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做人要稳一点做事要活一点
12321300000007

第7章 做事把握尺度,进可攻、退可守

做事要“活”,就要做到进退有度。对兵家而言,最好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策略。做事也是一样,凡事不要做的太死板,不管是容易做成的事还是不容易做成的事,都要给自己留好退路,不要自己把自己逼到墙角。

做事把握尺度,进可攻、退可守

1.角度改变观念,尺寸把握人生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寸把握人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大多数都不是大是大非的事情,而是一些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的小事,也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小事组成了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做事情中的尺度和分寸。有时事多一分或者少一寸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局面。

人们常说,人有三寸不烂之舌,舌头虽然不会烂,但你毁掉的是你做人的清誉。人的舌头不过三寸,但并非什么话都能说。纵观古今中外,因为一句话就丧命的人不在少数,因为一句话就加官进爵的也大有人在。真可谓是福从口出,祸从口出。

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种活动中,都要掌握适度的原则。李开复曾经说过,不仅仅在做菜的时候我们要调节把握火候,在交往的时候我们也要掌握火候、划清界限。矫枉过正、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等这些都是交往中的火候问题。做人与做事都是艺术,它们彼此相通。一个人若想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随心所欲地驾驭人生局面,逢凶化吉、遇难呈样,就必须掌握做人做事的火候和分寸。它将使你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让成功在你的面前水到渠成。

有的时候,尺寸之外,即是雷池,即是糖衣炮弹。尺寸之内,各有各的道路和方向,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精彩。行的尺寸,一步一个脚印,只要坚持就能攀上成功的颠峰,就可以领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往前一步,就是雷池,就是地狱,它会让你送了前程,一辈子也难翻身。如果不掌握分寸,不在乎分寸,企图跨越它所匡定的界限,只想立竿见影的话除了多栽几个跟头之外,不会有别的更好结果。

事情有大有小,有轻有重,到底是放弃西瓜拣芝麻,还是丢掉芝麻拣西瓜,这既可能涉及自身的利益,又涉及到他人及整体大局的利益。所以在这样的取舍两难的选择之间,我们就应该仔细掂量一下事情的分量,尽量采用舍小取大、弃轻取重的处理原则。有的时候没这样做,虽然丢掉了小利,但所换取的可能就是大利或大义。你失去的绝对是值得的,你得到的绝对是超值的。

办任何事情都应有轻重缓急之分,有的事情发生后,须马上处理,延误了时间就可能与你计划了很久的大目标相背离。有的时候会让你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有的时候甚至连身家性命都有危险。有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发生之时,立即解决,反到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这样做起来也会火上浇油,使事态发展愈严重,相反用冷处理的方法冷却几日,使当事人恢复理智以后再处理,就可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处理事情,掌握处理的火候,对事情的成败至关重要。

2.做事要循序渐进,切勿浮躁

这是一个浮躁的年代,所有的人一时间似乎都在追求速度和速成,但2008年末的全球金融海啸似乎给了我们重重一击,无限攀升的股指突然大幅下跌;持续走高的房价突然妥协;外企银行高调的优越感也有所收敛。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告诫我们,慢慢来,循序渐进才是行走最稳妥的姿势。

浮躁几乎成了现代人的通病。面对理想与现实落差极巨的残酷现实,许多人都有一种茫然而不知所措的浮躁情绪。这种浮躁情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以下表现: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浅尝辄止;自寻烦恼,喜怒无常;焦虑不安,患得患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既要鱼也要熊掌;这山望着那山高,静不下心来,耐不得寂寞,稍不如意就轻言放弃,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等等。

至于女孩子,当今最热的话题大概就是瘦身减肥了,为了得到好身材,女孩子们恨不得割肉减肥。近年来,保健品市场上频频刮“风”,“补钙”热刚退,市场上各种“减肥”药物又接连登场,一些厂家还在广告中登出日程表,推出10天或20天计划,甚至有的产品说服用6天就能达到效果。有的减肥中心说8、9天就能有效果,吃一盒该产品最多可以减掉6公斤体重。还有的减肥保健品广告则介绍说,只要吃一盒产品,就能减掉2~5公斤,而且减掉的都是脂肪。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让女性消费者感到困惑,但是有关专家指出减肥应遵循科学规律。

一位权威的营养专家认为,改进膳食、增加体力活动、改善生活习惯和改变观念是减肥的基本措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尽管肥胖患者减肥心切,但对此应有科学的认识。特别是,体重快速降低,减少的多是水分而不是脂肪,不仅容易反弹,对身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批判的是盲目减肥,而科学减肥应该提倡。专家们同时还强调,减肥不应只是为了减体重,把“以瘦为美”当做目的,身体的各项指标正常才应是最终目的如果你想身无赘肉、神清气爽的话,每星期作有氧运动三次就够了。运动量没有一定的标准,能达到燃烧脂肪、健身、强壮的目的就可以了。倘若你现在有一大段的路要赶,有很多的脂肪要燃烧,心肺功能亟需强化,那么每周有氧运动五、六次是必要的。其实这不难,刚开始的时候依自己的体力,每周五、六次的有氧运动会让你的身体从内部发生改变,慢慢地就会使外表也跟着变化。到了那时每星期或许有三次有氧运动,就够了。当你持续运动了几年,身体状况日有精进,比起几年前的弱不禁风,直如天壤之别时,回头看看这种每星期三次有氧运动的小儿科方式,或许会让你感到好笑呢。

最近网络上流行的一段名为《谁叫我们是80后》的帖子,大概内容是,我们上小学时,上大学不要钱;我们上大学了,上小学不要钱了;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当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的工作;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它本身的进步和悲哀,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无奈,倘若要这样写,我们可以把所有年代的无奈都写进去,一味抱怨只会让自己在大环境面前愈加渺小,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的,80后根本就没有必要背负那么多烦恼,该是这一代拥有的,一定要一步一步来,切不可想一步登天。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来说明一个人若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1952年7月4日的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在海岸西面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女人涉水到太平洋中,并开始向加州海对岸游过去。如果成功了,她就会成为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天早晨,海水很冷,冻得她身体发麻,雾很大,她几乎连护送她的船都看不到。时间一点点过去,成千上万的人在电视上看着她。15个小时以后,她非常累,又冻得发麻。她觉得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教练在另一条船上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是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

又过了几十分钟,人们把她拉上了船。上岸后她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她不加思索地对采访的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在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我能看见陆地,也许我会坚持下去。”

从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到加州海岸仅仅只剩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让她半途而费的并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在浓雾中她看不到目标。两个月之后,她在一个晴朗的天气里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因为事先人们在她游的路径中设定了一个个浮标,她可以时时清楚地看见具体的目标,所以她就有了进行下去的勇气,最终获得了成功。查德威克虽是游泳高手,但仍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勇气地去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当你规划自己的成功之路时,千万别低估了制定循序渐进目标的重要性。

循序渐进的前进方法让我们有所心安,有所适从。为我们带来每一步行动的指南。没有每一步的脚印,我们就会像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条理,没有方向,没有动力。当有那么一个你可以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在那里引导着你,你就有理由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开拓创新,发挥潜力。

3.不断创新才能一直领跑

走在别人后面的人只能喝到汤,却吃不到肉。要想成功,就必须想别人所未想,做别人所未做,就必须有创新的思维和勇气。想做领头人吗?开拓你的思维,发挥你的潜力,勇于创新,不断创新吧,只有创新才能不断领跑。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追随者和模仿者,他们喜欢循规蹈矩、墨守成规,喜欢依照他人的足迹走。但是社会上所真正敬仰的,却是那些有创造力而能自闯出路的人。

事事守成的人必定不能走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走在前面的人必定是敢于创新,有挑战精神的人。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些人一辈子兢兢业业,他们可能很稳定,很踏实,但他们离成功却很远;还有一些人,他们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在别人异样或惊叹的目光中独自步入成功的殿堂。创新,不仅仅是科学家、企业家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的能力,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思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创新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在我们的工作中,创新会让我们更有效率。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人都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到创新,有人总觉得神秘,它似乎是极少数人的专利。其实,创新有大有小,内容和形式也可以各不相同。创新活动已不仅是科学家、发明家的事,它已经深入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活动,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在一个暴风雨的傍晚,有一个穷人到一家富人处讨饭。

“滚开!”仆人说,“不要打搅我们。”穷人说:“只要让我进去,在你们的子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看这并不需要花费什么,就让他进去了。

这个可怜人,这时请求厨娘给他一个小锅,以便他能给自己“煮点石头汤喝”。“石头汤?”她想,“我倒想看看你怎样能用石头做成汤。”于是她就答应了。

穷人于是到路上拣了几块石头洗干净后放在锅里煮。“可是,你总得放点盐吧。”厨娘就给了他一些盐,然后又给找来了一些豌豆、香菜等。最后,又把案桌上能够收到的碎肉末都放在汤里。当然,你也许已经猜到了,这个可怜人后来将石头捞出来扔到了路边,然后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讨饭可是不好讨的,不来点创新,能讨到好吃的吗?讨饭者尚且需要创意,我们的生活不也同样需要创新的精神么?创新不需要天才,创新就在于你能找出新的方法。任何事情的成功,都在于他们能找出把事情办得更好的办法。

人人都有创造力。人们往往把创新想象得过于高深、神秘、复杂,并因此阻碍了他们的创新。把电梯装在楼房外——这一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就是出自一位清洁工的创意。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再增加一部。建筑师和工程师研究的最佳方案是在每个层楼打个大洞,直接安装电梯,但这样酒店就必须关闭几天,否则尘土飞扬,客人也不会光顾。听到他们谈话的一个清洁工说:“我要是你们,就会把电梯装在楼的外面。”工程师和建筑师不约而同地为这个清洁工的想法叫绝。

创新思维不是极少数人的特异禀赋,而是人类的共同能力。模仿离创造仅一步之遥,但这一步却意味着人是在框框之内还是在框框之外,是在成功之内还是成功之外。

成功者只有通过有所创造,才可能体会到成功人生的真正价值。我们盛赞伟大的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艺术家甚至一个普通群众,他们是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为人类历史、对人类的精神物质财富做出了或多或少的创造性贡献。创新,是成功的一种元素。没有创新,也就无所谓成功。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创新性思维,提出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观念,形成的一种又一种新的理论,做出的一次又一次新的发明和创造,都将不断地增加人类的知识总量,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

本世纪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熊彼得先生认为,企业家成功的原动力就是创新。创新思维是成功者所必备的思考模式。

一位《纽约时报》记者在追踪了比尔·盖茨和网景公司电脑神童马克·安德森等人的“暴发”历程后惊呼,盖茨之类人物的成功是仰仗他们超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攀上世界富豪的群山之巅的。

比尔·盖茨的微软给互联网带来了统一的标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垄断。其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几乎已成为进入互联网的必由之路,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电脑中,有92%在运用Windows软件系统。

过去两年来,微软共投资及收购了37家公司,表面看来,这好象是一种随心所欲的资本扩张行为,但只要把这37家公司排在一起分门别类,立刻就会令人大惊失色!这37家公司所代表的竟然分别是网络经济的三大命脉:互联网络信息、基础平台,互联网络商业服务,互联网络信息终端。微软不仅统治了现在的个人电脑时代,而且已经走出了软件行业,开始着手统治未来的网络时代!难怪连美国司法部都要引用反垄断法控告微软。

但比尔·盖茨从容地说:“微软只占整个软件业的4%,怎么能算是垄断呢?”

盖茨的话自然也有他的道理,但因为软件的形态与工业时代的规模和产品建立的垄断已经有了明显区别。实际上,微软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垄断,只有“霸权”才能更确切地描述微软的真实状况。因为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业的基础,而微软以核心产品的垄断获得了对整个软件行业的霸权,与单纯的数量份额和比例等有关垄断的硬性指标已无明显关系。因为,软件业的霸权是一种独特的霸权,是知识的霸权,创新的霸权。正如松下幸之助所言:“今后的世界,并不是以武力统治,而是以创意支配。”

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就等于进步,就等于发展,就是最大财富。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创新思维就是新的生产力。许多看似成功无望或无利可图的事情,只要运用创新思维,就能水到渠成,就能满载而归。生活永远不会是平静的湖水。风浪、波涛、暗礁、险途与生活同在,怀疑、彷徨、埋怨、颓废促使平华虚度,唯有创造,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

4.不要把自己逼到小巷之中,

要走向宽阔天地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大体则有,具体则有,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让生命的湖水流动恬淡,永远不要让自己的生命之水变成一弯死水,永远不要把自己逼到小巷之中无路可走。生活中大好的风景无处不在。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不要埋怨先天的不足,不要悔恨后天的缺陷,因为这一切都不能改变。走过的历程已是历史,走进的将会是明天,走出曾经的欢乐与伤悲,才能回到繁杂的现实,尊重现实,改变自己,今天我们将重新上路。不管未来如何,抓紧现在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抓住明天是我们能补救的唯一措施,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不会太失光泽。

十几岁的皮特有很多少年的烦恼,处在这个年龄的他经常为很多事情发愁。他常常为自己犯过的错误自怨自艾,每当在做完考试卷的以后,常常在半夜里失眠,因为他太害怕没有考及格。他总是想那些做过的事,希望当初没有这样做;总是回想那些说过的话,后悔当初没有将话说得更好。

一天早上,皮特所在的班级有一堂科学实验课,于是全班同学都来到了实验室。老师布朗把一瓶牛奶放在桌子边上。大家都坐下来,望着那瓶牛奶,课堂上立刻就喧嚣起来,因为大家都猜不到保罗老师到底要干什么,也不明白牛奶能做什么科学实验。

过了一会儿,布朗老师突然站起来,他走到水槽边,一个不小心,布朗老师的衣角碰到了牛奶,只听啪的一声,牛奶瓶碎在了水槽中,牛奶流了出来。

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动静吓了一跳,没想到布朗老师在这个时候说:“同学们,我今天的课上完了。”本来在上课之前同学们就非常疑惑,这个时候大家更疑惑了。

这个时候布朗老师把同学们叫道水槽边,他让大家好好地看看那瓶打翻的牛奶。好好地看一看,布朗老师对大家说:“我希望大家能一辈子记住这一课,这瓶牛奶已经没有了——那么可以看到它都漏光了,无论你怎么着急,怎么抱怨,都没有办法再救回一滴。如果事先加以预防,那瓶牛奶也就不会碎了。可是现在已经太迟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它忘掉,丢开这件事情,注意下一件事。”

听完布朗老师的话,小皮特释然了,他感觉从未有过的轻松,从前的疑惑和担心全部在这堂课之后烟消云散了。

你要明白,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一直止步不前,原因就在于我们一直走不出自己心中的那个我,那个自卑的我,那个懦弱的我,那个绝望的我,那个悲观宿命的我。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你自己。只有战胜了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战胜整个世界!人生怎么可能会有死胡同?如果你将目的当做重量无边的束缚绑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压力和莫名的恐惧就会侵蚀你的心灵,就会束缚你的手脚。那你将如何走向宽广天地?不要把自己逼到小巷当中去,要知道远处的风景只是暂时被荒草杂树所覆盖,勇敢走过去,你将会发现另一片天地。

5.灵活应变,以智取胜

随机应变是一种非常活泛的技巧,我们必须学会随机应变,擅于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心理,尽快适应社会给我们创造的环境,采取适宜的策略去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灵活应变是一种优良品质,它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决定你的成败。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避免不了要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避免不了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情况和境遇,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陷阱,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懂得运用一些心机和心计。缺乏这种品质的人,做事没有“心计”,遇事优柔寡断,在做决定时,往往犹豫不决,而在做出决定之后,又不能坚决执行。缺乏迅速果敢和灵活应变能力的人,只能错失良机。

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关于诸葛亮果断多谋的故事有很多描述。

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等于是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一派永庆升平的景象。正是这场“空城计”,使司马懿仓惶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诸葛亮决策果断,堪称典范。

只有知识广博才可能足智多谋。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根据当时的形势制定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对抗战略。可见他能果断地制定“空城计”的谋略也就不足为奇了。果断的前提是充分熟悉客观情况、认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对象的各种情况。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下,主战主降者各执一词,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这样的分析,使孙权点头折服,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通过全面分析和充分掌握作战方的情况而制定的。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已而用之。”

对较为复杂的交往活动,为了实现谋略,往往需要同时设想多种方案,以便于主体能选择最有利的交往方案。要把握时机,果断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交往的谋略要配合一定的机会,一定的谋略需要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此外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实现,这是一种严酷的现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既定目标不能完成,是否就意味着最终目的不能实现呢?显然不是。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说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达到预定的目的。如:要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如果能有机会脱产上学又不影响生活,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如果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也可以走在职业余进修的路,如果连业余进修的条件都不具备,还可以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总之,当我们在某个方面遇到反复多次的失败与挫折时,不妨变换一下努力的方向,寻找一些可以代替原有目标的新目标,开辟一些有更大成功可能的新途径。

做事果断不同于冒失或轻率,果断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客观情况之后迅速做出有效的决定;在条件不足,有时间等待时,积极准备;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善于根据新情况,及时制定新的应对策略。

6.学会选择

著名的主持人杨澜说过:“决定你能否成功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每一次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如果我们都有足够的眼光和睿智,做出比较正确的选择,我们就一定能与成功越走越近。因为这些路中,肯定有一条是通向成功的。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着选择,每个人也无时无刻不得不做出选择。而任何一个选择都会给我们带来一个结果。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果。有时一个选择有可能让你功成名就;有时一个选择就会让你一败涂地。只有在选择面前走对路,我们才能让自己进可攻,退可守。

对于我们而言,命运虽然不可预知,但是我们却皆可因为选择的不同而到达不同的彼岸。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三个不同国籍的人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许诺满足他们每个人提出的一个要求。美国人选择了三大箱上品雪茄,法国人选择了一个美丽的妙龄女子,犹太人选择了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三年过去了,第一个冲出来的美国人浑身插满了雪茄,大声喊道:“给我火,给我火!”。接着,法国人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领着两个小孩和那位美丽的女子出来了,女子肚子里还怀着一个小孩。最后出来的则是犹太人,他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由于您给我的电话,这三年间我天天与外面保持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滞,而且还增长了200%!”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选择会造成不同的未来和结果,今天的生活是我们昨天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又将决定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命运。不仅如此,一些人的选择还会影响其他人甚至整个国家整个历史的未来。

夏启选择了杀死益而称王,就让中国由禅让制走进了世袭制,从而赋予了中国五千年的封建王朝;德川家康面对织田信长的情义和丰臣秀吉的强大选择了屈服和忍耐,便有了后来的江户幕府;拿破仑在他最不可一世的时候选择了东征沙俄,就导致了使法兰西第一帝国瓦解的惨败。

蝴蝶效应理论说:“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而在这种理论的基础上,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假想:如果当时那些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在那个时代做出不同的选择,历史将会如何发展,而我们的今天又是什么样子呢?

一个选择,一个结果。在每个选择的交织之下,我们的世界我们生活就这样形成了。如果可以重来。可是没有如果,选择一旦做出,就不会改变,其结果也已经注定。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谨慎选择,让结果令将来的你更满意。

的确,有的人能力很强,但却在关键时候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导致自己四处碰壁,一生坎坷,与成功遥遥相望。而有的人却总能在关键的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而时来运转成就梦想。

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两条欢天喜地的小河,从山上的源头出发,相约流向大海。它们各自分别经过了山林幽谷、翠绿草原,最后在隔着大海的一片荒漠前碰头,相对叹息。

若不顾一切往前奔流,它们必会被干涸的沙漠吸干,化为乌有;但若停滞不前,就永远也到达不了自由、无边无际的大海。云朵闻声而至,给它们提出了一个到达大海的办法:让小河变成水蒸气由它带着它们飘过沙漠,然后让它们化作雨滴落下,它们就可以继续它们的大海之旅了。一条河绝望地认为云朵的办法行不通,执意不肯就范;另一条河则不肯就此放弃投奔大海的梦想,毅然选择化成蒸汽,让云朵牵引着它飞越沙漠,最终随着暴雨落在地上,还原成河水流到了大海。

选择决定了未来,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这个道理很早以前就被孟母明晰。孟轲小时候家住在一片坟地附近,于是他常常去看别人家举行葬礼。久而久之,孟轲就和一些小孩去做埋葬祭祀的游戏。孟母认为这对孟轲的人生极为不利,就选择了费劲周章的搬家。她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可是这一次他家的周围换成了商店和小货摊,耳边整天充斥着叫卖声,孟轲又开始和别的孩子玩做生意的游戏。孟母认识到这种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于是又一次举家搬迁。这一次,孟母选择把家搬到了一所学校附近定居下来。打这以后,孟轲开始受读书人的影响,渐渐在朗朗读书声中得到了熏陶,懂得了读书做人的道理,努力读书,终于成了一代儒学大师。在坟地、闹市和学堂的分岔口,孟母选择了学堂,所以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知道的“孟子”。

选择对了,成功就到了。人生有太多的可能,太多的选择,一个人可能也有很多的梦想要实现,但往往只有一个梦想能够让你走向成功。所以,有选择就会有放弃。一个人只能坐一把椅子,选对了你的椅子,你就选对了人生。

国际物理学大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在回答自己何以取得成功的问题时说:“我并不是特别聪明的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我跟班都困难。用墨水写字,常常把墨水弄得满纸都是,老师和父母经常批评我粗心。到了中学,全班30个人,我的成绩也只排在第五第六的样子,但是那时我就发现物理对我而言很容易。所以,上大学我就直接选择了物理系,没有犹豫,而且一辈子都没有离开物理。而没有像别人那样学了三年物理觉得不好改学化学,过了两年又改学工程。我从头至尾都选择朝这一个方向走。有很多孩子非常聪明,我的一个熟人就是这样,他各科的成绩都很好,兴趣也非常广泛。进了大学以后,他先读数学,后读音乐,再后来又改攻生物,结果一生一事无成。”

杨振宁成功的诀窍是什么?是他选对了自己的“椅子”,并认定它是陪伴自己一生的那一把。选择,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得更好的一种本能的自我优化。只选一把椅子,意味着选准全力以赴的事业,就像贝多芬与音乐、毕加索与绘画、柏拉图与哲学、司马迁与史学。他们选对了人生唯一一把座椅,决定了他们各自的人生轨迹。

站在十字路口,我们要坚信只有一条路是通往成功的。选对它,并坚持走下去。我们一生将会面临着许多“椅子”的选择,而且必须去选择。不论他们是否耀眼华贵,或平淡无奇,适合你的始终只有一把,伴你成功的也始终只有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