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山人,信阳(今河南信阳市)人。明孝宗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弘治十七年授中书舍人。明武宗正德年间,由于不满宦官刘瑾专权,辞官隐退。正德十三年(1518),升任陕西提学副使。作为一代文人,何景明与李梦阳齐名。《明史》本传称其为人,“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阳并有国士风”。从何景明一生的出处进退看,确实可称耿介之士。在文学史上,他与李梦阳都是“前七子”领袖,极力推崇秦汉散文、汉魏古诗以及盛唐近体诗,倡导文学复古运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文学创作上,何景明诗、文、赋均擅长。其诗文尽管在形式上多模仿,但内容却多贴近现实,较多揭露时代积弊。其赋今存三十三篇,大多与时代及个人命运相联系,借史抒情,气势不凡。其《何大复先生集》有清乾隆十五年赐策堂本及中州古籍出版社排印本等。
这篇赋约作于明正德四年(1509)。此时何景明因不满宦官刘瑾专权,恰逢长兄何景韵亡故,告病辞归;李梦阳也因反对刘瑾专权曾被下狱,放归田里。当何景明的侄子去大梁时,何要侄子“求大梁李子书”,李梦阳则以所作《钝赋》相赠,何感慨系之,作《蹇赋》以和之。因此,这篇赋实际上是李梦阳《钝赋》的和作。
兄子士之上大梁也[1],予戒之曰:“至则求大梁李子书。”[2]及还,李子乃书所著《钝赋》焉,曰:“何子其和予篇夫!”[3]钝者,委时之弗利[4],无如之何,欲以藏用而自完[5],盖获予志焉[6]。读其辞伤怀,慷慨悲之,遂抽其绪馀[7],因别为《蹇赋》继之[8],书付士使,并藏观览焉[9]。赋曰:
悲士涂之迫阨兮,互险坦而多歧[10],蹇予步之踯躅兮,屡前却以狐疑[11]。众踔而使捷兮,又车□□而马习[12],羌量力而退守吾拙兮,固将逊彼之超轶[13]。物有坚而不化兮,性有蠢而难移[14],循故躅而弗舍兮,众睹其□□蹝而笑之[15]。予岂无骐骥之玉驷兮,意犹豫而不敢进[16]。临修路而邅回兮,恐丛棘之未尽[17]。
昔予膏车而北骛兮,顾九折而反御[18]。岂吾志之未遐兮,盖惧夫途远而日暮[19]。世周迎而径造兮,高健羡而卑德[20]。谓康庄为迂兮,谓蹊为直[21]。予岂不知儇捷之逢合兮,与奔竞之先至[22]。爰却走以求完兮,固宜盘桓而弗利[23]。闵疾行之冒险兮,孰贪进而靡害[24]?彼彭韩岂不皆王兮,卒囚执而葅醢[25]。木以材而灾及兮,马以力而取败[26]。予羡夫二疏之览止兮,齐县舆而税架[27],彼非不知炎炎者之为荣兮,固恐阽危而逢祸[28]。
重曰[29]:世淆杂而溷糅兮,弃骐骥而不骖[30]。兰芷芎不植于路兮,蒿艾蔽而成林[31]。予纵有龙驹与紫燕兮,孰能执策为余先容[32]?吕尚棘津之屠叟兮。文王载之车后[33]。宁戚贱牧兮,桓公乃勃焉举于牛口[34]。彼二子之鞠戚兮,故世人之所訾[35],征古人之轨迹兮,聊渊潜励吾初志[36]。孅趋曲趑兮,匡士所恶[37],旋辟中墨兮,又群情之所妒[38]。予亦知圜行而方阁兮,勉弗能改此度也[39]。骥伏枥而奋身兮,愿一顾而求试[40]。服罢驴与羸驷兮,又骥之所耻[41]。退敛策而改辐兮,修矩矱以自饬[42]。驱骐骥与狐狸并逐兮,信不如其巧速,宁参罢服羸全以自终兮[43],岂能与韩卢逐□□而斗行步之工拙[44]。
(《何大复集》卷一,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1]士:何景明兄长之子。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战国时魏国都城。
[2]戒:郑重嘱咐。李子:李梦阳,字天赐,号空同子,甘肃庆阳人。李梦阳在文学上与何景明齐名,互相呼应,同为前七子的代表人物。
[3]和(hè):和答,依照别人的诗赋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赋词。
[4]委时:听凭时运的支配。
[5]藏用:《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又《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意思是说君子要怀藏才能,待时而用,统治者不用我就藏身退居,若是用我就施展才能。自完:保全自己。完,保全。
[6]获予志:表达了我的心愿。获,得到、实现、表达。
[7]抽其绪馀:抽引它的(指《钝赋》)残馀的部分继续发挥。绪馀,本指抽丝后留在茧上的残丝,引申为残馀、次要的部分。这是作者的一句谦词。
[8]别为:另作。
[9]使:差役。观览:浏览观看。
[10]士涂:即仕途。迫阨(ài):狭窄而险要。互:交错。险坦:险阻与平坦。歧:岔道。
[11]蹇(jiǎn):艰难、困顿。踯(zhī)躅(zhū):徘徊不前。前却:进退。狐疑:遇事犹豫不决。
[12](qiáo)踔(chuó):步履矫健。踔,践踏。捷:轻捷。车□□(yóu):车辆轻快。马习:马匹娴熟。
[13]羌:发语词。退守吾拙:退守家园,坚守我的朴拙生活。逊:不如,比不上。超轶:超越。
[14]蠢:愚拙。
[15]循:沿着。故躅(zhuó):旧足迹,旧路,这里引申为旧的处世原则和作风。□□(xǐ)蹝(xǐ):拖拉着鞋走。
[16]骐骥:千里马。玉驷:良马。驷,古代称一车四马为驷。这里以骐骥、玉驷比喻才能。
[17]修:长。邅回:徘徊。邅(zhān),迟迟不进貌。丛棘:丛生的荆棘。未尽:即无穷。
[18]膏(gào):动词,涂油膏。骛(wù):奔驰。顾:但。九折:形容路途曲折险阻,屡次受挫。反御:回车。
[19]未遐:不远。日暮:比喻自己到了晚年。
[20]周迎:谄媚逢迎。周,苟合。径造:径行,任性而行。造,往、行。高健羡:认为健羡是高尚的。健羡,贪欲无厌。卑德:认为道德是低下的。
[21]康庄: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道路。迂:迂回曲折。蹊:小路。
[22]儇(xuān)捷:轻佻巧便。逢合:迎合、苟同。奔竞:奔逐竞进。
[23]爰:于是。却走:退避。求完:求得保全。盘桓:徘徊不前。弗利:无利。
[24]闵:通“悯”,忧伤,可怜。疾行:快速行走,指奔逐竞进。孰:谁。贪进:贪婪竞进。靡害:无害,不受害。
[25]彭韩:指西汉初年的诸侯王彭越、韩信。此二人均为刘邦在垓下击败项羽的大将。彭越被封为梁王;韩信被封为齐王,后改封为楚王。卒:最终。囚执:监禁。葅(zū)醢(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剁成肉酱。此处指彭越、韩信最后都被刘邦处死。
[26]灾及:灾祸及身,指树木因成材而被砍伐。取败:招致失败。
[27]二疏:西汉时的疏广及其侄疏受。汉宣帝时,疏广为太子太傅,疏受为少傅,在任五年,同时称病辞官。公卿大夫在东都门外盛会欢送,后世因用作功成身退之典。览止:犹观止,指所称赞的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齐:一起。县舆:悬车,收起车。县,通“悬”。税驾:解马休息。税,解脱。
[28]彼:他们,指二疏。炎炎者:指威势炫赫的官僚。阽危:濒临危险。
[29]重:复歌的意思。
[30]淆杂:混杂。溷(hùn)糅:混杂。这句是说社会混浊不清。骖(cān):一车驾三马叫骖。这里是驾车的意思。
[31]兰芷:兰草、白芷,香草名。芎(xiōng)(qióng):亦名川芎。这些都是可作药用的香草。蒿艾:指臭草。蒿为艾类,品种较多。蔽:指枝叶繁茂。
[32]龙驹:骏马。紫燕:骏马名。相传汉文帝有九匹骏马,号称“九逸”,其一名紫燕骝。此句以龙驹紫燕喻才能卓越。执策:即执鞭,为人驾驭车马。此处指辅佐皇帝的人。策,马鞭。先容:事先为人介绍,求得别人的允许和接纳。
[33]吕尚:周代的吕望,姜姓。他曾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棘津:地名,在今河南汲县南七里。吕尚未遇周文王前,曾困穷于朝歌(今河南淇县,在汲县以北)为屠夫,后遇周文王,遂得重用。
[34]宁戚:春秋时齐人。他在饲牛时曾扣牛角而歌,被齐桓公听到。桓公知其贤,于是用为卿。贱牧:指宁戚地位微贱,干着饲牛的活儿。勃焉:勃然、马上。举于牛口:从牛嘴边提拔起来,即由饲牛者而任为卿相。
[35]二子:指吕尚和宁戚。鞠戚:穷困、忧愁。訾(zǐ):毁谤非议。
[36]征:求。轨迹:车轮压过的轨迹,此处比喻人所经历的道路和处世的法则。渊潜:深藏,指隐居于僻远的地方。励:磨炼。
[37]孅趋:卑躬巧佞。孅,通“纤”。曲趑(zī):恭顺地进退周旋。曲,曲意奉承。趑,且进且退的样子。匡士:正直的士人。
[38]旋辟:退让不前。中墨:木工用墨线取直,所以合乎墨绳叫“中墨”或“中绳”,引申为合法度。群情:世俗群小。
[39]圜(yuán)行:圆滑行事。方阁:占有内阁,指进入中央内阁官府。方,占有。勉:努力。此度:指这种正直处世的法度。
[40]骥伏枥: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诗意。骥,千里马。伏枥,伏在马棚里。一顾:《战国策·燕策二》有伯乐一顾而马价十倍的故事,后多用以比喻得到知音的欣赏称扬和提携。求试:求得试用。
[41]服:从事、服侍。罢驴:疲惫衰弱的驴。罢,通“疲”。羸驷:瘦弱的马。驷,古代一车四马称“驷”。
[42]敛策:收拾鞭子,意指辞官归隐。改辐:即改辙,改变行车的路子。辐,车轮中辏集于中心圆木上的直木。此处代指车轮。矩矱(huò):即规矩、法度。自饬(chì):自我约束、自我整顿。饬,整顿、修饰。
[43]并逐:一起跑。信:的确。巧速:快速而灵巧。参罢服羸:从事疲驴瘦马所干的活儿。参,参与。全以自终:保全自己而终了一生。
[44]韩卢:战国时韩国名犬,毛色黑,故名“卢”。□□(jùn):狡兔名。斗:争、赛。工拙:巧妙、策拙。
评
就结构而言,此赋可分三部分。赋前之“序”揭示此赋写作缘由,并对李梦阳《钝赋》的内容作了说明,显然是为进入正题而张本。“钝者,委时之弗利,无如之何,欲以藏用而自完”。这实际上也是《蹇赋》的创作主旨。而一“钝”一“蹇”,其间之联系也极明显。赋的第一部分写自己仕途的多艰与秉性的坚贞难移,以及面对漫长而充满艰辛的人生道路,作者犹豫、徘徊的矛盾心理。第二部分则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继续揭示自己矛盾痛苦的心理。就内容而言,实际上是第一部分的深化。在“世周迎而径造兮,高健羡而卑德”的现实情况下,作者将何去何从?第三部分则貌似总结,实际上是揭露和讽刺现实。世道混浊,官场黑暗,那些轻薄机巧、逢迎苟合、贪婪钻营的庸俗之辈如“蒿艾蔽而成林”。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才德者“恐阽危而逢祸”,只得及时引退,保全自身。可见,《蹇赋》的主旨不仅是悲伤仕途艰难,抒发封建时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苦闷,而且对明代宦官专权、官场黑暗的污浊现实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此赋继承了屈原、贾谊骚体赋的抒情传统,尤其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完全模拟屈原《离骚》。而其精美的语言、参差错落的句式,均有助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因而,此赋形式上虽表现出明显的模拟迹象,但却达到了抒情的目的。
(张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