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者五项修炼全书
12445000000059

第59章 第四项修炼 提升心理力量(12)

(3)社交心理。人才在组织中,前两项需求很好地解决了,便会产生社交心理,他需要交朋友,渴望在群体中与同事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相互帮助,相互交流情感。但是,在旧有的群体中,由于诸多因素,使他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便向往新的群体能达到这一需要,于是产生调换工作环境的想法,期望在新环境中,结交新朋友,增长新知识,以求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并在交往中获得支持、关怀、帮助和友谊等。

(4)尊重的心理。作为一个健康人的心理,有尊重人的心理,也有盼望他人尊重自己的心理。许多人之所以辞别原来的工作单位,去新的单位应聘,是在于原工作单位对组织成员的人格、劳动成果不尊重,或是不重视新创造与新发明,损伤了成员的自尊心。这样,他们自然而然要选择尊重人格、尊重人才的劳动成果的单位去应聘,以求心情舒畅地工作、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并得到社会的承认、组织的嘉奖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的尊重。

(5)自我实现的心理。人都希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个人特长做一些自己觉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贡献的事,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但是,有相当一些企业的领导人不喜欢、不愿意自己的下级超过他,从而压制下属。由于自我价值实现不了,因此引起了人才的流失。作为招聘者,可以利用人才流动的这一特点,吸引人才为我所用。

(6)公平心理。应聘者在原单位可能由于劳动支出与所得到的报酬、待遇极不相称,自己在投诉无门的情况下,只得改换门庭。作为招聘单位,可以给人才尽量提供公平、公正的待遇,这样一来就可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使人才的能量全部发挥出来。

大器晚成的玛琳?凯被称为化妆品“皇后”,是美国玛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她创办公司之前,曾经干过25年挨家挨户推销的工作。她目睹了不少企业的兴衰,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在业人员,从中领悟出一条道理:一个企业的成败,关键的一条,就是企业是否把员工视为最重要的财富,是否尊重每一位员工。如果能做到这一条,企业就能依靠他们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成绩。玛琳?凯把这一原则运用到自己公司的经营管理上面,并创造出很有成效的“个人式的沟通”,也就是建立个人之间感情的制度。根据这一制度,凡本公司员工过生日,都会收到一份生日卡和两人份免费午餐的招待券。“秘书周”时,所有秘书都会收到一束鲜花和一个咖啡杯。新的员工进入公司第一个月内可以得到玛琳?凯的亲自接见并征求本人对新工作的意见。公司的员工有什么委屈、困难,都可以直接找玛琳?凯诉说和反映,玛琳?凯一定会抽空接待他们并帮助解决。一次玛琳?凯得知本公司一名机器操作员的兄弟得了癌症,虽然病人不是公司员工,但她仍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首诗……这样,玛琳?凯就与员工保持了密切的个人关系,建立起了“私人感情”,这种亲切的气氛,使他的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自己的企业也获得最大的成功。

玛琳?凯化妆品公司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使员工及应聘者的尊重心理得到了实现。如果招聘者能从应聘者心理出发,站在应聘者的立场去考虑,就不会使人才弃我而去。最终,定会出现“天下人才尽入我彀中”的局面。

经典术语解读:人才学。

人才学是研究人才成长、发展的规律,研究和制定出人才成长方法、培养方法和管理方法,探讨如何在社会实践中运用这规律,发现、选拔人才,合理组织、使用和管理人才,协调人才内部与外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充分地发挥人才智慧与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五、私企为何留不住人

根据权威调查资料显示:在各种组合形式的企业类型当中,私营企业人才的“跳槽率”是最高的。很多私营企业一年甚至要走掉“几拨人”。这种现象在内地的企业里表现得尤为明显。私营企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子,但企业内部人员的频繁流失无疑会给这些私营企业带来人力资源上的缺口,使企业发展严重“供血”不足,私营企业为何会出现留不住人的现象呢?

原因一:企业对人才的“占有欲”强,造成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私营企业不仅资产、资本私有,而且还总是想把人才私有,以实现对人才的“全拥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工作时间无休止一位在北京从事设计的女孩,她所在的一家大型规模的私营企业,工作时间根本不依照劳动法,“双休”改“单休”,礼拜天还经常加班、法定假日七天通常只休息三天,平时连一般的请休假也不准许,至于一天的工作时间,除了正常的上班、下班之外,就连晚上也不放过,该企业提供食宿,通常是吃了晚饭后,还要工作到10点以后,有时还要通宵。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休息,基本上都在工作,平均工作时间是12-15小时,此种作息时间,让这个公司的员工均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这个女孩长时间面对电脑,面色开始发黄、变粗糙,视力下降,苦不堪言,最终离开了这个集中营。

(2)工作范围无界限私营企业较为鲜明的特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将人才使用到位。员工通常一人身兼数职,还要随时听命企业临时安排。

有一家图书发行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时,无论何种岗位及性别,所有人都要去仓库做三个月的装运工人之后再上岗工作,还美其名日“锻炼”。另有一个私营企业的营销人员,不仅在市场一线“冲锋陷阵”,回来后,还要千些装车、打扫卫生甚至到车间“充当工人”的行当,让人不明白他们到底是营销人员,还是“装卸工”或“车间工人”。

工作时间、范围不明确,让人不得不昏天黑地、没日没夜地干,工作环境异常险恶,久而久之,人员的厌恶之心顿起,人走也就不足为怪了。

原因二:企业运营不规范,有“法”不依人茫然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和法规,私营企业的运营往往是规而不范,有“法”不依。很多私营企业不是没有“法”,只不过这些“法”是摆设,没有用机制去“串”起来,实现“联动”而已。比如,有的企业制度不少,但缺乏执行力,责、权、利不清晰,同岗不同酬,奖罚不分明,执行没有组织,或者就是制度制定者、执行者同为一个部门,不能有效“传输”和公平执行,使企业看似有“法”,但实则无“法”。

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有“法”不依,而且企业内部运营,也不是靠“法”治,靠机制、靠系统,而是个人靠权利、靠命令、靠指挥,来使企业正常运转。一家私营食品企业,从产值几千万,到目前的两个多亿,一直都是“人治”天下,只要是领导喜欢的人犯什么错都好办,而领导不喜欢的人再能干也没用。领导人的意志就是制度,就是“法”。不可否认,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人治”因灵活、决策阻力小而使企业“船小好调头”,从而更容易获得发展机会,但企业再上一个台阶和层次之后,“人治”大于“法治”便暴露出诸多弊端,使员工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而积怨一旦加深,人也就离走不远了。

原因三:企业任人唯亲,人才“四面楚歌”

一位在私营公司担任人事经理的男士说,他的企业里一些部门要职,如财物总监、营销总监、办公室主任等,都被老板亲戚占据着,将他隔成孤身,感觉自己的处境是“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且身边“底细”颇多,他说话、办事都得小心翼翼,唯恐说错了什么、做错了什么,这让他经常惶恐不安,十分不自在。

在私营企业,类似这位男士的事例很多。由于私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企业或合伙企业,在创业初期为了“安全”起见,任人唯亲,使用的基本上都是与企业负责人有血缘关系或近密关系的人,这些老板的亲戚或亲信一旦在企业担任职务,外面的人才便很难施展开来。每个人都想在新的企业、新的环境“建功立业”,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就必须要对企业的“诟病”大动“手术”,也就必然要触及一些部门及人员的利益。这样的结果定会引来“群起而攻之”。

任人唯亲,是私营企业最大的特点,也是让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之一,正是因为任人唯亲,所以人才备感能力发挥无望,不得不“逼下梁山”,一走而解脱之。

原因四:企业用人“短视”,导致企业“恶名远扬”

一些私营企业之所以长不大,与这些私营企业老板的用人“短视”有关,他们在用人上的只看眼前,不顾将来,甚至对人才“敲骨吸髓”,“民脂民膏”,不少企业在业界恶名昭著因此,使人闻其名就避之。

更有一些私营企业,在对于人才的使用上,其“精细”程度可谓“空前绝后”:对在职人员,总是想方设法“克扣”薪水,并且很少告诉你“扣发”的原因,让人不明所以,只能自己去烦闷。即使对离职人员,也要想尽名目克扣、搜刮对方那已经为数不多的工资。总之是罚人没商量,其“招数”之多,“罚数”

之狠,真让人望而生畏而又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是这些短视行为,致使企业发展了十几年,仍然亦步亦趋,挣扎在濒死的边缘。私营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但市场经济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私营企业只有摈弃用人机制上的管理“短视”,不断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优化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私营企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和辉煌。

可见,实现私营企业人才的合理利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培养和造就私营企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对私营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树立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评价人才主要标准的价值观念。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使用好现有人才,对各类人才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和手段,建立以业绩为核心,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为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私营企业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强化教育培养,提高人才素质,大力培养适应私营企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以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遵循企业成长规律,培养职业精神,提高职业化水平。进一步改善发展私营企业的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要建立完善科技奖励制度,提高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经典术语解读:私营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1 998年8月28日,国统字(1998) 200号)第九条规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

跳出投资心理陷阱

一、投资应做好哪些心理准备

股票市场人来人往,潮起潮落,是纷纭嘈杂世界的缩影。股票交易有买有卖,有盈有亏,既给你失败的烦恼,又带来成功的喜悦,满足各种性格的人的挑战。

如果希望进入股市后仍然能够笑口常开,首先当然应该掌握经济金融、操作分析等等学术知识,也要作些相应的常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锻炼自己不惧风险,知足常乐,不为人言驱使,不为失利动容,始终保持开朗豁达的心境。

在各种投资市场中,了解人类行为的心理基础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战胜自我,这是投资成功必须经过的一道门槛。尽管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风险偏好,但作为一个整体,人类的风险偏好具有某些共性,导致某些共有的行为特征和决策偏差。

1.理智纵观股市,侧重于投资行为的投资者,也希望能获得价差收益,但他们的行为较为保守,更倾向于较低的投资风险。倾向于投机的投资者则相对富于冒险精神。他们不甚关心对证券发行者的考察分析,而更多的关心市场行情的变化和可能引起行情变化的各种信息,因为投机性投资的前提就在于正确预测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分析这些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买进卖出,赚取价差。

长期的投资行为是发行公司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投机行为则是影响股市健康发展的不良因素。但是,投机行为的迅捷获利对一切投资者的诱惑力又直接刺激股票市场的成长和繁荣,继而引来更多的投资资金。因为投机行为充斥较多赌博、欺诈等消极因素,有较大的风险性,所以,股市上更提倡健康的投资行为。

很多人在股市里一再犯错误,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严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场假象所迷惑,最终落得一败涂地。所以在入股市前,应当培养理智的性格。

2.量力投资者涉足证券市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冷静衡量自己的资金、信息、时间、心理等因素和风险承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首先投资者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投资心理承受能力和资金能力,有多大资金投多大资,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承担多大的风险,绝对不可以心血来潮,草率行事。

明智的投资者为了增强自身对风险的防范能力,绝不把全额资金倾仓投入,总要保留部分现金以备不时之需。这样,即使万一失算,仍有东山再起的筹码。

自不量力,孤注一掷,往往是一败涂地的导火索。量力而为,理智投资,是规避风险的第一道避风港。

3.果断初涉股市的投资者在受损时表现更显举棋不定。他们虽然意识到购进了不当的股票,却不忍承担损失迅速卖出,总希望有朝一日会出现奇迹,直到深度套牢时才悔不当初。而成熟的投资者则会当机立断,果断止损,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成功在于决断之中,许多投资者心智锻炼不够,在刚上升的行情中不愿追价,而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大涨特涨,到最后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涨,结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资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剑”,该买就按照市价买入,该卖就按照市价卖出,免得吃后悔药。一旦发现走错了方向,马上应该考虑的就是减少损失。成熟的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当机立断。

4.谦逊在股票市场中,不要过于自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百万投资者的实际行动,都将会反映到市场中。如果因一时的小赢而趾高气扬,漠视其他的竞争者存在,则祸害常会在不自觉中来临。在股市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因此,投资者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

5.独立别人的补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药,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投资大众往往是盲从者,跟着“瞎眼”的后面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解主力所在,跟随主力有时是上策,有时却是陷阱,试着把自己作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势往往有极大的帮助,真正能成为巨富的人,他的投资计划往往特别独行,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并默默地贯彻到底。所以,理智的投资者应该冷静考察股市上风起风落的原因,独立思考,合理利用市场情绪,杜绝盲目根风,避免作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