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左手爱孩子右手立规矩
13025900000026

第26章 把握与孩子沟通的尺度,孩子才肯听(1)

沟通从家庭开始

“您常和孩子聊天吗?”当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去问15位中小学生的家长时,有10位家长答案是一致的——很少聊天。只有一位家长表示,她和孩子沟通顺畅。一所中学对230多名高一至高三的学生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学生不喜欢和家长聊天,有什么心事宁愿倾诉给好朋友也不会对父母吐露半个字;而有八成的家长感到自己和孩子存在距离和隔膜,觉得无法理解孩子的所做所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隔膜呢?

经常有家长向教育专家咨询:和孩子每天沟通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如果家庭教育规定出时间,那样就太刻板了,和孩子沟通不是学校上课,家庭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中,应随时随地自然而然。

星期五下午18:30,是英格全家一起商定的会议时间,大家很快就会聚一堂。英格和她的弟弟彼得希望得到孩子喝的调味酒,而且在家中点上蜡烛,这样在家中营造一种轻松舒适的氛围,谈话是由小事情展开的,英格首先发言:“正如你们所说,我会太胖,但是你们对此什么也不做。爸爸和妈妈总是在我面前吃巧克力,而我只可以看看,我希望你们帮帮我。”全家决定制定一个卡路里表,到儿科大夫那里去咨询允许的饮食限制。比较单薄的小弟弟彼得也表示,他以后可以悄悄地吃巧克力。

母亲的话题是“零花钱”,因为英格认为80分尼的零花钱太少了,所以母亲问她:“你需要多少零花钱,你有些什么样的愿望想要实现?”英格谈了她的理由:“我希望有时候买点只属于我的东西,我还想秘密地买,买好后再给你们看。”但是英格又认为母亲把零花钱提到一个半马克太多了,她只想要一个马克,如果她再觉得不够的时候,还会就这个问题在家庭会议上同父母谈的。

孩子们逐渐地适应了向父母袒露他们的情感要求,他们希望父母晚上经常陪他们一起玩一会儿,父母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对孩子的要求,即孩子要做到及时上楼、吃饭和洗澡。

英格的一家人都很赞成这种交谈方式,这使父母与孩子可以轻松地畅所欲言,而且大家都乐于去实施作出的决定,家庭的情感沟通、家庭教育都收到了理想的成效。

在家庭中对沟通技能、方法的掌握与学习,与孩子未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紧密相联。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中能够同别的成员很好地沟通,当他步入社会时,他也能很好地与人沟通。

再忙的父母,每天都该空出一点时间来和子女作些沟通的。如何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与孩子实现有效沟通呢?

1. 定期举行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既可以是严肃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它并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只要是家庭内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通过“会议”这一渠道来沟通来决定。关键是要全体参与,人人发表意见,因而它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定期呢?定期,容易渐渐成为家庭成员共有的习惯,成为家庭“惯例”。

2. 安排父母与孩子独处的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父母每天或每星期拨出一段时间,让孩子决定在这“黄金时间”中的活动。孩子可向父母说出心底话,而父母一定要用心倾听,了解孩子的感受,但不要立刻下判断。孩子亦可以要求与父母玩各种游戏。父母关心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与朋辈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事。若能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便更容易向父母尽诉心中情。

3. 有一本专门的对话本

这是一种纸上的对话,旨在交换意见和感受。

对含蓄的中国父母来说,不易口头探讨的诸如青春期的生理保健等等,用文字说明更方便些。之所以要用专门的本子,是为了平时可以“回顾”将来可以“回味”。

4. 对一时不能达成共识的问题,先以微笑将其保留

国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经过认真研究,提出“微笑协商解决冲突”。具体为:分析确定冲突是什么;分析判断冲突的实质是什么;找出解决这一冲突的各种办法;分析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实践并检验调整双方能接受的解决方法。最后,让沟通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生活无时不在沟通中行进,缺少沟通的生活是没有生气的枯萎的生活,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是情感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两代人共同的成长。光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爱的技巧,培养爱的能力。

父母心语

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爱的技巧,培养爱的能力。

与孩子交流时应当少说多听

李颖有一个11岁的女儿,母女两人感情很好,形影不离,无话不谈,让身边的邻居朋友羡慕不已。可是,只有李颖自己知道,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她做了多少功课,下了多少工夫。

有一段时间,李颖因为工作原因,精神状态很不好,跟女儿说话也没了耐心,更多的是指责和呵斥。比如:一天,女儿放学回家,比平时晚了一点,李颖便劈头盖脸地呵斥:“去哪里了?怎么比平时晚了?”女儿说:“我和小霞一起去叶子家玩。”李颖依然不依不饶地说:“我很担心你!你知不知道?以后放学就回家做功课;不许到处跑!”女儿听了脸色很难看,然后不理李颖就回自己房间去了。

李颖也意识自己说话语气和说话方式都不太合适,但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就没怎么关注女儿的看法。后来李颖发现女儿越来越不听话,甚至不愿意跟自己多说话,每天回来就做作业,做完就睡觉。她担心女儿出了什么问题。于是去咨询家庭教育专家,专家听了李颖的情况给她开了一个“药方”:多倾听孩子的诉说,与孩子交流时少说多听,并交给了她许多倾听孩子心声的技巧。

从此,李颖转变了自己的态度,也不再随便对女儿的言行作价值判断;即使当孩子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时,她也会承认女儿想法的合理性,并积极做个女儿的倾听者,母女俩的关系又回到了从前。

一天,女儿放学回来沮丧地对李颖说:“妈!今天的考试考坏了,我好难过。”李颖听了,停下手边的工作,坐下来温和地对女儿说:“愿意详细地跟妈妈说说吗?”女儿看了看妈妈,点点头,然后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考试考坏的情况给妈妈讲了。李颖听后,先安慰女儿,接着和女儿一起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并和女儿制定了相应的补救措施。

和女儿分析完情况,已经是深夜了。女儿感激地看着妈妈,说:“妈妈你真好!有你这样的妈妈,我太自豪了!”那一刻,李颖也感觉很幸福。

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体会孩子的感受,不但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不管有什么困难和烦恼,都会得到父母的体谅和支持。这会让孩子有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可使孩子的创造力和理解力得到全面的发挥。

倾听孩子说话,重要的是少说多听。经常有孩子抱怨:“没有一个人真正听我说话,他们只是在说自己的!”孩子对这种情况有特殊的感受。称职的父母,一定要学会聆听孩子说话,用自己对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多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与孩子进行良性的交流和沟通。

在聆听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1. 要对孩子的话题表现出兴趣

也许孩子所说的一切,在父母眼里很幼稚,但是父母在聆听孩子说话时,一定要对孩子以及孩子说的话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样,孩子才能感觉到被尊重,也会感到自己是重要的。

2. 要给孩子留出时间

在孩子获得成功或者喜悦时,他们很想让父母分享他们的好消息或者愉快的心情;当孩子内心经历着恐慌、创伤或失望时,他们也需要父母温情的安慰。所以,父母不论多忙,都要给孩子留有时间,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由于或者着急做其他的事,没工夫听他们说话,要给孩子留一部分时间说话,给孩子有倾诉表达的机会。

3. 听孩子说话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父母和孩子交流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比如选一个安静的地点,一个不忙的时间,这样才能够做到专心听孩子说话。在这个时间。不要想其他的事情,忘掉其他任何让人分心的事,只关心与孩子的交流,真心与孩子接触,哪怕只是几分钟,也要认真倾听。

4. 耐心地鼓励孩子谈话

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善用一些鼓励的词,如“嗯”“我懂了”“不错”等,也可以适时地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孩子。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话,让孩子尽情地把想说的都说出来。

5. 注意自身的行为语言

父母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行为语言向孩子表示“我在听着呢”“我感兴趣”“你说的真有意思”。有下面几种信号可以表示对孩子的注意:一是用慈爱的目光注视孩子;二是正面面对孩子;三是与孩子紧挨着坐等。

6. 帮助孩子弄明白,并说出自己的经验

在聆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父母要及时回应一下,通过自己的言语对孩子的叙述加以解释和说明,可以帮助他们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释时,要多运用词汇,尽可能帮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准确、清楚地表达出来。

父母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然后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发自内心的赞扬。鼓励孩子,尝试着不去批评孩子,只要父母耐心地这样去做,了解关怀孩子,孩子就会很乐意和父母在一起,如此,拥有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并非梦想,孩子也能顺利迈向成功之路。

孩子开始哭或发脾气时,很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和蔼持续地倾听,亲切地留在孩子身边,温和地抚摩或搂住他,讲几句关心的话,但不要多。例如,“再多告诉我一些”“我爱你”“发生这样的事我很难过”。假如你在此时说话说得太多,你就会在这种“交流”中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倾听孩子的话。如果你能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企图“纠正”他,那么孩子会深深地感受到你的关心。

当孩子感到紧张或孤独时,他可能“制造”一个情况,以使父母不得不对他的行为给予限制。一旦父母定出合理的限制,孩子就会乘机哭闹发脾气,从而消除他感受到的紧张。假如此时父母能给孩子几句使他安心的话并耐心倾听他,他就能摆脱恶劣的心境,变得情绪放松、明白事理,接受父母制定的限制。不过,如果孩子身上已积累了大量的不安、愤怒或不信任感,那么他就得经过若干场哭闹才能消除掉足够多的情绪积累,从而意识到父母是爱他的。

许多父母发现,倾听孩子哭泣或发脾气而不是要求他“恢复正常”的做法,实际上要比试图控制并转移他的注意力或强迫他举止温顺有礼更容易,也更有益处。孩子哭泣和发脾气的时候会感到自己的世界已经崩溃,此时你向他传递你的爱能达到最佳效果。当你留在他身边,不提任何要求,他迟早会修整好自己的世界,而你对他的关怀会成为这个世界中充满活力的一部分。

定期地给孩子“专门时间”倾诉,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力,开始倾听他急于摆脱的紧张及其他感受。开始“倾听”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因为我们现在学着要给予孩子们的关怀与“倾听”,我们大多数成年人自己都不曾享受过。在这陌生的领域中,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向导。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倾诉,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我们寻求的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

父母心语

如果在孩子情绪最糟时你在倾听、关切他,他会深深地体会到你对他的爱。

和孩子沟通,讲究方式很重要

注意和孩子说话的语气

孩子兴冲冲地跑回家:“妈妈,我想把在学校发生的所有事告诉你!”

妈妈:“你说,你说,妈妈听着呢!”

孩子:“我们班的小帅又把新来的女老师气哭了。”

妈妈:“噢!”

孩子:“小明和强子打架被老师罚站了。”

妈妈:“噢!”一边说,一边还在厨房里不停地忙碌着。

孩子继续:“我们要发新书了!”

妈妈:“知道了!”

孩子有点不耐烦:“妈妈,你到底有没有在听我讲啊!”

妈妈:“听着呢,都听见了。”

孩子:“那就给我复述一下。”

妈妈:“我现在忙着呢!”

孩子:“算了,我也不跟你说了,你好像一点也不关心,我回屋了!”

像上述例子孩子的妈妈一样,很多父母由于没有学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交流,往往在不知不觉中,用一些孩子不会喜欢的声调,说了一些违反自己本意的话,结果和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

没有哪一位父母打算让孩子伤心,也没有哪一位父母会对自己说“今天只要有可能,我就要让孩子下不来台”,只不过有的时候没有注意罢了。

也有很多父母在动怒的时候,往往口无遮拦。因为是他们觉得,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完全有资格骂,所以多难听的话都能说出来。有时觉得说得越难听,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里想到,许多话是有严重后果的,绝对不能说出口。例如:

“给我滚!就当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你以为你是谁,你可是我养大的!”

“妈妈不要你这种不听话的孩子,现在马上给我滚出去!”

“你简直一无是处!”

“你很讨厌!”

“养个你这样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

“你可是我养大的,有本事别让你老子养着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