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蜀奇人
12603500000029

第29章 西湄

遂州西湄古镇,前朝“禁溪”旧地,琼江绕镇而流。《舆地纪胜》记载,琼水源出伍城口飞乌山,一路奔腾至西湄,将溪水白马河纳入怀中,双流交汇,水势渐大,浩浩阔阔东入涪江。西湄古镇位于双流环抱的一块小平原上,横横竖竖十几条青石小巷,像一枚巨大的篆刻图章。阴阳先生说此地双流合抱九曲环绕,必出达官显贵,诱得川内富户豪绅纷纷迁居西湄。一时间内,小小的西湄古镇地价飙升,与遂州城内相差无几。

大清乾隆初年的夏天,四川巡抚柳春阳告老还乡,在朋友们的怂恿下,搬到西湄镇,隐居在临近琼江的长庆街上。柳家祠堂占地十亩之阔,全府上上下下,计有主仆杂役四十八人,为西湄第一大户人家。

是年中秋节,柳春阳应邀赴遂州犀牛堤赏月,陪同前往州城的有西湄县令张永康和县丞王喜君,谁知道他们三个人去,却只有两个人返回。

县令张永康说,柳老爷酒后坠入涪江被淹死了,县丞王喜君也如此这般说法,县衙为此专门为柳春阳办理丧事,拨了一百两银子。九月十八日夜,刚遭变故的柳家祠堂,突然又遭到强人歹徒的残酷杀戮,全府上下竟然没有留下一个活口。阴阳先生说,柳家的人擅自动了祠堂前的照壁,触动了煞气,故有此一劫。

邑内出了如此惊天大案,县令张永康自然被弄得寝食不安。他一边据实上奏州府衙门,一边尽遣巡捕四下侦缉。但奇怪的是,如此巨大的一个惨案现场,居然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莫非真的像阴阳先生所说的那样,是柳家人撞了“煞”,被鬼神索命不成?

张永康为此十分烦恼,也难怪,他才从资州雁江县调任西湄不到四个月时间,就摊上了这码子麻烦事,任谁也心头不爽。张永康人生地不熟,一家老小尚无居住之所,拖儿带母七个人,全挤在县衙的一间杂物房里,十分不方便。张永康心一横,鼓动家人搬进柳家祠堂临时过渡一下,这样既解除了后顾之忧,也可以就近找一找破案的线索。

自从张永康一家老小搬进柳家祠堂后,每天晚上都会听到有人幽怨地呻吟,夹杂着如诉如泣的怪叫声,若有若无地在祠堂的四周飘荡,偶尔还会看到一个身穿白衣白裙的人,似真似幻地游荡在后花园。张永康一家老小骇得要命,住进去没有几天时间,就匆匆忙忙地搬了出来,依旧住在县衙的杂物房里。

张永康感到很奇怪,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鬼神?为了弄个水落石出,他夜里曾亲自带人潜入柳家祠堂,想看个究竟。但是说来更怪,一连蹲了七八个晚上,祠堂里既没有听到古怪的哭泣声,也没有见到白裙飘飘的鬼影。

张永康心里十分纳闷,他曾在酒后私下对身边的人说起过,柳家祠堂的灭门惨案,必定另有隐情。县丞王喜君见张永康说得玄玄乎乎,心里就笑他没能耐破案,怕上司追究责任,就编些“龙门阵”来搪塞。于是他独自逞强进入柳家祠堂,欲探个究竟,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吊死在后花园的门枋上。

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到祠堂里去了。西湄凶宅之名,尽人皆知。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十三年,陕西人包月录调任遂州。包月录乃是武举出身,武艺高强人的胆量也大,办事果断干练,人称胆大“包青天”。他是个亲民的好官,到任刚满一个月,就经常深入到辖内各地访贫问苦。他听西湄当地的老年人摆起柳家祠堂的“龙门阵”,好奇之心顿起,决定亲自到凶宅去看一看。跟随包大人体察民情的随从们,无一不是州县的主要官员,他们害怕州牧大人出啥差错,便极力劝阻他不要到凶宅去,“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包月录向来以胆大著称,众人越是劝阻,他越是要去凶宅探个究竟,甚至还特意嘱咐大家,任何人不得跟随前往,他要独自一人去柳家祠堂小住一宿。

当天夜里,清风明月,包月录只身前往长庆街。

柳家祠堂已有些破败,荒芜的庭院中杂草丛生。但这并没有影响包大人的情绪,他兴致盎然地手执长卷,端坐在书房里,尖起两只耳朵专心地听着四周的动静。其实,包月录一点也没有把乡人们摆的“龙门阵”当一回事,但既然来了,他还是希望奇迹出现。

包月录很有耐心地坐在书房里,一直等到二更天,但令他十分失望,除了偶尔听到几声老鼠撕咬朽木的声音外,既没有听到鬼泣也没有看到鬼影,只有一庭月华如水。包月录颇觉无趣,便侧靠在圈椅上,闭目养起神来。假寐中,包月录似乎觉得有人飘然来到了书房里,正睁着一对大眼默默地注视着自己,便猛然睁开眼睛,书房里却空无一人,唯有清风从窗户徐徐吹入,窗户上的纸花哗哗有声。

包月录乃习武之人,警觉异于常人,他确信适才必有人来过书房,但为什么偏偏没有见到人呢?莫非真如村夫俗妇所说有鬼不成?

包月录摇了摇头,直觉告诉他,此“鬼”应该是人无疑,只是轻功十分了得罢了。他站起身来,在书房中踱来踱去,决心要查个水落石出。但任由包月录查遍柳家祠堂的每个角落,却始终一无所获。

翌日天明,众人见州牧大人平安无事而返,纷纷称赞他英勇了得。

包月录默默无语,闷闷不乐地回到住所,辞了众位随从,单独留下陈捕头,两个人在一起叽叽咕咕地秘谈了两个时辰。

到了申时时分,包月录又只身来到柳家祠堂的书房里,装模作样地读了一会儿《春秋》,然后像昨夜一样侧靠在圈椅上假寐。约莫二更天,书房内的月色突然一暗,包月录知道有情况,躺在圈椅上并不起身,装作什么都不知晓一般,微微睁开双眼,他终于看到了书房的窗户下,有一个体态轻盈的人,如灵猫一般启窗而入。那人来到书案前,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

包月录依旧斜靠在圈椅上,嘴里发出细小而均匀的鼾声。借着明亮亮的月光,他看见此人的眉宇间满是忧戚之色,行为举止也没有丝毫的恶意,遂放松了警惕,暗中静观其变。

来人一身素白,端立在书案前纹丝不动,渐渐地两只眼里有泪水溢出,哭泣之声随之幽幽而来,其声悲切幽怨。

包月录的耳朵里,隐隐听到来人在小声地倾诉:“久闻包大人刚正不阿,有祖上包拯遗风,西湄大仇必可报矣!”

包月录闻听此言,心中怦然一动,他正待要问个仔细。突然间,书房内灯火通明,四下的伏兵骤起。

原来,陈捕头听见了幽幽的哭泣之声,他唯恐州牧大人有何闪失,连忙带着手下的兄弟们,急匆匆地闯入书房中。

白衣人正在悲痛欲绝之时,突然生此变故,情急之下,慌忙夺窗而逃。

包月录一见那人要逃,急得从圈椅上一跃而起,他怎么可能让此人跑掉呢?忙用自己高大的身躯堵住了洞开的窗户。

白衣人见断了去路,毫不犹豫地挥掌直劈包月录的面门。

包月录并不予以反击,只是见招拆招地阻挡着。两人瞬间交手已过十数招,包月录见此人掌法轻盈飘忽,柔弱无刚强之风,已判定白衣人必为女儿身,便主动停了手,下令将白衣女子拿下。

众捕快发声喊,齐齐用棍棒将白衣人压在地上。

白衣人破口大骂道:“狗官,原来与张贼乃一丘之貉!”那人虽然在盛怒之下高声叫骂,但声音依旧如黄鹂一般婉转,果然是个女子不假。

包月录叫陈捕头将她的面罩摘下来,就着淡淡的月光,见她的容貌十分姣好,年纪也不过三十岁左右,遂大声地喝问道:“汝为何人?潜入本牧读书处,可是要刺杀本官么?”

白衣女子昂着头,怒斥一声道:“果如是,一刀刺杀了狗官,倒也干净!”

包月录并不以为忤,继续问道:“汝不刺杀本官,如此夜深人静之时,擅自冲撞本牧,却是为了何事?”

白衣女子鄙夷地哼了一声,讥笑道:“一丘之貉,说之何益?”

众人见白衣女子说话句句带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便把棍棒敲得山响,齐声大吼起杀威号子来。

包月录并不想刑讯逼供,他止住了众人的吆喝,依旧对白衣女子和颜悦色地说道:“汝果有冤情,自可说来,本官与你做主便是!”

白衣女子连看也没有看他一眼,只照地上啐了一口:“呸!”

陈捕头见包大人虽然武功不错,但却不谙拷问之道,遂上前大声喝骂白衣女子,欲以激将之法诱其开口。他右手扶着腰刀的刀柄,左手指着白衣女子的鼻子,对白衣女子噼里啪啦一阵臭骂,痛痛快快地骂完后,才装起一副正神的样子,爱理不理地说道:“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真是一个不知好歹的恶妇!包大人如果不是为了你,怎会半夜三更时分,来到如此荒芜破败的宅子里找罪受!”

包月录见陈捕头对白衣女子一顿污言秽语,不知道他是何用意,连忙阻止他不可鲁莽。他见白衣女子被陈捕头骂得面红耳赤,便吩咐众人将她带回衙门,慢慢再作理会。

白衣女子见包大人一直和和气气,不像是作恶之人,遂恨恨地说道:

“吾既被你拿住,却也并不惧怕,告知你又有何妨?柳春阳乃是家父,十三年前的中秋节,应邀到遂州赏月,谁想张贼设计将家父陷害……”

白衣女子一边轻声诉说,一边幽幽而泣。

包月录始知白衣女子乃是柳春阳大人的千金小姐西湄,可怜十三年前,柳家满门遭殃时,小女子才十六七岁,因到普州走亲戚而免遭于难。

十三年来,为了保护柳家的产业,也为了报血海深仇,她一个弱女子,亦人亦鬼地生活在暗无天日的祠堂中,白天躲在楼阁里不敢现身,夜里就装神弄鬼地吓唬那些企图霸占柳家祠堂的人。

包月录听了西湄姑娘的一席哭诉,心中十分感叹,遂询问道:“姑娘所言张永康谋害柳大人并企图霸占柳家祠堂一事,可有人证物证?”

西湄见包月录问及张贼作恶的证据,马上跪哭于地:“大人如若不信,可派人到县衙的后庭,在那棵百年桂花树下,挖掘便知。”

包月录听西湄姑娘言之凿凿,便令陈捕头火速带人前往县衙后庭中挖掘证物。

谯楼四更鼓响时,陈捕头带着一包物什,匆匆返回柳家祠堂中。

包月录接过包裹,打开观看,内有白骨骷髅一具,另有官符令牌一块、玉扳指及玉佩诸物若干。

西湄姑娘一见,悲痛欲绝地叫道:“爹爹……”

包月录拾起官符令牌察看,自然识得此牌乃是巡抚官符无疑。当下不敢迟疑,点齐现场的捕快十余人,火速赶到县衙中将张永康擒获。

天既明,包月录就在县衙里升堂会审,尚未动刑,张永康已据实招供。

原来张永康自资州雁江调任西湄不久,即听说柳家祠堂的风水绝佳,私下里给了县丞王喜君百两黄金,谎称自己曾在晋升雁江令时遭柳春阳打压,没想到老贼居然隐居在西湄镇上,欲借机报仇。王喜君得了人家的好处,便极力为张永康出谋划策,以八月十五到遂州赏月为名,将柳春阳诓骗到县衙里残忍地杀害。张永康一边拨款抚恤柳氏一门,一边背着王喜君,偷偷勾结蓬南场水匪血洗柳家祠堂,原以为大功告成,谁知祠堂里又闹起“鬼”来,王喜君不知道柳家祠堂遭血洗的内幕,逞强前往探视,正好被张永康假“鬼”手杀人灭口。

大清乾隆十四年(1749),圣谕凌迟处死张永康。为旌表西湄姑娘,谕示将“禁溪”更名“西湄”,以志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