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可怕传染病:欧元闹剧
12426200000002

第2章 欧元,日薄西山(2)

法兰克林和布鲁塞尔的会议并没能产生一个“综合”解决方案,不过乐观者提出了一些折中的办法。欧洲央行将其基准利率由1.25%下调至1%(这是数月来的第二个四分之一基点下调),试图减缓即将到来的衰退。央行同意在三年期间以其主要利率向银行无限额提供现金,来代替私人投资者不愿提供的中期融资。央行现在同意接受更高风险资产抵押的债券和贷款来为货币发行做担保,并且降低了银行的存款保证金来缓解它们的融资压力。

这些措施有助于解决欧元区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短缺问题,然而对于严重的信贷紧缩它们也无能为力。为了遵守2012年6月前的新资本规定,银行倾向于出售资产而非增加新贷款。虽然对银行来说欧洲央行现在正积极发挥着终极放贷者的角色,它并不会将这个特权延伸给政府。央行主席马里奥·德拉吉粉碎了如果布鲁塞尔峰会通过政府财务协约央行便可能“限量”购买陷入困境的政府债券的观点。德拉吉说,欧盟条约明令禁止为政府提供货币融资,所以大规模购买债券并不合法。

如果欧洲央行在为政府提供融资上过于拘谨,它对为银行提供廉价、长期且可能被用于购买主权债券的货币倒非常慷慨。不过央行为银行提供的无限额流动性可没法完全替代债券的直接购买。

欧洲央行的疑虑使政府不得不提供欧元区的救助资源来阻止资金从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券市场逃逸。然而欧盟峰会所做的根本不够,之前的其他会议也如此。不少外交努力都浪费在确保一个新的“财政公约”上,而这契约还建立在已经失效的稳定与增长公约之上。新的公约将欧元区成员国的结构性预算赤字(即考虑到经济周期)限制在每年GDP的0.5%内。这些规定将被加入各国的宪法中确保它们得以实行,对违反“老版”公约,即预算赤字超过GDP 3%的罚款将自动执行,除非多数欧元成员国投票反对。

缺乏灵活性的公约只能使衰退更糟,而新的财政规定也不能让爱尔兰和西班牙脱离困境。如果被包装为通向财政联盟或共同债券的一个阶段性举措的话这个公约至少还能缓解债券市场的紧张局面。不幸的是,峰会的最终公告中根本没提及欧元债券,也没更多关于向受困的主权国家增加救助基金的计划。

峰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抵押了2000亿欧元新货币以应对危机并希望欧洲外的其他组织会效仿。欧元区的长期援助基金,欧洲稳定机制,最快2012年6月能开始运行,比预计的提前一年,而且只要有85%的欧元区(按投票权重)清算它便有能力应对另一个新的突发事件。不过对它已有的5000亿欧元的增加在3月前都不会考虑。

即使峰会向IMF抵押的2000亿欧元得到其他机构的响应,和欧元区临时救助基金所剩的约2500亿美元加起来也仅勉强能满足西班牙和意大利未来两年的借款需求。与要使多疑的投资者相信欧元区大国债券市场不会发生资本逃逸所需要的相比完全是杯水车薪。虽然布鲁塞尔峰会决定在国家被迫启动ESM时私营部门的“财政困难”(损失)不会被强制计入,依赖IMF的基金来增加欧元区自身的资源这一点就使投资人紧张。通常IMF都优先拿回自己的钱,然后让私人投资者们承受损失。

这一揽子计划是为拯救欧元而生,但显然并不够。除非一个更有效的处方能尽快开出, 否则欧元很难安然无恙地活过2012年。

欧元区会解体吗?

【标签】欧元区 债务危机 协议 希腊 困境

2010年,欧元区债务危机发端于希腊,当时只是一个影响范围小的局部性难题,而到2012年,这将会成为欧元区内确实存在的问题。采取蒙混过关的措施应对可能会管用,也许行事拖拉的欧洲政客们将无法维持单一货币统一。但是在新上任的意大利人马里奥·德吉拉带领之下,欧洲央行(ECB)能够通过制造货币,加足马力并迅速采取行动应对危机。

但是如果蒙混过关是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那么欧元区解体的风险将会高得让人担忧。照现在的状况看来,不能再确保能继续维持统一货币。欧元区很可能会分崩离析。理论上,可能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德国为首的信誉度高的北部国家大批退出欧元区,另一种是无法还债的国家被迫退出。实际上两者只可能发生其中一种情况。德国不会做损坏欧元的事,因为这会使整个欧盟陷入困境。如果真的要发生解体,那将会以希腊退出为开端。

希腊如何制定紧缩政策也许会成为决定性因素。在雅典发生这场动荡后,欧洲峰会于2011年11月达成的救市协议充分的证实了这一点。假设这个协议能起作用,假设由私人债权人持有的债券面值减少一半,能够使希腊沉重的债务负担不再增加(要不然,债务占GDP的比例将从2011年的162%增加到2012年的182%),这个数据至少得等到2020年才能下降到120%,但这仍然十分危险。2012年对希腊来说将是异常困难的一年:经济衰退仍将持续,过去三年的衰退已使得国内生产总值一共降低12%。希腊仍有必要继续减少国内成本开支,所以要通过保持竞争力来应对苛刻的欧元,这一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国内发生经济危机,加上社会愈加动荡,希腊民族主义情绪将不断高涨,这可能会导致希腊发生更严重的债务违约,从而引发其退出欧元区。支持希腊退出的人也许可以借鉴阿根廷的经验。阿根廷在实施了十年的货币美元化后,发生了严重的债务违约,2001-2002年期间本国货币贬值。在经历了一次反复后,2003年(脱离美元化后的)阿根廷经济增长9%,并一直保持着这个速率增长,直到2008至2009年度发生了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

但跟阿根廷比起来,希腊短期内受到的损害将会严重得多,它也不可能像阿根廷那样从物价上涨中受益。任何要脱离欧元区的迹象(这意味着国内贷款和存款将以新的希腊货币德拉克马结算)都会使国内原本并不快地取款速度(2011年上半年下降了十分之一)变成大规模的取款,从而导致整个银行系统崩溃。由于德拉马克兑欧元汇率下降,境外的持债数将猛涨。政府可以通过把债券以德拉克马的形式重新发行来自救,但是由于对外合同而以欧元方式欠债的企业还是会很危险,这将导致它们发生债务违约或者破产。

雪上加霜的是,希腊也许会被逐出欧盟。加入到欧元区注定是一条不归路:这是你永远无法摆脱的“加州旅馆”。鉴于欧洲条约没有制定出某个国家退出欧元区的条款,有律师坚持认为任何国家退出都意味着,他们要同时退出欧盟。尽管可以通过政治活动使出这张王牌,但如果气急败坏地退出,将有可能得不到一个友善的解决方案。希腊不仅仅会失去来自欧元预算的局域支持资金,更重要的是还可能会失去进入到欧洲统一市场的权利,再加上德拉马克的贬值,其竞争力将大大削弱。

这就是希腊所陷入的困境。2012年将发生更重大的危机,即希腊退出会使整个欧元区处于无法承受的压力之下。在其他岌岌可危的经济体内,存款人很可能会出于恐惧而取出存款。如果这只是发生在爱尔兰和葡萄牙这样的小经济体,尚可承受;但是如果发上在意大利和西班牙这样的大国,那就无法想象了;法国银行届时也将处于威胁之中。原则上欧洲央行能以其大量的现金应对取款人群,但是这将带来政治上的争议,如果所有国家都退出了欧元区,那么将可能发生大规模的损失,削弱人们的信心。

人们担心解体会引发债务违约,银行破产,经济崩溃,更别说会导致欧洲有关“一个前所未有的紧密的联盟”的理念破灭--这是欧洲领导者最终会设法摆脱危机的最大理由,但可能会发生意外。即使政策管用,不确定因素还是会破坏欧元区经济。

欧元危机:银行面临“多米诺骨牌”效应

【标签】挤兑 信贷紧缩 倒闭 融资 “流动性互换”

欧洲银行融资渠道接二连三地关闭,大门哐啷之声几近可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由于欧洲政府债券市场遭到非常明显的挤兑。这场挤兑已经蔓延至欧元区腹地:德国最新的国债拍卖未能获得全额认购,从而导致国债价格下滑(这也使得德国央行承购了本次发行数量的39%)。

而现在,另一场更加隐蔽但却可能更加危险的挤兑正在上演:这一次是对欧洲大陆银行的挤兑。除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之外(图中的中型银行Krajbanka的储户今天已在试图抽取存款),银行网点门前尚未出现长龙,但数十亿欧元的资金正通过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涌出欧洲的银行系统。

其结果最好的情况可能是信贷紧缩,从而导致企业无法获得信贷和进行投资;最坏的情况则可能是某些银行倒闭,并在那些公共财政原本脆弱、无力支撑金融机构的国家引发真正的银行挤兑。

银行要发放贷款就必须进行融资,而其融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长期债券、消费者存款、来自货币市场和其他银行的短期贷款。然而随着对政府债券的恐慌向银行蔓延(银行本身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债券发行和短期融资已日渐消失。此外,由于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鼓励银行削减放贷(而非增加资本),从而进一步阻碍了银行的融资。

最先冻结的是银行债券市场,随后枯竭的是短期融资市场。受创最为严重的是需要美元来对世界贸易进行融资的欧洲银行(据巴克莱集团的数据显示,超过1/3的世界贸易是由欧洲银行进行融资)。尤为严重的是,美国的货币市场基金已撤出欧洲。据评级机构惠誉的数据显示,向法国银行发放的贷款自2011年5月末以来已剧减69%,其中仅2月份一个月的跌幅就接近20%。而根据惠誉的最新数据显示,欧洲的货币市场基金也在继续降低其对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风险敞口。

银行相互借贷的银行间市场也呈现出捉襟见肘的迹象。与无风险利率相比,伦敦的银行目前为三月期贷款所付的利率已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点。此外,各家银行还将其现金存入欧洲央行换取微乎其微但却没有风险的利率,而不是用于借贷业务。

这便只剩下零售存款和商业存款这两个渠道,可是就连这些渠道可能也已开始逐渐消失。花旗集团的一位分析师在最近一份报告中这样写道:“我们开始注意到各家公司正将其存款从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和比利时抽离的迹象,这一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融资变得越发困难,银行已开始求助于金融行业的“当铺”,将资产抵押给央行或回购市场以获取现金。一家欧洲银行的高管表示:“除存款和欧洲央行以外,我们没有其他选择。”

迄今为止,欧洲央行的流动性一直维持着银行系统的生命。由于融资匮乏而倒闭的大型欧洲银行只有德克夏银行一家,可是如果银行耗尽了用于借资的抵押资产,又会发生什么呢?一些银行似乎已经捉襟见肘。有报道称,意大利银行联合信贷的行长请求欧洲央行接受更为宽泛的抵押。此外,据说越来越多的银行在采取被称为“流动性互换”的操作:银行向保险公司或对冲基金借入一项可被欧洲央行接受为抵押品的资产,并为此支付一项不被欧洲央行接受的资产,当然还有一笔不菲的费用。

这一切构成了双重风险。首先,银行可能停止提供信贷,而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发生。早些时候,奥地利央行命令本国银行限制跨境借贷。此外,一些欧洲银行不仅在出售国外资产以求达到资本金要求,而且还已经彻底撤出了贸易融资和飞机租赁等市场。

第二类风险更加危险:随着银行被推向融资极限,一家甚至多家银行可能倒闭,从而引发更大范围的恐慌。大多数银行认为欧洲央行不会坐视大型银行倒闭,然而德可夏银行却在2011年10月因为耗尽现金而倒闭,这一事实意味着欧洲央行可能无法提供无限量的流动性。此外,多米诺效应中倒下的那张骨牌可能是一家无法从欧洲银行获得贷款的“影子银行”。

欧洲首脑们当然意识到了这些危险,也正在制定对策。不过他们的努力已不是第一次被现实事件所挫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