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巴蜀奇人
12603500000007

第7章 孪生盗

成都府西去百二十里路,有邑曰灌县。秦蜀郡太守李冰开凿宝瓶口,构筑飞沙堰,建鱼嘴分洪导流,毕十年之功,终使暴烈的岷水化为川人的幸福之泉。千百年来,都江堰惠泽天府,功盖千秋。

灌邑西北接茂县、汶川,东南邻省垣成都,是内地通往藏区的必经之路。邑内有号称“天下幽”的青城山,被道家尊为第五洞天。山中栗子坡上,胡乱搭着几间茅屋,茅屋的主人名叫朱长富,原本是成都华阳人,因无意中得罪了知县冯作礼,被迫举家迁往青城大山中,以伐樵打猎为生。

朱长富虽然家徒四壁,却育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孪生宝贝儿子。二子身高相貌几无差别,从小举止言谈如出一人,很多时候,朱长富夫妇都不能准确辨识。

山中生活清贫,粗茶淡饭反倒健人筋骨。兄弟二人长到十五六岁时,已是高高大大的两条汉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却无一丝一纱遮体,朱长富两口子常常为此长吁短叹。

弟兄两个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私下里商量,欲走出大山到外面去拜师学艺,以期掌握一技之长,靠手艺挣钱养活自己,或可缓解家中负担。二人把想法告诉父母双亲,两老见他兄弟俩年龄尚幼,心有不忍。然而家中时常断炊,两个半大小子正是长身体的年龄,张嘴要吃,闭口要喝,哪里养得起他们?

朱长富夫妇好几个晚上没困好瞌睡,叽叽咕咕商量后,不得已将家中两架木床典当给他人,为兄弟俩分别添置了一套新衣裳,余资作了盘缠,让他二人远走高飞。临行前,老母亲颤抖抖地将一对陪奁玉佩,分系在兄弟二人的胸前,嘱咐他们好好保管,千万不可遗失;如若二人不慎分散,将来也好作为弟兄相认的凭证。

弟兄二人泣别父母后,本欲一同前往成都府求师学艺,但有好事者取笑他俩傻帽,说哪有两个人会同时找到同一处工作的?二人认为别人说得在理,挥泪别于都江堰二王庙前,彼此相约,十年后的今天,无论天涯海角都必须回家相聚。

弟兄二人从此天各一方,数年间音信全无。

大明成化十一年(1475),省垣成都出一巨盗,专偷豪门大户。该盗行踪甚是诡秘,官府衙门四处缉拿,始终无法寻得盗的踪迹。

越明年,知县冯作礼擢升成都府。上任之初,盗似有意与他作对,旬日之内,连窃大户十五家,气焰十分嚣张!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该盗每每在作案之后,还用木炭书写“盗者鹰”三个大字于粉壁。

冯作礼新官上任,遭此当头一棒,自然脸上无光,同僚们都在偷偷地看他的笑话。他发誓要擒获此贼,便严令巡捕房全员出动,在城中的大街小巷日夜巡逻。然而,半年过去了,不仅没有抓获盗贼,甚至连贼人的一丝信息都没有找到。“盗者鹰”之名,依旧频频出现在城中的各大豪门府第。

一时间内,省垣哗然,冯作礼更是谈“鹰”色变。

蜀中八月的天气,犹如蒸笼一般闷热潮湿,省垣成都地处平原洼地,境内又无大江大河,酷热尤胜丘陵山区。入伏后第三天的傍晚时分,城里下了一场小雨,市民们纷纷走上街头纳凉,大人小孩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

夜里酉时,巡捕在西门较场口逮住一盗,盗者随身携有炭笔锉刀等物。众捕以此判定,此盗乃是盗者鹰无疑。

冯作礼得报后,大喜过望,连夜赶往衙内审讯。

盗者年约二十,长得眉清目秀,文文雅雅地端坐在大堂的木凳上,神情自若,一点也没有盗贼的“匪气”。

冯作礼一见之下,心中不甚了然,轻轻摇了摇头,例行公事地问他身带犯案工具,意欲何为。

“雅贼”拒不承认有犯案动机,声言自己正在街边纳凉,就被巡捕当贼拿了;至于身带锉刀一说,则正色道:“请问大人,凡带刀者皆贼乎?

果如是,盗贼何其多矣!”

冯作礼见雅贼口齿清晰伶俐,神情不慌不忙,左看右看不像是盗,更不可能是盗者鹰,便以夜不归宿为由,将其暂时收押狱中。

雅贼初入狱中,终日不言不语,每见狱吏从牢门前经过,必眼巴巴地望着他流泪抽泣,一副饱受委屈的可怜样子。

狱吏怜悯雅贼年少可怜,因而不像对其他犯人那样恶语相向,偶尔还好言好语地开导他。

一日深夜,雅贼见四下无人,忽然悄悄对狱吏说道:“我视大伯为好人,便实话告诉你,我确为盗贼,但不是什么盗者鹰。今日自知无脱身之理,望大伯好好待我,我有贼银若干藏在青羊宫某神龛,你可潜往取之,算小侄报答大伯待我之恩。”

狱吏听雅贼言之凿凿,心里暗自想道:青羊宫乃人来人往之地,他说的必然是假话。便摇头表示不相信。

雅贼见狱吏虽然摇头表示怀疑,但心已被金钱所动,便轻言细语地说道:“大伯不用怀疑小侄所说的话,尽管前往宫中,装作烧香的香客,在那尊神像前虔诚跪拜,待天黑后必取之可得。”

狱吏听他说得诚恳,心想就算他是诳语,去看看又有何妨?便依其所言,第二日扮成香客进入青羊宫中,果然得金无数。

狱吏大喜,认为盗乃可信之人,便心存好感。当日午夜入狱内,秘密带上好酒好菜,给盗饮食。

逾十日,盗又悄悄地告诉狱吏说:“我有器物一瓮,藏在灌县青城山栗子坡朱长富家中,大伯可前往取之。如若主人不许,你将此玉佩送于主人,必得重金相酬。”言毕,将贴身玉佩双手交与狱吏。

狱吏自那日得了好处,对盗所言之事深信不疑,遂对上司说自己家中有事,要请假数日回去料理。狱吏历来恪尽职守,以前从未请过事假,上司不疑,便准了他的长假。

狱吏怀揣玉佩,径直来到青城山栗子坡朱长富家中,他看见数间茅屋破败不堪,不像有金银珠宝的样子。正在他疑惑犹豫的时候,茅屋里颤巍巍地走出一位老媪来。狱吏心想既然来了,问问又有什么关系?便走上前去,将盗者所言之事,向老媪作了详细的陈述。

老媪骇了一跳,她望了望眼前的陌生人,一时惊得哑然无声。近年来,自己的家里每每有不白之金出现,老两口常常胆战心惊,以为不祥。

因此,从不敢对外人言及此事,但不知道此人如何得以知晓?便见老媪不言不语,便把盗者所给玉佩拿出给她看。

老媪一见玉佩,几乎惊呼出声,她看看四周确定无人后,便把狱吏引入茅屋中,取出百金赠送给他。

狱吏怀揣重金,欢天喜地而去。

傍晚时分,朱长富从山中打猎归家。老媪出示玉佩,二人相视叹息——朱大娃肯定出事了。

三日后,朱二娃依照十年前兄弟二人的约定,匆匆从遂州回到家里,听父母说及此事,心中甚是焦虑。他独自一人潜往成都,重金贿赂狱吏,得以探视兄长。

二人隔牢相见,朱二娃始知轰动全川的盗者鹰案,竟然是亲哥哥朱大娃所为。朱二娃不敢多言,目视兄长良久,朱大娃点头表示明白朱二娃之意。朱二娃才起身告别兄长,默默而退。

当天夜里,成都西门上数家大户被盗,损失十分惨重。盗贼无一例外地在粉壁上,用木炭书写着“盗者鹰”三个大字。

冯作礼闻听报告后,对手下人得意地说道:“若非本官谨慎,几误断此案矣!”

众官唯唯诺诺,无不称颂冯大人英明,乃“当世狄公”。

冯作礼遂将朱大娃当做一般毛贼,杖三十而释,逐之出城。

成化间,冯作礼任成都府十年,盗者鹰作案数百起,无一案侦破,朝廷震怒。直到冯作礼丢官罢职,盗者鹰才销声匿迹。

此后,冯作礼穷困潦倒,不得已将老家华阳的冯家大宅抛售,被一位不知姓名的灌县富商购得,扩建修缮后改名“朱宅”。直到清雍正年间,朱宅仍是华阳县境内第一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