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可怕传染病:欧元闹剧
12426200000001

第1章 欧元,日薄西山(1)

欧盟大乱:欧元闹剧

英国峰会受挫,欧元区危机更甚

【标签】英国峰会 条约 危机 欧洲债券 卡梅伦

2011年12月,律师们正忙着起草一份欧洲财政条约,以重塑欧元区经济体的准则。新的一年,几乎所有27个成员国都将认真对条约细则进行反复研讨,而之前与其他26国交恶的英国政府也承诺会继续在欧盟发挥核心作用,伦敦也将继续作为欧洲的金融中心。如此,皆大欢喜。

只可惜未必如此。仅把布鲁塞尔欧盟峰会所谓的最新成果摆上台面,恰恰显示了它们徒有其表,欧洲领导人再一次输给了欧元危机。若遭遇市场和其他成员国的反对,新条约很可能轻易便被否决。诚然,在过去的一年中,欧盟的不少会议成果甚微,也没因此出什么大事,但和新宪法颁布不同,欧元已经不起马拉松式的争议和协商,倘若不快马加鞭,诸多国家将被迫宣告破产。随着投资商和投票人逐渐失去信心,拯救欧元这一单一货币的重任愈发步履维艰,迟早将会无计可施。此次峰会还预示了可能改革欧盟的性质,但这并非乐见之事。改革的原因之一是欧盟设计的欧元发展路线存在漏洞。而且,长期以来,英国在欧盟的身份一直模棱两可,尽管并非蓄意为之,但现在英国确实正渐行渐远。少了英国,欧盟会变得更加狭隘、教条;而少了欧元,欧盟或许根本名存实亡。

情况真糟糕至此吗?

尽管英国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布鲁塞尔峰会最大的失策是决定救助欧元,因为此举势必导致一系列权衡得失:各国政府需遵从财政信誉、分担债务,表现良好才能获得财政支持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庇护。而作为回报,欧洲中央银行(ECB)必须对所有具备清偿力的成员国给予全方位支持,尤其在促进增长和改革银行体系等方面。如此,会平添许多事务,但起码投资者有了明确的投资方向。

但另一个问题在于不论是政府还是央行都未能履行应尽的责任。峰会准备阶段,央行增强了对欧元区银行的支持--准确说是以低成本无限放贷。此举对银行业是一大推动,而且理论上很可能缓解欧元主权债务的危机,但相比“巨型火箭炮”投资者的要求,这个总量仍然微乎其微。即便是出于谨慎,银行业也会避免过多地向政府借款。此外,央行态度始终坚决,称其既为欧盟主权国的最后诉诸,绝不会对此情况进行干涉。

政府方面,所为更少。各国首脑的确向IMF申请了贷款,增加欧元区自救基金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已有迹象表明并非所有资金均会如期到位,且不说作为峰会核心的财政条约本身缺陷尚存。

条约的思路是将财政规范写入各国宪法,敦促欧盟各机构惩戒铺张浪费,但仅靠这一条约并不足以确保欧元未来一定能够应对未来经济的大起大落。2008年金融危机前,西班牙和爱尔兰被誉为经济之星,和德国相比,它们拥有更低的公共债务和更优的财政预算,但等两国的公共财政真出了问题,一切为时已晚。该条约更大的弊端在于并不能解决当下危机,条约过多注重经济紧缩,而非增长,这可能导致2012年整个欧洲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加深,从而使欧元区信誉评级整体下滑,经济体赤字目标愈加严峻。

尽管被视为象征着欧洲团结的顶峰,该条约却大有引起争端的可能。欧洲债券,也即所有成员国共同分担受困经济体债务负担的这一想法,在峰会上被浇了一盆冷水。经协调,仅赤字国分担债务义务,可以预见这一过程将会漫长且痛苦。若未来几年政府因实施经济紧缩遭遇民众叛乱,欧盟外部势力不用多久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些同意签订条约的国家也告诫:细节决定了该协议是否能够获得通过。爱尔兰政府面临着全民投票的压力,但会竭尽所能;斯洛伐克(属于欧元区)和捷克共和国(非欧元区)议会可能成为阻隔势力;法国反对党候选人目前的选票处于领先地位,表示他会重新协商条款,建立欧洲债券,塑造更有活力的中央银行;但在整个欧洲,也不乏关于德国的窃窃私语,称其已从欧元中获利颇丰,不应再对其他成员国提过多要求。

一手烂牌,一局坏棋

英国首相大卫·卡梅伦曾如何想方设法将各国团结起来?答案是通过一系列政治权宜和拙劣的手段及外交。卡梅伦企图用维护单一市场,设法让部分金融规范获得一致通过来换取对新条约的支持。这一计划落败后,他便停止了对单一市场的支持。

但卡梅伦此举也事出有因,他需要对付的不仅有党派内的保守派(对欧元持怀疑论者),还有持类似观点的大众群体--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法国总理尼古拉·萨科奇也在国内面临同样的政治约束。同时,英国对金融规则的担忧确有原因:目前为止,伦敦拥有欧洲最大的金融服务业,某些地区的产业业务量甚至达全欧的90%,但是,在法国等国主持下欧盟推出了许多提案欲规范这一现象,其中,不乏征收金融交易税这一项。

但即便政治上有权宜便利,策略和外交上却并非如此。卡梅伦清楚自己的目标,但却采用了错误的追求手段。他事到临头才提出的单方面要求有可能会颠覆玛格丽特·撒切尔1991年推行的单一市场多数表决制。如果卡梅伦事先和其他国家打过招呼,他有可能会成功,但如果卡梅伦没有我行我素,而是在峰会前夕和右翼领导人有所交流,他会知道成功其实很渺茫。

卡梅伦取消了对单一市场的支持,但结局可谓事与愿违。他也许可以暂时沐浴在保守党的赞许里,但如果目标是保卫伦敦,保卫单一市场,这就是个失败的结局。无论是伦敦,还是单一市场,都因英国缺席峰会而面临着更大的威胁,本该由英国在内的27国首脑共同参与的峰会现在26国领导下召开。原本几十年来,英国外交一贯主张在欧盟保有一席之地,也因此英国才免于一系列金融服务法规的限制。

亡羊补牢,而非闭门造车

一旦欧元崩盘,或条约依然得以推行,卡梅伦也许依旧会声称他没有错。当然,这会淡化他所作决定的影响。但是,欧洲各国不会那么快就忘记英国曾试图在关键时刻以峰会相要挟来保护本国的金融服务产业,而正是这一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本次危机的元凶。与此同时,保守党和民主党联盟的激战已然趋于白热化。 最坏的情况,这或许标志这英国脱离欧盟的开端。尽管只要卡梅伦首相愿意修缮邻国关系,调整战略和欧洲重修旧好,事情并不至于发展到这一地步。

事实上,卡梅伦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再对新条约的26国进行无谓的威胁,解除了他们出入欧盟大楼和机构禁令。欧盟权利的更迭也将带来更多机会,对于嘲讽新条约束缚太多的非欧盟成员国,或是抵制保护主义、过分管制的德国等成员国,英国均可发挥一臂之力。起码,卡梅伦也应和默克尔冰释前嫌,她曾不遗余力的想要挽回英国在欧盟的席位。让一步,英国能为伦敦带来更好的保障,卡梅伦也有望重回欧盟,而且这一让步依然可能。记住,卡梅伦在峰会上的强硬态度表明这位固执的首相在面对国民时比以前更加自信,但问题不是他是否能重塑本国地位,而是他是否准备好为此付出代价。

最终,欧元区也将面临类似的抉择。成员国可以大举谈判,利用中央银行的资产状况和欧洲债券换取财政上的统一,但问题不在于他们能否拯救欧元,而在于他们是否准备好为此付出代价。从这次峰会看来,答案是否定的。

欧元再遭觊觎

【标签】货币兑换 预测 汇率 美元 量化宽松政策

尽管2011年上镜率最高的头条都是关于单一货币的潜在威胁,但是在货币兑换市场欧元并没有因此产生畏惧之感。欧元的交换权重2012年比2011年只减少了3.3个百分点。

但是货币市场里的人却认为在2012年欧元会走下坡路,来自商品交易期货委托公司的数字可见一斑。可以肯定的是,欧元复苏之前,在第一个交易日欧元下跌了1.27美元。

预言欧元完蛋之前,几个情况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货币市场通常会在11月的第一个交易日有很大波动,而这个波动不会持续到12月底。在2011年初汇率稳定之前,欧元与美元的汇率降低了3.6个百分点。

其次,货币兑换市场是不择手段的,在这场比赛中交易者和投机商差中选优。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乐意看到他们的货币贬值,这种情况有利于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瑞士一直试图控制瑞士法郎的市场。日本政府也不断的控制日元的影响力。美国看到标准普尔调低了债务评级,于是开始运行国家的财政政策来应对一系列的超紧急妥协措施。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欧元遭受白眼?事实表明,欧洲各国央行对于把各种准备金投入到欧元,已经失去了热情。与2009年同期相比,2011年第四季度央行对欧元的准备金从27.9%下跌到25.7%,对其他货币的比率则有所上浮,从61.5%微调至61.7%。看起来就像央行已经开始把他们的资金链条向诸如澳大利亚元、加拿大元之类,更广的范围扩张。

另外,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比他的欧洲盟友更好。然而欧元区经济可能显示出逐渐变冷的趋势,美国经济则会趁机享受一个有相对优势的小阳春:就业情况有所好转,其他如房地产、车辆买卖这些方面也会回暖。

美元与风险性交易之间的联系也在减弱。金融危机中,在投资趋冷或者过于乐观的时候,美元都努力适应变化进行调整。也许美国基金管理人事业上升期在购买外汇的同时卖出美元,在经济变冷的时候这种收益便有所显现。但是他们对国外资本的兴趣逐渐减少,特别是2011年华尔街的股票市场超过了欧洲。2012年到1月中旬为止,两方市场中美元汇率都在上升。

2011年,相比其他的重要货币竞争对手欧元都更有竞争力,但是秋天两次汇率下调,使欧元降低了1个百分点,而且2012年还有可能下调。有传闻欧元用于套利,投机商购买低汇率的货币(如欧元),在高汇率的国家(如澳大利亚)出售,以获取利润。

有人认为欧洲央行将最终被迫采用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帮助欧元区走出债务危机的方法(向银行提供最近三年的流动性是走这条道路的第一步)。想确认货币市场是牛市还是熊市很难,通常人们都认为货币增量对货币的价值能产生坏的影响,货币量化宽松政策通常对美元造成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人们认为该政策能够稳定欧元经济,那么起码也会在短期内也会对欧元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欧洲经济对欧元的关注有所减弱,这是个好事,因为在各种谣传中这个消息能够传递某种积极的信息。很少有人愿意看到欧元能够重回2008年高峰期:1欧元兑换1.6美元。

当然随着希腊考虑脱离欧元区,危机出现了--欧元区面临着分裂。对于周边的国家这种现象意味着欧元区的分裂会迅速引发大面积的银行倒闭。尽管欧元很可能在德国、荷兰等核心国家复苏,但是UBS的曼苏·穆西伍汀对于欧元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他说:“对于伟大欧元的预言忽视了统一货币后国家之间的联系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巩固。”欧元区的解体会产生更深刻的问题。

无力的计划敲响丧钟

【标签】希望 汇率 流动性短缺 欧央行 公约

曾经尚存希望,即使很渺茫,欧洲领导人能在数日内让投资者相信欧元区政府债券是安全的资产而非有毒的垃圾,并安抚人们对欧元解体的恐惧。然而事实是,在2011年12月7日至9日的欧洲中央银行和欧盟领导人会议一星期后,他们失败了。

这些会议颁布的新措施并不足以拯救欧元,虽然目前看来它们在支持受冲击的银行和主权上还绰绰有余。债券市场最初的反应并不让人振奋。在峰会前夕,意大利和西班牙(投资者们最担心的欧元大国)的十年期债券收益率降低后,又再次上涨。

欧元对美元汇率也跌到了 2011年1月以来的最低点(低于1.30美元)。最可能使危机加深的导火索是欧元政府债券的全面下跌,这将使法国甚至德国失去它们宝贵的3A信用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