合营合同。1985年3月,中德合资经营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大众总投资额为9、85亿元(5亿德国马克),注册资本3、5亿元,中德双方各占50%.

大众汽车公司进入中国,投资上海,有其长远的战略考虑。这种战略考虑基于三个基本点:

第一,德国大众认为,从长远观点看,中国是具有广阔前景的轿车市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铁路和水路运输还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尤其是轿车将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根据在巴西、墨西哥和南非等海外投资的经验,大众汽车公司认为,如果人们第一个或很早立足于一个市场,那么就能够参与这个市场的开发和发展,逐步按需求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扎根当地,取得成功。

第三,大众汽车公司一直想在东亚和东南亚建立一个桥头堡,从这里出发,夺回25年前由于竞争而让日本人和韩国人夺去的市场。

概括起来,大众汽车公司的目标是,尽早进入中国这个未来的汽车大市场,在中国发展轿车生产,实现当地化,占有中国市场较大份额,进而与日本和韩国竞争,进军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实际上这就是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的战略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发展轿车工业的必然性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近年来才为人们普遍接受,把发展家用轿车作为一项产业政策直到今天才明确。80年代初,人们对此持怀疑和反对态度的居多。当时下决心在华投资上亿美元,合资生产轿车,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需要相当大的魄力和勇气。同时,大众公司与某些外商投资者不同。某些外商投资者考虑的是尽快地收回投资,尽快地赚钱。大众公司在华投资则是一种长期的系统性投资。

从时间上看,这种系统性投资分为两个步骤,或者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中国站稳脚跟,占领中国市场一个相当大的份额;第二个阶段则是以中国为基础,进军东亚(包括东南亚)同日韩汽车厂商展开竞〖DK4〗争。对于大众公司来说,目前在华投资仅仅处在建立生产基地阶段,在第一阶段赚钱赢利并不是主要目标。

大众汽车公司驻京代表李文波博士认为,不少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在亚洲都有生产基地,大众公司没有这样的基地。其他公司进军中国,其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的一定份额,而大众的最终目标是占领中国市场一定份额后,还要进军东亚。大众公司的这种战略目标决定了他必须真正办好在华企业,坚持高质量,同时又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在东亚市场有竞争力。

大众汽车公司在这一战略构想指导下,把东亚作为战略发展重点,把中国又作为其东亚战略的重点。在中国采取了极其积极主动的合作姿态。

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成立不久,大众又与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探索合作项目。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需要在国内生产一批较高级的公用车,以顶替进口轿车,有关部门决定,由第一汽车制造厂上3万辆中高档轿车项目。

这时,第一汽车制造厂已先行引进了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发动机。克莱斯勒考虑,一汽搞轿车。只能引进其道奇车,以便同先行引进的发动机配套,便乘机抬价。这时,大众公司完全答应了一汽的近乎苛刻的条件,例如,奥迪轿车使用克莱斯勒的发动机。结果,大众公司接手一汽这个项目,从1988年起,以许可证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轿车取得成功。如今,奥迪100是国产轿车中惟一的豪华车型,到1994年,累积产量已达5万辆。

1991年2月,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中国长春成立。这家合资企业的规划目标为年产15万辆捷达轿车,27万台发动机和18万台变速箱。

1995年11月,大众汽车公司与一汽达成协议,将目前以许可证方式生产的奥迪轿车项目变为合资项目。

至此,大众公司在华已有三个合资项目,大众公司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大众公司给我们的启示是:

1、大众公司敢冒风险。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投资生产轿车,前景不太明确,大部分国外企业只在中国销售产品,但大众公司积极地投身中国市场,抓住了难得的机遇。目前大众公司投资生产的轿车产量已占中国国内市场的一半。

2、大众公司投资中国取得成功,其首要经验在于,及早制订了投资中国长远战略。比别的公司更早地把中国作为战略重点,并且把经营重点从在华销售汽车转向在华生产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