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12819300000049

第49章 目前我国流行音乐教育现状思考(1)

沈阳音乐学院 曹洋

从1993年沈阳音乐学院在国内音乐界的瞩目下,率先在全国音乐与艺术院校建立了通俗音乐专业(系建制,演唱、钢琴、打击乐、电吉他、电贝司、萨克斯演奏共六个专业),到今天全国各大院校(含非艺术院校)纷纷抢滩,成立名目繁多的“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演艺”、“现代器乐”、“爵士音乐”系,学校、学院,已司空见惯。这些年来,流行音乐经历了秘密传播到大众普及,从民间流传、经营,到官方推波助澜过程。从流行音乐登不上大雅之堂,到纵深、普及于高等教育之中。这一代中国流行音乐人经历了许许多多。尽管我们为今天的流行音乐的普及和市场覆盖率感到欣慰,但我们回首15年来流行音乐教育在高校走过的历程和目前的现状及发展前景,难免不让人反省与思索。

虽然中国流行音乐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在当时较为发达的少数城市中,但真正流行音乐的大众化应视为80年代中期。二十多年来,在改革大潮中,流行音乐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它不仅冲击着原有古典音乐欣赏市场份额,并大有占领之势。令人所料不及的是,流行音乐的多元化、丰富多变的音乐风格,不仅让人应接不暇,更成为补充、完善、繁荣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既然流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高校教学课程,就应该首先针对该学科专业特点、特征、教学规律,构建相应科学的教学理论系统及教学体系,确保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符合流行音乐教学与发展规律。

一、目前高校流行音乐教育基本现状

(一)生源标准

早些时候,当一些人提出“让音乐舞蹈走向大众”的理念,着实让一些从事几十年专业音乐教育的人有些迷惑,连相当一部分各级音乐艺术院校的院长、校长也不愿意在理论上接受。但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和不断侵蚀占领艺术、传媒及经济市场的情况下,各大音乐艺术院校为顺应潮流,在扩大、抢占生源的过程中,纷纷“扬鞭跃马”。而在这盲目上马、加大扩招力度的浪潮中,竟是在专业程度无明确标准、课程体系尚未健全、教材不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在这种情形下,生源标准无法界定,而更多的生源来自“爱好者”行列。一两年专业学习经历,与几个月“临阵磨枪”,加上“自学成材”,考生专业及素质参差不一的情况,令全国音乐高校招生出现了极不平衡的招收标准。有的学院流行唱法在高考中报名竟近万名。难道真是经济发展了,学艺术的人多了?回答是否定的。

经过25年改革开放,中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但值得注意的是:音乐其他专业考生数量稳步递增,唯有流行音乐(确切说是流行演唱专业)考生数量剧增到不可思议之地步。这不能不让我们怀疑音乐高校在招收流行音乐人才制订标准时留下的后遗症。音乐艺术学院招生的标准,应从专业条件、全面素质、文化层次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来制订,并留有充分挖掘、提升、培养的空间。不能只看数量,不重质量。抓不住好苗,就培养不出好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过分强调音乐“大众教育”模式,不注意提升流行音乐高考生源质量水准,是不符合社会主义新时期高等音乐教育理念的。音乐艺术教育大众化不等于舍弃音乐艺术精英教育,要把握“教育大众化”与“教育精英化”的比例与尺度,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艺术职业化是艺术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归宿,如果我们音乐高等教育无视人才选拔,在“盲招”浪潮下继续前行,必定对国家、社会、教育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学科设立

现在,除了中央音乐学院外(1994年成立中国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全国音乐艺术高校大都建立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相关的演唱、演奏及作曲专业。对外宣称专业、学科、系、学院各异。专业学科设置根据每个学院情况而五花八门,没有明确、规范、科学地根据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特质特性及学科规律设立相应课程。

新中国成立至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包括专业中等音乐学校)一直模仿、参照苏联及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为主导,无论在教育理念、学科建制、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授课方式,还是音乐价值判定、学术评论、审美标准,均沿用此体系的内容及思维方式进行。诚然,在这种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下,我国培养出大批的音乐家、教育家及音乐工作者,为社会主义音乐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应该清楚,流行音乐教育无论在教学的思维方法与实际的授课方式上与古典音乐教学上存在着相当的差异。“现代音乐”、“社会音乐”、“现代器乐”等一些界定模糊的学科设立,充分说明高等音乐院校在流行音乐学科设立过程中,存在相当程度的认识模糊。

我们应当认识到,高等音乐院校开办流行音乐教育,正确的学科设立不仅关系到教育方向、目的,重要的是正确学科设置关系施教中课程体系、教学管理、教材编写、科研创作、艺术实践及授课过程中的手段及方法。不健全、不规范、不系统的学科建立,必定阻碍、滞后流行音乐在高等音乐院校的教学工作。

目前我们音乐高校在设立流行音乐相关学科的意识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认识模糊。由于现在高校流行(通俗、爵士)音乐学科基本上是从原有西方古典音乐教育体系分离出来的,无论从教学基本方法、专业相关的理论基础课程,都受着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很大影响。应该承认,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既是相通又是独立、既是源于又是互补的。但不能说明流行音乐教育理念、思想及结构与传统古典音乐教育体系存在着相同性,因而可以忽略针对性的理论、体系及相关基础课程的设立与建设。

中国的艺术教育在“你追我赶”扩招的浪潮中,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我们应当看到,目前我国艺术教育多元化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传统艺术院校如果不迅速加大针对流行音乐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学科建设,必然造成流行音乐高校学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而教育目标、人才培养与定位、就业方向的一系列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西方传统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模式一直是我们高等音乐教育推崇与借鉴的唯一途径。但欧美流行音乐教育却在我国音乐高等学府中较难实行。两个方面制约了流行音乐教学科学及系统化的师资状况和传统音乐教学模式。

我们应该看到,目前音乐院校教授流行音乐的师资队伍几乎是学古典音乐后转行的。因此,他们的艺术标准、音乐审美观点、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授课方法等均含有大量古典音乐教育体系的教学理念。用古典音乐知识完全翻读流行音乐教育,显然鞭长莫及。诚然,欧美流行音乐教育体系也是成长于传统音乐教育之中,但它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语言体系,不但有它特殊的表述方法,也有它语韵的独到之处。但是,目前我们音乐高校师资状况能完全适应流行音乐教育的比例太少了。笔者曾参加全国性音乐高校的流行音乐研讨会、流行音乐论坛、专家班等会议,发现各校流行音乐师资均“半路出家”。无论理论基础、创作思维及授课方法,均保留着浓厚的传统古典音乐教育韵味。师资是教学体系实行的保障,没有一支完整健全的流行音乐师资队伍,靠“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是行不通的。一则损害国家高等音乐教育的利益,二则耽误学生的时光与前程。

另外,我们也应看到,最突出的矛盾是流行音乐专业学生在接受(除专业外)传统音乐系统教育。这是全国音乐高校流行(通俗、现代、爵士等)音乐教育的软肋。大家都在呼吁,但又都在回避。如果把课程体系、学科设立、教材建设及授课方法的不系统、不适宜、不科学等问题暴露于天下,那不等于砸了教育者自己的饭碗。我们承认,在当今的体制下,仍应清楚看到全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的现状,流行音乐教育系统体制化建立需要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过程。

在理论基础课方面,各校目前均延续传统音乐教育实施的课程体系。学习流行音乐的学生与其他学习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学生一样,均学习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古典的音乐基础理论、传统的和声学、浓郁古典色彩的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教育特色的戏剧和民歌等等。应当承认,传统理论基础课的教授对培养学习流行音乐的学生有一定的意义,但针对专业所需的课程要有一定的比例。比例失调,不仅会带来负面作用,也会引发学生厌学、不学的情绪。这样的情形我们已经在十几年教学中屡见不鲜了。

在声乐教学方面,各校的流行声乐教师似乎不约而同采取一种授课方法——“卡拉OK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对初学者来讲,在掌握麦克风使用的技巧上确实起到一定作用。但大学四年,甚至研究生三年一贯制地采用这种方法,就值得商榷了。流行歌曲推陈出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声音条件去掌握某种唱法的技术技巧是非常重要的。总不能今天出了个阿毛,我们都去模仿阿毛唱法,明天出了个阿花,我们又都去模仿阿花唱法。仔细一看,阿毛、阿花都是某唱片或制作公司炒作的十八九岁经过仔细包装的业余歌手,而我们艺术院校专业的大学生模仿他们的“新唱法”而沾沾自喜,这不能不说是目前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的悲哀!高等艺术院校在流行声乐方面的教学目的,不能停留在培养“模仿秀”的水平上。这样的后果就是:高等艺术院校培养的流行音乐学生,永远跟不上流行音乐前进的速度!

在器乐教学方面我们也有诸多问题:第一,师资问题。各校急于“上马”,在没有相应资质教员的情况下,也敢招生。现学现卖的现象比较严重。笔者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的研讨会及学术交流,在某一次研讨会上发言的教师甚至分不清什么是流行音乐、什么是爵士音乐。言称爵士音乐即兴演奏就是(他)想吹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简单的学科区分问题都难以辨清的教师如何教授学生?难以想象!另一个问题就是“兼职教师”的问题。很多艺术高校没有专职教授流行器乐的教师,解决的方法一是教授古典音乐教师兼顾,二是在社会上聘任。虽然能解燃眉之急,但凸现的问题也十分明显。第二,教材问题。笔者调查、询问多所有授流行器乐专业院校,在教材使用的问题回答上,不是遮遮掩掩,就是“难以启齿”。器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是保障教学最基本的工具。如果光凭零散的曲目的视、听、模仿不可能培养出具有“高等”能力的流行器乐专业演奏人才。

二、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

目前中国流行音乐高等教育尚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借鉴、结合、补充、完善、提高流行音乐教育专业标准和艺术水平,是当前高等艺术院校的当务之急。但现在是“民走官望”的状况。各艺术院校风风火火在搞流行音乐各种促进、交流、比赛、研讨等活动,而教育部则在一定规格的活动中,派出象征性的“观察员”,“尽快将流行音乐教育纳入教育部学科目录中,将有利于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呼声愈来愈多。这不仅是规范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问题,而是一代人能否接受到相应规范、正规、系统的流行音乐教育的大事。

我们承认,中国流行音乐的滋生、发展由于国情的原因,流行音乐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在观念及运作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在这种情况下,导致了在不同层面上对流行音乐价值观念的认同标准。中国流行音乐长期处在缺少理论指导、缺失本土涵源、专业人才贫乏的状况下,加之受影响的多源自于商业层面,导致本身及受众群体发展的缓慢。当今世界大众音乐生活的主体是流行音乐,这就需要我们专业音乐教育机构迅速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文化需求,让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的人才把培养目标、学科定位、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与传统音乐教学资源进行必要、科学、较完善的整合,使流行音乐教育成为能面向社会及顺应变化的应用型学科,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流行音乐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前瞻性的实用型人才。

(一)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