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即是人的个性与人格的混合。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或者人格,决定了这个人的品质与能力,也决定了这个人会用一种什么样的素质去生活。在父母对孩子的一生起决定性影响力的因素中,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几乎起到了决定孩子的人生品质的作用。
在孩子的性格形成过程中,基因占有一定的因素,更重要的还是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性格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一次调查中显示,85%以上的父母同意孩子的性格与他们的相似的说法,另有15%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性格与他们的性格近似,没有一位父母认为孩子的性格与他们的性格无关,可见,性格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是相互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
既然性格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样的性格会对孩子的成长更为有利?什么样的性格特别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什么样的性格会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什么样的性格会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障碍?这些问题实际上都对父母和孩子的性格形成提出了要求。
有的父母会认为,性格这东西更多的是来自于遗传,后天的影响起不了太大作用。但是,在我多年的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我发现性格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塑造而形成,这是我通过大量的家庭咨询个案得出的结论,也是很多父母和孩子对我的启示。
只是这其中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有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父母重塑自己的性格,并用好的性格去帮助和影响自己的孩子。性格影响篇就是通过揭示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来让父母掌握关于自己的性格与孩子的性格之间的关系,针对自己性格中存在的弱点进行调整,以更有利的个性与人格来影响孩子,达到塑造孩子性格的目的。
性格与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保障,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人格,二者密不可分,只是前者更具有基因性,后者更具有后天养成性,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性格与人格的品质都非常重要,甚至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现在的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期待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但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性格对孩子的重要性,他们把很多成功的因素归结为外部的条件。譬如,孩子的学习成绩,能考上的学校,甚至父母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却恰恰忽视最主要的因素,孩子是否具备成功者的性格?孩子是否拥有一个优秀的人所应具备的人格素质?
这些内在的因素有时远远超过了父母们所重视的所谓成绩与名校。一个具备良好性格,与成熟人格的孩子,即使进了一般的学校也会崭露头角,一个一路名校读下来,却性格与人格都欠缺优良品质的孩子,很难说他的未来就一定会和成功有缘。
这些不是我的一家之言,而是无数个问题家庭与问题孩子带给我的启示,因此,研究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就具有了深刻的意义。
虽然性格有多种多样的,人格也是千变万化,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父母中,以下几种性格的父母对孩子的负面影响还是挺大的:
一、内向型性格
内向型性格的父母沉默寡言,遇事不爱沟通,生活中遇上困难常常自己默默地承担,不愿意向他人求助。如果是内向型性格的妈妈,这样的家庭常常气氛不太活跃,家庭生活比较枯燥,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感,觉得家庭里缺少吸引力;如果是内向型性格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常常会使家庭的气氛比较压抑,家庭生活不太民主,妈妈和孩子都感到不太快乐,精神压力比较大。
内向型性格的父母常常因为与孩子疏于沟通,而失去孩子的信赖。孩子在这种家庭气氛中,也会变得十分内向,而且,由于父母不善言谈,孩子也常常会失去谈话的信心与欲望,遇事容易埋在心里不爱与人倾诉。这样的孩子表面看上去安静、腼腆,实际上内心充满了压抑,这种压抑是一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一旦超过孩子所能承受的负荷,就会爆发出来,产生严重的后果。
峰峰是我曾经帮助过的问题男孩,他只有13岁,却曾经几次离家出走,在学校也是出了名的“难管教”的孩子。
峰峰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而且,夫妻俩都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平时家里的气氛总是挺压抑的,对此峰峰极为的不适应。
在外人看来,峰峰学习一般,却性格安静,是个挺乖巧的男孩,可峰峰的老师却知道,这个孩子倔的像头牛,他要做的事情谁也劝阻不了,而且,峰峰的行为相当极端,一出问题就是大事儿。
峰峰第一次离家出走是刚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因为跟同学发生争执而受到老师的批评,结果,他放学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
最后,派出所的民警在一个过街天桥下找到了已经十几天没回家的峰峰。
峰峰最近一次离家出走是因跟妈妈发生了冲突,他要妈妈给他买电脑,而妈妈明确告诉他,在他考上重点中学前不会有这个打算。为此,峰峰又跑出了家门,这一次他跑到了天津,跟一群乞丐待在了一起,一直到三个月以后才被收容所遣返回家。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峰峰的父母也不会跟儿子有正面的沟通。峰峰的爸爸爱动手打孩子,每次峰峰犯了错误,妈妈不吭气,爸爸打峰峰一顿就算解决了,这样的管教方式让这个13岁的少年越来越叛逆。
跟父母一样,峰峰遇事也不爱与人沟通。在学校里他一个朋友也没有,也不喜欢跟老师沟通,表面安静的峰峰就像一座蕴藏着无数火焰的沉默的火山,一旦爆发就会灼伤大家。
不久前,峰峰与同学打架,一出手就把同学的牙齿打掉了几颗,害得同学的父母报了警。在派出所里,峰峰照样与父母沉默着,见峰峰这样,他的父母签了赔偿协议后扭头就走,峰峰只得一个人默默地跟在他们后面回家。
峰峰马上要上中学了,峰峰父母开始觉得儿子是个越来越大的麻烦。于是,他们决定把峰峰送进寄宿学校,这对从来没有跟孩子有过良好沟通的父母,认为这样就能解决孩子的问题,岂不知,峰峰在这种内向性格中越陷越深,最后,很难判断这个孩子会长成什么样?
在我所了解的问题家庭中,父母双方或有一方属于内向型性格的比较多,这样的父母因为本身就不擅言谈或比较沉默,常常会影响与孩子的正常沟通,孩子在缺乏倾听或不善于倾诉的父母的影响下,也渐渐地会变为内向型性格。
有的孩子实际上在小的时候活泼外向,善于倾诉,但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因为缺乏这种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环境,缺乏父母对孩子善于倾诉习惯的鼓励,性格也会变为内向。
诚然,内向型的父母有时也会培养出外向型性格的孩子,只是,如果父母不给孩子说话的权力,不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不善于接纳孩子的想法,总是以权威的姿态来遏制孩子的表达,这样的成长环境常常不利于孩子外向型性格的培养,这也是有些孩子在父母眼里是内向型的,沉默寡言的性格,在同学或外人眼里却是活泼的外向型性格的缘故。
总的说来,内向型性格的父母对孩子后天的性格塑造不是太有利,尤其是性格内向,却又不善于调整自己跟孩子相处的方式,很少与孩子沟通与交流,不注重倾听孩子的父母,就更有可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困难。
最重要的是会把孩子的性格也塑造成内向型的。孩子的性格形成在18岁以前是最关键的,如果孩子过了18岁,基本上各方面已经定形,这时候发现孩子的性格中有不利的因素,想要调整也是比较困难的了。
内向型性格的人做事专注,比较安静,容易在科研领域取得成功,但对于跟他相处的人来说,跟内向型性格的人一起工作或生活,是一件比较累的事情。因为,他沉默寡言,又不喜形于言表,很多时候别人无法知道他的想法,也无法感知他的情绪波动,这样的人有时候会给别人带来无形的压力,因为想要了解他是比较难的一件事。
而内向型的父母常常会因为性格比较拘谨,行为比较保守,不善于制造轻松气氛,跟孩子很难拉近距离,孩子会对这样的父母望而生畏,因为缺少语言交流而疏于情感表达。
内向型的父母常常造就内向型的家庭,而内向型的家庭常常会出来内向型的孩子,内向型的孩子通常看上去比同龄人早熟,行为比较极端,因为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常常会不理智地处理和解决问题,有时候容易走向偏执和狭隘的境地。
内向型性格的孩子成功的几率远远低于外向型的孩子。因为不善沟通,他无法把握更好的人脉;因为与他人交流过少,他常常得不到与别人有力的合作;因为过于沉默寡言,通常会引起别人觉得他孤傲清高的感觉,从而影响他和团队的关系。内向的人常常因为不善交际,而无法使自己有更好的机会。而且因为性格内向,他通常不善于表达自己,更不长于推销自己,因而在竞争中他常常处于劣势。
性格内向的孩子成年以后,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会造成他们人生的不顺利。也有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在遭遇挫折后会修正自己性格中的弱点,根据自己的生存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性格,不过,这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感悟能力。后天的性格塑造不能改变本质的东西,但却可以改善一些不良状况,也是一种积极的选择。
内向型的父母通常会让孩子觉得生活比较刻板而乏味,不太容易让孩子激发对生活的热情。内向型性格已经因它的比较沉默、压抑、不善倾诉,也不善倾听,而被一些外科医生称做“癌症性格”。据不完全统计,癌症患者中至少50%以上的人群属于内向型性格,正是在生活中的各种承受造成了对他们身体健康的侵害。
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说,内向型性格的父母更会因不擅于与孩子沟通交流,而对自己的子女教育形成巨大障碍。而如果内向型父母再培养出了内向型孩子,那么,这种父母与孩子的愉快相处将更加困难。
由于内向的人通常不习惯用倾诉或倾听来表达自己,他们常常是通过情绪与行为的体现来传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使他们的相互理解增加了难度。
对由于相互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矛盾冲突,他们又不会通过一定的沟通与倾诉或倾听来解决,这种长期压抑在内心的痛苦,就会导致某种意义上的心理变态。
譬如峰峰的父母在儿子离家出走三个月以后见到儿子,居然没说一句让峰峰感到温暖的话,这样的态度让峰峰感到极为的绝望,他也因此而变得对自己的行为更加的不加约束。
实际上,对峰峰的父母来说,见到儿子终于平安回来,他们内心也不见得不高兴,只是,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习惯,那就是以理智与沉默来面对这一切,而这种行为习惯对一个极为需要温暖的拥抱与原谅的话语的少年来说,显然是不适宜的。
所以,峰峰与父母的关系就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不适宜中渐渐地冷漠,最后,变得连峰峰被带到派出所后,他的父母只是尽自己的责任,积极地赔偿受害同学,对峰峰连跟他一起回家的兴趣都没有。
这其中不能不说有峰峰不学好的责任,伤了父母的心,可峰峰毕竟还只是个13岁的少年,他出了问题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怎么能把全部的责任都推给了峰峰呢?
对于峰峰的几次离家出走,我的理解是,这个沉默的家庭过于压抑,它完全不适合孩子活泼灿烂的天性。对于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来说,父母没有倾诉,也没有倾听,每天只有千篇一律的生活,和凝固的要窒息的空气,这样的家当然不如一个热热闹闹的大街,不如人来人往的过街天桥。峰峰曾经跟我说,他在过街天桥下,跟一个卖花的老头儿待了十几天,一直感觉很温暖。警察送他回家的时候,他哭了,老头儿也哭了。可当他到家以后,他的父母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扔给他一堆衣服和浴巾,命令他尽快去洗澡。这让刚刚回到家的峰峰,马上就有了再一次离家出走的冲动。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愿意跟内向的人相处,因为这种性格的确让人时时处处感到压抑与拘束。那么,孩子就愿意跟内向型的父母相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此,我们也就不难懂峰峰这个几次离家出走的少年了吧。
而且,尽管峰峰很不喜欢他的父母的性格,但是,从目前来看,这个越来越沉默寡言,只知道用极端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男孩,已经在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他父母的性格,在他身上的烙印。
对于峰峰的内向,他的班主任是最有体会的,永远在课堂上不发言,永远不会参加班集体的讨论,你一定要他回答问题,他只能站起来摸脑袋,不善于表达自己,也没有勇气表达自己,遇事只会钻牛角尖,发生极端行为,是老师对峰峰的评价。所以,峰峰看上去挺老实,却是老师心里最难管教的那个孩子。
父母的性格通过行为几乎完全在这个男孩身上得到了释放,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并不太妙的轮回。
所以,我把内向型性格定义为会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性格,是有原因的。过于内向的性格会让孩子形成比较狭隘偏执的思维方式,进而导致他的行为方式走向极端。
而且,内向型性格的人常常会给人一种假象,那就是他看上去比较安静,低调而不张扬,岂不知这种人的内向常常会因为巨大的压抑而形成一股能量。
这股能量如果能够用在正面,那当然是一种潜力,而如果用在了反面,那也是一股非常可怕的力量。
曾经在上海作案杀死了6名警察的罪犯杨佳,从小就是跟着性格内向的妈妈长大,由于爸爸过早离去,杨佳在这样一个内向封闭的单亲家庭里也形成了内向的性格。从小就不爱说话的杨佳,表面上看去安静、腼腆,甚至有些羞怯,可他的内心却因为长期求学、求职的不顺利,和对父亲的怨恨,压抑了巨大的不满情绪,这种不满情绪最终在他与上海警察的一次冲突中爆发。
不善倾诉,也从来无人倾听的杨佳在未与任何人沟通的情况下,就冲动地做了决定,要去上海的警察局“讨个公道”,这起悲剧以六位警察的生命和杨佳被判处死刑的结果而告终。
性格内向的杨佳实际上一直就是一个“问题孩子”,虽然他已成年,但他性格中的弱点和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的行为,仍在告诉人们,在性格中他不过才是个“孩子”,因为任何一个成熟的人,首先就会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
也许有的父母会问,内向型的性格不适合孩子的成长,那么什么样的类型更适合孩子呢?在这里我首推外向型性格。
1.外向型性格的人性格活泼,善于言谈,爱表达自己,善于倾听别人,并且,生活态度比较积极,更容易给人热情、开朗的感觉。
具有外向型性格的父母,会让家庭气氛比较活跃,比较长于跟孩子做语言沟通与互动。因为行为善于言表,能够很轻松地就跟孩子做到相互理解,互相就很多问题达成共识,有利于拉近跟孩子的距离,跟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外向型性格的妈妈:活泼、热情、开朗、大方,孩子会因为她的童心常在而愿意跟她相处,这样的妈妈善于沟通,长于倾诉与倾听,孩子在她身边一般也都会变得开朗、活泼,善于言表。
外向型父亲:直爽、豁达,待人热情,容易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外向型父母一般都喜欢运动,喜欢交朋友,有比较好的人际关系,孩子们大多愿意跟这样性格的父亲相处,外向型父亲的机智和幽默,常常让家庭的气氛很放松。
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家庭成员之间彼此都非常直率,有什么矛盾和冲突都会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倾诉来解决。这样的家庭影响出来的孩子,也大多性格外向、热情、开朗,有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因为家庭气氛宽松,外向型孩子的潜能会得到极好的开掘,因而,这样的孩子通常都比较聪明,学习比较优秀。
外向型性格的父母跟外向型性格的孩子相处时,也通常比较愉快。因为大家都擅长语言表达,遇上问题也比较倾向于通过沟通来解决,相互之间给予倾听与倾诉的机会。因此,这样的家庭即使有矛盾,通常很快就会得到化解。
外向型父母因为善于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很少会有极端行为,而外向型孩子也会从父母身边学到如何释放不良情绪的方式方法,而且,有父母的善于倾听,因此,他也极少会陷少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甚至产生极端行为。
外向型父母通常会有不错的人缘,善于交际,善于与人合作,而外向型的孩子,也常常会因为热情、开朗,被同龄人所喜欢,所接纳,因而,人际关系也会比较好。
良好的人际关系又反过来促使孩子更加有自信,有勇气拓展自己的交往空间。
据我在某中学高中的班级做的调查显示,外向型的高中生受周围同学的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内向型的孩子。对于女生来说,喜欢外向型的男生的比例也远远大于内向型的男生。而对于男生来说,外向型的女生通常是他们所爱慕的角色,而内向型的女生通常让他们敬而远之。
在我的调查中还发现,外向型的中学生比内向型的中学生更具有号召力,常常是大家愿意接近的对象,而内向型的学生如果不善于与大家交流沟通,通常会比较孤独,有的甚至会产生自闭的情绪。
来自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女孩小颖于去年被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录取。出身于普通职工家庭的小颖性格活泼、外向,她的学习成绩实际上并不突出,但她却是一个开朗、好动,全面发展的女孩。在中学时代,她担任了学校的主持人、校报主编,还组织了班级里的文学社团,经常去福利院做义工,为灾区募集善款,小颖的这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最终比她的考试成绩更打动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们,他们给她发来了热情洋溢的录取通知书,欣然接受考取北大落榜的小颖到美国哈佛就读。
与小颖的父母谈起来,我发现小颖的父母是一对特别开朗,性格外向的夫妻。
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们却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对于女儿小颖,他们的培养原则就是,让孩子塑造一个好的性格比她考多少分都重要。
在这样的原则指导下,小颖的父母属于对女儿基本上不怎么“管理”的状态,家里的一切都是民主而自由的,小颖的妈妈活泼好动,她带着女儿经常去参加社区活动,让孩子在社区活动中多接触人,多与人打交道。
小颖的父亲原来性格有些内向,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在外向活泼的妻子和孩子的带动下,他逐渐也开始变得开朗起来,这个三口之家属于物质上比较匮乏,精神上却轻松快乐的那种家庭。
小颖在高中时代就开始在麦当劳、必胜客等外企打工,既赚到了零花钱,又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于女儿的选择,小颖的父母特别支持,他们从来不担心孩子这样做会耽误学习。在小颖的妈妈看来,女儿只要能够一直保持快乐活泼的天性就是最好的。
在哈佛大学面试的时候,小颖的社会实践锻炼帮助了她,面对教授们的问题,她对答如流,从爸爸那儿学来的幽默与机智和从妈妈那儿继承来的活泼、开朗,给哈佛的教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跟很多成绩优秀却态度刻板,表现紧张的中国学生相比,小颖的“好状态”赢得了教授们一致的赞赏,她的面试取得了最好的成绩。没有一位哈佛的教授会怀疑这个女孩的未来不充满了阳光。
外向型性格的父母会给孩子非常好的性格影响,这是孩子自己所拥有的一笔终生有益的财富。也有一些人会说,外向型的人通常容易比较浮躁,有做事不牢靠,看上去不太稳重的现象,就像内向型的人有做事认真,爱较真儿,比较可靠的特点一样。实际上,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利与弊,我们所要做到的就是要看性格的主流是什么,也就是在你的生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性格是什么样的,只要你性格中的主流是好的,在你的生活中起了绝对的积极作用,那你就坚持下去就可以了。
跟内向型的性格相比,外向型性格的父母的主流是绝对积极的,他们的热情、开朗,他们的活泼、好动,善于沟通,都是会让我们有所收益的性格主流,尤其是外向型性格的孩子,相信生活中没有一个人会喜欢永远沉默寡言的孩子,而一个勤于与我们沟通,又热情、活泼的孩子,一定会给所有的人带来快乐,而他自己也会由此变得可爱。
实际上,性格的培养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父母意识到性格对孩子的重要性以后,就要格外用心地去有意识的塑造孩子的性格。一般说来,在孩子的0~3岁的婴幼儿时期,父母主要靠情绪和语言去影响孩子的性格。
譬如,这时父母要尽量保持愉快的情绪,用温柔而甜蜜的语言,不断去爱抚和抚慰刚刚能够体会你的情感的孩子。
这个时候,如果父母经常以恶劣的情绪,不耐烦的冷漠的语言面对孩子,孩子的情绪就会出现恐惧、烦躁、不愉快的表现,身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出现健康问题,有的孩子还会出现爱哭,食欲下降,不能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性格会出现许多的问题,轻者性格内向,沉默寡言,重者则会出现自闭,不愿与人交流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3~6岁、6~9岁,是家长不但要靠情绪和语言,还要靠行为来塑造孩子的性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能够通过行为来理解大人的情感与所要表达的内容,而且,还会有自我的判断。
这个时候做父母的要尽量以更开朗的语言,和更积极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并且要求孩子养成善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习惯。在孩子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一定要给予孩子多多的鼓励和欣赏,引导孩子用与父母的语言沟通来释放自己。
父母在这个时期也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譬如,经常夫妻谈谈心,在家庭里面保持礼貌的行为和相互尊重的举动,引导孩子经常快乐地大笑,活泼的运动,与孩子经常去跟大自然接触,周末大家一起去郊游。这些行为都会很好地对孩子养成开朗的性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且,做父母的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多观察孩子的性格表现,如果发现孩子的性格开始变内向,一定要在这个时期帮助孩子去扭转,通过引导孩子多与父母沟通,给孩子多讲些有趣的故事,让孩子经常的快乐,教给孩子正确释放情绪的方法,不训斥打骂孩子,尽量让孩子感觉轻松,这些方法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活泼外向起来。
9~12岁、12~18岁,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生理开始发育,心理也开始要求成熟,这个时期的孩子基本处于身心逆反的阶段。所以,如果你的孩子的性格已基本定型,理论上是很难再进行改变,这里面不排除会有一些调整和改善,但性格的基调已完成,外向也好,内向也好,基本上这个孩子的性格也就这样了。所以,如果你对孩子的性格不太满意,想要他来改变是非常难的一件事了。
因此,在我看来,孩子的性格培养主要在12岁青春期以前,当然也有很多孩子会在青春期来临的时候发生性格突变。譬如外向的突然变内向了,内向的也会变成外向,但这常常是跟孩子所处的外部环境有关,还有是孩子在青春期阶段遇上了突发的非常重要的事件,也会造成性格突变。
孩子的性格基本上可以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所以,对孩子的性格有着直接影响的父母的性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建议父母们尽量给孩子一个外向型的性格,因为在我接触到的很多家庭个案里面,内向型性格的孩子问题是最多的,而内向型的父母也常常是问题最多的父母,想让自己的孩子时时刻刻都能够享受到快乐,都能够把快乐带给别人,给孩子塑造一个外向型的性格,会让孩子的一生都受益匪浅。
2.暴力型性格
暴力型性格的父母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就是常常选择暴力行为来解决问题,这样的行为表面上看是暂时把问题解决了,但本质上却加深了问题的严重性,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在我所接触的家庭个案中,暴力型性格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有的动辄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有的在面临孩子的错误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孩子进行肉体的侵害,这样的父母共有的特征便是:对孩子缺乏耐心,行为极端,人格有缺陷,心智不够成熟,对自己的暴力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想当然地认为孩子的问题只能通过暴力来解决。
虽然他们也承认,在对孩子施暴后,孩子的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会更严重,但他们还是很难克制自己的行为,以至使自己对孩子的教育陷入了恶性循环,孩子犯了错就会被打,而被打以后的孩子更是不断的犯错。
暴力型性格的妈妈:通常对孩子态度比较粗暴,指责与训斥孩子是家常便饭,有时会动手打孩子。还有一种暴力型性格的妈妈会用冷漠或不关心孩子的行为来惩罚犯了错的孩子,这是一种不侵犯孩子的肉体,只伤害孩子的心灵的冷暴力,也叫做精神暴力。在现代的大都市里,真正肉体侵犯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少,而那种在精神与生活上对孩子表示冷漠或不理不睬的冷暴力型父母却越来越多。
暴力型妈妈通常会让孩子的心灵很受伤,尤其是对低龄的孩子来说,他对母亲的依赖程度决定了他心里的安全感,如果与母亲的关系冷漠,会导致孩子的安全感丧失殆尽,进而引发行为问题。
暴力型性格的父亲:这样的父亲通常性格暴躁,行为极端,属于人格有缺陷,甚至心智发育不成熟的人。暴力型父亲擅长用暴力解决孩子的错误,用不断对孩子肉体的侵犯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权威。
暴力型父亲一般脸上很少有笑容,属于外表冷漠,内心孤独的那种人。他们常常沉默寡言,不擅长语言交流,遇上矛盾冲突只想用拳头或棍棒解决,这样的父亲不被孩子所敬重,却会早早地成为孩子想要超越的对象。
暴力型父母一般行为比较极端,不太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矛盾,也不善于用恰当的方法来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在这种性格影响下的孩子,通常也会形成暴力型性格,暴力行为特征突出,遇事只想用暴力解决。
我在写《问题男孩》的时候,曾经采访过一个才刚刚只有11岁的男孩常青,这个还在读小学的男孩,在校园里已经是出了名的“打架高手”,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很怕他。在我采访他前夕,他刚刚做了一件差点儿把同学的生命断送掉的事情。
那是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因为总打人而没有同学愿意跟他玩儿的常青,百无聊赖中竟把用来跳绳的橡皮绳勒在了一个同学的脖子上,直到这个同学大声叫“救命”,老师才发现常青已经把那个同学勒得几乎窒息了。
这个事件发生后,老师叫来了常青的父母,想弄明白这个只有11岁的男孩为什么会出手如此的狠。常青的父亲没有来,而她的母亲也只打了个电话给老师,让老师自己看着办。
在老师多方的了解下,我们知道常青的父亲是一名刑警,长年在外奔波办案,偶尔回家发现儿子行为不端,就会开打,父亲典型的暴力型性格,让常青在每次被打得皮开肉绽以后,也形成了很暴力的性格。
常青的母亲因为儿子不听话,对孩子相当的冷漠,常青长年住在学校里面,他的母亲除了给他交纳学费、寄宿费,几乎几个月都不来看儿子一次,这个男孩就这样被暴力的父亲、冷漠的母亲不断地给伤害着。
在这些伤害中常青也渐渐变得既冷漠又暴力,对低年级的孩子,他说打就打,说骂就骂,对高年级的孩子,他也一样冲上去打。虽然有时也会被高年级的孩子打得鼻青脸肿,可常青丝毫不惧,有机会还会去找他们打架。
我在采访常青的时候,曾经问了他一句话,我说:“你为什么总要去打那些同学?”常青眨了眨眼睛说:“因为他们的父母从来不打他们,而我的父母却经常打我,所以,我要打他们。”
这是一个11岁的小男孩对我的回答,我不知道他的父母听了会有何感想。一个总被暴力侵犯的孩子,只学会了用暴力去侵犯别人,而这个小男孩才只上小学五年级,就已经让所有的老师感到无法接受,他的未来会怎样,没有人会知道。
在采访完这个“暴力男孩”之后,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父母的暴力侵害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更重要的毁灭的是孩子的灵魂”。
在暴力型性格的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常常不懂得用理智的方法去解决矛盾,他们在不断被暴力侵害的过程中也只学会了以暴制暴。
而且,由于暴力型的父母常会行为冲动,做法极端,遇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会考虑后果,所以,他们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形成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
前不久,在北京的大兴区发生的一家六口的灭门惨案,其做案的主角29岁的小伙子李磊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个案。
现年29岁的李磊在2009年11月23日,用一把尖刀杀害了正在熟睡中的爸爸、妈妈、妻子和自己的亲妹妹,又杀害了他的两个亲生儿子,最后亡命天涯,在27个小时内被北京警方缉拿归案。这场惨绝人寰的灭门惨案惊动了世人,也给人们带来了深深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李磊连自己还不到2岁的儿子也不放过?究竟是什么样的仇恨让李磊把年迈的父母和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的妻子也送上了黄泉路?
通过对警方的供述,我们渐渐了解了李磊的身世。原来,李磊的父母从小就对儿子管教甚严,尤其是他暴力型性格的父亲,对李磊从来都是非打即骂,导致李磊很小的时候就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
在李磊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这种暴力行为给了李磊深深的伤害,使他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就对父母充满了怨恨,同时,在父母的暴力行为影响下,李磊的性格也充满了暴力,他为人暴躁,行为极端,人格与心智都极为的不成熟。
在长大成人娶妻生子以后,李磊因为性格内向,与妻子的关系也不甚融洽,加上他的妻子也是争强好胜,在家庭里感受不到温暖的李磊屡次对家人起了杀心。
暴力型的性格最终促使李磊做下了如此惨案,“不让我活得痛快,我就不让你们活”的想法揭示李磊病态人格的特征,这其中的本质就在于暴力型性格的人常常以剥夺别人的快乐,让别人感到痛苦为自己的行为释放点。
而且,暴力型性格的人常常是非常压抑的。他的这种压抑不仅来自于周边环境,更来自于他自己。由于暴力型性格的人行为极端,人格病态,他们常常交不到任何朋友,也缺乏倾吐内心痛苦的选择,他们不懂倾听与倾诉的重要性,遇上问题只会寻求暴力解决方式,认为以暴制暴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矛盾。这种病态人格促使他们只跟自己对话,遇上事情只会自己琢磨,像李磊,他在暴力型父母身边多年郁积下来的积怨,从来没有跟任何人说起过,所以,命案发生以后,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做案的人会是这家的男主人。
所以,暴力型性格最可怕的是他不仅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无辜的人。如果暴力型的父母再塑造了一个暴力型的孩子,那么悲剧的发生是迟早的事儿。
在我对一些少年犯的采访中发现,很多未成年便涉嫌犯罪的孩子,大多数来自暴力型家庭。这种暴力型家庭分两种:一种是对孩子行为粗暴,非打即骂;一种则是对孩子行为冷漠,基本处于不理不睬的状态。这两种类型的暴力家庭的孩子,是最容易触犯法律的。
孩子是从父母的行为中看到他应该如何面对这个世界的,如果暴力型父母经常会用暴力侵犯孩子的肉体或精神,孩子就会认为他也应该用这种行为来处理他所遇上的问题。
在网吧里,我所采访的孩子,从8岁到18岁不等,但这些长年混迹于网吧,从来不想回家的孩子,说的最多的就是父母的暴力,使他们觉得即使网吧里空气混浊,人声嘈杂,也比家里让他们感到温暖和安全。
暴力型性格的父母常常塑造出更加暴力的孩子,这一点我们从杀人案犯李磊的经历中就可以看出。
尽管将一家六口都手刃在自己的刀下,可29岁的李磊被警察抓获后,却丝毫没有后悔的表现。他最大的遗憾是,刚刚逃到海南就被抓获,连海南的美景也没办法好好欣赏,李磊心中的冷漠和他对自己的暴力犯罪丝毫没有忏悔的神态让办案的民警不由得叹息,李磊的父母含辛茹苦几十年竟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个杀人的恶魔。
暴力型性格的父母会使孩子的性格扭曲、变态,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便会成为一颗隐形的定时炸弹。因为处世方法极端,不懂得与他人沟通交流,性格变态,很多时候遇上突发事件,暴力型性格的人就会采取极端手段,这种极端手段常常以他人利益的被损害为后果,有时候后果严重得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有不少暴力型性格的父母对自己的行为不以为然,认为不就是打几下孩子吗,不就是骂孩子几句吗,会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吗?
实际上,已经有太多的个案告诉我们,父母的暴力型性格真的是一种对孩子的成长伤害极大的个性。因为暴力型性格的父母常常会用暴力的行为来解决问题,而孩子最终会被这种暴力行为所侵害,无论是他的肉体还是精神,都将成为这种暴力行为的牺牲品。
经常遭受父母的暴力侵害的孩子,往往自我评价极低,不重视自己的社会形象,容易破罐破摔,而且,极易变坏堕落,在这些孩子的眼里,只有暴力值得崇尚,因此,他们会在社会上去追逐那些可以用暴力去伤害别人或获得利益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常常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和某些堕落的组织,这也是为什么暴力家庭中少年犯罪率特别高的原因。
经常遭受父母暴力侵害的女孩,会变得对自己不够尊重,容易被极端放纵的行为所吸引,而且,因为自我评价极低,因此,她常常会不懂得自尊、自重,甚至不会自爱,由此走上堕落的道路,这样的女孩不会成为好母亲。
在暴力侵害中长大的男孩,通常也会很暴力,因为在他的人生哲学里,谁的拳头有力量谁就可以把他征服。因此,他会盲目去追随那些所谓的“老大”,用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也是有力量的。这样的男孩崇尚以暴制暴,容易对极端行为毫不在乎,做事不考虑后果,这样的男孩成为父亲,也会像他父亲一样,用暴力来面对他的孩子,这样的父亲永远不会塑造出真正的好孩子。
想要改善自己的暴力型性格的父母,在这里我要给你们推荐一种温和型性格。
温和型性格的父母,常常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父母,他们性情温和,待人宽厚,对待孩子不仅有耐心还极为的有爱心,这样的父母情绪稳定,遇上事情会理智处理,行为适中从来不会走极端,这样的父母常常是孩子的最爱。
温和型性格的父母也常常会把孩子塑造的温和善良,行为适度,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通常会有不错的人际关系,被更多的人所接纳。
因为性格温良,这样的父母和孩子都会有不错的社会形象和良好的社会评价。
温和型性格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一般会采取耐心和用心的教育方式,与暴力型父母的粗暴教育相比,温和型父母的耐心与用心,更会给孩子一种积极的促动,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温和型性格的父母具有良好的修养,遇事会寻求最合理的解决途径,而不是依靠暴力或极端行为来解决。暴力型性格的父母应该向温和型父母转化,在转化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我相信父母的性格一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父母性格的改善首先带来的一定是行为的调整。
在转化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
(1)对比法:
对于暴力型性格的父母来说,你完全可以通过比较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带来的结果是否有所不同。
譬如,你的孩子在学校跟同学打架了,暴力型父母被老师告状以后,常常是不分三七二十一,在老师办公室里就开始打骂孩子,或者回到家二话不说,对孩子就是一顿臭骂或胖揍,不管是骂还是打,这种处理方法都会让孩子心生怨愤,他会想,你们做父母的也不分清是非就这样教训我,等我长大了,遇上这样的事儿,我也会这么干,打人谁还不会呵!
还没等父母消气儿,这挨打的孩子早已经拿定主意,下次跟同学再打架,一定要下手狠点儿,否则,父母的这顿揍是白挨了。
可以说这孩子在挨打挨骂以后,不但一点儿要改的意思也没有,而且,比原来变得胆子更大了,这也是经常挨打的孩子常常是很快就忘记挨打的事儿,继续闯祸的原因。因为,皮肉之痛是最容易复原的。
可如果父母在这件事上换一种做法,譬如,同样是孩子跟同学打架,温和型父母就会耐心地去听孩子倾诉,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两个同学打了起来,分清楚谁是谁非,如果是那个同学的错,父母也会安抚孩子,教会孩子如何原谅别人,如何学会用理智的行为去解决类似的问题。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错,温和型父母也会理性地批评自己的孩子,告诉他采取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让他去跟同学赔礼道歉,然后,让孩子以此为戒,以后不管遇上什么事儿都不可以如此冲动,让孩子学会无论做什么事都考虑后果,这样耐心而温和的教育,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正有修正自己行为的心理愿望,而且,不会跟父母形成逆反较劲儿的心态。
如果真是你的孩子的不好,温和型父母也会亲自找到那位被打的同学,让两个孩子坐下来,把一些问题沟通好,让两个孩子“化敌为友”,成为真正的不打不成交的好朋友。父母的做法会让孩子看到正确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什么,他会从父母的身上看到豁达、宽容、待人诚恳意味着什么。
而温和型父母的诚意也会让对方的父母原谅那个打人的孩子,给孩子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不至于把事情搞得很糟糕。
这实际上也是为人处世的艺术。温和型的父母会更加的引导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这对孩子成年以后进入社会,进入他所生活的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这两种做法显然带来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后果,如果你们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就应该学会用对比法来调整你们的行为。
值得一提的是,暴力型父母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是真爱孩子,他们的情绪常常非常自我,有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包括他们对孩子的暴力侵害,有的时候只是为了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因此,想要转化为温和型父母,暴力型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的情绪从自我控制中解脱出来,做到真正为孩子着想,真正的爱孩子,而不是只爱自己。
(2)移情法:
很多时候暴力型父母容易情绪失控导致行为失控,因此,想要转化为温和型父母,你首先要学会转移情绪。实际上这样做很简单,就是在你对某个问题,或孩子的某种行为感觉无法接受的时候,迅速把自己的情绪从这个空间或时间转移到另一个空间。譬如,你把眼光从孩子身上挪开,去打开电视看看里面有趣的东西,或者,尽快掏出手机,给你最信任的朋友打个电话,也许说点儿无关的事情,但很快你会发现你的正在不断上升的恶劣情绪,已经得到遏制。
或者你尽快从房间里走出去,离开这个即将让你爆发的空间,所谓移情,就要你找到迅速让你从此时此刻抽离的方法,把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去,避免你的情绪失控。
这种移情法可以有效地防止你的行为冲动,改善你的暴力倾向,很多事情你都可以在冷静下来以后去解决。那个时候你因为处在理智状态,会用更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错误,也会对孩子更有耐心,你的这种做法还会深深地影响你的孩子,别忘了,如果你是暴脾气的话,你的孩子肯定也温和不到哪儿去。所以,你如果能够学会在情绪爆发的临界点嘎然而止,你的孩子一定会从你的行为中受到一些影响,你会发现当你学会控制情绪以后,你的孩子也越来越温顺了,不像原来那么爱发脾气了。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每一个人格成熟的人都应该会做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尽管你可能还是不太善于控制自己,但别着急,你可以慢慢来,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个几次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你要有这个愿望。你要知道,只有你学会了做温和型的父母,你的孩子才会成为温和型的孩子,做为父母,你可以为孩子做出许多牺牲,我相信只要你想要改变,你就一定会成功。
(3)疏导法:
暴力型父母有时容易钻牛角尖,看问题的角度会狭隘与偏执,因此,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可以没有一个或几个知心的朋友,必要的时候,给朋友打个电话,请他们帮忙疏导一下内心的郁闷,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抚慰。
也许朋友的话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但是,能改变你的心态,就等于改变了一切。我们常说心态决定一切,你看问题的角度与立场,有时会来自于你的心态,因此,在朋友的疏导下,调整一下心态对你来说也是非常有益的。
经常做心理疏导,你也可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帮助机构,他们会用更专业、更到位的技巧,让你的情绪转化的更为自然与直接。
暴力型父母通过心理疏导转化为温和型父母的个案我见到过很多,这其中有很多的暴力型爸爸妈妈都在专业的心理治疗中改善了自己的性格,调整了自己的行为。
对于非常想要从暴力型转为温和型的父母来说,心理疏导法是最为有效的外力干预,它可以通过很多外来的力量来帮助你修正自己的错误,让你尽快走出自我情绪的控制。
(4)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法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语言的暗示可以达到修正自己的行为和心态的效果,这需要想要改变的父母给自己一点儿语言暗示,时常提醒自己如何修正行为,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
语言暗示法常常会在你的情绪即将爆发的时候,给你设置一个“休止符”,暗示你及时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譬如,孩子的某一次行为引起了你的愤怒,你很想教训孩子一番,可你已经知道对孩子采取暴力手段并不合适,在这个时候,你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暗示自己:
①“我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用暴力来侵害孩子!”
②这孩子已经不在乎我的暴力了,我要换一种方式来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③我已经下了决心要做温和型父母,我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④再坚持一下,我就会成功地控制自己,我肯定会做到的。
类似这样的话可以在你的心里反复默诵,直到你感觉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了就可以了。
这样的语言暗示,对自己来说就是一个进步的过程,人的潜能会在这种暗示中不断地被激发出来,进而转化成为你的能量,让你做出你自己都想不到的改变。
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做父母的反复去尝试,坚持去做。想要做温和型父母,你首先要做到人格成熟,情绪稳定,不能一会儿电闪雷鸣,一会儿和风细雨的。要知道,如果你永远做不到情绪稳定,你的孩子一定会跟你一样,是个无法与人相处得非常愉快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种感觉:我们喜欢跟那种温和的、情绪稳定的人在一起共事,却很怕与那些动辄歇斯底里,一会儿风一会儿雨的人交朋友,因为跟情绪不稳定,人格不成熟的人在一起相处,不知什么时候你就容易被他所伤害,所以,这样的人通常是交不到朋友的。
因为交不到朋友,孤独的他们常常又表现出一系列心理变态的倾向,更加让周围的人无法接纳。
可是父母不是朋友,不是孩子所能选择的,一对人格不成熟,情绪不稳定,甚至性格很暴力的父母,不仅不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还极有可能让孩子的性格也陷入暴力的阴影,给他的一生带来可怕的恶运。
学会做温和型父母,不仅对你自己的家庭生活有益,最重要的是对你的孩子有益。一个好的性格会使孩子的生活得到最大的保障,这是无数家庭个案所告诉我们的真相。
3.抑郁型性格
抑郁型性格是一种比较病态的性格。在生活中我们也常接触到抑郁型性格的父母,他们通常的特征是:很少有笑容,几乎体验不到快乐,生活对他们来说充满了压力,对于孩子他们也充满了忧虑,这种性格的父母常年处于自我情绪的压抑之中,偶尔会在突发事件中情绪失控,这样的家庭缺乏温暖,父母的冷漠和烦燥常常让孩子惶惶不可终日,不愿在家里待着。
抑郁型性格的妈妈:会经常莫名其妙地流泪,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对未来悲观,对人生感到失望,对孩子容易走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很高,不原谅孩子任何一点儿过错;要么就冷漠的什么也不管,会有失眠的症状,有时候会精神恍惚。
抑郁型性格的父亲:性格自闭,不爱与人沟通,经常生闷气,对一切都感到失望,总觉着别人不够好,容易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到别人身上去。对孩子态度粗暴,容易动手打孩子,打完又会对孩子道歉,容易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但是又对孩子的未来感到悲观,因为性格抑郁交不到朋友,常常内心感到孤独。
抑郁型父母最容易导致抑郁型孩子,而因为有时一些抑郁型性格的父母,他们的抑郁状况是隐性的,他们自己总感觉到不快乐,却并不明白是为什么,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就更危险。
小雨是我在对单亲家庭进行采访时遇上的一个女孩。她只有16岁,却因为情绪抑郁,几次自杀,几次被医院抢救了生命。
在采访中我接触到了小雨的妈妈,这位单亲妈妈给我的印象便是一位典型的抑郁型性格的母亲。小雨的妈妈在女儿只有2岁的时候便跟丈夫离了婚,从此,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又要工作,又要持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由于长年沉浸在与丈夫离婚的恶劣情绪中,本来就性格内向的小雨妈妈,开始变得越来越不爱跟人沟通,对于女儿她也是行为极端,一会儿对女儿的期望值特别高,花了很多钱给女儿请了钢琴教师,要求女儿每天练6个小时以上的钢琴,对此,女儿经常表示抗拒,因为女儿有时候拒绝听妈妈的话,小雨的妈妈又经常对女儿的未来很悲观,经常用很极端的话来打击女儿的自尊心。
由于妈妈经常伤害小雨,小雨开始不理妈妈,母女俩在一个屋檐下有时一个月都不会说上一句话,好像形同陌路一样。这时候小雨妈妈对女儿彻底失望了,她开始对女儿冷漠,每天吃了晚饭才回到家里,让女儿一日三餐都没有人打理,对此她不管不问,她的这种做法让女儿也彻底伤了心,母女俩不时地为了一些琐事争吵。
因为母女俩都情绪恶劣,又不懂得用恰当的方法来释放这些恶劣的情绪,小雨妈妈开始失眠,精神恍惚,而小雨也莫名其妙地经常流泪,情绪低落,对什么都没兴趣,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在这种情况下,有一天,小雨竟在自己的手腕上割了21刀,幸好被她妈妈及时送往医院,才挽回了性命。
这以后,小雨又陆续通过吞服安眠药、把窗帘点燃起火等手段想要自杀,可都被早已对她的自杀倾向有所察觉的母亲给救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小雨母女找到了专业的心理机构,被告知她们母女均已有一定程度的抑郁症状,只是,小雨妈妈比较轻微,而小雨则是比较重度的。
母女俩在心理医生的疏导下和通过一定的药物治疗,情绪才逐渐的有些稳定,但对于小雨妈妈来说,这已经是一个难忘的教训,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情绪抑郁导致的抑郁型性格竟差点儿害了自己的女儿。
在亲子课堂上,我还曾经接触到这样一位年轻的父亲,他只有35岁,却因为事业上的压力和夫妻感情的不和导致抑郁型性格,来亲子课堂听课,是他的妻子硬拉他来的,因为他5岁的儿子已经出现了很多不正常的现象。
这个只有5岁的男孩本来性格乖顺,人见人爱,可最近一段时间却经常烦躁哭闹,一点儿小事不顺心就摔东西,往常最喜欢去幼儿园,可现在最不想去的就是幼儿园,即使勉强去了,他也失去了以前的活泼劲儿,不爱跟小朋友一块儿玩耍,自己一个人低着头,默默地待在角落里,老师喊他也不理睬。
更让男孩的妈妈担心的是,孩子的食欲也在下降,整天闷闷不乐的,连动画片也不能让他开心。见儿子的性格反常,孩子的妈妈很着急,来到亲子课堂后,我首先发现孩子的父亲有一些性格问题。
只见他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永远是一副很不开心的样子,皱着眉头,眼神空洞,好像外边的世界跟他无关一样,对于孩子,他也是一阵儿冷漠一阵儿伤心,竟然经常在说到儿子时就掉眼泪,似乎一切都让他失望。
我问男孩的妈妈,他们夫妻在家里的相处是什么样的,妈妈很激动地说,孩子的爸爸整天忙事业,不怎么回家,偶尔回来就唉声叹气,说家里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妈妈在家带了一天孩子本来很累,很希望丈夫回来高兴一点儿,可这位丈夫回来不仅没有高兴,还经常挑毛病,妈妈也很生气,就经常跟丈夫吵架。
丈夫在几次吵架后都离家出走,过了好多天才回来,妈妈发现儿子就从这时变得爱哭闹,食欲下降,不爱去幼儿园了。
丈夫有时也在吵架后对妻子赔礼道歉,承认是他心里烦所以看什么都不顺眼,但这种情况维持不了几天,又会旧戏重演,夫妻俩为了一点儿小事吵得不可开交。
妻子拉丈夫来亲子课堂,本来是为了教育孩子来长长知识,在我的分析下,这对夫妻突然意识到是他们的性格问题影响到了孩子的性格形成。
尤其是这位父亲,当我指出他已经是典型的抑郁型性格以后,他恍然大悟,为什么自己天天都不快乐,为什么儿子变得如此爱哭闹,可能都是因为他的抑郁型性格的问题。
妻子这时也明白了丈夫为什么总要找茬儿跟她吵架,这一切都是丈夫的性格在起作用。她很庆幸坚持让丈夫来亲子课堂,否则,他们根本意识不到父母的性格会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在我的帮助下,这位丈夫开始积极地参与亲子课堂的活动,敞开心扉与大家交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性格。
妻子也开始帮助丈夫进行调整,对于孩子他们制定了近期内夫妻俩放下手头的工作,尽量陪伴孩子的亲子计划。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再见到那位父亲的时候,他已经明显的阳光多了,在亲子课堂上,他成了最为活跃的父亲,而他的儿子,那时已经7岁了,准备上小学了,妈妈说儿子性格已经变得开朗多了,特别的爱笑,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小男子汉。
这个个案告诉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父母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此,我们就经常看到孩子出了问题,父母只责怪孩子,却从来没有意识到也许正是父母出了问题,才使孩子变成这样。
抑郁型性格是一种成因比较复杂的性格,它对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家里有这种性格的父母,这个家有时会变成一个战场,有时会变成一个冷漠的空间,在这样的家里成长的孩子自然好不到那儿去。
我常常碰到这样的孩子,家里的房子很大,条件很好,他却不愿意待在家里,宁愿在混暗、嘈杂的网吧里一待就是几天几夜,实际上这大多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性格有问题,他们无法给孩子家的温馨、家的安全感,因而也就无法留住他们的孩子。
想要你的家成为孩子的乐园,想要你的孩子不被你不好的性格所影响,我建议抑郁型性格的父母都要努力让自己向阳光型性格转变。
阳光型性格的父母态度阳光,行为健康,能够承担适度的压力,掌握恰当的情绪释放方法。阳光型性格的父母最大的特点是待孩子热情、亲切,能够正视孩子的优点和缺点,懂得适度的原谅孩子,对孩子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值。
阳光型性格的父母会让整个家庭气氛轻松,将家营造为一个每个家人能够情感交流的地方,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孩子就像总是能沐浴着阳光的花花草草,会成长得特别顺利。
最重要的是阳光型的父母会让孩子的性格充满了阳光,这样的孩子热情、活泼,容易接近,而且,由于开朗健谈,很容易释放内心的情绪。这样的孩子大多会长成眼神清澈明亮,头发乌黑茂密,皮肤光滑白皙,身体体重适度的样子。
那些有性格问题的孩子,你通常看不到他的眼睛,因为他从来不会跟你对视。因为食欲有问题,他们常常不是过重的肥胖儿就是过瘦的体重偏轻的孩子,或偏食挑嘴,或暴饮暴食是这些孩子的特点。
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他有严重的性格或心理问题,你会发现他脸上的青春痘会特别茂盛,根本不可能有光滑白皙的皮肤,这皆是因为孩子的情绪问题引发的内分泌紊乱造成的。
阳光型性格的孩子一般学习成绩也会不错,因为情绪稳定,心理负担小,与父母的关系相处得比较融洽,这样的孩子学习上比较会集中精力,能够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情,由于心情经常处在快乐的状态,孩子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帮助孩子的学习。
抑郁型性格的父母转化为阳光型性格的父母,通常需要比较强烈的愿望,和付出一些努力。譬如,你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抑郁型性格的成因,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通过一定的心理治疗来摆脱抑郁型性格的束缚。
其次,你要学会用适度的心理状态去承担压力,化解压力,不要把一切都扛在自己肩上,造成压力过大引发情绪抑郁。
抑郁型性格的父母首先要学会:
①沟通法:
把你内心的一些想法和痛苦,告诉你可以信赖的朋友或家人,让他们学会理解你,解脱你的情绪困扰。
有时候学会跟孩子沟通也是一个好方法。你的孩子不管多大,他都会耐心地倾听你,哪怕他根本给你出不了什么主意,但有时候倾诉就是一种释放,把你内心的焦虑与担心都倾诉出来,当有人倾听你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好多了。
学会跟妻子沟通,跟丈夫沟通,这都是特别可以让你缓解抑郁症状的方法,那种从来不爱与人沟通的人患抑郁症的比例是最高的。
通过沟通,你会发现你心理的负面能量已经小多了,原来被一些垃圾能量塞满了的内心世界终于可以透一口气了。因为有了空间,你会发现阳光会照进来,哪怕只有一点点,那也是一种温暖的正面的能量,它会消融你内心的不快乐的块垒,给你更多的力量,让你去改变自己。
②运动法:
学会用运动来释放你的情绪,大量的流汗会排出你身体里的毒素,激发你身体里的荷尔蒙,让它不断释放快乐的激素,你会在这种快乐的激素冲击下,变得开朗、热情起来。阳光型性格的父母最大的优势就是开朗、热情。你可以观察一下,这样的父母常常是酷爱运动一族,那些情绪压抑,表情抑郁,体会不到快乐的人,常常都会有至少三个月以上,没有参加高强度的运动的经历。
运动法还会让你打开心扉,结识更多的朋友,跟朋友自由自在地畅谈会恢复你的自信,让你相信自己依然可以变得很优秀。你会发现当你有了朋友以后,快乐的时光更多了,你不由自主地会变成懂得享受快乐的人。
爱运动还让你有更大的收获,那就是你的孩子也会因为爱运动而变得更积极、更懂得规则。
③出游法:
想要变成阳光型性格的父母,有一个方法你一定要试一下,那就是准备一个全家的假期,不管你的工作有多忙,压力有多大,一个全家人集体出发的旅游假期是必不可少的。
你要知道你的工作少了你一个人可以照样继续下去,你的家庭旅游计划少了你可就不那么完美了。
不管去哪儿,远山还是近水,都请坚持一年至少有两次一周以上的全家度假计划,带上妻子或丈夫,还有孩子,去往你们筹划已久的度假目的地,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在海边或山上发会儿呆,你都会发现那种把心理负荷清零的感觉真的很惬意。
全家度假不仅仅是一次放松,还是全家人拉近距离,一起做亲密接触的机会。这种跟家人的亲密感可以消除你因为情绪抑郁而导致的心灵孤独感,而外部世界的放松与陌生,让你内心的紧张感与压抑感也全部会释放出来,在这里你不必担心有人会看到你的软弱,有人会讥笑你的脆弱,想要摆脱抑郁的最好方法,就是把一切都释放出来,彻底解脱。
这种度假完全是放松之旅,所以,你尽量不要在途中继续接单位来的电话和邮件,继续处理你的工作,你一定要和你原来的生活环境暂时脱节,才可能找到真正放松的途径。
让你的度假完全成为阳光之旅,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时常提醒自己把笑容挂在脸上,快乐会让你对一切又充满了期待,不知不觉你的性格会变,变得让大家都觉得有阳光的味道。
④治疗法:
有的严重的抑郁型性格是需要专业治疗的,在这种时候,你完全没有必要讳言忌医,因为越能够正视你的现实,你就越能够早日触摸到阳光。
有的抑郁型性格仅仅是需要服用一点儿药物便可以得到缓解,我所知道的像丹麦所生产的“黛立新”就是非常好的而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治疗轻微抑郁的药物,严重的抑郁状况还是要到心理医生那儿去做一些判断,由专业机构来给予治疗。
实际上,现在抑郁型性格的人,很多都处在情绪抑郁的状态,只是,这种心理疾病比较隐性,有时候为许多人所无法认知,因此,这就更需要你多掌握一些这方面的常识。
4.抱怨型性格
抱怨型性格的父母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到一些焦虑,因为,对他们来说,抱怨有时候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内容。
我曾经在亲子课堂上接触到这样一对抱怨型父母,他们在来上课之前就充满了抱怨,爸爸抱怨妻子太溺爱孩子,结果把孩子给宠坏了。妈妈抱怨爸爸只知道忙事业,在外边应酬,从来不管孩子,现在孩子有问题了全推到她身上。
这对夫妻抱怨来抱怨去,一直在责怪对方,仿佛孩子的问题都是对方的责任,跟他自己根本没关系。
等我见到了他们的孩子,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个15岁体重却有200斤的少年,一开口就抱怨爸爸是个工作狂,从来不陪他一起打打球儿,看看电影,就知道问他考试的名次,接下来开始抱怨妈妈,每天就知道让他喝牛奶吃水果,把他喂得这么胖,让同学都看不起他,现在他们班好多同学都给他起外号,有的同学一吵架就喊他“肥猪”,这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但是,他认为这都是妈妈的错误,是妈妈整天让他吃这吃那造成的。
这对抱怨的夫妻加上他们抱怨的孩子,整个一个抱怨的家庭,让我有些应接不暇,当我指出了是他们抱怨型的性格,让他们的家庭充满了火药味,充满了相互不宽容的怨气时,这对父母均不承认他们的抱怨。
妈妈说,我抱怨了吗?我根本就没抱怨,我只是说了一些我想说的话而已。
爸爸说,我从来不抱怨别人,我是在指责孩子的妈妈,是她的做法让孩子变成这样,我认为责任在她,这一点儿都没错。
孩子也反驳我:“我那不是抱怨,我是在发牢骚,反正我说的话父母从来不认真听,我就是随便说说而已。”
这一家三口的表现实际上真的让我有些哭笑不得,也反映了抱怨型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特点。
抱怨型性格的妈妈:通常不承认自己在抱怨,一般只会说别人不对,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且,抱怨型妈妈对什么都不满意,在单位抱怨单位,在家里抱怨丈夫和孩子,和朋友在一起,抱怨朋友,因此,她通常是很难有朋友的。
抱怨型性格的父亲,遇上问题总要先抱怨一番才开始想办法解决,在单位是牢骚最多的那一个,在家里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全是抱怨,很难有满意的时候,对孩子也是抱怨,好像孩子的一切错误都跟他无关。
抱怨型父母会产生抱怨型孩子,这样的孩子常常一发生问题想到的就是别人的责任,哪怕是他自己的错,他也会想出一万条理由来推脱,这样的孩子在班级里也是比较消极的,常常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水平,而且,抱怨型性格让他无法接受新生事物,对改革创新等问题天然地抗拒,因此,这样的孩子大多数不为老师所喜欢,而且也不为同学所接纳,所以,爱抱怨的孩子常是最没人缘的那一个。
抱怨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甚至是一种阻碍你把事情做好的屏障,爱抱怨的人通常负面能量很大,这种能量使他无法同别人很好地合作,进而影响事物的进程。
爱抱怨的妈妈通常是家庭不安宁的因素,因为没有一个丈夫和孩子能承受得了这样一个每天都在抱怨的女性。
丈夫会在爱抱怨的妻子面前失去自信,也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爱抱怨的妈妈经常会抱怨自己的丈夫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埋进报纸或电视里去,很少与她和孩子沟通。
岂不知,这正是这个男人摆脱妻子的抱怨,逃离妻子的不满情绪的一种做法。
爱抱怨的妈妈还会抱怨自己的孩子一点儿也不听话,处处和自己对着干,学习总是没别人好,岂不知正是这位妈妈的抱怨把孩子的叛逆之火给点燃起来。妈妈抱怨的越多,孩子就越叛逆,妈妈说的越多孩子就越不想听,本来孩子对学习还有点儿兴趣,可让妈妈这么一抱怨,孩子总受到打击,唯一幸存的那点儿对学习的好感也消失了。所以,爱抱怨的妈妈常常会感觉孩子的学习怎么一天不如一天,这其中正是妈妈的负面能量太大,消耗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爱抱怨的妈妈不仅能把孩子的学习给毁掉,还可以把丈夫的奋斗热情给消耗掉。一位整天抱怨的妈妈一定会不断地打击男人的自尊心,让这个正在为了家庭目标奋斗的男人总是遭遇挫伤。现在的男人普遍脆弱,经不起打击,妈妈的抱怨时常会让这个男人怀疑自己的奋斗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有成效。
有时候妻子抱怨的话会像一根根绳索,把正在图谋发展,一心向上的丈夫那颗上进的心捆绑起来,让他无法自由舒展地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目标。
这样的丈夫会慢慢地退缩,尤其在遭遇一些挫折的时候,他会缺少继续向上的支持,而爱抱怨的妻子却会使他一步步地向下滑去。
爱抱怨的女性是整个家庭的问题,这样的家庭常常气氛不够友好,彼此不够宽容,很少会有人主动原谅别人。爱抱怨的妈妈会破坏整个家庭的和谐,让孩子也变成爱抱怨的人,变成大家不喜欢的角色。
抱怨型性格的爸爸,常常是家庭里最不快乐的那个人,因为他总在抱怨,所以,永远看不到身边的美好事物,看不到家人的努力和孩子的进步,这样的爸爸常常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又缺乏引导孩子向上的耐心,所以,在这样的爸爸身边,孩子除了也变得越来越爱抱怨,不会有什么别的选择。
爱抱怨的爸爸通常会让家庭里的气氛不够轻松,每个人回到家里都会情绪紧张,因为不知什么时候,爸爸的抱怨就会出现在眼前,对于这样的丈夫,妻子也是有苦难言,夫妻关系会因此而变得紧张,这样的婚姻一般很难和谐。
爱抱怨的爸爸在单位也常常不会有好人缘,尽管他可能工作很努力,但是,因为他的性格总是不能让别人感到快乐,因此,他也注定跟一些好运气无关。
抱怨型性格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为善于抱怨他人,因此,抱怨型的父母常常不懂得如何承担责任,而他们的孩子便学会了遇上问题就推卸责任,而且,由于爱抱怨,这样的父母和这样的孩子,都有办事不踏实,不能胜任较为重要的任务的特点。
爱抱怨的父母常常只是抱怨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而很少有耐心去探讨问题背后的原因。这就让他们通常无法得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爱抱怨的特点让他们常常无法把握与他人的距离,有时候会引起他人的误解或厌烦,这使爱抱怨的父母常常交不到朋友。
因为没有朋友可以沟通和交流,他们便把倾诉或倾听的对象放在了家人身上,但是,由于在跟家人的交流中也是抱怨大于满意,因此,常常的连家人也不愿意跟他们在一起。
爱抱怨的父母常常是负面能量极大的人,本来高高兴兴的你跟他们待在一起不一会儿,你也会变得不开心,因为,他们的抱怨情绪让你也开始想要抱怨了。
所以,爱抱怨的父母和孩子都很少能够找到快乐,因为他们对生活、对他人,甚至对自己都极为的不满意。
虽然不满意,但他们又缺乏改变或修正自己的智慧与勇气,于是,抱怨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不断地以一种负面情绪出现,又不断地加大负面情绪的能量,最后,整个人都让负面能量给吞没了。所以,你可以观察一下爱抱怨的人,他们常常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没有什么改变,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缺乏改变的力量和勇气。
在我看来,爱抱怨的父母不仅是很不成熟的父母,而且是很不聪明的父母。
因为人在抱怨的时候,被很多冲动的情绪所淹没,使他既看不到眼前的美好,也看不到未来的光明,他只看到了让他很不满意的那一点点暇疵,于是,这种时候,抱怨的情绪主宰了他的理智,他的智商已经几乎为零,所以,我们会看到,抱怨的人常常看不到事物好的一面,却通常会把事物不好的一面来无限放大,这是一种很没有智慧的做法。因为,他处在这种冲动中,所以,他已经失去了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们会看到,抱怨可以宣泄情绪,表达自我,却很少能起到解决问题的作用,我们也会看到,爱抱怨的人常常溢于言表,缺乏真正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与手段。
如果父母是这种类型的,孩子一定逃脱不了,因为他从小就看到父母是用这种方式来面对错误与问题的,他也会把这种方式方法当做解决之道来使用。
可是,一个爱抱怨的孩子的确让人觉得很难接受,这样的孩子不仅他自己痛苦,他周边的人也会被他爱抱怨的习惯所挟持,或者远离他,或者跟他一样成为爱抱怨的人。
实际上,抱怨的确是一种可以释放情绪的方法,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习惯抱怨的人,但是,正常的抱怨只限于偶尔为之,不能把它当做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的行为。
如果抱怨过度,你就会被抱怨所害,成为一个除了懂得抱怨,一无是处的人。对于抱怨这种行为我认为掌握一定的度是最重要的。
对于抱怨型性格的父母我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有没有可能往平和型性格上去发展一下。
因为跟抱怨型性格相比,平和型性格更加平实而温和,坦然而从容,平和型性格的父母,大多人格比较成熟,属于脾气温和,遇事冷静,容易有满足感的群体。
他们通常不会以抱怨来面对生活和孩子,对于平和型妈妈来说,她常常是温柔而理性的,对待丈夫,她既有鼓励也有支持,唯独很少抱怨,接纳丈夫给予的一切并且学会感恩,对于孩子,她是满足大于期望,总觉得孩子给予的已经很好了,虽然,期待孩子会表现的更加优秀,但她却会从实际出发,从来不以过高的期望值去折磨自己,也折磨孩子,这样的妈妈脸上多数时间都有平和的笑容,偶尔的抱怨也是为了引起家人对她付出劳动的关注,仅此而已。
平和型父亲是一位可爱的男人,他宽厚、大度,为人踏实,做事认真。对待家庭他是热爱大于挑剔,对待妻子他总是问自己是不是没有更努力的去奋斗,对待孩子,他笑声朗朗,他的肩膀和膝头,经常是孩子逗留的地方,这样的父亲偶尔也会抱怨一下,但那只限于他跟妻子的亲密。
平和型的父亲在单位也是顶梁柱,因为做事认真,为人大度,他通常会得到领导及同事的欣赏,晋升的机会显然要比抱怨型的父亲快的多。
平和型性格的父母跟家人的关系一般很密切,他们的待人如己,宽厚豁达是整个家庭的榜样,家庭里的事务常常要他们出面来解决。
因为处事冷静,情绪理智,平和型父母一般都属于很聪明的人,常常会用最好的方法与手段解决矛盾。
平和型父母会懂得孩子性格塑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的孩子也大多性格平和,为人踏实厚道,是一个从小就值得信赖的人。
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颇受老师的欣赏,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不错,重要的是平和型性格的孩子时常可以体验到快乐,他的生活是丰富的,情绪是稳定的,他没有理由不让自己快乐一些。
平和型性格的孩子一般不会懂得抱怨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他在生活中极少抱怨,这使他少了很多困扰,能够愉快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平和型的家庭是非常安宁而愉快的,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心态都很稳定,这样的家庭常常可以一致对外,家人之间很少有矛盾冲突,即便有,他们也会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
与平和型父母相比,抱怨型父母的婚姻常常不太美满,因为他们双方或者有一方过于爱抱怨,因此,生活经常不会让他们感到满足,也通常不会让他们愉快的相处。
由于婚姻不和谐,抱怨型父母的感情常常会有不稳定的因素,离婚率远远高于平和型父母的婚姻,而孩子常常是这种不稳定感情的受害者,因此,长年生活在抱怨型家庭里的孩子,安全感要比平和型家庭的孩子小很多,而且,容易形成沉默寡言、封闭自己的内向型性格。
抱怨型性格的父母想要做平和型性格的父母,可以通过这样的几种方法:
(1)停止抱怨
停止抱怨的行为训练,对于大多数爱抱怨的人来说,有时候他的抱怨并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只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习惯,好像不抱怨几句就显示不出他的个性。
针对这种心理和行为习惯,首先你要从心理上确定自己是不是要改善这种心理状态,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就请你在想要抱怨的第一时间提醒自己,“停止抱怨”,多一点积极的想法。
在对心态进行调整后,你需要的是行为训练,那就是有意识的控制你的行为,并进行可以量化的训练。
譬如你可以在一天里给自己五次抱怨的机会,然后,逐步的减少这种次数,这种渐进式的改变使你不至于过于痛苦,进而起到完全改变的作用。
你可以在第一天有五次的抱怨,然后三天后有四次的抱怨,然后,再过三天后,有三次的抱怨,一直到最后你可以在一天内抱怨一次,这样行为训练坚持一个月以后,你会发现你的那种爱抱怨的情绪显然已经好多了,你可以忍受每天只抱怨一次的行为控制,就证明你完全可以让抱怨从你的行为习惯中消失。
等这种充满了负面能量的行为习惯从你的生活中消失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一切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充满理性的面对生活,该得到的你一定会得到。
(2)创造快乐法
爱抱怨的人通常是因为他很不快乐,或者很难享受到快乐,一个快乐的人或者一个善于创造快乐的人是很难整天沉浸在抱怨中的。
所以,想要摆脱爱抱怨的习惯,你一定要学会创造快乐,寻找快乐。实际上,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全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
想要享受快乐,你必须从狭隘的个人立场走出来,有时候能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可能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譬如孩子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60分,你对这个成绩很不满意,还没等孩子告诉你这次考试为什么考的不好你就开始抱怨,什么孩子不上进了,什么越学越糟了,这样可怎么办啊,如果这时孩子的父亲过了下班时间还在外面应酬没有回家,你抱怨的对象马上会从孩子转到丈夫身上去,什么这位从来不管孩子啊,什么全让你一个人操心,这么累也没人理解啊,这些负面的情绪潮水般向你涌来,很快把你淹没在抱怨之中,当然,这时候你的孩子可能会哭,你也可能会委屈的掉眼泪,然后,对刚刚劳累了一天推开家门只想休息的丈夫没有好脸色,这样的家庭气氛是压抑而沉重的,如果家里经常上演这样的“情景剧”,我相信没有哪一个孩子或父亲愿意早回家,你的抱怨只让你成了这个家里的压力中心。
可是,如果同样的事你换一种方法来处理呢?
孩子拿着数学60分的考卷回来,你耐心的听他说为什么这次分数这么低的原因,当你知道因为是全市统考,试题特别难,孩子考了60分已是班里的前10名时,你还会抱怨吗?
你应该马上对儿子表示惊讶,“什么?你们这次考试这么难,你还考了60分,真不错,孩子你好棒啊,这次考了60分,妈妈相信你下一次肯定可以考60分以上,妈妈相信你绝对有这个能力。”
如果这时孩子的父亲回来,你应该马上告诉他,孩子很棒,这么难的考试居然考及格了,父母应该为他庆祝一下,做点好吃的。
这个时候孩子的父亲也会很高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气氛让家里充满了温暖。
同样的一件事,完全不同的做法,是不是结果就完全不一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制造快乐的方法,这种快乐不仅让家人很愉快,还会让夫妻很和谐,孩子很快乐,你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想要停止抱怨,从不快乐的处境中走出来,你一定要学会制造快乐。每天保持大笑一次,每次三分钟,你一定会忘掉抱怨的。
(3)环境改善法
心理学家指出,人在特别拥挤,杂乱无章,空间逼仄的环境中就容易心态失衡,抱怨个不停。
爱抱怨的父母应该看一下自己所经常停留的环境,家里是不是特别拥挤,东西太多,办公室里是不是过于嘈杂,有些杂乱无章,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尝试一下环境改善法。
首先,你可以把家里来一次大扫除,把一些长年不用却挤占空间的旧物品,旧家具清理出去,让家里尽量保持宽敞,整洁的空间,不要挂过于厚重和颜色晦暗的窗帘,这会使家里的气氛特别压抑,让人产生抱怨的情绪。
家里除了要保持整洁,干净以外,尽量用明快、鲜艳的颜色来做家具的主色调,深色调笨重的家具容易让人产生压抑的感觉,时间长了会让人觉得郁闷。
墙壁上要挂几幅色彩、线条都特别明朗的风景画,这有助于你视野开阔,亲近自然,缓解紧张情绪。
家里尽量要空间大一些,如果家里过于拥挤,就会给每个家庭成员产生心理压抑和烦躁的感觉。
你的办公室也尽量的请处理得整洁、干净,最好特别有条理,给人特别有秩序的感觉,家里和办公室都是你常待的地方,因此,一定要空间大一些,环境美化一些,这样你才会心情舒畅,视野开阔,不至于总有拥挤逼仄的感觉。
要知道有时候身体的感觉完全可以影响到心理,如果身体感觉不适,那么,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烦躁,郁闷,不高兴等反应,有时候这种反应完全来自于你所停留的环境。
抱怨是一种情绪反应,它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小小年纪除了懂得抱怨,一点改善能力都没有,那就要从现在开始停止抱怨,争取做平和型父母,只要坚持你一定会成功。
5.依赖型性格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在我们所谓的“70后”、“80后”父母中比较多见,尤其是近几年才组织家庭,成为父母的“80后”,由于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都比较年轻,因此,他们对父母,对家庭的那种依赖就更加的严重。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的特点是,独立性差,依赖的意识严重,从开始恋爱就有父母代为“相亲”,到结婚成家又由父母代为出资购房购车,等“80后”们真的当了父母,他们又得依赖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带孩子。
80后依赖父母依赖的如此理直气壮,不由让我们担心他们的孩子会不会在将来也依赖成性。
依赖型性格的妈妈:除了生孩子的事得自己来完成,其它大小事均需要依赖父母来搞定,这样的妈妈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心理承受力几乎为零,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即便自己当了妈妈,还处处以小女孩自居,喜欢蝴蝶结和粉红色,属于心理上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依赖型性格的父亲:非常信任自己的父母,个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几乎无法自理,虽然做了父亲,但情绪上还一直把自己当做孩子,怕承担责任,遇上矛盾只想逃避,对父母的依赖从经济到生活。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常常让他们的孩子更加依赖,这些依赖型性格的孩子包括,上小学了还要妈妈喂饭,系鞋带,整理书包,缺少自己的主见,独立思考能力超低,遇上问题只会去找妈妈或找爸爸。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今天的学校里比比皆是,依赖型性格的孩子,还存在着情绪不稳定,任性,自私,胆小等特点,有的男孩十二、三岁了,还不敢自己睡,一定要在妈妈的怀抱里才睡的安稳,有的女孩十几岁了,还要爸爸来给洗澡,自己分不清哪是洗头液,哪是沐浴液,这样的孩子比他们的父母生活自理能力更差。
实际上许多依赖型性格的父母,他们的依赖也是由他们的父母造成的,由于这些父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父母也过多的包办与干预了这些子女的生活。
正是这种包办和干预造成了这些子女依赖型性格的形成,由于对父母过于依赖,这些已成年的父母常常表现的不够成熟。
有的人形成了依赖性习惯,把所有的一切都寄托在别人身上,孩子依赖父母,家务依赖保姆或钟点工,在单位依赖领导或同事,有的时候正是因为过于依赖而产生了负面作用。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80后的孩子让人头疼,学习上缺乏好的习惯,生活上缺乏好的规律,与人相处上缺乏好的行为,实际上很多问题在于他们的父母过于依赖老人来带孩子,中国的老人向来讲究隔辈儿亲,所以,对于他们子女的孩子他们更是缺乏科学引导,严格要求的习惯。
只要孩子高兴,老人就高兴,这样被宠溺的孩子根本谈不上会有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更不会懂得如何与人礼貌的相处。等他们的父母发现问题想要修正的时候,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抗拒,老人的反对,所以,依赖型性格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父母来带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过于依赖他人的行为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因为把很多主动权放在了他人手中,这样的你就很容易遭受伤害,而且,过于依赖型的性格容易让你失去自己的主见,缺乏理性的判断力,你会在人云亦云中失去自己,也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在这个个性为王的时代,这无疑对你个人的发展极为不利。
如果你的孩子也是过于依赖型的性格,那么这个孩子很难有自己的作为,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所作为,成就他自己,而如果他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的话,他当然谈不上会有什么更大的发展。
而且,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习惯的养成,一个有好的习惯的孩子,进入成年以后,才会很好的打理他的生活,80后的父母实际上已经体验太多因为从小缺乏好的习惯引导,而造成的对独立生活的影响,所以,更应该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一种能够让孩子更加独立,更加成熟的教育规律。
过于依赖型的父母很多时候无法处理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对于来自于婚姻的问题也是逃避大于面对。
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缺少独立承担的勇气和习惯,一直在父母的包办下过着顺境中的生活的他们,对于逆境中的生活极为的不适应,甚至无法担当,这正是造成了许多80后,无法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动辄就选择离婚做为解决冲突的手段的背后的原因。
我曾经在我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婚恋调查》这本书中,采访过这样一对80后夫妻。
这对均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夫妻,在对方的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们购房买车,举办了豪华的婚礼后不到一年,两个人便因为生活琐事闹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当法官让他们双方陈述为什么要求离婚的理由时,这对年轻的夫妻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是因为夫妻两个经常为谁来洗碗谁来做饭这样的琐事争吵不休,所以,坚决要离婚。
这样的理由让法官都有些瞠目结舌,最后,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法院只好判决他们离婚。
离婚后小夫妻各回各的父母家,重新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为了离婚,妻子打掉了已经怀孕数月的孩子,她的理由是,“我还是孩子呢,我还没想好是不是要做妈妈。”
这对80后小夫妻的仳离,实际上是典型的依赖型性格造成的,因为在各自的父母家依赖习惯了,他们都无法习惯独立的生活,无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即便他们选择了进入婚姻,却仍难保障这个婚姻的延续。
在他们看来离婚是解决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好手段,这也是他们的依赖型性格造成的选择。
依赖型性格的人常常不会积极的解决问题,遇上事情只会用消极的手段来逃避,而这种消极的手段通常会因为结局不够完美给他们彼此带来伤害。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出了问题总会把责任推给别人,并且,怨天尤人,闹情绪发牢骚,指责所有的人,就是不会去考虑他在其中的责任。
这一方面跟他们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人格与心智的极为不成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巨大差异。
有的依赖型性格的父母生理年龄可能已是三十几岁的而立之年,但心理年龄最多也就是二十几岁的样子,这其中形成的差距,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跟他们的生理年龄极不相衬。
而在这种父母身边,孩子怎么能够长大,怎么能够学会独立,这是目前很多“独二代”家庭的困惑。
常常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带大了他们的孩子,又在帮他们的“独一代”来带“独二代”,在这种环境下,同样的抚育方式和理念,让“独二代”也无法成长的比“独一代”更加的科学。
想要摆脱这种依赖型性格,让你的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加坚强与独立,我首推独立型性格的培养与塑造。
独立型性格的父母常常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有担当意识,遇事大多靠自己,而不是靠父母与他人。由于独立意识特别强,他们极少的会去推卸责任,怨天尤人,孩子自己来带,生活自己来打理,独立型性格的父母在80后的独一代里也有不少。
他们通常是从小就不被父母包办一切的群体,有的小小年纪就去挤公车上学,有的长期在学校寄宿,养成了独立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父母以后,也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教育与培养,可以说有独立的父母就有独立的孩子,他们是真正认识到塑造孩子独立型性格的重要性的父母。
想要成为独立型性格的父母,你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①减少依赖法。
与过度依赖相比,减少依赖,可以让你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独立的习惯,譬如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可以自己来带,家务事可以与伴侣合作来解决,如果父母硬要参与你的生活,也请拒绝他们,因为,你的父母为你操劳了半辈子,你的长大成人,就是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时间段了。
虽然,带孩子很累,但是你要知道,只有每天跟孩子朝夕相处,建立亲密关系,你的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你才能与他一起分享,对于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况且,孩子在你身边,你可以用你的最好的习惯来影响他,让他成长为和你一样独立的人,这种收获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
减少依赖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开朗自由了,过去由于对他人的依赖,你很多时候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生活,现在你完全独立了,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只属于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
当你不再依赖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包括你的父母,过去他们对你是命令式的,但当你变得独立以后,他们会跟你用商量的口吻,甚至是征求你的意见的方式来跟你沟通,这就是独立的魅力,它让你更有尊严,更有分量。
所以,减少依赖看上去好像你失去了什么,实际上你才是那个真正得到的人。
②寻找自信法。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常常是最不自信的父母,因为总要依赖别人,他们通常都会在这种依赖中失去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甚至干脆就认为自己一点能力都没有,离了别人就活不下去,这是一种典型的假相,生活的真相是,只要你坚持认为自己能行,你就一定能行。
想要变得独立起来,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自信,给自己一些信念,告诉自己你能行。
可能在摆脱依赖中你会出现一些失误,没关系,这完全是正常的,你不应该就为此而怀疑自己,并为此而痛苦,任何习惯的摆脱都会经历失败与痛苦,但只要坚持,你一定会成功。
对于依赖型父母来说,你的自信就是你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把孩子培养的独立而优秀,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你一样可以让他长大成人,并且取得人生的成功。
这是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也是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唯一保障。
③依赖戒断法。
跟其他行为一样,依赖也是一种瘾,有时候这种依赖天长地久,就形成了一种很难改掉的习惯,所以,你必须有戒断这种瘾的决心和措施,才能真正的改善自己的依赖性。
想要真的戒断这种瘾,你必须得到周围人群的配合,譬如跟你的父母达成默契,让他们不要过多的干预你的生活,支持你的独立,跟你的朋友沟通好,让他们监督你的行为,一旦发生你以前的依赖行为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制止,帮你提高自觉性。
譬如跟你的伴侣进行一些分工,把家庭事务来安排好,给自己一段时间,看看你学会独立生活以后,生活的品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如果提高了,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戒断的非常成功,如果下降了,说明你的独立性还很差,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这种戒断也需要过程,你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与空间,并且,跟你的伴侣学会相互宽容,毕竟,一个家庭的独立跟一个人的个性独立是完全不一样的,它需要夫妻双方都付出努力,并且,有共同的信念,愿意彼此合作,来完成自己的独立型性格的塑造与转化。
由依赖型性格转化为独立型性格,父母们最大的收获便是发现自己长大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而自己的孩子也会从小学会独立,有自己担当一切的意识了。
在对孩子的培养中,孩子是否具备独立能力可以遵循下列的原则:
2~3岁的孩子,应该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摆积木,并且,能摆出图案,能独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小便自理。
3~6岁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服、鞋子,选择自己想玩的玩具,有自己的小朋友,自己喜欢的图书、电视节目。
6~9岁的孩子,生活完全自理,每天出门自己搭配衣服、鞋子,上学用品自己整理,学会打理自己房间的卫生,偶尔会帮妈妈整理房间,有自己喜欢的球星、歌星和音乐。
9~12岁的孩子,饮食起居能够自己照顾自己,可以独自在寄宿学校求学,自己的物品自己负责,有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有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可以通过电话与电子邮件跟父母沟通,有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很少哭泣,知道怎样做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乐于帮助他人,懂得与他人分享,知道在父母生日给父母买礼物。
12~15岁的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可以有条理的、完整的表达自己,凡事有自己的见地,不盲目追随别人,偏好一种固定的运动形式,喜欢成熟一些的音乐与歌星,会对女孩子表示兴趣,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是否英俊、漂亮,注重衣服品牌,喜欢穿国际流行的运动鞋,有1、2个固定的好朋友,跟父母的交谈减少,在学校里可以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事务,有时候在家里帮妈妈做做家务,懂得自己洗袜子与内裤,偶尔学学做饭。
15~18岁的孩子,性格完全独立,可以一个人留在家里,能帮父母做很多事,懂得对某个男生或女生表示好感与爱慕,有自己独立的社交圈子,2、3个好朋友,开始参与家庭决策,譬如买车买房,都要参与意见,开始为父母分担家庭事务,有时候是家庭对外的形象代表,经常考虑未来,学习很自觉努力,因为目标很明确,痛恨依赖感,最怕父母包办自己的事情,遇上困难有担当的勇气,对家庭有明确的责任感,对未来有清晰的角色感。男孩开始考虑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女孩开始考虑自己未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就这些问题跟自己的父母沟通。
以上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独立意识的体现,是真正的有独立型性格的孩子所共有的一种选择,如果你的孩子会按这个轨迹发展,那么,我相信男孩会成为标准的独立的男子汉,而女孩则会成为有责任感的母亲,这是对他们未来幸福的根本保障。
6.焦虑型性格
在亲子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父母,尽管他除了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一些问题,别的并无什么值得担忧的事儿,但他们还是会表现出一种莫名的对未来的紧张情绪与担心。
有时候这种情绪是非常糟糕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为什么会感到紧张与担心,但是,从跟他们的交流来看,他们的确无法放松自己,他们有的担心孩子从此不可救药,有的担心自己的健康会出问题,还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工作出现问题,导致家里的收入出现危机。总之,尽管缺乏明确的引起担心的缘由,但这些父母仍然表现出了情绪上的畏惧与烦躁,与焦虑症的症候相接近,但又没有达到真正的焦虑症的强度,我把这些父母归类为焦虑型性格的父母。
焦虑型性格的妈妈:脸上很少有笑容,眉头常年紧皱,经常唉声叹气,偶尔会流眼泪,偶尔又会发怒,这样的妈妈遇上任何事首先想到都是不好的结果,孩子放学晚回来一次,她会紧张得全身出汗,总觉得孩子要出事,孩子学习成绩一下降,她马上就有末日来临的感觉,这样的妈妈通常很不快乐,整天在为未来还没有发生的事担心,会出现睡眠问题。
焦虑型性格的父亲:平时有难以控制的担心,有时会对自己的健康和收入没有信心,经常感到很累,容易疲劳,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肌肉紧张,有睡眠问题,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
焦虑型性格的父母会让孩子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的家庭气氛中,而且,由于缺乏耐心,焦虑型的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情绪波动很大,孩子考得好,就一切充满了希望,孩子考得不好,就马上绝望的认为一切都完了。
在这样的情绪左右下,孩子的性格也会变得十分焦虑,对来自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且,无法集中注意力,平常学习的挺好,一到考试就大脑一片空白,像这样的孩子,大多有性格焦虑的问题。
焦虑型性格在女性当中比较多,一般来说焦虑型性格的妈妈要多于爸爸,这一方面因为女性天生比较脆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性的敏感使她更容易受到一些事件的侵扰,造成应激行为。
我曾经在“爱改变一切”亲子训练营就碰上这样一位焦虑的妈妈。
这位母亲的孩子已经读高二了,但是,孩子迷恋上了网络,学习成绩开始下降,这位妈妈当时就向我哭诉:“于老师,你说这孩子怎么办啊,在这样下去他一生都要毁了啊,这次摸底考试他只考了第48名,这个成绩连北大、清华的门儿也摸不着啊,我和他爸已经快急死了,我真担心这孩子毁于一旦了,如果这孩子没希望了,我们家也就没希望了啊,我们这个家都要毁了,我还有什么兴趣活下去,有时候,我真怕有这么一天,我和他爸都走了,这孩子该怎么办啊?”
当时这位妈妈跟我哭诉的时候,我真觉得他们家大概天都要塌下来了,后来,我跟孩子一交流,他们学校的高二大概有2000人,他考了48名进一类本科也应该没问题,可是,为什么这么大点儿事,到他妈妈这儿就过不去了呢?这位妈妈典型的焦虑型性格,让我们都受了一场“教育”。
还有一次,我遇上了一位焦虑型性格的父亲,这位父亲儿子还在上小学,他就已经开始焦虑孩子上中学和大学的事儿了,在亲子课堂上,他不停地说,“我这孩子学习不行,他这成绩将来肯定无法进重点中学,可进不了重点中学,进重点大学就是做梦,这次孩子数学只考了70分,我已经对他说了,就这成绩他将来只能去做民工,这孩子算是让我失望透了,我担心他的将来是一片灰色,连一点阳光都看不到,孩子的未来没有希望,我们做父母的也没有劲头了。”
当时这位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他的只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就坐在他的身边,我眼见着那个本来挺活泼的男孩,在座位上头越来越低,快把头埋到桌子下面去了,等他父亲说完,他抬起头来,眼睛里全是亮晶晶的泪珠,而眼神却黯淡无光,这就是一位充满焦虑的父亲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你眼睁睁的就看见他把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了紧皱眉头,情绪紧张,眼神焦虑的问题孩子。
焦虑型性格的父母对孩子的伤害很多是来自于情绪上的,由于他们本身就容易对未来失去信心,没来由的担心出现危机,精神总处于紧张之中,所以,他们尤其见不得坏消息,如果孩子考试考得不好,或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他们的第一反应常常就是“完了,完了,这孩子算完了。”
由于焦虑型性格的人容易夸大事情的危机感,低估自己对消极问题的控制能力,因此,他们常常在事情的结果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开始紧张起来,孩子在这样情绪影响下,只会变得更加紧张,或者更加消极。
有时候焦虑型父母的行为也存在障碍,譬如有的妈妈会过于担心,因此,她会不断的叮嘱孩子,躲避这个躲避那个,注意这个主意那个,让孩子觉得危机四伏,进而变得像妈妈一样的敏感、脆弱,过分机警。
还有的妈妈会不停的给孩子或老师发短信打电话,一旦孩子离开了她的视野,她马上就会有十足的不安全感,总担心什么噩运要降临到她和孩子的头上,这种行为也特别的让老师与孩子反感。
有的焦虑的父亲会回到家里不停地唉声叹气,不时的担心自己的收入出现问题,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并且,为此跟妻子吵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通常都会感到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父母吵架时,孩子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会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进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焦虑型性格的父亲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焦虑,因为有时候这种焦虑是一种不自己的行为,它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不为专业之外的人所认知。
如果记得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出现了以下的几种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你是一种焦虑型性格了:
①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你总为一些事情,譬如自己的工作,孩子的学习过度担心。
②你发现有时候这种担心无处不在,你自己都无法控制。
③你经常会感到疲劳。
④难以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力。
⑤感到全身的肌肉都很紧张。
⑥入睡困难或失眠。
⑦平时坐卧不安,总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
⑧遇事总往最坏处去想。
⑨容易情绪冲动,歇斯底里或流泪。
在焦虑型家庭里,很多父母都担心孩子的学习,而当你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与成绩的确在下降时,请你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是不是也与这些症状有关,对于孩子来说,只要他们表现有以上那些症状的一半以上,就可以判断,你的孩子也开始有焦虑型性格的问题了。
实际上焦虑型性格的父母伤害最多的还是他们自己,譬如他会持续的神经紧张,而持续的神经紧张会导致行为的改变和身体免疫机能的下降,这不仅使他们看上去有些怪异,还会导致他们身患各种严重的疾病。
还有的焦虑性格的父母会产生社交恐惧症,在工作和生活中无法与人正常交往,导致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
我所熟知的一位焦虑型性格的妈妈,就是因为自己身体比较肥胖,因此,她总是对自己的身材过于焦虑,总担心别人会因为肥胖而嘲笑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非常的生硬和不自然,最终,这种焦虑不仅让她失去了朋友,还失去了工作。因为她已经无法坚持在岗位上工作。
现在年轻的孩子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焦虑型性格一族,他们年纪轻轻,却总在为未来担心,男孩子担心找不到工作,女孩子担心越来越胖,有工作的担心被老板炒鱿鱼,正在找工作的担心最后一个职位已被别人抢走,尤其是社会上前一段时间风传“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的传闻,更滋生了新一代的焦虑一族,几乎所有在校的大学生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担心,集体焦虑的情绪几乎淹没了所有的针对大学生的就业政府所采取的积极而正面的措施。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恶性循环,据我的观察,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存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会产生焦虑的性格,只是,有的父母在意识到自己的焦虑后会慢慢调整自己,而有的父母则浑然不觉,继续在焦虑中走下去,这样的父母焦虑起来没完没了,孩子读小学要焦虑,因为读不上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孩子读中学要焦虑,因为读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孩子大学毕业还要焦虑,因为担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孩子成家也焦虑,因为担心孩子不能独立,像这样的父母怎能让孩子不焦虑,于是,我们看到了集体焦虑的一代。
前不久,一位人民大学的女博士跳楼自杀,就是因为为了即将毕业而找不到工作感到焦虑。我相信这位女博士的父母一定会为女儿在不停的焦虑,否则,她怎么可能焦虑的如此绝望?
所以,亲爱的父母们,还是请不要焦虑了吧,虽然,焦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障碍,也许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有焦虑的时刻,但是,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你就要知道焦虑对你的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它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有的孩子在焦虑型性格父母身边长大,他也会终生焦虑。
做为父母,你可以不给孩子留下很多财富,但你不可以不给他留下一个好的性格,一个懂得享受快乐与自由的个性。
焦虑型性格的人等于把快乐抵押给了命运,把自由给抛弃了,他们每天为了未知的命运而叹气,为了那不可测的未来和尚未发生的事情把身心给束缚了起来,所以,真正想要获得快乐与自由,让你的孩子有快乐的未来,你必须尽快走出焦虑型性格的拘囿。
与焦虑型性格相比,我更推崇淡然型性格:
淡然型性格的父母,处事淡然,一切随缘,很多时候他们看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并且,尊重这种规律的选择,在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上,他们看重孩子的品质教育,习惯教育,责任意识的教育,他们不会认为一次考试足以决定孩子的终生,更不会把分数看做评价孩子的一切的标准。
与淡然型性格的父母相处,你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他们朴素与踏实的人生观念,低调而温和的生活习惯,一切都在平平淡淡之中,却有一股真实的力量。
淡然型妈妈:看重家庭的和谐,注重孩子性格的塑造,对孩子的学习重在兴趣引导,对孩子的分数淡然置之,对孩子的未来只求顺其自然,这样的妈妈给人的感觉如沐春风,大家都愿意跟她相处,因为她既不给自己压力,也从来不让他人感到有压力。
淡然型父亲:这样的父亲慈祥、可亲,跟孩子的关系相当亲密,他注重家庭气氛,是事业家庭兼顾的男主人,他个性的豁达、慷慨使他经常被人所称道,是一个有性格魅力的父亲。
淡然型的父母必然会给孩子熏陶一种淡然型的性格,这样的孩子脾气随和,心思缜密,容易在某个专业领域钻研,学习上经常偏科,喜欢的会尽情去学,不喜欢的会扔在一边,但这样的孩子会有一到二种专长,而使他的未来也不会有问题。
淡然型的孩子最大的财富是他的性格,因为性格淡泊,因此,他好与人合作,有时甘做人梯,这使大家都很喜欢他,这样的孩子走向社会,生存是不成问题的。
关键是这样的孩子,总会找到快乐,生活对他来说就是一种快乐的寻找,由于性格洒脱,他跟每个人都会相处的不错。
焦虑型性格的父母想要转化为淡然型的父母,我建议你用以下的几种方法试试看:
①放松法:
尝试进行一些放松训练,每天固定做几次全身的肌肉放松训练,每次30分钟,这相当于一种行为疗法,是心理医生常用的手法。
当然焦虑型性格跟焦虑症还是有区别的,前者只是有些相似的心理症状和行为表现,而后者则完全是一种心理障碍。
不过你也可以完全按照心理医生的行为疗法来让自己进行一些行为训练,控制自己的神经紧张的程度。
放松身体只是放松法的一个步骤,接下来你要放松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完全处于轻松,而没有压力的状态下,你可以听一些放松的音乐,也可以去学跳舞,通过肢体的一些话语,来释放紧张的情绪。
通过放松训练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控制能力增加了,你会拒绝那些没来由的担心或恐惧,并且,在焦虑的时候说服自己放弃那种想法,让情绪尽量恢复平静。
放松法需要你反复的去训练,去尝试,给自己一段恢复的时间,坚持下去,一定可以缓解你的焦虑症状的。
②认知法:
焦虑型性格的人常常对自己的能力感到担忧,怀疑自己不能够胜任某些角色,譬如有些妈妈总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不能给孩子很好的生活,有些父亲总担心在自己事业上遇上挫折,给家庭带来影响。
焦虑型父母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总担心他出什么意外,孩子在家里又担心他不爱学习,考得不好担心孩子的未来,这些过度的担心实际上都来自于焦虑型父母对自己缺乏的认知。
因为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认知,对孩子的能力缺乏认知,这些父母便会在内心产生盲目的焦虑,导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失衡。
所以,我建议焦虑型父母对自己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是什么样子的,你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你有哪方面的能力?你有哪些弱点又有哪些优势?诸如此类的问题,你可以在一张白纸上记下来,然后,经过思考以后,把答案写下来,每当焦虑情绪升起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些答案来说服自己,要相信自己,你是完全能够胜任你的角色的。
你也可以把对孩子的评估写下来,告诉自己要相信孩子,有一定的能力把他的学习搞好,而且,未来的事让未来去决定,你大可不必现在就为了那么遥远的事情操心。
平时你也要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譬如说在马路上遵守交通规则,在学校里遵守规章制度,放学按时回家,有事一定要跟父母提前打招呼,很多事情做到防患于未然,你就完全可以放心的让孩子去面对生活。
你要知道每个人在世界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里雨里,磕磕碰碰总是难免,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浪,孩子只有经过砺练才能够成才,要是你总担心孩子这样、那样,你的孩子就永远只是一颗孱弱的小苗苗,永远无法长成参天大树,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只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砺,你的孩子才会成材。
要是你的思想里有了这些观念,我相信你完全可以放下你的担心,通过对你自己和对你的孩子的认知,你完全应该摆脱焦虑的困扰,那些让你神经紧张的情绪,除了让你看上去很怪,没有给你的生活带来半点好处,你应该尽快摆脱它。
③平衡法: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好的或不好的,对你来说也是一样,既然这样你就尊重客观规律,遇上好运气多感恩,遇上坏运气也别气馁,相信很快就会过去,学会在两极之间找平衡,这样的你才会是能够找到快乐的你。
平衡法就是要你沉住气,不要一遇上问题就怨天尤人,好像天都要塌下来,所有的焦虑情绪都来自于心态的不稳定,当心态不稳的时候,你的身体也会出现问题,所以,平衡本身也是健康之道。
别把平衡的力量放在外人身上,因为只有你自己才能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寻找精神上的平衡是你走出焦虑情绪困扰的重要环节,它通常来自于你的智慧与你的愿望,你想得到快乐吗?你想你的家庭也快乐起来吗?寻找能够让你平衡的一个支点,那也许是爱你的丈夫,也许是你可爱的孩子,也许是你包容的家人,也许是那么渴望幸福的你,拥有了这些,你还有什么不能平衡的,当你的平衡点找到,你的焦虑便会迎刃而解。
7.强迫型性格(完美型性格)
我把强迫型性格又称作是完美型性格,因为它们两者之间有很多问题是相同的,包括表现也几乎相同。
强迫型性格的父母,通常要求比较高,甚至于倾向于完美,因为要求高,因而期望值也就很高,当他自己达不到期望值或孩子达不到他的期望时,他就会相当的沮丧,甚至一蹶不振,需要很长的恢复期,由于期待完美,这使他们做任何事都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并且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如果周边的人群有跟他们不一样的,他们就非常的受伤害,不能认同别人同他们的不一样。
强迫型性格的妈妈:为人拘谨,很刻板,为了做到完美,经常制定不切实际的计划,如果做不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又会对自己灰心丧气,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样的妈妈通常不宽容,很难相处,夫妻关系不和谐,跟孩子的关系也相当紧张,总希望孩子和自己想的一样,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就会很生气。
强迫型性格的父亲:为了追求完美做事机械,一丝不苟,但常常效率很低,因为性格固执,爱较真儿,常常交不到朋友,这样的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因此,对孩子缺乏慈祥的爱抚,常常只有机械的要求。
强迫型性格的父母通常跟孩子的关系都不够好,因为他们总希望孩子比他的期待还要完美,因而,就给孩子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使孩子不愿意亲近他们。
这样的父母还会让孩子也具备强迫型性格的特征,譬如孩子也会存在对父母期望过高的现象,在学校里孩子会对自己的同学或朋友有过高的期望值,希望他们比他想象的还要完美,一旦发现了他们不完美的地方,就会十分伤心,甚至发脾气。
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在同学交往过程中受伤害,也很容易对父母失望。
于娜就曾经是一位强迫型性格的妈妈,她出身于海归,是一家外企的人力主管,她的两个女儿貌美如花,人见人爱,但她却永远不满意,不是嫌大女儿考钢琴没有过级,就是说小女儿不够聪明,在她的想象中,她的两个女儿都应该出类拔萃才好,可是,提起两个女儿她就唉声叹气,总觉得她们太不完美。
她的前任丈夫是位外籍人士,本来对她也是体贴有加,可她仍嫌丈夫不够完美,说中文太不流利,赚钱没有她多,缺少阳刚之气,在她的期望值中,她的丈夫应该既英俊,又会赚钱,对她还很体贴。不久,这位外籍丈夫忍受不了她的过高的期望值离她而去。
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位网球教练,高大、英俊,还赚钱很多。刚开始,于娜满心欢喜,可过了不久她又开始觉得不够满意,因为网球教练很忙,每天要很晚才回家,陪她的时间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多,于娜又开始跟丈夫吵架,她的总期望别人变得更完美的想法,最终又赶跑了这位男人。
于娜现在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她不断地给两个女儿施加压力,给大女儿带上牙箍,又带小女儿去咨询美容的事儿,因为小女儿的脸上布满了雀斑,当美容师告诉她这是孩子在生长发育期正常的现象时,她愤愤不平的说,我就不相信这是正常,我的女儿怎么会长雀斑,我从来就没有长过雀斑。
于娜对两个女儿外貌的过高期望值让美容师们都啧啧咋舌。
40岁的于娜对女儿的要求高,对她自己也是要求甚高,她刚刚40岁已经做过几次脸部整容手术,除了眼珠的颜色,她对自己脸上的各个部位均不满意,于是,一次次的躺在整容手术台上,成了她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家常便饭。
在于娜的影响下,她的两个女儿小小年纪也已经有了强迫型性格的问题。
大女儿性格古怪,跟妈妈关系紧张,生活中经常跟妈妈发生冲突,因为她总觉着妈妈的想法跟她不一样,她总试图让妈妈听她的,否则她就会很愤怒,但几乎每次都失败。
小女儿对自己的外貌如妈妈一样缺乏自信,有一次她自己躲在沙发后面把头发都剪掉了,只是因为她觉着那样很难看,那时她只有五岁,脸上生了雀斑以后,她变得不爱说话,谁要跟她沟通,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脸捂起来,不让任何人看到她的雀斑。
两个女儿都行为有些机械,做事效率极低,妈妈问她们这是为什么?她们说,只是为了更完美一些,为了让妈妈更满意一些。
看到两个女儿行为越来越古怪,于娜有些担心,她悄悄去咨询了心理医生,却被医生告知,她跟女儿们都有一种强迫症的初期表现。这也是她总也无法跟两个女儿愉快相处的原因所在。
在亲子课堂上我还曾经遇上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儿子已经18岁了,可每天还是生活在她的控制之下,平心而论这位妈妈对孩子还是非常负责任的,孩子每天的饮食起居全由她来打理,可就是有一个原则孩子不能逾越,那就是得无条件服从她。
从放学回家洗手,到吃饭的姿势,从孩子骑的自行车到穿的衣服的牌子,这一切全都要母亲来指定。
除了对儿子的控制欲,这位母亲自己也有一些行为属于明显的强迫人格,譬如她爱购物,经常一冲动就买回一大堆不实用的东西,每天总以为手机在响,可拿出来一看并没有响,过一会儿她又得看看手机,出了门总以为自己没锁门,回去一看却发现门已经锁的好好的,实际上这位母亲的这些症状,都已经有典型的强迫人格的色彩。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和丈夫也都出现了一定的强迫行为,譬如说她的丈夫回到家以后,会反复的洗手,总觉得手上有不干净的东西,锁了车门上楼,到了家门口又冲下楼去检查,怀疑自己忘了锁车门,有时孩子拿了东西忘记放回原处,这位父亲就会大发雷霆,好像发生了什么严重的错误,有时候这位父亲到了机场又怀疑自己没带机票,匆忙赶回家找机票,这些行为反复发生,就已经意味着有强迫色彩。
这位母亲的儿子已经读大学了,可是,他的精神状态不佳,跟同学一起复习功课,别人已经读了七八页书了,可他连一页还没读完,因为他反复的去记这一页的知识,总觉得刚记会就又忘了,没办法又得从第一页读起,这样反复折腾,有时他一个下午可能连一页书都没有读完。
强迫型性格虽然跟真正的强迫症人格还是有一些差别,但具体表现有时都相近似,这是一种在生活中让你感到特别压抑的性格,如果父母是这种性格,那么对于子女来说,他们一定会被这种强迫型性格的完美期望所折磨,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同样的窠臼,成为强迫型性格的人群。
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都市中,有强迫行为的白领占了人群20%~25%,而在大学生中间,60%以上的人承认自己有强迫型行为,如此之高的数字,如此庞大的人群,让我们不得不想起那些有强迫型性格的父母,也许正是他们的行为与个性的影响才导致了这些孩子成年以后,也纷纷走入强迫型性格的行列。
这是一种对孩子的生活特别不利的性格,尤其是当这个孩子走向成年以后,强迫型行为会大大降低他的生活质量,包括他的幸福指数,因为这种行为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导致他无法健康的去面对人生。
由于强迫型性格的形成大多是因为个性被压抑,生活比较沉闷,心态比较封闭造成的,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性格压抑的比较多,行为障碍的也很多,这里面首先就是因为中国的强迫型性格的父母太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父母并不知道自己是强迫型性格的人,这就使他们的改变显得尤为困难,也就增加了让孩子走出个性压抑,行为障碍的问题的难度。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回答下面十个问题来判断一下你是否是强迫型性格:
①你是否回到家就要反复洗手,总怕把外面的细菌带回家,要丈夫或妻子、孩子也这样办。()
②你是否锁了门总怀疑自己没锁,一定要回去看看才放心。()
③你的手机放在包里,但是你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看一下,因为你总听着手机铃。()
④你是不是经常有购物的冲动,买回的东西一点也不实用,但过一段时间还会再去买。()
⑤你是不是总挑剔自己的长相或孩子的容貌。()
⑥单位同事做的事儿你总不放心,总要再去做一次。()
⑦你做事情动作很慢,很有仪式感,因为你总想把它做的更完美。()
⑧你是不是从来不容忍别人的缺点,哪怕是一点点不完美你也不接受。()
⑨你是不是总担心车门没锁,回去一看实际上锁的很好。()
⑩你是不是总希望孩子服从你,如果不是就很生气,觉得孩子不好。()
以上十个问题如果你选择了五个以上的“√”,那你应该就已经是强迫型性格,你需要尽快调整,如果你选择的全部是“√”,我认为你的强迫型人格障碍已经很严重,你需要马上去找心理医生,否则,再发展下去会很麻烦,尤其是对你的孩子和伴侣来说。
想要调整这种性格与行为的父母,在这里我推荐一种自然型性格。
所谓自然型性格就是要懂得放松与和谐,懂得如何顺应人的自然属性,接纳所有的不完美或不如意的地方,给自己的内心营造一个和谐的空间。
自然型性格的父母常常会去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的轻松和谐中寻找自己自如的生活,不刻意的要求什么,也从不掩饰什么,一切都是顺自然之势而行,这样的父母常常会把孩子也培养的具有轻松的心态,和谐的行为。
自然型性格的妈妈开朗活泼,是位待人热情,真诚的女性,她对待孩子也是一切顺其自然,不强求孩子去服从她,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自然型性格的父亲,宽厚豁达,跟孩子关系亲密,是孩子的好朋友,孩子有什么心里话都爱跟他倾诉,而他一定是孩子最好的倾听者,这样的父亲会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会给朋友足够的空间与时间。
强迫型性格的父母要转化为自然型性格的父母,可以试一下这样的修炼方法:
①倾诉法:
由于强迫型性格的形成常常是由于情感郁积在胸,很难表达出来,或者过分自律与压抑,所以,你需要一个心里净化过程,找一个可靠的人或专业的心理帮助人士去倾听你,帮你消除内心世界的壁垒,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缓释你的压抑感的办法。
倾诉是人类所特有的释放负面情绪的手段,它可以使你敞开封闭已久的内心世界,把那些垃圾能量通过语言的宣泄释放出去,有时候,只要你大胆倾诉,所有内心的黑暗都会在那一刻消退,光明与希望会重新回到你的身上,这样的你会有勇气和力量改变以往的行为与性格特征。
不懂得用倾诉来缓解或释放压力的父母,会让孩子也不懂得倾诉,这使很多时候,孩子都把问题压抑在心里,天长日久形成负面能量的积累,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
所以,父母懂得用倾诉来为自己调整压力,孩子就容易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宣泄内心的躁动,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的行为问题首先来自于跟父母的交流障碍,而一直与父母保持良好沟通的孩子,都直至成年也不会发生严重的行为问题。
生活要求我们既要做懂得倾诉的父母,也要做擅长倾听的父母,这种双向良性互动,会营造和谐的内心世界。
②宣泄法:
强迫型性格的父母常常会因为内心压抑而导致变态的行为,如对孩子过高要求,总对一些事物抱完美期望,对自己过于挑剔与苛求,这些都是由于性格问题导致的行为障碍。
想要摆脱内心的压抑,寻找轻松与和谐的心理状态,我建议你通过运动或出门旅行的方式来调整心态。
运动可以使你身心均得到锻炼,也可以使你有效的融入一个集体,譬如说打篮球,踢足球,打羽毛球,这些运动不但强度大,而且还需要多人的配合,所以,你会在这种集体的活动中释放自己,让平常绷得很紧的神经松下来,感受一下放松的感觉。
这种感觉不仅会让你被别人接纳,也会让你有一种被解放了的感觉,坚持下去,你就会扭转原来的压抑个性,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个性健康意味着那些强迫行为就会离你而去,你可以试试看。
出门旅行或休假也是一个不错的释放压力的手段,强迫型性格的人容易走极端,常常一会儿觉得自己很强大,可以控制一切,一会儿又悲观的觉得自己什么也无法控制,这是为什么一些公司高管容易有这样的性格特点。
选一些山河壮丽或风景如画的地方去休休假,在大自然面前你会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也会对自己的控制欲有所认知,与大自然接触越多你就越会放平心态,告诉自己,这个世界谁也无法控制谁,人唯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这才是自然之道。
出门旅行你的所见所闻常常是一个让你更新自己的意识或观念的最佳时机,这时的你没有工作压力,也摆脱了生活的束缚,可以做最想做的事,这样的状态等于在为你全面减压,你会得到最有效的调整。
③音乐疗法:
音乐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行为、情感,好的音乐甚至可以左右人的血压、呼吸和脉搏,因此,音乐对强迫型性格的人来说也有很有效的作用。
强迫型性格的人常常会因为对自己或别人要求太高而精神紧张,行为机械,而舒缓的音乐会提醒你放下自己不适当的行为,放松自己的心态,尽量用正常的行为状态来面对别人或自己。
音乐还会有效地改善人的肌肉状态,放松人的神经群组织,对有强迫性行为的人来说,每天坚持听几次节奏明快、曲调舒缓的音乐,有助于消除一些强迫症状。
强迫型性格本身是一种比较顽固的不良个性,但只要有强烈的调整愿望,希望得到改善,并坚持按一定的方法去修炼,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恢复到健康状态的。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强迫型的性格特点,因此,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障碍时,只一心的想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失望,因为经常是孩子在老师的心理辅导下,改善了自己的行为,但回到家庭里不久就会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这实际上就是因为父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孩子改善了自己行为,但父母仍然照原来的样子去要求和影响孩子,所以,导致孩子的问题重新出现。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所有的父母,在你的孩子出现心理或行为障碍问题时,千万不要只想到是孩子自己的错,是孩子需要心理辅导或行为治疗,孩子的问题一定跟父母的个性与行为方式有关,这是我在中国人的家庭领域研究了十年得出来的结论。
孩子的问题一定是父母的问题所引起的,所以,做为负责任的父母你们要敢于直面自己的个性与行为问题,积极地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与辅导。
更多的结论是常常父母的问题解决了,婚姻的问题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更加坚定了我的父母的行为决定孩子的一生的看法。
8.偏执型性格
我曾经在“爱改变一切亲子效能训练营”遇到这样一位妈妈,她是一家机关的公务员,在大家的眼里,她很孤傲,不苟言笑,虽然,她的女儿已经16岁,但母女关系非常糟糕,女儿基本上跟她一样面无表情,而且经常会出言不逊,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
这位妈妈对女儿要求高的几乎不近情理,为了让女儿从小就学会独立,女儿读小学时她就让女儿寄宿,这造成了她跟女儿之间的感情淡漠。
在训练营里,所有来解决问题的父母和孩子都表现的态度积极,相当配合,只有这对母女,冷眼相对,谁也不理谁。
在我们一个寻找问题的根源的环节中,母亲把孩子的问题全推到了孩子与她父亲身上,认为女儿没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原因都是因为她自己不用功和孩子的父亲不管她。
同样,她的女儿也在这个环节,把一切错误的根源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认为正是妈妈的过高期望值,导致自己的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在考试中出了不该出的错误,导致名落孙山。
在很多父母与孩子正在自己身上找错误的根源的情况下,这对母女却相互指责与抱怨,搞得大家都很惊讶。
而且,在孩子的指责下,我听到了更多关于这位母亲的缺点,譬如说固执死板,不讲情理,譬如说总是过高的要求别人,对自己却从来不负责任,譬如说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譬如说很难信任别人,对丈夫和孩子乱加猜疑等等,诸如此类的缺点,让我很快就能想到这是一位典型的偏执型性格的妈妈,而她的女儿也已经有不少偏执行为,初步露出了偏执型性格的特征。
偏执型性格的父母常常具有这样的特征,既极为自傲又极为自尊与自卑,遇事心胸狭隘,对别人的成就总是抱有怀疑,容易嫉妒别人,经常在背后说别人坏话,看问题特别主观,容易公开指责或抱怨别人,习惯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不能正确、客观的看待自己,无法与同事、朋友和谐相处,对孩子和配偶经常持不信任态度,尤其是对孩子容易过高期望,过高要求,自己容易自以为是,却从来不允许孩子指出父母的错误。
偏执型性格的妈妈:看问题容易从个人情感出发,有时候容易出口伤人,做事情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考虑别人的看法,时而傲慢无礼,时而又自卑自怜,对偶尔的伤害耿耿于怀,经常会怀疑丈夫不忠于家庭,怀疑孩子乱花了零花钱,是个极不好相处的女性。
偏执型性格的父亲:心胸狭隘,总怀疑别人的动机与能力,惯于过高估计自己,对别人的错误很难宽容,容易树立敌对情绪,在婚姻中不能与配偶和谐相处,跟同事、朋友关系也相当紧张,容易过分自负,不能客观的看待现实问题。
偏执型父母常常会影响出偏执型性格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一会儿自卑,一会儿自傲,自尊心超强,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对别人与他接近的问题总是持怀疑态度,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总要夸大事实,与同学相处经常争吵,而且经常树敌,在家里也好争辩,经常跟父母有敌对情绪,那么毫无疑问,你的孩子也已经具有偏执型性格的特点。
偏执型性格的形成多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其中因为童年的经历导致的不安全感,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容易导致性格偏执。
而且,偏执型性格的人大多都非常固执,听不进善意的劝解或者没有自知之明,因此,很多人并不明白自己是属于偏执型性格,尤其是对于父母来说,由于中国的父母大多属于父权母威的状态,要求孩子完全服从与言听计从,所以,很多情况下,父母的偏执型性格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判断。
因为缺乏有效的判断,因而,也就更加缺乏有针对性的帮助与治疗,这使得偏执型性格的人群在不断增多,却缺乏相应的指导。
以我在与问题父母的接触中来看,我发现偏执型性格的人群中父亲要多于母亲,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孩子大多与父亲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
当然,在问题父母中,偏执型性格的母亲也不在少数,但整体数量上要低于父亲。
我曾经在亲子课堂上接触到这样一位父亲,这是一位对儿子有特别高的期望值的父亲,在儿子小的时候,他就开始对儿子进行军事化管理,每天很早起床,先去跑步,回来吃早饭后要背英语,上学时这位父亲送到学校,放学时父亲不去接他,却会在后面偷偷跟着儿子,看他是直接回家还是中途会去网吧。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位父亲就给孩子做了一个耻辱牌,每天孩子如果做了错事,就要写在这个耻辱牌上,让孩子拿着站到家门口示众,过于严酷的管理让孩子苦不堪言,孩子小的时候反抗不了,也就随着这位父亲折腾,随着孩子的长大,进入了青春期,这个男孩子开始反抗父亲,每天背着书包被父亲送到学校,看到父亲上班去了,他马上调头进入网吧疯狂的玩游戏,虽然,进网吧后被父亲发现,会是一场灾难,但这个男孩还是乐此不疲的这么折腾着,直到学习成绩下降的无法再读下去。
被父亲带来亲子课堂时,这个初中没毕业的孩子已经辍学一年多了,脸色苍白的孩子与父亲相当冷漠,在我们做拥抱的游戏时,所有的父母都与孩子相拥,只有这父子俩面对面的尴尬的相互对望,原来,父亲根本没有勇气拥抱儿子,儿子也根本没有兴趣来接受父亲的怀抱。
后来,在单独的心理辅导中,这位父亲诉说了他的经历,因为身体有些轻微的残疾,这位父亲非常的自尊且自卑,在单位他总认为自己干的最多却得到的最少,总怀疑大家对他的态度不够真诚与友好,为此他拼命的工作,就像得到一个他比谁也不差的证明,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努力却收效甚微,对此,他满腹怨言,上对领导不满,下对同事抱怨,与他同期进厂的好朋友提升了职务,他嫉妒的饭都吃不下去,总说自己比他强多了,却没有升职的机会,过度的自视甚高,使他变得非常好斗,在单位他跟同事争辩,回到家里他跟妻子吵,并且,经常怀疑妻子对他不忠。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了儿子,他开始把一切期望都放在儿子身上,总期望他的培养会让儿子成绩优秀,出人头地,为此,他对儿子极为严苛,以至于妻子为了他如此冷漠的对待孩子而离家出走。
现在儿子的教育失败对他又是一个打击,他开始变得更加自卑,同时又更加自尊,一方面儿子的辍学让他沮丧,一方面他又觉得都是因为妻子太宠爱孩子,影响了他对孩子的培养,儿子的教育失败责任全在妻子。
这对夫妻曾经在亲子课堂上吵的面红耳赤,而他们的孩子却坐在中间泪流满面。
在我的心理疏导下,这位父亲渐渐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中的偏执障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皆是因为自己偏执型性格本身的问题所导致的失败。
而且,从他所诉说的孩子的一些行为来看,他们才刚刚14岁的儿子,也已经具备了偏执型性格的特点,譬如说敏感而多疑,对父母都很不信任,譬如说容易嫉妒别人,同学刚买的游戏机很好玩,他也要父母一定要给他买一个,否则,就会很生气,譬如说学习成绩一直在下降,他却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还是不错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已是典型的偏执型性格的特点。
实际上像这位父亲这样的偏执型性格,我在很多父母的身上都看到过,只不过是有的家庭里面是爸爸比较典型,而有的家庭里却是妈妈比较典型。
也有一些家庭是父母身上都具有一些偏执的特征,像这样的家庭,孩子成年以后,必然会带有偏执型性格的烙印。
偏执型性格是一种自身极为扭曲的个性,它会让人找不到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安宁,让人无法正常的与外界交流,也无法融洽的与他人相处,包括家庭夫妻之间也很难和谐。
这种性格会导致人本身非常痛苦,像那位给儿子挂耻辱牌的父亲,我不相信在儿子举起耻辱牌的那一瞬间,他会不难过,但因为是病态人格在控制着他,所以,这种痛苦是他自身所体会不到的。
想要扭转这种性格,首先你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是偏执型性格,请在下面的十个问题中选择:
①你经常怀疑别人,从来不信任他人的动机与愿望是好的。
②你心胸狭隘,容易嫉妒他人,包括你的配偶。
③容易把挫折与失败归罪于他人,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
④非常自负、清高、傲慢,却又偶尔自卑自怜。
⑤能言善辩,爱较真儿,爱与他人争高低。
⑥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忠告与劝阻,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⑦对自己期望过高,经常言过其实。
⑧过高的评价自己,却从来不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⑨做事说话都很主观,不尊重客观事实,也不在乎他人感受,一切从自己的立场出发。
⑩对孩子要求过高,怀疑配偶对自己的忠实。
以上十个问题如果你选择了五个以上,你的偏执型性格已经初露端倪,你应该尽快调整自己,如果选择了九个以上,你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偏执型性格,你需要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经过一系列心理辅导与行为训练,你才可能走出偏执的阴影。
与偏执型性格相比,我建议父母们选择理智型性格,只有这样,你们才会更加理性的去面对自己与孩子的成长,才会有更好的个性与行为去影响你的孩子。
理智型性格的父母,是属于在生活中靠理性思考,节制的行为来解决问题,处理矛盾冲突的。
他们通常会情绪平静,头脑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他们更倾向于良好的行为与个性的引导比对孩子提要求更重要。
理智性妈妈:通常脸上会有善意的微笑,对待孩子耐心而细致,注重倾听孩子的时间长度,这样的妈妈通常会在孩子的倾诉中寻求引导孩子的契机,而不是等孩子发生了错误才知道去教育孩子,这样的妈妈跟孩子的爸爸很密切,是孩子所信任的好朋友。
理智性父亲:是一位既有父亲的威严,又不失爸爸的慈爱的好父亲,孩子会因为他的父亲的威严而敬重他,爱戴他,却会因为爸爸的慈爱而去亲近他,与他保持亲密关系,这样的父亲是优秀的男孩的楷模,是优秀的女孩的偶像,他会把儿子培养成好父亲,把女儿塑造成好母亲,这样的父亲是家庭幸福和睦的保障。
理智性父母会塑造出孩子的理性性格,这样的性格会让孩子跻身优秀人群的行列,理性带给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让孩子发掘自己的智慧潜力,这样的孩子通常成绩不错,是个能承担责任的好学生。
偏执型性格的父母想要转化为理智性父母,我建议可以试一下下面的方法:
①接纳他人法:
偏执型性格的人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性格多疑,容易怀疑别人的动机与愿望,对他人的信任度很低或者几乎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你尝试敞开心胸,真诚的接纳他人的善意忠告或有价值的帮助,不要对来自外界的力量或干预持抵触心理,要对自己的性格缺陷有一定的认知,并且,产生想要调整改善的想法,只有这样你才可能在外力的帮助与矫正下,走出这种性格缺陷。
②客观认知法:
偏执型性格的人常常会拒绝承认或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偏执性格,这给他们的健康人格转化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客观认知法就是要你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了解自己性格中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程度制定调整的策略,客观认知是让你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问题,而不是讳言就医,逃避现实。
一旦你真的了解到自己性格中的问题的危害性,我相信你本身就会对改变自己有自觉的要求,这种改变一定来自于你内心的强烈愿望,否则,任何外力干预起到的作用都会很小。
③宽容待人法:
偏执型性格的人由于其性格中的缺陷,常常让人感觉无法相处,因而,他们通常都会没有朋友,孤独感会更加加重他们的偏执行为,造成心理上的恶性循环。
所以,学会鼓励偏执型性格的人宽容待人,广交朋友,是能够让他们很快改变的一个重要方法。
这需要一定的行为训练的手段,譬如带他们多到社交场合去,让他们学会真诚的交朋友,消除对别人的偏见和不信任态度。
也可以安排一些乐意帮助他人的朋友,主动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他们真诚沟通,以帮助偏执型性格的人真正敞开心胸,走出性格偏执的误区。
④自我意识纠正法:
性格偏执的人常常在观念上有一些错误的意识和认知,譬如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过高估计自己,过低评价别人,有时会有洁癖,对别人的存在感觉身心不适,还有的时候对别人的评价反应过于偏激,不能原谅他人一点点失误,总是觉得世界上没有好人,只能相信自己等等,这些偏执的想法实际上都源自于他过于偏执的意识与认知,需要进行行为训练加以纠正。
你可以经常用这种方法暗示自己,每天坚持做几次,每次保持30分钟:
①我应该宽容,原谅别人的过错。
②我跟别人一样也是普通人,我也并不比别人高多少,有时候别人也很优秀。
③我偶尔也会生病,这说明我的洁癖也没能让细菌不找我麻烦。
④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⑤对别人的冒犯我毫不留情的回击,有时候也不代表我的强大。
⑥我跟每个人都应该和谐相处,不应该到处树敌,那样会活得很累。
这样的心理暗示实际就是在通过行为训练,调整你的意识和认知水平,经过这种反复的训练,慢慢的你会觉得自己的理性意识,在越来越上升,而由偏执引起的非理性意识在慢慢下降,最终,理性意识会控制你的主观意念,改变与调整你的行为。
在我们接触到的偏执型性格的父母当中,我发现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笑,脸部的肌肉永远都是紧张的,眼神也是充满了怀疑与敌对意识的。
所以,我总是建议这样的父母改变自己的偏执性格先从学会自然的放松脸部的肌肉做起,也就是先从学会微笑开始。
微笑意识着宽容与接纳,放松与和谐,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国度里,什么样的人群中,笑都是最好的融化剂,它会消融来自种族和不同国籍的人们的相互不信任与猜疑,更会消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种种障碍,我认为它是离你最近的成本最低的社交“武器”,只要学会了微笑,你就会拥有朋友。
父母学会了微笑,孩子也就会知道如何运用微笑来让自己变得可爱,父母从偏执的性格中走出,你就不必担心你的孩子会走进偏执的行为。
9.反社会型性格
反社会型性格又称对抗型人格,是一种可以引起众多的违反道德规范,甚至导致犯罪行为的一种性格障碍,通常在男性中比较多,这种性格的引起一般和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的遭遇有关。
童年时期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淡漠与疏远,使孩子无法体验到温暖的亲情以及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引起孩子情感上的焦虑与不满足,导致青少年时期出现行为障碍,以及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过度严厉的苛责孩子,或过多的溺爱孩子,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倾向。
反社会型性格的人大多具有情绪的暴发性,行为的冲动性,对社会对他人缺乏好感与同情心,容易对陌生人冷酷、仇视,缺乏责任感,缺乏羞愧、悔改之心,不顾社会道德准则或一般公认的行为规范,经常发生攻击性行为或反社会言行,不能从挫折与惩罚中吸取教训,对罪恶缺乏焦虑感与感受力。
反社会型性格的妈妈,比较少见,但也有一些人际关系紧张,遇事爱抱怨爱采取激进言行的母亲具有这种性格倾向。
反社会型性格的父亲,常常以对家庭、对妻儿不负责任的形象出现,在单位属于难以管理的刺头儿,在家里属于妻儿都畏惧的暴君,容易有酗酒酗烟的恶习,对社会上的一切都看不惯,经常没来由的咒骂陌生的人和事,对生活态度消极,心态灰暗,情绪与行为都难以自控,与周边的人群关系紧张,没有朋友,偶尔会出现反社会的行为,情感淡漠,对犯下的错误从无悔改之心。
这样个性的父亲,常常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如果你的孩子15岁以前已经有了下列的这些行为,说明你的孩子也已处于典型的反社会性格之列:
①经常因为行为不端,被学校开除或勒令退学。
②经常逃学,四处闲逛,无所事事。
③经常撒谎,沉迷于网络。
④过早的吸烟酗酒或吸毒。
⑤过早的发生性行为。
⑥经常破坏公共设施。
⑦经常偷窃他人财物。
⑧对违法违纪行为缺乏罪恶感,从来不知悔改。
⑨对父母及家人情感淡漠。
⑩经常离家出走,在外过夜。
⑾参加群殴打架。
(12)曾被拘留或劳教。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上述行为的一半以上的行为表现,说明他的反社会人格的倾向还属于比较轻的,如果全部都有,那他的反社会型性格已经形成,这将非常难以矫正,可能要伴随他的终身。
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很可能会有无法坚持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人际关系紧张,不抚育子女,殴打妻儿,不信守承诺或经常欺骗他人,生活没有目标,经常无来由的消失,行为冲动,不可信赖,忽视或虐待儿女及家庭成员,不遵守社会规范与法律约束,产生违法行为。
据心理学家统计,由这种类型的人格引起的犯罪行为最多,而且,大多属于特别残酷与情节严重的案件。
石丰曾经是我在不久前写完的一本书《不完整的天空》中采访的一个单亲家庭的男孩,他只有15岁却因为杀害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被送进了少年劳教所。
从小失去母亲的石丰原本与孤独一人的父亲相依为命,可石丰的父亲暴躁成性,经常毒打和辱骂石丰,而这位父亲因为婚姻失败,再婚又遭失败形成典型的反社会型性格,经常酗酒,对儿子石丰严厉苛责,导致石丰经常要逃出家门在外过夜。
学上不好,生活境遇艰难的石丰在被学校开除后,无处可去,只得在网吧安身,在这里他结识了一帮所谓的“黑社会老大”,成了这个团伙中的一员,经常偷窃抢劫。
在父亲的影响下也性格暴烈,行为冲动的石丰,后来在团伙老大的指引下,萌发了偷窃父亲刚刚补发的房屋拆迁款的念头,不料在偷窃的过程中让父亲发现,从小与父亲感情淡漠甚至有一些痛恨父亲的少年石丰,在被父亲所扭住的那一刻毫不犹豫的把刀捅向了父亲的胸膛,导致父亲倒在血泊中气绝身亡。
实际上警方在案发现场侦破时发现,石丰的父亲中刀以后并没有马上死去,他抓住了石丰的手向儿子求救,让儿子送他到医院去,可是石丰犹豫了一下,还是甩掉了父亲抓住他的手匆匆地跑了出去,使他父亲最终由于失血过多而死亡。
当警察问少年石丰为什么在父亲求救的时候居然能够无动于衷,石丰回答说,那时候他已经根本感受不到那是他父亲,他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杀死他,然后逃走。
这实际上就是典型的反社会型性格的特点,这样的人常常缺乏同情心与感情,对待父母或家人同样的冷漠与残酷。
少年石丰杀父案曾经在当地引起哗然,从事件的发生来看具备一定的偶然性,但从此事的本质来看,石丰和他的父亲如此的结局又何尝不是必然。
前不久已在北京被执行死刑的、疯狂的在上海杀害了6名警察的青年杨佳,也是一个典型的反社会型性格的人。
由于从小在离异家庭长大,很少得到父亲关爱的杨佳一直对成年男性拥有一种天然的敌意,杨佳的母亲为了抚养杨佳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从小得不到父母的情感满足的杨佳在成长中逐渐形成了孤僻、内向、封闭自己的个性。
在这种个性中压抑久了,杨佳在求职求学中屡屡受挫后,逐渐产生了对社会不满,甚至对国家体制不满的情绪,恶劣的情绪不断的想要做出违法违纪的行为,这就让他跟维持秩序的警察屡屡发生冲突。
由于这种反社会情绪的不断膨胀,杨佳最终做出了冲进上海虹口区警察局杀害了六名警察的滔天罪行,把他自己年轻的生命也断送在那一瞬间,在他所杀的几乎都是像他父亲的年龄的年长男性警察来看,我们不难体会出杨佳内心深处对抛弃他们母子而去的父亲的痛恨。
这种反社会型性格是一种极具欺骗性的个性,由于这种性格的人只是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出现了障碍,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思维和智力能力,因而这种人外表可能都会给别人留下,譬如老实、善良、单纯的印象,而且,这种性格的人通常都会有清晰的思维,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就更加增加了他们的行为的危害性。
具有这种性格的父母,尤其是父亲,一定要重视自己情绪与行为的改善,学会用合理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可以过于苛责或过于溺爱孩子。对待孩子应该有一个稳定而公正的赏罚标准,不能随心所欲,一切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心情来。
对于有的孩子在成长中对善恶缺乏判断力,无法区分哪是该做的哪是不该做的这样的行为来说,有时候就是父母对他的赏罚标准不明确不公正而引起的是非标准混乱。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应该是理智而无条件的,只要这样的爱才能够真正满足孩子成长中对情感的要求,不会导致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心理与行为障碍。
由于孩子的人格与能力大多形成在幼儿时期,父母的人格表现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影响力。如果在这时父母的表现充满了反社会行为倾向,孩子的性格意识中自然会留有这种行为倾向的烙印。
由于反社会型性格的父母大多性格偏激,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有孤僻、内向的一面。他们的孩子成年以后,也大多是人际关系紧张,性格孤僻,比较孤独的人群。
这样的人常常体验不到生活的幸福感,求职求学会屡屡遭挫,际遇的窘迫通常会激发他们一些更为强烈的反社会行为。
由于极少考虑到别人的感受,从来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习惯,这样性格的人在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件时,常常表现的冷漠无情或麻木不仁,做一些匪夷所思的行为出来。
前不久在网上流传的复旦研究生张亮亮虐猫案就是这样一起典型的案例。
身为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张亮亮以收留流浪猫的名义,对他所收留的二十几只流浪猫不断地采取虐杀的手段,并且还把视频传到了网上供他人取乐,这种残忍的行为引起了广大网民的一致愤怒。
在一片声讨声中,张亮亮还颇有条理的出来为自己辩护和辩解,说他并没有虐杀那些收留的猫咪,是它们自己跑掉了。
显然,他的解释并没有让人们相信,网民们宁愿相信那些猫已被张亮亮杀死了的事实。
在对自己如此残忍的行为做的辩护中,我们发现正如张亮亮自己所说,他的父母从小就对他管教的特别严厉,虽然出身富裕家庭,他的父亲对张亮亮可以称得上是严苛。
张亮亮上大三时因为挂科而被迫休学一年,当他带着这个结果回家时,竟被父亲命令在家门外寒冷的草地上过了一夜。
可想而知,那个孤独而寒冷的夜晚给了张亮亮什么样的教育,让他的个性中又增添了什么,内心压抑到极点的张亮亮,终于,在无法控制的情绪下,对流浪猫痛下杀手,实际上对流浪猫的虐待,就像他对自己的虐待,他在这种近乎自虐的行为中得到了快感,暂时缓解了他的反抗一切的情绪。
很多孩子的反社会倾向其实最早是来自于他们对父母的反抗,父母的情感疏远,不公平的管教,以及颐指气使的指责,都成为这些孩子反社会情绪的源头。
这种情绪会慢慢延伸,随着这些孩子与社会接触的增多,慢慢的他们会把这种反抗情绪延伸到所有有权威的人身上去,譬如警察,譬如他们的老板,以及一切对约束他们有权威能力的机构。
这种情绪的积累或爆发,都会导致他们的情绪失控,或行为不能自制,譬如张亮亮对流浪猫的生死大权予夺的个案,就反映了他在对待弱者时的那种残忍、冷酷的心态。
这些实际上都和父母性格的影响息息相关,有时甚至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孩子采取的行为。
具有反社会型性格的父母,要尽快学会调整自己的性格与行为,与反社会型性格的父母相比,合作型性格的父母更加的受人尊敬与接纳。
合作型性格的父母大多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以达到能够与别人合作和相处的目的,合作型性格的父母通常比较包容、大气,会在很多场合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体会别人的感受,在乎别人的感觉。
合作型性格的妈妈,通常有不错的人缘,喜欢帮助别人,善于与他人合作,对待孩子和蔼可亲,是孩子们喜欢的妈妈。
合作型性格的爸爸,会有不错的事业,为人宽宏大量,擅长合作,有很好的人缘与团队的支持,能够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家庭气氛活跃,是个让孩子尊敬的父亲。
合作型性格的父母,会使孩子也从小具备合作精神,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前就懂得人脉与团队的作用,并且,懂得如何来维护友情,这使他们身边一般都会有不错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他们成年以后的事业发展。
反社会型性格的父母该尽快往合作型性格上进行转化,21世纪是一个需要合作精神的时代,谁懂得了合作,谁就可能把握生机,成为掌握资源与未来的人。
对于父母与家庭来说,孩子就是我们无法放弃的资源与未来,我建议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修炼自己的性格与行为,在这里推荐几个修炼的方法:
①行为控制法:
具有反社会型性格的人常常有行为冲动,无法自控的特点,行为控制法就是要求你在遇上冲突或者矛盾时,学会理智而冷静的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对自己的行为容易造成危害社会的现象的认知,建立家庭的责任感,不管你是一个父亲还是一个儿子,你都有应该承担的家庭责任,有爱你的家人的意识,你的行为一旦不慎,就会造成对他们的巨大伤害,所以,要避免这些伤害,就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任意妄为,以免酿成大祸,这种自我暗示是行为控制法中的行为训练,需要经常反复的修炼。
②转移环境法:
如果你发现是这种具有反社会倾向的环境导致你或孩子开始有这样的行为,那么,你要尽快离开或暂时离开这种环境,到一个不会经常发生冲突,或负面情绪少一些的环境中去,这种暂时脱离会减少对你或孩子的性格影响,排除一些反社会行为的诱因,有助于你的性格与行为的调整与改善。
尤其对于孩子来讲,离开这种环境不长时间就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改变,在一个充满了爱的关怀与理性要求的环境中,他扭转这种性格的几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如果你觉着是自己的性格给孩子带来了影响,你也可以暂时离开家庭或孩子一段时间,等有效改善以后再回到孩子身边,这样对你和孩子的成长都十分有价值。
③专业治疗法:
反社会型性格,是一种比较顽固的人格障碍,有时候普通的行为调整和心理治疗起不了太好的效果,这种时候你需要到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他可以借助药物或行为训练,来使你的性格与行为得到一些改善,当然,这需要你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配合,只要你有决心想要改变,这种人格障碍也不是不可以逾越的。
父母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是直接的,可以说父母的性格就是孩子明天的个性,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起决定作用的。
性格还分多重性格或双重性格,上面所说的这些性格,有的父母可能只有一种,有的父母却兼具数种,在我所接触的父母来看,多重性格或双重性格的父母还是占大多数,它一方面说明了性格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如果父母是多重性格或双重性格,那么孩子也一定不会是单一性格。
多重性格的父母或双重性格比单一性格的父母更容易出现问题,而他们的孩子也会更加的受父母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父母应该更加重视对自己性格的修炼,要知道你在孩子身上播种的是性格,收获的却是命运。
现代的孩子衣食丰足,生活优越,什么都不缺,却最欠缺好的性格好的行为,这是我们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应注意到的问题,可以说父母有好的性格与行为,孩子就会有好的性格与行为,反之,则亦然。