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12819300000029

第29章 从我国街舞发展概况看艺术院校的街舞教学(2)

5.对于不同风格一体化意识的欠缺

在普遍的教学中,都存在客观或主观有意无意地将Hip-Hop和Breaking分离开的做法。如健身房、普通高校等,教学重心放在Hip-Hop基本动作的部分,如体育院校,则将教学重心放在高难度动作,要求过硬身体机能的Breaking部分,以致在各类比赛中都存在将Hip-Hop和Breaking分组的做法。

在经过反复调查分析之后,我们了解到街舞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教育上的大致状况,由此,我们设想,能否在保留街舞本身随意性、技巧性、运动性、即兴性等特性的同时,在不违背街舞本质属性的前提下,提高街舞的舞蹈性、音乐性与艺术性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个重大的任务就落在了艺术院校的肩上,艺术院校的街舞教学应该有的放矢,即保留可取的部分,又填补欠缺与不足,让街舞的教学体系日臻完善。

三、关于艺术院校街舞教学体系建设的一些思考

(一)加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针对“街舞的舞蹈性教学欠缺”这一现状,为使街舞被长期运动化、技能化的状况得到改善,就必须强调街舞的舞蹈性和艺术性。首先要做到舞蹈中最基本的部分,即身体机能的训练,也就是身体的柔韧性、力量性、稳定性、协调性、灵敏性等,在这个部分,可以借鉴传统芭蕾的训练模式,从软开度的训练开始,如腰部、腿部、胯部等到一些基本技巧,如倒立、过元宝等,再到把杆上的一系列训练,如小踢腿、划圈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力求通过这样的练习将学生的基本身体机能与线条都控制在舞蹈的规范范畴,而不是从前的运动范畴。

(二)加强街舞基本功的训练

这是街舞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学的主体。

1.教学目标

针对“对于不同风格一体化意识的欠缺”这一现象,我们将教学目标拟定为:培养一专多能的街舞人才,即学生在擅长一种风格舞蹈的同时也能掌握其他风格,并能将其优化整合、融会贯通,将不同的舞种统一到同一段舞蹈中,在保留舞蹈技术性的同时,提高可观赏性与艺术性。

2.教学内容

针对“对于规范化教材与教学模式的欠缺”的现状,我们认为:

(1)应加强基本动作的训练

这个部分要立足于科学的训练模式,从舞蹈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的角度去分析它,以元素、组合、剧目三部分为主干的教学模式,根据街舞的运动规律和动态表现为编创原则,提取各个舞种精髓的训练动作作为元素,再发展到多元化的训练组合。我们将以从小关节到大关节,动静结合的训练原则,将课堂内容顺序设置为:updown律动→HipHop→Locking→House→Poping→Free Style→Breaking 。

具体教学进程安排如下:

训练分为五单元(恢复单元 2周时间、推新课单元 6周时间、巩固单元 3周时间、再推新课单元 6周时间、期末考试)。

学年学期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学年上学期

教学内容:新学生对街舞的规范学习,掌握正确的体态和动态,解决身体的基本柔性,教学重点是街舞律动的学习。

第一学年下学期

教学内容:学生对街舞的规范学习,加强体态、动态、律动及柔韧性的训练,教学重点是腰和髋关节柔韧性的训练。

第二学年上学期

教学内容:学生由元素到单一组合的学习,组合是以静力性为主,动力性为辅。教学重点是稳定性能力的训练。

第二学年下学期

教学内容:以动力性为主,静力性为辅的组合进行训练,动力性训练有利于肌肉的拉长,在舞蹈中它能更好地表达个人情感,教学重点是爆发能力的训练。

第三学年上学期

教学内容:由单一组合到复合性组合的学习,复合性组合主要体现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音乐节奏及横纵向的分离训练和交叉训练,教学重点是灵活敏捷能力的训练。

第三学年下学期

教学内容:综合性组合的学习,基本以教学组合的原则为顺序,糅合各元素的训练组合,做到一气呵成,教学重点是舞韵与音韵融合。

第四学年上学期

教学内容:个性是学生表演、编创得到提升的关键,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组合编创,教学重点是个性化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需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街舞的基本运动规律都是在up和down中做弧形或圆形的律动,即街舞的动作原理。在律动组合编习中,要强调横向和纵向的分离训练和交叉训练。

②街舞的动态表现是轻松自如的。快速流畅动作的紧张状态越不表现得僵硬,使动作越是美丽,紧与轻松自如的完美运用,是街舞动态美的表现。

③街舞的重心低。爽利的舞姿和多变的动作,肢体充满了爆发力。为了动作感觉自如灵巧,并能很好地表现出动作的特质,平衡感觉的舞蹈表现要把舞蹈重心放低。

④街舞是以示意为主的舞蹈。街舞动作也有示形,但以示意为主,舞蹈动作均有其表现的意义,动作的本身即为示意而形成,是将有意义的动作美化为舞蹈动作。

(2)应加强基本风格的训练

实际上,这个过程和基本动作训练的过程是一体的,同时进行的。街舞一般分为Old school和New school,现在一般接触的是后者,包括Hip-Hop,House,New Jazz等,其动作难度较从前有所降低,身体的律动加强,更适合集体练习,因此,一般来讲,在课堂上应该选择以New School中的风格舞种来编排套路动作,这样效果会比较好。

3.教学方式

(1)教师的示范与参与

“ 舞蹈艺术是一种形象艺术,各种舞蹈教学的过程都具有形象直观性”,因此,在舞蹈中,主要手段是靠形象本身,而语言、表情等都只能是辅助性手段。首先,教师要做好示范环节。一个街舞教师,应该首先是一个好的街舞演员,他的动作应该准确而生动,这样,他不仅能将动作准确地展示给学生,更能点燃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因为街舞特有的团体性的性质,如果教师能站在第一排参与其中,带领学生一起跳的话,相信效果会更好。

(2)教师要运用适当的鼓动性语言

因为街舞是一种流行时尚的文化产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一些常规的提示性的语言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气氛、环境大胆地运用一些英语语句,如,come on,let us go,follow me,fivesixseveneight,yoyo等,之后可又转换成中文,这样可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教师可适当运用体态语言

所谓“体态语言”,就是姿势、手势、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大量非语言行为。事实证明,将夸张的面部表情,如瞪大眼睛、皱眉、夸张的呼吸等和夸大的动作,如用力呼喊、击掌、点头等,穿插或叠加在教学过程中,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将这种具有极大情绪张力的做法连同带有挑逗性的动作命名为“情绪感染法”,舞蹈教学过程,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适当地运用情绪感染法对街舞教学十分有利。

(三)加强街舞编创能力的训练

一个学习舞蹈的人应该逐渐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我们对于街舞的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出能跳街舞的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能够根据他们所学到的街舞技巧,编创出新的舞蹈甚至是新的风格,从而达到提高街舞艺术魅力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街舞动作的机械复制。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借助现代舞编创法。现代舞与街舞都是通过感官刺激舞出自我个性的舞蹈,是以人为本的舞蹈形式,它的编创开拓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这恰恰与街舞本质的“追求自我,自我认同”相符合;同时,现代舞编创法强调在不同时间、空间、路线中创作出不同姿态的动作,而这一点也恰恰与街舞的本质之“随意性”、“即兴性”相符合。因此,将现代舞编创法借鉴到街舞的编创中是十分科学的。

(四)加强对街舞音乐的认知

舞蹈是绝不可能脱离音乐的,音乐是组成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街舞所固有的音乐是Hip-Hop、House等,Hip-Hop音乐最大特点是有鲜明的节奏、清晰而简单的旋律,结合了电子元素,Breaking乐段中常会出现Rap,即说唱。因此,学生要习惯这种个性鲜明的音乐,使自己习惯Hip-Hop的律动,使动作与音乐更加契合。

同时,还应该开设“流行音乐赏析”课程,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不同风格的舞种时对音乐的音韵和节奏有更好的把握,同时,也可拓宽学生对各种流行音乐风格的吸收,从而促进不同舞蹈风格的发展及多元化风格的融合。

(五)加强对街舞Hip-Hop 文化的认知

要想完美地演绎一段舞蹈,仅仅停留在动作的演示上是远远不够的,它还需要表演者对音乐、舞蹈所传达的意境以及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的体悟。街舞虽然有别于传统舞蹈,但同样也是表达心绪、传递文化的载体,因此,针对“街舞文化教学欠缺”这一现状,我们也将街舞文化列入了教学体系中,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学中,会先后介绍街舞的起源与发展、街舞的种类、街舞的特点与文化价值、街舞的精神内涵以及与街舞相关的一些流行文化现象,如Hip-Hop服饰、装束、滑板、特技单车、衔头篮球、Rap音乐、涂鸦、DJ等等,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更真切地融入Hip-Hop文化中去。

(六)加强街舞本土化发展的思考

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指出:至少从博厄士和他的学生们的著作开始,人类学家们就已经知道——各种文化在渊源上是外来的,而在模式上是地方的。街舞从美国起源传到日本与韩国,尤其是在韩国,在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美国的街舞文化与韩国本土文化相结合,衍生出具有韩国特色的深受大众欢迎的文化形式,创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街舞变体文化,这对于我国街舞的发展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2007年CCTV电视舞蹈大赛中,来自云南的比赛团体因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当中融入街舞元素而令人耳目一新,大受好评。这样的做法是值得鼓励和赞赏的,它既能提升街舞的艺术性,也能为我国的民族文化服务,这也是艺术院校进行街舞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何科学地实现街舞的本土化是每一个街舞表演和教学的人值得深思的问题。

结语

街舞是一种美国街头文化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市场后,它的健身运动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精神内涵等经过反复论证以后,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但是,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国内对街舞的理论研究应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街舞研究的著作、理论教材、学术论文等还非常匮乏,本文也只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在整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愚见,它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还有待考证,更多的还需要同人们的共同努力。同时,将街舞纳入艺术院校进行规范化教学也是一个新兴的问题,我们肩负着在提高街舞技术含量的同时提升街舞的艺术价值,以及如何让街舞融入我国的文化中,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街舞变体文化等重大的责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舞蹈教育工作者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